❶ 印度人、印尼人為什麼愛吃咖喱
對於印度人來說,咖喱不僅是一種食物,還是可以帶到他鄉的「信物」。一位印度朋友在上海做生意,他每次去中國前,都要采購大量咖喱粉和咖喱食品。問他:「上海的超市什麼都有,你還帶這些東西干什麼?」「當然有必要了,我們印度人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吃咖喱。」他不假思索地說出了「空運」咖喱的理由。
沒有咖喱,度日如年
印度人每次吃飯點菜的時候,他們都離不開咖喱,什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羊肉米飯、咖喱雞肉米飯、咖喱魚排三明治、咖喱豆湯等。
一位學者曾說:「印度人太愛咖喱了,沒有了咖喱的飯菜,他們難以下咽;沒有了咖喱的生活,他們度日如年」。不喜歡咖喱的人,在印度也是度日如年。只要在印度吃飯,就無法逃離咖喱的「糾纏」,因為每家餐館都必須以咖喱為主打食品,否則就只能關門歇業了。
釋迦牟尼曾用咖喱治病
在印度生活久了,才逐漸了解到,印度人之所以對咖喱「愛之入骨」,並不僅僅因為其辛辣刺激的味道。其獨特的葯用價值,才是真正的可貴之處。
在印度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曾教人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長生不老葯,並以其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喱」作為這靈葯的名稱,所以釋迦牟尼被認為是第一個做咖喱的人。但也有資料顯示,「咖喱」一詞源自印度南方語言泰米爾語,意思為「許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不管怎麼說,地道的印度咖喱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制而成,其中黃姜是主料。正因為薈萃各種草本原料精製而成,所以咖喱的葯用價值極高。
❷ 印度尼西亞炒飯中的調料和配料有哪些特色
印度尼西亞炒飯,也被稱為「Nasi Goreng」,是一道在印尼及周邊地區廣受歡迎的美食。這道菜的獨特風味主要來自於它豐富的調料和配料。以下是一些特色調料和配料的詳細介紹:
醬料:印尼炒飯中最常用的醬料是甜醬油(Kecap Manis),這是一種甜味的醬油,通常與糖、大蒜和其他香料一起煮制,為炒飯增添了獨特的甜味和香氣。
辣椒:印尼人喜歡辣味,所以辣椒也是炒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鮮的紅辣椒或辣椒醬都可以用於調味。
大蒜和洋蔥:這兩種食材是大多數印尼菜餚的基礎,它們為炒飯增添了濃郁的香味和味道。
檸檬草和椰奶:檸檬草和椰奶是印尼烹飪中的常見配料,它們為炒飯帶來了清新的香氣和絲滑的口感。
雞肉或海鮮:雞肉、蝦或魷魚等蛋白質來源是炒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為菜餚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口感。
雞蛋:雞蛋在印尼炒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增加了菜餚的營養價值,還使炒飯更加飽滿和美味。
蔬菜:如豆角、胡蘿卜、玉米等蔬菜也是炒飯中的常見配料,它們為菜餚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營養。
炸洋蔥:炸洋蔥是印尼炒飯中的一種特色配料,它們為炒飯增添了香脆的口感和誘人的香氣。
酸橙汁:酸橙汁是印尼炒飯中的一種常見調味品,它為菜餚增添了清新的酸味和香氣。
花生:碎花生是印尼炒飯中的一種常見配料,它們為炒飯增添了香脆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
總的來說,印尼炒飯的特色調料和配料為其賦予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使其成為一道深受人們喜愛的美食。
❸ 黃姜飯的印尼和黃姜
印尼人擅用香料是出了名的。不僅是咖喱,就連黃姜這種看似普通的葯材,也是印尼人做菜的寶貝。中國的黃姜較多入葯,而在印尼,很多菜式都會用到黃姜,比如著名的黃姜飯,還有梭多黃姜雞湯。由於黃姜在印尼菜中會經常用到,為了確保隨要隨有,許多印尼人會在自己的花園里種上這種植物。
黃姜也叫姜黃,是一種天然香料,類似於生薑,但沒有辣味,主產地是印度、印尼和中國。各國黃姜的品種、口味、顏色略有不同,中國的帶苦味,顏色是褐色的。而印尼黃姜則有一種天然的黃色,可用於上色。在亞洲傳統醫學中,很早就把黃姜當做胃的滋補品,並用它來凈化血液,治療皮膚病和使傷口癒合。黃姜還是激素之母,它可以提煉出諸如皂素等,廣泛應用於激素類葯物。
❹ 印度尼西亞胡椒出口貿易發達的原因
胡椒是印尼歷史上香料貿易毫無疑問的主角。盡管不是胡椒的原產地,但是印尼早在宋代就成為胡椒的輸出國,到上世紀90年代末,印尼胡椒出口量全球佔比一度超過了30%。近年以來,由於受到越南等其他地方胡椒出口的沖擊,佔比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世界上胡椒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甚至超過了原產地印度。
在東南亞及印尼本地菜里,胡椒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新加坡「黑胡椒螃蟹」、「黑椒炒蝦球」及越南的「黑椒牛柳粒」都是典型的南洋風味。用胡椒新鮮或乾燥的根須煲湯、燉肉也別有意境。泰國菜則常常使用新鮮的綠胡椒來調味,有點類似川菜中使用的綠色的藤椒。印尼菜中,使用切塊後的時令果蔬,混入胡椒、辣椒、蒜和醋製成的醬汁及黃豆腐片,這道「雅加達鹹味泡菜」雖然口味偏重,但同時透著絲絲清涼。印尼菜口味較重,椰漿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是餐桌上標配,同中餐以辣椒為主的火辣不同,印尼辣菜用濃郁的胡椒味給辣味賦予了更多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