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秀山的悠久歷史
青秀山風景區興建於隋唐,盛於明朝,湮沒於清末民初。當時游覽面積一萬一千八百多畝,有青秀山八景之稱的泰青遠眺,餐秀觀園,山房夜月,夕陽塔影,子夜松風,江帆破浪,涼閣聽泉,沙浦漁燈。由於長期失修,八景已經荒廢,被人們遺忘,只有各朝代留下的遺址和各種神話故事還流傳民間。
解放後,人民政府重視風景區的建設,一九八六年,南寧市人民政府撥款開始重建青秀山風景區,首先重建了龍象塔,天池、董亭和望江亭游覽區面積達五百餘畝,其中龍象塔,高九層,六十多米。
在各游覽區中,又新建了步雲門、雲天閣、塔影凌雲、天外雲香、花港曉嵐、青秀山房、倆宜亭、盼鵲亭、錦鱗戲波、荷花池、浩浩亭、古道等二十三個風景點。
相關信息:
青秀山景區由青山嶺、鳳凰嶺等18座大小嶺組成。青秀山頂上聳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徵,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共有九層,高60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的塔。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
天池面積達15000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雲倒映水中瑤池位於供有壯族女神洛甲、聰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寶堂」的東邊,面積5000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59作,東沿岸的花崗岩青石上刻有八仙聚會瑤池的浮雕圖。
② 歷史上真有關羽這人嗎
有的,但是正史人物和名著人物還是有很大不同。
③ 要去印尼拜訪年輕朋友,准備一些什麼禮品比較好,要物美價廉,印尼罕有的國產禮品!
送給外國人。可以考慮中文書法作品,國畫,印章篆刻,剪紙,書畫摺扇、中國結等。都是物美價廉的物品。極具中國特色。優雅大方。
還有,可以送中國木梳、中國筷子。包裝要漂亮點的。一樣很有特色。
可以的話。還可以送中國的茶葉、茶具,印尼人不是喜歡喝咖啡嘛。送他們一些中國茶葉換換口味嘛。
還有中國京劇臉譜工藝品、兵馬俑工藝品、關公工藝品。太多了。絕對是中國獨有的。。
對了。送一個中國的財神爺怎麼樣?招財進寶,挺好。
④ 三國時期的哪位人物,在印度尼西亞最受歡迎
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三國文化熱潮在印尼的興起,以及各種現代化渠道的傳播,關羽的形象已經在當地深入民心,關羽崇拜也成了當地的一種固有文化,越來越多的印尼人也加入到了關羽崇拜的行列。比如在印尼萬隆市的靈光寺,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關公誕辰法會,該會歷時三天,大小節目十多個。屆時參與法會的人員,不僅有當地華裔,而且,還有來自印尼各地的不同階層和不同領域的民眾聚集於此,共同慶祝關公誕辰。
⑤ 印尼的東南亞最大關公像倒塌,它的背後還是文化沖突
1. 關公,作為三國時期的勇將,已被尊為聖賢,其形象在華人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
2. 2020年4月16日,位於印尼爪哇島圖班市的東南亞最大關公像意外倒塌,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
3. 這尊高約30米的關公像由當地華人群體和政府共同投資126萬人民幣建造,不僅是華人的精神象徵,也是當地的旅遊景點。
4. 自2017年7月建成以來,該像一直遭到部分印尼穆斯林群體的反對。他們認為關公對印尼的獨立沒有貢獻,不應成為印尼文化的一部分。
5. 反對聲音中,有激進人士甚至認為關公像是「政府被華人控制」的象徵,要求拆除。
6. 矛盾升級,穆斯林群體聲稱雕像對伊斯蘭教和爪哇島「本土居民」的尊嚴構成了公然侮辱。
7. 為此,圖班市當局不得不將關公像用布遮蓋,以平息抗議,但僵局持續了數年。
8. 2020年4月16日,這座關公像意外倒塌,僅剩支架。幸運的是,由於疫情,廟宇當時關閉,未造成人員傷亡。
9. 當局解釋事故可能是由於天氣或質量問題,但具體原因未明。
10. 關公像的倒塌反映了文化沖突的問題。印尼部分伊斯蘭保守勢力的抬頭和對其他文化的不容忍,以及印尼種族問題和政治因素,都可能是導致事件升級的原因。
11. 盡管對當地華人社會造成了一定沖擊,但這一事件對印尼的國際形象產生了更為顯著的影響。
⑥ 去印尼美娜多旅遊怎麼樣
印尼的美娜多也是一個海島城市,因為電影前任3在美娜多取景,所以一下子爆紅了網路。從國內去美娜多現在有直達航班,到萬鴉老機場,時間上也非常節省。
行前准備:美娜多用的是盧比,在美娜多,兌換貨幣的點不多,但是當地很多銀行支持銀聯取款,所以直接取款就好。美娜多是新的旅遊城市,所以當地的旅遊交通不是很普遍,可以在獅航假期預定行程,既涵蓋了交通又能有不少的自由活動時間,出門無憂。印尼也有小費習慣,所以可以適當在每個服務過後給小費,費用也不高,又能入鄉隨俗。
旅遊景點:
1.耶穌基督像。在citraland住宅區有一個世界第二大的耶穌像,這座耶穌像舉起雙臂呈飛翔狀面向天空,這是一個有信仰的基督徒建造的。
4.唐人街。在國外旅遊幾乎都會碰到唐人街,美娜多的唐人街在市中心的位置,離海邊也很近。在唐人街可以看到好多華人,基本來自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所以會聽到閩南話粵語。除此之外還有關公廟宇,廟宇的風格和我們國內南方風格很接近。
⑦ 民間有什麼關於關羽的風俗
關羽在當陽敗走麥城後,在臨沮被孫權部將俘誅,孫權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念其為人忠義,為關羽頭配了一個沉香木身軀厚葬於洛陽。人死了,自然如燈滅。可偏偏講究「輪回報應」的佛教看中了他。隋代時,佛教的代表人物智顗,為弘揚佛法,從浙江的天台山雲游到湖北當陽的玉泉山坐禪講經,夢見關羽玉泉山顯靈,便秦請晉王楊廣,封了關羽為護法的伽藍神,從此,關羽與諸神一起被人祭拜。此至唐朝,敬祀關羽還僅限於湖北荊州一帶。到了宋朝,民間故事把關羽推到了一個極致,說他「英武善戰,為萬人敵」,對他的人品作了這樣的概括「忠義大節」,「雖高貴在前,死亡居後,不可奪也。」於是,為統治階層需要,宋徽宗敕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此後,歷代帝王都把關羽作為忠義仁勇的化身並為之御旨加封。關羽的地位也逐漸從君到侯到王到帝聖。明朝時關廟遍及城鄉。清代達到頂峰,州縣街巷鄉里,無處不關廟,僅北京城,關廟和以祀關公為主的廟宇共有116座。有資料表明,台灣有關廟460多座。美國紐約、日本橫濱、神戶、大板等地以及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尼、澳大利亞等國也建有關廟。
民間尊崇關羽,與統治者不同,既有英雄崇拜的因素,也有禳災祈福的心理需要。所以,在老百姓眼裡,關羽是保護神、恩主公、財神爺。聚集海外的華人,興建關廟,敬崇關羽,是尋找一個凝聚民族合力、弘揚中華文化的心理趨同。前國民黨元老於佑任為馬來西亞一關廟書寫的對聯是「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可見,關羽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本原的再生性是延續民間崇拜的基礎,它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得到創新和升華。
最早人們祭關羽,是手捧3支香,在關廟內對著關羽像,口念到求關老爺保佑平安等等祈福之類的話既可。後來,逐漸演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儀注」。據《解梁關帝志》載:「明嘉慶年間,定京師祀典,每歲五月十三日,遇關帝生辰,用牛一、羊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禮。」《清史稿》也有「每歲春秋並五月十三日致祀」關羽的記載。可見,明朝時,已將關羽祭祀納入了國家祀典的范疇。不過,當陽的關陵廟祭祀與之有所不同。明清時,當陽關陵施行的是春秋兩祭。春祭為四月初八日(關公封爵日),秋祭為九月十三日(關公升天日)。民國年間,關陵祭祀改為五月十三日一次祭。祭祀的等級和形式很有講究。清代當陽關陵春祭由宜昌總鎮兵官主祭,秋祭由荊門直隸州守主祭。拜殿設壇,正殿前設三牲祭品,寢殿和陵墓神位前各設香盞果品,參祭官員齋戒沐浴,依品位由三元門中門和左右側門進入。主祭官員率僚屬於正殿神像前之拜殿內行叩拜禮,燒香化紙,由禮儀師行令和誦祝文。祭祀期間,各地商賈雲集,官人遊客,人物薈萃。經商的,賣藝的,開店的,唱戲的,七十二行各顯神通。這與祭祀無關似乎又有關的活動,在一起形成了「會」,因而,《辭海》引《妙香室叢話》說:「百貨雲集,謂之廟會。」這樣,廟會在滿足了達官貴人祈安求福的同時,也促進了城鄉物資交流,滿足了老百姓的需要。當陽關陵廟會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後因種種原因,當陽關陵廟會一度中斷。
現代關陵廟會始於1991年台灣桃園縣統天宮潘阿來等人捐資製作的關羽銅像揭幕之際。現代廟會既有傳統文化的形式,也有與時俱進的新內容。為了滿足民眾傳統心理習慣,促進內地與台灣地區文化交流,祭祀關羽依然如舊。大殿走廊的正中,擺一張祭台,中間供奉一顆黑水牛頭、一頭全豬和一隻全羊,香爐、蠟台、花瓶、五供齊備;天井中的銅香爐兩側,黃緞子墁鋪兩張條桌上,擺數十樣時鮮水果、時令蔬菜;在大殿與拜殿之間,凌空拉起九條紅線,線上掛數百個黃纓燈籠;主祭人與朝拜者在祭台前按照「儀注」進行誦祝文、叩拜、燒香。廟內鍾鼓鞭炮齊鳴,民間樂隊細吹細打。同時,在廟內也開展一些獅子、高蹺、采蓮船、腰鼓等民間藝術表演,有時也開展戲曲小品、歌舞比賽、卡拉ok賽活動。大型民俗劇當陽殺故事《關公過五關》是文化部門新近挖掘的民間藝術精品,在關陵廟會上是吸引人們眼球的一個亮點。現代廟會是民間藝術展示的舞台,對傳承文化來說是一個揚其精華、剔除糟粕、推陳出新的機會。所以,2001年,當陽將關陵廟會改為了「中國當陽武聖關公文化旅遊節」,為關陵廟會注入了全新的內容。近來,「當陽關陵廟會」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