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門口石像為什麼圍一塊布

印尼門口石像為什麼圍一塊布

發布時間:2025-09-05 14:44:27

① 原始SPA、漂流、皮影,印尼巴厘島還有哪些經典特色

巴厘島舉世聞名的旅遊聖地,也是印尼唯一的信奉印度教的地區,這里山脈縱橫,地勢呈現東高西低的山地特點,巴厘島除了優美的風景,其特色的風俗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除了特色SPA、玩漂流等,那麼你知道印尼還有哪些經典特色嗎?

2、聖泉廟。寺廟圍繞一處泉水而建,這里的泉水具有養生保健功效,廟宇規模宏大,巴厘島人人為在這里沐浴可以汲取到健康和財富。

3、烏布王宮。王宮始建於16世紀,殿內設計精緻細膩,每年都會很多藝術愛好者前來觀摩,在這里還能欣賞到最具巴厘島本土特色的舞蹈表演,遊客也可以選擇入住皇宮旅店,享受一番貴族的皇宮生活。

② 世界7大奇跡


「七大奇跡」指的是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在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七座宏偉的建築和雕塑。它們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和亞歷山大燈塔。


這「七大奇跡」是公元前3世紀(中國戰國末期,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11年,公元前三世紀指299年到200年),腓尼基(現今巴黎嫩、敘利亞沿海一帶)的一位旅行家安提帕特(antipater)列舉出來的。後世人反復沿用,也就流傳開了。不過現「七大奇觀」中有六個由於地震、火災、戰爭等因素被損毀,只有埃及胡夫金字塔得以保存至今。




埃及胡夫金字塔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631年—公元前2498年


建造地點: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附近。


建築特色:埃及吉薩金字塔


埃及現存金字塔80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禮金字塔,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雕刻坎石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古代埃及人是用什麼方法建成,至今還是眾說紛紜。最初鋪蓋金字塔的外層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塊幾乎全部消失。如今見到的是下面淡黃色的石灰大石塊,顯露出其內部結構。金字塔中心有墓室,可以從甬道進去,墓室頂上分層架著幾塊幾十噸重的大石塊。建成的金字塔被用陵墓。古埃及人相信死後永生,金字塔內的墓穴里起初堆滿了黃金和各種貴重物品。


傳說:


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離世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樣子像漢字的「金」字,所以中國人把它寫為「金字塔」(原文是pyramid)。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歷史淵源:


尼羅河畔的金字塔群(the
great
pyramids),是古代埃及法老自己修建的陵墓。據說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共有將近100座,大多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一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及尼羅河西岸。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是石灰岩,部分為花岡岩。3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法老胡夫(Khufu)、海夫拉(Khafra)和門卡烏拉(Menkaura)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胡夫金字塔高146.6m,底邊長230.35m;海夫拉金字塔高143.5m,底邊長215.25m;門卡烏拉金字塔高66.4m,底邊長108.04m。


在這3座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用200多萬塊巨石砌成。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地面斜坡往上拖運,然後在金字塔周圍以一種腳手架的方式層層堆砌。金字塔的旁邊還有一些皇族和貴族的小小的金字塔和長方形台式陵墓。




巴比倫空中花園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6世紀


地點:巴比倫,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東,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左右。



建築特色: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不是懸掛於空中,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人們把原本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除「懸掛」之外還有「突出」之意)錯誤翻譯成「懸空」所致。和羅德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思鄉成疾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的。據說它要由奴隸們轉動機械裝置,從下面的幼發拉底河裡抽上大量的水,來灌溉空中花園里的花草。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歷史研究者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有些文獻記載國王每天派幾百個奴隸推動輪軸,將水泵上石槽,由石槽向花園中供水。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不可能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坍塌。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沒有太多的石塊,因此研究者們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非比尋常,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礫,更有文獻指出: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在經過了層層防護後,花園頂層蓋上了石磚,鋪上了鉛板,最後種上了各種奇花異草,遠遠看去甚為壯觀。




阿爾忒彌斯神廟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點:古希臘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今土耳其的伊茲密爾(Izmir)南面50公里。



建築特色:阿爾忒彌斯


阿爾忒彌斯(希臘文Αρτεμιδ,拉丁文Artemis),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神、狩獵女神,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而羅馬神話則稱她為黛安娜(Diana),埃及人稱她(Bastet),阿拉伯人稱她Lat。在古代的希臘阿爾忒彌斯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建成七大奇觀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


神廟建築以大理石為基礎,上面覆蓋著木製屋頂。整個建築的設計師是喬西宏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內部有兩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約12-18米高。神廟的底座約為7200平方米。


毀於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後建起的廟於公元262年再罹火難。阿爾忒彌斯神殿曾經歷過七次重建,首座阿爾忒彌斯神殿於公元前550年由建築師薩莫斯、喬西宏及他的兒子梅塔傑那斯設計,用伊奧尼亞柱式(Ionian)大理石柱支撐,是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當時最大的建築物。


整座建築物均由菲迪亞斯(Phidias)、波利克萊圖斯(Polyclitus)、克雷西拉斯(Kresilas)和福雷德蒙(Phradmon)等當時著名的藝術家以銅、銀、黃金及象牙浮雕裝飾,在中央的「U」形祭壇擺放著阿爾忒彌斯女神的雕像,供人膜拜。最後,由於愛菲索斯人轉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John
Chrysostom摧毀。




奧林匹亞宙斯巨像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457年


建造地點:希臘奧林匹亞城。



建築特色: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簡介:


宙斯(Zeus)是希臘眾神之神,是奧林匹亞(Olympia)的主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世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拜占庭的菲羅撰寫記述七大奇跡說:「我們以其他六大奇跡為榮,而敬畏宙斯神像。」


宙斯神殿是古希臘的宗教中心。神殿位於希臘雅典衛城東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處廣闊平地的正中央,為古希臘眾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區;這地方盡是一片黃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臘時期,四周環繞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更是當時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臘時代,那片地區位於雅典城牆外,到了哈德連帝時代為了擴大雅典城規模,將城牆往外擴展,才把神殿納入城內。


神殿於公元前470年開始建造,前456年最後完工,為多利克式(Doric-style)建築,由建築師伊利斯人李班(Libon)設計,宙斯神像由雕刻家菲迪亞斯(Pheidias)雕刻。


宙斯(Zeus)神殿本身則是多利克式(Doricorder)建築,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岩,殿頂使用大理石興建,由34個高達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撐起來,面積達41.1米乘107.75米,廟前廟後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島的大理石雕成。廟內西邊人字形檐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風格。


介紹:


至於神殿主角——宙斯,採用了所謂的「克里斯里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術,是在木製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質的衣飾。寶座也是木底包金,嵌著烏木、寶石和玻璃,歷時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旅行家沙尼亞斯巴(Pausanias)的《希臘游記》一書中,曾對宙斯神像作了詳細的描述,書中記載:「宙斯神主體為木製,身體裸露在外的部份貼上象牙,衣服則覆以黃金。頭頂戴著橄欖枝編織的皇冠,右手握著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則拿著一把鑲有各種耀眼金屬打造的權杖,杖頂停留著一隻鷲」。


至於他的寶座,神像頭上與頭後,雕著「雅典三女神」和「季節三女神」(春、夏、秋)雕像;腿和腳飾有舞動中的勝利女神、人頭獅身史芬克斯及希臘其他諸神裝飾,底部寬6.55米、高1米。不包括寶座,僅約高13公尺的神像就相當於四層樓高的現代建築,使坐在寶座上的宙斯頭部差不多頂著神殿頂。


神像身後掛著由耶路撒冷神廟劫掠得來的神聖布幔。菲迪亞斯更精密地規劃四周變化,包括由神廟大門射向雕像的光線,為了令神像的臉容更為美麗光亮,更於神像前建造一座極大且淺,裡面鑲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欖油池,利用橄欖油將光線反射。矗立期間更有工人前來擦拭象牙,稱為「菲迪亞斯拋光工人」。一名訪客說:『我可以告訴你雕像的尺寸,但無法形容造成的影響。』


神像昂然地接受人們崇拜達900多年,但最後基督結束了一切。公元393年,羅馬皇帝都路斯(Theodsius)一世,毅然頒發停止競技的赦令,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大會也是在這一年終止。接著,公元426年,又頒發了異教神廟破壞令,於是宙斯神像就遭到破壞,菲迪亞斯的工作室亦被改為教堂,古希臘從此灰飛煙滅;神廟內傾頹的石柱更在公元522年及551年的地震中震垮,石材被拆卸,改建成抵禦蠻族侵略的堡壘。所幸的是,神像在這之前已被運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現為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被閹臣路易西收藏於宮殿內達60年之久,可惜最後亦毀於城市暴動中。




摩索拉斯陵墓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點:古希臘,今土耳其西南地區。



建築特色:摩索拉斯陵墓


哈利卡納蘇斯的毛索洛斯墓廟約45米高,底座上部呈階梯形的金字塔狀,卡里亞王國摩索拉斯國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頂端。陵墓毀於公元3世紀的一次地震中。


這座偉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築由兩名希臘設計師設計,外面裝飾以奇異的雕刻花紋,頂端還雕有摩索拉斯的雕像。甫一建成就聲名遠播,公元3世紀初毀於大地震。倫敦大英博物館還收藏有一點剩餘的雕刻。毛索洛斯墓廟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1200平方米,高45米,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大約共有400尊精美的雕像裝飾著陵墓,其中最頂部的4尊馬車雕像高3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


歷史淵源: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摩索拉斯墓廟的資料。




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82年



建造地點:愛琴海,希臘-羅德港。


希臘羅德島巨像是七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這座巨像建在羅德市(Rhodes)港口的入海處。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因為它只在短短56年間便毀於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切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的港口。公元前的羅德島是重要的商務中心,它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羅德港於公元前408年建成。歷史上羅德島曾經被許多勢力范圍統治過,其中包括摩索洛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歷山大大帝。但在亞歷山大大帝歸天之後,全島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戰爭。馬其頓(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帶領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過艱苦的戰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築12年,高約33米,與紐約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隻是從腿中間過去,非常壯觀而有趣。這座巨像其實是希臘人的太.陽.神及他們的守護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築師Chares設計,經過12年的興建,羅德島巨像於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以後更被用作燈塔。可惜的是羅德島巨像作為一大奇觀只存在了短短56年。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把這幢偉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蓋成為了巨像的致命傷,巨像從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邊。公元654年,羅德島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遺跡運往敘利亞,至此巨像徹底消失了。由於巨像的殘骸被搬運至別處,使這個奇觀的考察更加困難。




亞歷山大燈塔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81年



建造地點:埃及(Egypt)的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 of Pharos)上。



建築特色:亞歷山大燈塔


遵照繼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後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第一任法老托勒密的命令,亞歷山大城的法羅斯燈塔於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島上。由於歷史的模糊記載,預估高度115—150米之間(377—492英尺),用閃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


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托勒密(Ptolemy
Soter)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歷山卓,有鑒於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築師Sostratus及亞歷山卓圖書館(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亞歷山大燈塔,燈塔於公元前290年竣工。


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後,它的高度當之無愧地使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他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築師索斯查圖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築在三層台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它也是六大奇跡(七大奇跡中除埃及吉薩金字塔)中最晚消失的一個。14世紀的大地震徹底摧毀了它。在倒塌後地基被作為堡壘一直存在,直到亞歷山大港沉沒。


法洛斯燈塔與其餘六個奇觀絕對是不同,因為它並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亞歷山大燈塔外傳:亞歷山大港


公元前332年,馬其頓(Macedonian)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於埃及尼羅河口西面建立一個新城——亞歷山卓(Alexandria),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托勒密王朝開始興起,亞歷山卓便成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並因此而繁榮起來,再加上亞歷山卓位於亞洲,非洲及歐洲三個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羅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像到亞歷山卓是如何繁榮,世界的通商是如何發達,而且亞歷山卓內的法洛斯島(Pharos)
更擁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The Pharos light house) 照耀著港口。


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國王宮殿等大量建築物遺跡。雖然亞歷山卓擁有如此繁榮,但到了今天,亞歷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學家認為由於在公元四世紀的一次大地震,這些建築絕大部分已倒下.科學家在亞歷山卓港進行過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於
1996
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國的專家聲稱在亞歷山卓港的海底發現了大規模的古代遺跡,同時亦發現出古代的道路及鋪設道路的鋪石痕跡。調查人員發現於古代時沉入海中的雙耳長頸瓶,這是古希臘的一種壺,
壺上有兩個手把,用作運送葡萄酒等交易貨品。調查隊亦發現了法老雕像的頭部,工作人員以金屬器具先固定法老的頭部,再運用氣球將雕像送上水面,而這次調查是在法洛斯燈塔的可能所在位置進行,只要將雕像的頭部與旁邊的工作人員相比,就可以想像到此雕像的巨大。



隨著這一些的發現外,多次的調查已經發掘出數以千計的遺跡,而發掘出來的遺跡大多有幾噸至幾十噸重,從這些遺跡中,我們慢慢可以想像到神秘的法洛斯燈塔的外觀。由於亞歷山卓的繁榮,以及古代行船定向技術的落後,可以想像到照耀著整個港口的法洛斯燈塔對於保衛古代船員的生命佔了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後世的人類能否對法洛斯燈塔有更清楚的認識,全在於政府及專家會否重視對亞歷山卓港的發掘。如果亞歷山大港的發掘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就可以把更多的建築物特色重現,讓更多的人欣賞這種獨特的美景....



以上就是世界七大奇跡的全部內容啦!

原文鏈接:世界7大奇跡分別是哪些?

③ 巴厘島在哪裡

巴厘島
巴厘(BaLi)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區,是爪哇以東小巽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面積約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280萬。巴厘西距首都雅加達約1千多公里,與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隔海相望,相距僅1.6公里。該島由於地處熱帶,且受海洋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綠水青山,萬花爛漫,林木參天。巴厘人生性愛花,處處用花來裝飾,因此,該島有「花之島」之稱,並享有「南海樂園」、「神仙島」的美譽。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有四、五座錐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貢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島上的最高點,附近有曾於963年噴發過的巴都爾活火山。島上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該島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里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游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巴厘島印度教神廟中的木刻雕像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巴厘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濕奴、濕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教徒家裡都設有家廟,家族組成的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廟宇125000多座,因此,該島又有「千寺之島」之美稱。神廟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擁有千年歷史的百沙基陵廟,陵廟建在稱為「世界的肚臍」的阿貢火山山坡上,以專祀這座間歇噴發的火山之神。陵廟的層級石雕建築,與柬埔寨吳哥窟相似。 巴厘島不但天然景色優美迷人,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的豐富多彩也馳名於世。巴厘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鮮艷的奇葩。其中,獅子與劍舞最具代表性。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業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遐邇聞名。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該島又有「藝術之島」之譽。瑪斯是該島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繪畫別具一格,大都是用膠和礦物顏料畫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題取材於田園風光和人民生活習俗,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島素有「詩之島」、「東方的希臘」的美稱。位於島中部的鳥穆是繪畫中心,博物館內保存著許多歷史文物和巨幅繪畫。在鳥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二、三米,洞內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龕分立於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總統行宮。 巴厘島象洞廟的一個佛像在島中部的生宜有著名的猴子廟,猴子成群結隊。其北有風景優美的比都庫湖。著名的京打馬尼,氣侯涼爽,由此可遠望頂峰終年煙霧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風光優美著稱。島東南部的格龍宮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宮殿氣派雄偉,四面有護城河,屋頂繪滿犯人受刑時的畫像。島西南海濱的丹那樂,岸邊高地建有廟宇,因長年海浪沖蝕,使此地與本島相離25米,形成孤島,每當海潮上漲,宙宇在波濤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宮殿。巴厘島居民每年舉行的宗教節日近200個,每逢節日,歌舞雜陳。由於巴厘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等。在自然科學上,1869年生物學家華萊斯還發現巴厘島是亞洲大陸的「末稍」,典型的亞洲動物分布至此為止,而在它東方僅隔寬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峽的龍目島,動物即屬大洋洲種。 巴厘島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稻米、玉米、椰子和咖啡。農業生產多以集體合作形式進行。

巴厘島景點簡介海神廟

Tanah Lot (海神廟) 蓋在海邊的一塊巨岩上,它是巴厘島最著名的寺廟之一。漲潮時,此廟四周環繞海水,和陸地完全隔離。落潮時方可以相通。海神廟建於十六世紀,祭祀海神。巨岩下方對岸岩壁,有一小穴發現幾條有毒的海蛇,傳說是此寺廟守護神,防止惡魔和其他的入侵者。據說寺廟建成時忽逢巨浪,寺廟岌岌可危,於是寺內和尚解下身上腰帶拋入海中,腰帶化為兩條海蛇,終於鎮住風浪。從此海蛇也成為寺廟的守護神。對岸有小亭可以眺望日落景色,成為巴厘島的一大聖景。廟前兩側有很多商店賣紀念品,更有很多小孩圍著遊客兜售風景明信片。

聖泉廟

Pura Tirta Empul (聖泉廟))位於Ubud北邊的 Tampak Siring, 寺廟環繞一處聖泉而建故名。

一千多年來,巴厘島人認為此廟以及此地兩處可供沐浴的地方可供求取健康和財富。這里的泉水據稱頗具療效。聖泉廟建築模宏大、完整,在這里可以看到巴厘島所有寺廟的特點。

相傳一位喜歡自誇魔力的Mayadanawa王,引來了諸神的挑戰。Mayadanawa被天神Indra擊敗,變出一處毒泉。許多天神因為喝了泉水或在其中沐浴而死。於是天神Indra以寶劍插入大地,引出名為amerta 的長生不老泉水,使中毒諸神復活。Mayadanawa為了逃命,幻化為石頭。Indra見狀引箭射向石頭,Mayadanawa 的鮮血流入了Petanu 河。自此,人們相信Petanu河受到詛咒,不能用以灌溉;否則收割的稻梗會噴出血來。從古人古老的碑文中得知,Tirta Empul在西元962年就已建造完成。

京打瑪尼火山

京打瑪尼火山是座活火山。1917年曾經噴發過,摧毀了無數神社、村莊。但是也同樣帶來了土地的肥沃,火山周圍一帶栽種著柑桔、香蕉、咖啡、椰子等作物。這一帶村民的習俗也和普通巴厘島人不同。他們不進行火葬、土葬,而是天葬。

這里常年飄著毛毛雨,氣候涼爽

烏魯瓦圖斷崖

烏魯瓦圖斷崖位於巴厘島最南端。

它的背後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悲劇。傳說當地有對門戶不當的青年男女相戀,女方的父親是村長,因此兩人的愛情的不到任何祝福,在絕望之下雙雙投海殉情。為此地平添了離奇色彩。

在此品著下午茶、嘗嘗當地特色的點心,斷崖、海洋盡收眼底,無限的瑕意。

金巴蘭海灘

金巴蘭海灘由於這里的落日美麗以及漁人作業的方式特殊而出名。

清晨、黃昏時在海灘漫跑是件樂事。這里的漁人仍然採用古老純朴的小木舟出海。

海濱內增添了許多許多賓館、飯店。在這里傍晚看著落日,聽著歌手們演唱各國歌謠,享用海鮮燒烤別有情趣。

庫塔海灘

庫塔號稱巴厘島最美麗的海灘。這里的海灘平坦、沙粒潔白、細膩,是個玩沖浪、滑板的樂園。這里附近有熱鬧的商業街,各色巴厘傳統手工藝品、絢麗民族服裝展示,而且還有大型百貨商店買到各類商品。但是近年來過渡的開發已經收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沖擊。極度商業化、色情業給這里原本純朴的民風帶來了激烈沖擊。

木雕村

巴厘島是印尼手工藝術品的盛產地,木雕尤其是中的佼佼者。例如Mas就是巴厘島木雕之鄉,這里集中著巴厘島最優秀的雕刻師。

其中一些佔地不小得藝廊展示著他們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雕刻師現場展示手藝,另有一群婦女在一旁做細部磨研。可以比較各種木質的雕刻,增加一些常識。他們同時還出售部分作品。

展示的工藝品主題以**神話人物及傳統居民的生活風貌為主,還有較大型的傢俱如全套桌椅等,形形色色。不過如果你只想購買一些便宜的小雕飾物,最好還是到其他風景區的小店購買比較便宜,不過價格是和木材的材質和雕工的細膩度有關的。

::自費水上活動簡介::

阿勇河漂流(泛舟)

巴厘島自費水上活動首推的自然是著名的阿勇河漂流(泛舟)。

阿勇河長11公里,流經上有22處急流點,兩岸均是原始森林的變換景象。可以參加漂流公司,漂流公司有很多,漂流時間也各不相同。但是最好選擇有保險、專門水上教練陪同的。

一般橡皮艇上乘坐4-6人,全程路線不低於2小時。整個線路上,迎面而來的景觀,忽而是茂盛的樹林、忽而是遼闊的田野;忽而是陰森的蝙蝠洞;忽而是美麗的瀑布,變換無窮,令人贊嘆不已。難怪許多遊客感慨,到了阿勇河漂流,才知道真正的巴厘島。

愛之船出海

巴厘島有很多公司提供出海活動,船況、所包含的內容都不相同。但是其中名最知名的要數「QUICK SILVER(快銀號)」、「BALI HAI(巴厘海)」。這兩家船務公司公司的愛之船活動內容、價格用都差不多。一般安排為全天游(9:15分出海-15:30回來)、黃昏游(18:00出海-20:30回來)。

http://www.balihaicruises.com巴厘海;http://www.quicksilver-bali.com/快銀號
SPA

SPA及其環境的優雅不只提供一個健身的場所,,可以減輕工作、年齡和環境所造成的壓力。

現代的 SPA 重新尋求幾個世紀來優質的自然產品,並將其推廣給重視健康的現代消費者。溫泉與海水的水療,熱療與葯草理療所產生的效果十分奇妙。這些方法都可以減輕心理及肌肉的壓力,也可治治療一些疾病,對皮膚的解毒和代謝也有幫助。

巴厘島有多種按摩方式,包括腳底按摩(Foot Reflexology), 瑞典式 (Swedish),傳統巴厘島式 (traditional Balinese),理療式 (Remedial) 和芳香療法 (aromatherapy)。

高爾夫

巴厘島的BALI GOLF AND COUNTRY CLUB號稱亞洲最好的五個球場之一。也是巴厘島最著名的球場。她坐落在NUSA DUA地區,臨印度洋,18洞高爾夫球場。同時球場還備有SPA、別墅等供客人所需。
開放分類:

④ 巴厘島有哪些特殊的民俗風情

宗教信仰

巴厘島海島(3張)

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巴厘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濕奴、濕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教徒家裡都設有家廟,家族組成的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廟宇125000多座,因此,該島又有「千寺之島」之美稱。神廟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擁有千年歷史的百沙基陵廟,陵廟建在稱為「世界的肚臍」的阿貢火山山坡上,以專祀這座間歇噴發的火山之神。陵廟的層級石雕建築,與柬埔寨吳哥窟相似。

特色風俗

巴厘島
巴厘島不但天然景色優美迷人,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的豐富多彩也馳名於世。巴厘島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鮮艷的奇葩。其中,獅子與劍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業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遐邇聞名。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該島又有「藝術之島」之譽。瑪斯是該島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繪畫別具一格,大都是用膠和礦物顏料畫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題取材於田園風光和人民生活習俗,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島素有「詩之島」、「東方的希臘」的美稱。位於島中部的鳥穆是繪畫中心,博物館內保存著許多歷史文物和巨幅繪畫。
在鳥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二三米,洞內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龕分立於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總統行宮。
巴厘島象洞廟的一個佛像。
巴厘島居民每年舉行的宗教節日近200個,每逢節日,歌舞雜陳。由於巴厘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等。在自然科學上,1869年生物學家華萊斯還發現巴厘島是亞洲大陸的「末梢」,典型的亞洲動物分布至此為止,而在它東方僅隔寬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峽的龍目島,動物即屬大洋洲種。所以,巴厘島是
巴厘島
有名的旅遊勝地。
由於深厚的宗教氛圍,巴厘島幾乎所有的文化從形式到內容都與宗教有關,選有代表性的作一簡介。
宗教:了解宗教有多種方式,最直觀就是看廟,巴厘島上廟很多,據說多達10000多座。許多人到巴厘島看廟都去海神廟(TANAHOT),傳說是巴厘島因火山爆發(島上有三座活火山,巴都爾、京打馬尼、阿貢),為求鎮住神龜,而建七座神廟之一,因其潮漲潮落而與陸地分合而出名。其實聖泉廟的歷史更為悠久,有700多年,其旁邊山上建有蘇加諾的行宮。此外位於阿貢火山(巴厘島印度教的聖山,也是宇宙的中心)旁的布基薩寺,被稱為萬寺之母,是巴厘島上寺廟的代表。
音樂:在巴厘島酒店中每天都能聽到竹筒打擊樂演奏,但這並不是完整的巴厘島音樂。加麥蘭音樂融合銅樂,鼓樂,弓弦樂,據說還有中國的古樂調!
皮影:皮哇揚,最具代表性的娛樂形式,故事題材均取自印度教兩大史詩,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多。觀之也可對其宗教故事有更深的了解。
舞蹈:以勒貢和巴隆兩種為代表,有點類似咱們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區分,仍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表演題材,舞蹈動作很單調,主要以手眼傳神而表達。
巴厘島景觀(19張)

雕刻:石雕主要集中在巴都布蘭(BATUBULAN),木雕在馬斯(MAS),銀器在哲魯(CELU),其中以木雕最為出名,主要是村質珍貴(多為檀香木、黑檀木、和柚木)造型以神話人物居多。
繪畫:主要在烏布(UBUD),阿馬(ARMA)藝術館很漂亮,值得一觀,另外尼加藝術館收藏有很多珍品。巴厘島的繪畫藝術對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比如印象大師高更,另外比利時的馬尤爾,1932年來到島上,留居下來並娶當地人,他的帶有巴厘島風格的作品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手工:巴厘島的手工作品中編織和蠟染很有特色,也許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蠟染很多
蠟染(16張)

,不足為奇,可是巴厘島的「仁辛科」是世界上僅有分經緯染色後編織而成,一件服裝需耗時數年,不過也極少見到,那是有身份的人在重大祭祀時才穿著。

在島中部的生宜有著名的猴子廟,猴子成群結隊。其北有風景優美的比都庫湖。著名的京打馬尼,氣候涼爽,由此可遠望頂峰終年煙霧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風光優美著稱。島東南部的格龍宮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宮殿氣派雄偉,四面有護城河,屋頂繪滿犯人受刑時的畫像。島西南海濱的丹那樂,岸邊高地建有廟宇,因長年海浪沖蝕,使此地與本島相離25米,形成孤島,每當海潮上漲,宙宇在波濤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宮殿。

巴厘島
巴厘島人都是生活的哲學家,工作時認真工作,用餐時喜悅的吃,睡覺時安詳的睡,與萬物眾神和平相處,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金錢非萬能」這句陳腔濫調,說穿了只是句口是心非的成語,以金錢價值衡量一切,是人類亘古不移的標准。
Banjar自治太平盛世
巴厘島人不僅在宗教上有自己的一套認知,在生活管理上更有一套不同於官方的版本。
雖然政府明文訂定了縣市村裡的行政系統,但真正推動運作的是「Banjar」。「Banjar」是比「村」還次一級的小單位,由百來戶民家所構成,屬於巴厘的自治組織,不在政府機關的檔案上,從每戶人家的婚喪喜慶到個人行為的賞罰,都經由每月月會決議處理方案。嚴謹的自治組織使得戶戶聲息相通,雞犬相聞,形成一股強悍的道德約束力,因此,巴厘島雖美如世外桃源,卻不可能讓你擁有獨善其身的隱士生活。
貴族平民平起平坐
源於宗教上的階級制度,在巴厘島是存在的,但如同巴厘島人信仰宗教的態度,凡事圓融的巴厘島人對於階級制度也不似印度人那般嚴苛認真,在巴厘島4種階級不僅平起平坐,用詞遣字也不局限是高階語或低階語,而隨著經濟力量的滲透,以往明列在名片上的階級封號,也逐漸被傲人的學經歷所取代。不過,入境隨俗是基本常識,這4種階級還是得謹記在心,以免在祭祀等注重身份的特殊場合里誤蹈禁忌,百口莫辯。
階級名I 男性封號 I 女性封號
Brahmana祭司I da Bagus I da Ayu
Ksatriya貴族I Cokorda I da Cokorda
Waisya 工匠商人I Dewa I Desah
Sudra(Jaba平民) I 無 I 無
滄海桑田不改顏色
巴厘人對自家人不問出身,對外來客不分來處,純真的隨和態度,使巴厘島成為人們共同信賴寄放心靈的休憩站。可貴的是,巴厘一年接待百萬訪客來去,可依舊不改顏色,滄海仍是滄海,桑田猶然是桑田。
早晚供奉的規矩和沐浴的習慣百年不改,盡管觀光客拿著V8群聚圍觀,巴厘人仍視若無睹過自己的日子,而你見過的梯田,今天仍在原處等你歸返,其中改變的只有稻禾品種。巴厘的農作面積逾90%改種新品種,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是新品種攻佔巴厘的本事,但過度使用殺蟲劑是巴厘人付出的代價,隨之改變的生態導致青蛙、鰻魚數量銳減,蛙鳴是巴厘小夜曲的主調,有一天這熟悉的樂章會不會變調了?巴厘人已開始深思這個問題。
勤奮工作專心玩樂
逍遙度日是巴厘人的生活態度,但這可不表示懈怠,事實上,天才蒙蒙亮,巴厘的男人就荷鋤下田勤力耕耘,女人家則灑掃備餐照顧牲口,待日頭升高,大地變得炙熱,男人們便暫停手邊工作,返家看顧心愛的斗雞,而此時睡眼惺忪的觀光客才剛出門活動,見著了滿街抱著斗雞納涼聊天的巴里男人,便認定他們是一群不事生產的懶人,久而久之,這項有欠公允的成見,竟成了巴厘男人通行全球的負面印象,彷彿那賞心悅目的梯田是自各兒長出來似的。
其實,巴厘男人是挺憨厚的,照顧了該做的活兒,就專心一意的守著寵物斗雞。他們對斗雞的期許,全寄託在祭祀慶典上,那是公認可搏技下注的場合。上場的斗雞腳上加綁利刃,經過一陣塵土與雞毛齊飛之後,勝負立判,贏家領取賭金及敗死的雞,賭金入了荷包,死雞則上了餐桌。
巴厘島的火葬儀式
巴厘島的火葬儀式:牛型的棺木代表地位和身份,只有貴族和僧侶才能享用。
烈焰將祭品和棺木一起化成灰燼,人們祝願死者的靈魂在這一刻升華。
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巴厘島人對死亡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的習俗是要慶祝死亡。巴厘島人死後,按習俗都要舉行火葬,未經火葬的死者靈魂污穢不堪,將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不為死者舉行火葬,死者的靈魂就無法升天,成為終夜徘徊人間的厲鬼。因此這里的火葬葬儀非常隆重,也是巴厘島上的奇觀之一。火葬在人死後第42天舉行,因為巴厘島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要經過42天才能離開軀體。在火葬前,要將屍體進行處理,首先用各種香料製作的液體將屍體浸泡,然後用布包紮起來,放在一個竹筐里,火葬前的一天,死者的親屬都穿上最華美的盛裝,男子還要佩戴寶劍,聚集到一起進行遊行,晚上還要舉行盛大的文娛晚會,表演傀儡戲,跳各種歡樂的舞蹈,人們載歌載舞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巴厘島
火葬的日子,在音樂的伴奏下,附近的男人都爭先恐後地趕來抬屍體,婦女們每人帶來一瓶從鄰近寺廟中拿來的聖水,還有一群給死者靈魂帶路的活小雞擺放在葬禮列隊前。祭司祈禱完畢,發放弓矢,葬禮列隊出發,祭司手執紅法冠,在屍體面前引導,隊伍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線,為的是避開凶神惡煞,並使死者靈魂失去方向,找不到歸路。進入火葬場,先由死者近親割開裹屍布,祭司登上竹塔的平台,大聲念祈禱詞,把許多古錢撒在上面,算是賄賂給死神的贖金,婦女們將帶來的聖水灑在屍體上,再把盛聖水的瓶子打得粉碎。接著,就將屍體移入獸形木棺,待到夜幕降臨,就開始放火焚燒。在火光的照耀下,慶祝儀式開始,樂隊奏樂,觀眾開始狂歡。其中一項主要活動是拔河賽,雙方爭奪裝有屍體的棺木,一邊代表天使,另一邊是惡魔,雙方爭奪死者的靈魂,要有多次反復,最後總是天使勝利。全部活動都貫穿著豪飲和歌唱。整個葬禮中死者的家屬並不悲傷。巴厘島人認為,如果過分悲傷,將會妨礙死者靈魂升天。屍體逐漸成為灰燼,觀看的群眾才漸漸散去。親屬們將骨灰收拾起來,裝入椰子殼內。在祭司祈禱下,把骨灰拋進大海。整個葬禮宣告結束。
隆重的火葬儀式費用非常昂貴,有時可高達人民幣幾萬甚至幾百萬元,12年前吉安雅區的國王去逝,葬禮花費高達500萬元美金。大規模的火葬往往有上千人來抬笨重的竹塔和棺材。竹塔的高低視死者身份而定,有的高達二十多米,有十一二級,低的也有三四級。棺材是動物形狀的,僧侶、富人的棺材雕成牛形,勇士為飛獅形,普通人則為半象半魚形。塔型竹架的大小及儀式的隆重程度,全仰仗喪賓的身份、地位及財力。但是葬禮的高昂費用很多人不能負擔,因此經濟拮據的當地人就先將去世的家人土葬,等有了足夠的錢及遇到好日子時再將屍體挖出,舉行火葬。這段等待時間有可能是兩到三年或十年以上。
在巴厘島,每隔十年左右,還將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集體火葬,由大家分擔費用。每逢此時,巴厘島人便清理島上的所有墳墓,把所有的屍體、骸骨集中火化,讓那些不安的靈魂得到安息。
巴厘島語言
印尼話(Bahasa Indonesia)為印尼及巴厘島的官方語言,而巴里島話(Bahasa Bali)為當地人民之方言。英文也非常廣泛的被使用,尤其在熱鬧的觀光區,英文是最常被使用的語言。此外,荷蘭語、德語、法語、日文及中文,也在某些地方被使用著。尤其這幾年台灣人觀光巴里島的數字呈現極快速的增加,也因此有許多腦筋動得快的商家。餐廳或是觀光地區的小販也開始學習著我們熟悉的國語(Mandarin)和閩南語(Ho-Chan),因為印尼有許多早期從閩南地區移民的老華僑,故他們所說的閩南語和我們所說的國語總是有一點點差距,不過溝通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常常在觀光區你更是會聽到說著:「圈部乙萬……扁依啦(全部一萬)!」「多少?」的小販,不禁讓人覺得倍感親切,進而停下腳步,與之對話……不過,當你一停下來,事實上就代表一大群小販即將過來圍繞著你與你進行「交易」喔!哈哈……這時候要脫身可就要用些方法啰。

⑤ 蘇門答臘島多巴湖介紹!

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的馬達高原,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馳名世界的高原湖泊,著名的旅遊勝地。多巴湖由斷層形成,湖面呈長菱形,長 87 公里,最寬處約 26 公里,湖面海拔906米,面積 1300 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可達 529 米。多巴湖原是古代火山口遺址,因年久積水而成湖,湖邊斷層崖壁高達 600 米,崖壁下面是狹窄的平原。湖中央有一個長約 7 公里,寬約 2.5 公里的小島,名叫沙摩西島,這個小島約佔全湖面積的三分之一。有狹長的人工堤連接湖的西岸。湖邊斷層崖高達600米。島上山巒起伏,僅四周沿湖處較為平坦。這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是一處絕妙的自然景觀。島上有亞齊王朝西達布塔爾的陵墓,大約建造於 250 年前,用石塊建成,高離地面,屍體直接放在石塊之中。陵墓前有一棵粗大的「聖樹」,樹附近地面上有很多隆起的樹根,樹根上放置著木板,遊人可以坐在這里聽取介紹陵墓的歷史及典故。陵墓的前面有西達布塔爾的石頭像,後面是一位公主的頭像。陵墓附近還有一些石像,是古代巴塔克人許願求神的地方。在沙摩西島上建有巴塔克人的傳統長屋,屋頂高大,兩頭翹起,形似牛角,這里的居民都相信水牛角可以避邪。島上的安巴里塔村內有石桌、石椅和石刑具,原是巴塔克王和官員開會和審案的場所,犯罪的人在此受刑受誅。島上的錫馬尼多村內有一個露天展覽館,收藏著西達烏魯克王國時期的古物,還有國王的住宅「魯馬博洛」,房屋柱子上掛著的 10 個水牛角,表示有0 代國王曾經在此居住和生活過。在多巴湖的西北端有一個較為著名的瀑布,名為西比索比瀑布,落差 300多米。瀑布的水從石洞里流出,注入湖中。這里湖光山色,銀瀑飛涌,甚為壯觀。多巴湖周圍環繞著許多火山,海拔在 2000 米以上的有西巴亞活火山和森納布活火山,山口時有輕煙噴出,白雲繚繞,景色迷人。山坡松林茂密。著名的避暑勝地馬達山,海拔 1400 米,山峰峻峭,樹木蔥蘢。附近的佩瑪丹·普爾巴村內,有建於 200 多年前的西馬倫甘王的宮殿長屋,整座建築以樹木和繩索造成,不用鐵釘,進門處中央的木架上放著 12 對牛角,每對牛角代表一個王朝。宮中有一間小屋為王的寢室,其餘的大房屋,中間是走道,兩旁高起約 2 尺,是嬪妃們的住處,每個妃子有一塊小地方,並有鍋灶,是她進餐的處所。多巴湖西北的東迎漁村,幽靜美麗,人稱「世外桃源」,村與湖灣相對的地方建有一座小公園,背山面水,崖影波光,清絕誘人。環湖有公路聯系高原各城鎮,通往東、西海岸的棉蘭和實武牙。湖濱西北頭有東迎漁村。因多巴湖所在的馬達高原平均高度是 1000 米,湖面海拔 906 米,所以這里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加上這里湖水如鏡、奇峰環抱的景色以及不斷興建的各種旅遊設施,多巴湖成為印尼這個終年夏日炎炎的熱帶國家所罕見的避暑旅遊勝地。

⑥ 誰有雅加達的完整介紹

雅加達(Jakarta)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於爪哇島西部北岸,在芝里翁河口,瀕臨雅加達灣,東經106°49′,南緯6°10′,人口有850萬。多數居民為爪哇人,少數為華人、華僑、荷蘭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部分信奉基督教。大雅加達特區面積為650.4平方公里,分為五個市,即東、南、西、北、中雅加達市,其中東雅加達市面積最大,為178.07平方公里。
雅加達歷史悠久,早在14世紀就已成為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當時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華僑稱其為「椰城」。約在16世紀改名為雅加達,意思是「勝利和光榮之堡」。該港埠於14世紀歸屬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萬丹王國征服該地並建城。1527年6月22日,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為「凱旋城」,簡稱為雅加達。1596年,荷蘭侵佔了印度尼西亞,1621年把雅加達改為荷蘭名字「巴達維亞」。1942年8月8日,日軍侵佔印尼後恢復了雅加達的名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首都為雅加達。1950年1月20日,印尼成立聯邦政府後,把雅加達改為巴達維亞,1950年3月31日改名為大雅加達市,1961年改為大雅加達特區至今。雅加達建城日為6月22日,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雅加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幾百年以前,就已經是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稱為巽達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領領導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龔達加拉巴,把這里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華僑稱它為「椰加達」或「椰城」。1596年後,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了印度尼西亞,換上了荷蘭的別名「巴達維亞」。1800年,印尼成了荷蘭的一部分,稱為「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成了荷蘭殖民者剝削、奴役印尼的大本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主義又侵佔了印度尼西亞,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以後,雅加達這個名字才得到恢復,並定為首都。
今天的雅加達,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陸交通的樞紐,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也是亞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橋梁。國內外的許多船隻都把雅加達作為一個停靠站,在這里加水維修。郊區的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空站之一。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無疑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富有與貧窮對比強烈的城市。一眼看去,它猶如一個由鋼筋水泥組成的雜亂叢林。從城區高處俯望下來,隨處可見低矮的瓦屋摻雜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柏油大道與青石小巷交叉縱橫,而金碧堂皇的高級酒店與高科技中心就座落在嘈雜擁擠的村莊不遠處。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達在致力發展其經濟時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城市遠景規劃。
雅加達城區分為兩個部分,北面濱海地區是舊城,為海運和商業中心。南面是新區,為行政中心。今天已聯成一片,難以區分。雅加達市中心的獨立廣場,綠草如茵,群芳爭艷。廣場東面是國家宮,原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為印度尼西亞的總統府。廣場西面是國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雅加達市的七大博物館之一,為東南亞最大的博物館。它是一座古老的歐洲式建築物,博物館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模型圖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從模型圖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民族分布、語言及經濟發展狀況。還陳列著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錢幣、印章、大天平、木製用具和古典樂器等。在陶瓷館內,展出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多是中國唐、宋、明、清時代的產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這些瓷器是千百年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也是印度尼西亞社會文化的縮影。
雅加達是印尼三大旅遊城市之一,市內綠樹成蔭,街道兩旁遍植常綠樹種,世界著名的波格爾植物園及茶園坐落在此,還有獨立廣場公園、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安佐爾夢幻公園、千島群島、中央博物館、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等名勝古跡。科塔(Kota)是17世紀荷蘭古城鎮八達維亞(Batavia)的中心,其四周是由鵝卵石鋪成的塔門法塔西拉廣場(Taman Fatahillah Square)。從科塔這座精緻古老的荷蘭建築往北走,就會來到古老的帆船碼頭(Sunda Kelapa),在這里會令人回憶起當年世界各國各種帆船群聚的時代。
擁有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工商業首腦機構,數百個國內外公司企業辦事處,大型綜合市場和專業商場多處。每年在此舉辦雅加達交易會。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材、輪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製革、印刷等。工業向郊區發展。爪哇島上有6條公路和鐵路在此會合,是交通樞紐。外港丹戎不碌為全國最大港口。建有珍卡蘭機場,是歐洲和大洋洲之間國際海空航線的重要中轉站。設40家醫院、100多所高校,其中印度尼西亞大學最著名。還設有許多科研機構、體育場、水族館、動物園、蘭圃、表演中心、海濱游覽區。有全國最大也是東南亞最大的中央博物館。出版25種報紙,5種周刊,有國家廣播電台和國家電視台。名勝古跡有舊葡萄牙教堂、國家檔案館、總統府、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舊市政廳、伊里安國家紀念碑、碧娜麗雅海灘的大型娛樂場尋夢園、雅加達縮影公園、拉姑蘭動物園、芝板那士避暑勝地、芝保達士植物園等。城市布局頗具英國風格。首屆亞運會和東南亞運動會曾在此舉行。
雅加達地勢南高北低,有大小10條河流經市區,最著名的是芝里翁河。雅加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7度。受赤道影響,11月至翌年4月為西季候風,5--1O月為東季候風。整個地區由更新世沉積層構成,南部地區為沖積層的一部分,土地肥沃,植物四季常青,鮮花盛開不衰。
雅加達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築材料、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雅加達的煉油廠 5世紀出現最早居民點。15世紀成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佔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簡稱雅加達。1619年摧毀荷蘭人商站再建城市,稱巴達維亞,成為荷屬東印度首府,逐步發展成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貿易擴及亞、歐、非三大陸,並成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樞。1949年獨立後復稱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人口增長很快,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就業人口中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城市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是商業中心,新區是行政中心。逐年擴大,產品大部分通過外港出口。
5世紀出現最早居民點。15世紀成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佔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簡稱雅加達。1619年摧毀荷蘭人商站再建城市,稱巴達維亞,成為荷屬東印度首府,逐步發展成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貿易擴及亞、歐、非三大陸,並成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樞。1949年獨立後復稱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人口增長很快,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就業人口中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城市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是商業中心,新區是行政中心。
市內的最高建築———獨立紀念塔,是雅加達的象徵。這座由蘇加諾總統所建的大理石碑,高137米,其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純黃金打造的火炬雕塑,象徵印尼的獨立精神。
在雅加達,有一處別具一格的旅遊勝地,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印尼人親切地稱它為「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又稱迷你公園)。這個縮影公園把印尼全國島嶼山川、都市港口、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按照印尼全國的地理位置,以縮影的形勢藝術地展現在遊人面前。公園坐落在雅加達以南10公里處,佔地120公頃,於1972年破土動工,1975年4月20日落成。在「印尼縮影」公園的大門口,登高望遠,鳥瞰全景,「千島之國」盡收眼底。一個個島嶼、一塊塊陸地,自東而西,似顆顆翠珠,鑲嵌在印度洋上、爪哇河畔。
在「縮影公園」內,印尼全國27個省的地勢景觀,風格各異的建築都照原樣興建。在這里可以欣賞蘇門答臘的熱帶風光,看到肅穆幽雅的白色寺廟和中爪哇島上世界聞名的婆羅浮屠的小佛塔,也可以漫遊伊里安查亞島上的「熱帶原始森林」,看到古老陳舊的獨木小舟,用樹干搭成的高層茅草棚以及椰樹叢中金碧輝煌的宮殿等等。縮影公園的大部分建築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可謂集印尼泥塑藝術之大成。每座房舍、院落,每處森林、草場之中,都有人物、鳥獸的塑像,大小比例與真的一樣。形形色色,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彷彿置身於現實之中。在公園大門的一側,建有一座環形銀幕電影院。其外形象一隻金色的海螺,佔地600平方米,館內設有800個座位,銀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專供放映介紹印尼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的紀錄片。當電影開映時,觀眾雖然坐在椅子上,但卻感覺到一會兒是乘飛機穿越印尼的大峽谷,一會兒是俯瞰噴射熔岩和灰燼的火山,可以看到馬都拉人賽牛,也可目睹伊里安人狂歡,可參加巴厘人的葬禮,也可出席爪哇人傳統的結婚盛典,還可以嗅到竹筒米飯的香甜。
新區的丹姆林大道,寬闊整潔,現代化的豪華建築參差林立。這里是銀行、大公司雲集之地,有印尼的「華爾街」之稱。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於雅加達獨立廣場東北邊,建成於1979年。該清真寺佔地面積93.5公頃,建築面積93400平方米。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
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里作禮拜。
雅加達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位於雅加達中區,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有著天安門廣場的地位與規模。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廣場北為總統府,東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國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館;東邊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里有一座音樂噴泉。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位於雅加達市區以東約26公里處,1975年建成。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園、紀念塔、購物中心、露天劇場、纜車、火車、水上腳踏車等各種實物的模型,相當於印尼的縮影。
公園中央設有巨型印尼群島模型圖,四周園地劃分為27個區,代表印尼的27個省區,如中爪哇區、巴厘區、雅加達區等。每個區內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建築物,並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遊客還可乘小船游覽「印尼各島」。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內建有博物館、圖書館、影像中心、少年宮和兒童樂園,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園學習傳統音樂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築物是金蝸牛全景式電影院,每天定時放映「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等全景電影。
民族紀念碑
民族紀念碑是雅加達市的象徵,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公園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這座石碑高137米,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黃金製成的火炬雕塑,象徵著印尼的獨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紀念碑旁還有噴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中央博物館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印尼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博物館中設有金銀飾物室、青銅器室、貨幣室、古物展覽室、史前展覽室、木器展覽室、民俗展覽室、東印度公司陳列室等,其中包括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國青銅時代的鼎和鬲、中國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幣、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蘇門答臘島獨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戲、木偶戲道具等。
安佐爾夢幻公園
安佐爾夢幻公園是印尼最大的游樂場所,位於雅加達市區北端,緊靠雅加達海灣。園中建有新型設計的大旅館、露天電影院、水族館、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網球場、海賓茅舍、藝術品展售亭、回力球場、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跑車場、跑馬場、海灘、夜總會、蒸汽浴室、賭場、按摩院、兒童娛樂場等。
夢幻公園內還建有別墅區,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藝術市場中陳列印尼民間工藝品,藝術家還在現場為遊客製作繪畫和雕刻作品。黃昏時分,露天舞台上將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風舞
印尼交通十分便利,航空網以雅加達為中心,與國內外主要城市交織而成,火車以雅加達為始發站,來往於爪哇島和蘇萬答臘島間,雅加達高速公路情況良好,旅遊車、專線車行駛在環島間,市內主要交通工具是出租汽車、三輪車。
航空: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北京途經廈門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廣州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印度尼西亞亞鷹航空公司每周有印尼雅加達飛往中國廣州的航班。
機場:
SoekarnoHatta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約20公里處。機場中央是三座航空大廈,一座是國際航線專用,其餘二座供國內航線使用。國際航線航空大廈一樓是入境廳,有錢幣兌換處及旅遊服務中心;二樓是出境廳,內有餐廳、免稅店、禮品店等。搭乘的士或巴士前往市區,約需半小時。國際航班機場稅15000印尼盾,內航班機場稅5500印尼盾。
火車:
以雅加達為始發站,環島的車次有:
Bima號:雅加達--日惹--泗水行駛16小時30分
Mutiara號:雅加達--泗水行駛:15小時30分
Parahyangan號:雅加達--萬隆行駛3小時20分
火車站:
市內主要車站有庫答車站(地址:J1.stasiunNO.1)及"Gam-bir"車站(地址:J1.MerdekaTimur)。
汽車:
旅遊車、專線車有綠、藍、黃和紅白相間四種顏色,分別行駛在不同的線路上,行駛在雅加達--巴厘間空調車由SariExpress公司經營。
印尼的飲食文化已趨國際化。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遊客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吃不到中國菜餚。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中國餐館供應的甲魚湯,價格比中國便宜許多,很受華人喜愛。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喜歡吃辣的遊客不妨試一試。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蘭教,他們不吃豬肉,而是以牛羊肉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們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雞肉、豬肉為主。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麵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製做的各種糕點。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印尼市場上水果品種齊全。最受外國遊人喜歡的是當地產的各種熱帶水果,如有「水果之王」之你的榴槤,有「水果之後」之稱的山竹,以及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等。蘋果、梨、柑桔、葡萄等水果,以從美國、中國、澳大利亞進口的品質為佳,深受當地人喜愛,但價格較高。在餐館或宴會桌上,也常用西瓜、白蘭瓜等作餐後水果。
作為餐桌上的飲料,常用的有各種酒、礦泉水、啤酒以及各種果汁。印尼產量最大的礦泉水,牌子為「阿瓜」(Aqua),在訂餐時若要礦泉水,說「阿瓜」即可。印尼國產的一種啤酒,牌子為「賓當」(Bintang),在國內享有盛名,大小飯店都有供應。中國的青島啤酒已開始進入印尼市場,但只有在少數中餐館才有供應。餐桌上常用的果汁有椰子汁、橘子汁、西瓜汁、白蘭瓜汁等。新鮮的椰子在印尼各地、各旅遊景點隨處可見,且價格便宜,是很受歡迎的飲料。
印尼市場上,除紡織品和服務外,一般商品的價格都不比中國便宜,大可不必花錢去買一般商品,而選購有印尼特色的工藝品和紀念品。
印尼的工藝品和紀念品花色品種繁多,各有獨特之處。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劍、木雕、銀製品、銅或銅合金神像、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羅浮屠佛塔、甫蘭班南陵廟等、彩貝製品、丁香串藝術品、天然寶石、印尼風景畫如巴厘島等,裝飾扇、牛角制工藝品、果核小工藝品、龍目島瓷壺、都是外國遊客喜愛的物品。
印尼的銀製品分兩大類,一類是我們熟悉的純銀或銀合金製作的裝飾品,另一類銀製品則是用一條纖細的銀縷按圖案設計焊接而成的。其作品做工精湛,玲瓏剔透,十分美觀。銀制工藝品的造型很多,有一些小巧玲瓏的花形銀胸針、銀耳環、既美觀又便於攜帶,常成為遊客的首選之物。
巴迪布是一種臘染印花布,其特點是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圖案,有幾何圖形的,也有各種花鳥圖案的,有對稱圖案,也有不對稱圖案。其色彩一般以黑、紅、黃為主色,鮮艷明快,也有以藍、褐、白為主的,看上去凝重深沉。這種布不僅深受印尼人民喜愛,而且早已世界聞名。用它製作的長袖男襯衣和女士沙籠已被定為印尼國服,適於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穿著。
遊客在選購巴迪布,道德要注意其製造工藝,用傳統手工繪制印染的巴迪布,做工精細,列具藝術價值,但因耗時費力,一般價格較貴。機制的巴迪布,由於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更經濟實惠,但藝術價值遜於手工製品。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譽國內外,到印尼旅遊的外國客人幾乎無人不買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紀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它最初與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人們把自己崇拜的印度教諸神用石頭或木頭雕刻出來,供奉在廟宇、庭院、堂室內。後來代代相傳,便產生了無數能雕善刻的巧匠。巴厘木雕大都用質地堅硬、花紋細密的烏木、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態,有栩栩如生的神鷹、神牛、雄獅、雄牛等動物及各種禽鳥,有維妙維肖的巴厘漁夫、少女、有民間故事中膾炙人口的傳奇人物,也有當代各種抽象藝術形象。
印尼的土產聞名全球,首先會令人想到的是印尼花布(巴迪布),精緻華麗的圖案,表現印尼的特色。這是12世紀時從印尼皇家傳出來的技術,通過將布蠟染,把動物、人像排成幾何形,色彩則是傳統的藍色和茶褐色。
其次就是印尼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富有南國風味。其中格里斯短劍、木雕、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榕木手杖、銀製品等最具有收藏價值。
印尼出產各種香料,多種午香料的味道,再加上辛辣就成為印尼菜的特色。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沙爹,正宗印尼沙爹是將牛、羊或雞肉切成正方形的薄片,用紅蔥、辣椒、糖、酸果等調料腌兩小時再烤,喝一杯冰涼的印尼啤酒,吃一串沙爹,其樂無窮。「增多冰」是一道別致的甜品,用綠豆粉做成像布丁的菜凍,裡面有一顆顆的結晶,放了椰子漿和爪哇糖,就成為印尼的特殊口味了。
爪哇咖啡也值得品嘗,最主要是因為印尼式的飲法有所不同,在印尼是不喝熱咖啡的,稍微冷卻之後才是頂好的咖啡。
雅加達早在巴達維亞時代就是一個沿海重鎮,當時荷蘭殖民者利用人工河渠作為城市排水系統,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那種能乘坐10來個人左右的小船是那個時代人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人們每天都乘著這種小船走街串巷生活著。當時的雅加達被西方世界稱之為:東方的威尼斯。
隨著時代的發展,道路也不斷增加,如: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Busway)等,印尼這個全國最大的城市已經很少看到這種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當然是現代交通工具—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了。過去被美譽為「東方威尼斯」的美名,如今已經成了過去,人們似乎完全忘記了以往的傳統習俗。
不過在雅加達至今仍有一些地區:順德區(Sunter),海灣區(Ancol),海口區(Tj.Priok)等,至今還能看到這種傳統的交通小船,不過這樣的公共交通小船已不再肩負主要的交通職能,而成為送人過河的渡船罷了。一些生活在舊時代的老人們還不時地回憶起往日的雅加達風情,不由得唏噓嘆息一番。
其實只要把貫穿全城的水渠治理干凈,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仍然保留著這樣地方傳統習俗,將會成為吸引遊客的雅加達特色的景點之一。就像泰國的「水上市場」為世界遊客到泰國旅遊時必到景點之一。

⑦ 聖泉寺周邊景點

聖泉寺依地下的泉眼而建,因此而得名。泉水不斷從泉眼湧出,通過十幾個不同的出水口流入一個大池子中。其中每個出水口都代表一種神明,印度教教民相信將頭埋入流出的水中洗禮就代表著能得到庇護,並且去除疾病。傳說曾經有一任君主子嗣不多,經常來這里沐浴。在這里洗禮完後還可以在寺中祭司的帶領下敬拜神明。除此之外,聖泉寺周邊還有阿勇河參漂流、德格拉朗梯田、聖猴森林公園和象窟等熱門景點以及烏布這個巴厘島必打卡的熱門區域。

烏布:聞名世界的文藝重鎮

烏布(Ubud)是巴厘島最有文藝范兒的地方。小城中星羅棋布散落著美麗鮮艷的廟宇,街道中四處是畫廊、手工店和咖啡館。小城周圍環繞著稻田和椰林,一派渾然天成的田園氣息。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紡織、攝影,都在烏布得到了獨特的發展。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烏布的名字就在西方藝術界廣為流傳,直到今天仍經常有藝術家從世界各地來到烏布尋找創作靈感,而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還曾在此取景。你完全可以隨性地在烏布游盪,融入巴厘島的藝術氛圍。

烏布皇宮看一場巴厘傳統舞蹈

烏布皇宮是典型的巴厘島皇室風格建築,外觀精美的石刻技術堪稱一絕,讓人過目不忘。在皇宮院內觀看假面舞、迎賓舞等巴厘島的特色舞蹈表演,可以體驗到巴厘島最傳統的藝術文化。

皇宮的前院還有一家旅館,住在這里可以感受巴厘島極致奢華的貴族生活,不過價格不斐,每晚在100美金以上。

烏布傳統市場體驗血拚樂趣

烏布傳統市場位於烏布市中心,烏布皇宮斜對面,這里是選購巴厘島手工藝品、風情服裝和配飾等特色商品的最佳地點,不過開價水分較大,請盡情體驗砍價的樂趣吧。

市場里的攤位非常多,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例如銀器、木雕、蠟染、服裝、皮鞋、紀念品、樂器等。這里經常人潮湧涌,人聲鼎沸,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一片熙熙攘攘。

挑戰阿勇河漂流

阿勇河是巴厘島最熱門的漂流地點,大部分河段水流都較平緩,可以安心飽覽美景;也有多處激流河灘,最高落差達4米,十分驚險刺激,適合愛冒險的旅行者。

阿勇河長11公里,流經上有22處急流點,兩岸均是原始森林的變換景象,一般4-6人乘坐一個橡皮艇,全程路線不低於2小時。

剛開始水很平靜,之後就會有坡度了。到落差較大的地方時,膽子大的可以坐在船上沖下去,害怕的話可以提前下船從旁邊繞過去。路上遇到其他遊玩者,很可能會遭遇一場歡樂的水仗。

聖泉寺和當地人一起沐浴

聖泉寺的泉水歷經千年,卻依然清澈。來到這里可以像當地人一樣,將頭埋入流出的泉水中洗禮,每個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可以消災解禍,有的可以驅逐病痛,有的可以洗滌心靈。

聖泉寺是巴厘島的一個著名廟宇,依地下泉眼而建,因此得名。寺中有十多個出水口,每個出水口都代表著一種神明,據說在聖泉中洗禮可以得到庇護、祛除疾病,不僅附近的居民每天會來這里沐浴,眾多的外國遊客也紛紛前來朝聖。

聖猴森林公園調戲巴厘獼猴

聖猴森林公園是一片豆蔻林自然保護區,林中生活著當地特有的巴厘獼猴。這里的野生猴子都是放養,而且有人餵食,景區附近可買到餵食猴子的香蕉和花生。

猴群很活潑,不怕生,見到吃的就會圍攏過來。據說從前猴子經常騷擾村民,破壞農作物,當地人只好在林中修建神廟加以震懾。這座建於17世紀的廟宇平時不對外開放,倒是猴子們可以自由出入。

象窟:巴厘島唯一石窟寺院遺址

象窟是巴厘島唯一的石窟寺院遺址,最早建於11世紀,1923年被荷蘭考古學家發現。象窟遺址群包括三部分:象窟本身、聖泉池及佛教建築遺跡區。象洞是一個洞穴,與大象無關。

洞穴很淺,內部是三尊石像,每一尊都身披紅色、黃色和黑色的衣服。由於現在經常焚香,洞穴的牆壁上有黑色煙灰形成的線條。從凹陷痕跡可以看出祭司曾經在這里冥想打坐。

京打馬尼:印尼少有的清涼地

京打馬尼位於巴厘中部北邊山區,這里是印尼少有的清涼地區,景區設有觀景台,可以看到巴杜爾山與亞邦山之間的巴杜爾湖,湖水清澈平靜,風景引人入勝。

京打馬尼附近的山上有許多餐館,每家餐館幾乎都擁有觀賞火山的較好地位置,可以一邊觀景,一邊品嘗京打馬尼當地特有的菜餚。

水神廟:5萬印尼盾背面的景色

水神廟位於布拉坦湖畔(Lake Beratan),屬於半印度教、半佛教風格,供奉和祭奠湖泊女神達努(Dewi Danu)。寺廟中有許多壯觀的佛塔和涼亭,背靠經常雲霧不散的大山,5萬印尼盾紙幣背面的景色就在這里。

水神廟門口兩側矗立著廟宇的守護神,分別代表善和惡。進入大門左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佛教浮屠,接著是高11層的廟,另一座七層高的獻祭給創造神大梵天,水中的那兩座的廟都是祭祀水神,必須搭船進入。

⑧ 朋友們,給我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吧.

巴厘島(Bali)

巴厘島文化- 巴厘島旅遊- 巴厘島商業- 巴厘島歷史

巴里島人都是生活的哲學家,工作時認真工作,用餐時喜悅的吃,睡覺時安詳的睡,與萬物眾神和平相處,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
「金錢非萬能」這句陳腔濫調,說穿了只是句口是心非的成語,以金錢價值衡量一切,是人類亘古不移的標准。昔日回教勢力席捲東南亞,就是嫌棄巴里島缺油少糧甚至還不屑染指。這一過門不入,讓印度教拾得延續的立足地。在這塊凡人摒棄的土地上,印度教自由的綻放無與倫比的色彩。

正神邪魔 一視同仁
印度教的茁壯,根植於巴里人無盡的包容力。深信萬物有靈的巴里人,以接納天地萬物的胸襟迎進印度教。
和印度正統的印度教相較,巴里的印度教顯得平易近人許多,Brahma、Shiva、Vishnu三位一體神,在巴里僅具「虛擬」的形象,神壇(Meru)空無一物,卻足以道盡巴里人敬神的心意。對巴里人來說,心誠敬奉萬物是唯一的必須,正神邪魔同受牲禮絕不偏頗,早晚供奉不得有誤,至於印度教中有無Rangda、Barong此類神只,實在不需要追究計較。

Banjar自治 太平盛世
巴里人不僅在宗教上有自己的一套認知,在生活管理上更有一套不同於官方的版本。
雖然政府明文訂定了縣市村裡的行政系統,但真正推動運作的是「Banjar」。「Banjar」是比「村」還次一級的小單位,由百來戶民家所構成,屬於巴里的自治組織,不在政府機關的檔案上,從每戶人家的婚喪喜慶到個人行為的賞罰,都經由每月月會決議處理方案。 嚴謹的自治組織使得戶戶聲息相通,雞犬相聞,形成一股強悍的道德約束力,因此,巴里島雖美如世外桃源,卻不可能讓你擁有獨善其身的隱士生活。

貴族平民 平起平坐
源於宗教上的階級制度,在巴里島是存在的,但如同巴里人信仰宗教的態度,凡事圓融的巴里人對於階級制度也不似印度人那般嚴苛認真,在巴里島4種階級不僅平起平坐,用詞遣字也不局限是高階語或低階語,而隨著經濟力量的滲透,以往明列在名片上的階級封號,也逐漸被傲人的學經歷所取代。不過,入境隨俗是基本常識,這4種階級還是得謹記在心,以免在祭祀等注重身份的特殊場合里誤蹈禁忌,百口莫辯。

階級名 男性封號 女性封號
Brahmana 祭司 Ida Bagus Ida Ayu
Ksatriya 貴族 Cokorda Ida Cokorda
Waisya 工匠商人 I Dewa I Desah
Sudra(Jaba平民) 無 無

滄海桑田 不改顏色
巴里人對自家人不問出身,對外來客不分來處,純真的隨和態度,使巴里成為人們共同信賴寄放心靈的休憩站。可貴的是,巴里一年接待百萬訪客來去,可依舊不改顏色,滄海仍是滄海,桑田猶然是桑田。
早晚供奉的規矩和沐浴的習慣百年不改,盡管觀光客拿著V8群聚圍觀,巴里人仍視若無睹過自己的日子,而10年前你見過的梯田,今天仍在原處等你歸返,其中改變的只有稻禾品種。巴里的農作面積逾90 改種新品種,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是新品種攻佔巴里的本事,但過度使用殺蟲劑是巴里人付出的代價,隨之改變的生態導致青蛙、鰻魚數量銳減,蛙鳴是巴里小夜曲的主調,有一天這熟悉的樂章會不會變調了?巴里人已開始深思這個問題。

勤奮工作 專心玩樂
逍遙度日是巴里人的生活態度,但這可不表示懈怠,事實上,天才蒙蒙亮,巴里的男人就荷鋤下田勤力耕耘,女人家則灑掃備餐照顧牲口,待日頭升高,大地變得炙熱,男人們便暫停手邊工作,返家看顧心愛的斗雞,而此時睡眼惺忪的觀光客才剛出門活動,見著了滿街抱著斗雞納涼聊天的巴里男人,便認定他們是一群不事生產的懶人,久而久之,這項有欠公允的成見,竟成了巴里男人通行全球的負面印象,彷佛那賞心悅目的梯田是自個兒長出來似的。

其實,巴里男人是挺憨厚的,照顧了該做的活兒,就專心一意的守著寵物斗雞。他們對斗雞的期許,全寄託在祭祀慶典上,那是公認可搏技下注的場合。上場的斗雞腳上加綁利刃,經過一陣塵土與雞毛齊飛之後,勝負立判,贏家領取賭金及敗死的雞,賭金入了荷包,死雞則上了餐桌。

祭祀慶典 終年不斷
說到祭祀慶典,你別怕錯過,巴里島的廟會終年不斷,大大小小的次數以千百計,你想錯過還真不容易。
上旅遊服務中心可打聽出大型廟會舉辦的日期,如果你不在意規模的大小,那大可游到哪就看到哪。

村莊里若近期將舉行祭祀或婚喪喜慶,定會著手編織、雕刻以作裝飾,你路過見到了,停車借問一下,村民會告訴你旅遊服務中心問不著的第一手新消息,可能是3天後某家娶媳婦,也可能是一周後哪家要辦火葬,歡迎你屆時光臨同歡共樂。巴里傳統的繁文縟節,在婚喪上自然不能免,你想參與,得有體力持續終日。 婚禮的喜慶不難同享,但出席喪葬如何同悲令人躊躇,所幸這一點在巴里沒有拿捏的困擾。死亡對巴里人而言,是靈魂得以超脫,此事雖不宜大喜,但也無須大悲,因此,常見喪禮宛若村裡大會,全村聚集協力相助,逢空檔則三兩成群寒暄敘舊,氣氛一派祥和,豁達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巴里朋友說得好:「死亡就像雲雨循環的變化,何須在意」,他覺得該在意的是專心一意的活在當下,用餐的時候喜悅的吃;睡覺的時候安詳的睡,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

咖啡飄香
印尼曼特寧及爪哇咖啡聞名於世,很多人不知道巴里島本身也產咖啡。巴里島咖啡樹多生長於中北部海拔1000-2000公尺的高山上,由於該地區陰涼多霧,正適合咖啡樹生長,巴里島「黃金咖啡」因而應運而生,一年平均有8000噸的產量。

在努沙杜瓦有家華人所開的咖啡工廠,年輕的老闆表示,巴里島咖啡口感不酸不澀,較為甘苦,每年約可成熟一到兩回,大約在9月底及3月份兩季,每到咖啡果實成熟季節,當地會以人工採收,再進行曬乾、篩選及烘焙等過程。

據了解,摘下來的咖啡果實先需放陽光下曝曬2個禮拜左右,接著進行人工篩選工作,工人會把咖啡色、青色、有蛀蟲及有臭味的咖啡豆篩掉,以免咖啡帶有酸臭味,接著則進行烘焙工作,通常以350度高溫烘焙一個半小時,接著放置在室內散熱,而後便可將咖啡豆包裝或磨成咖啡粉出售。老闆表示,剛磨好的咖啡粉最好先放上2天,待咖啡粉與空氣產生化學變化以後再沖泡,味道更佳。

巴里島的「黃金咖啡」屬細磨咖啡,煮出來的咖啡渣比較多,好比中東咖啡,不喜歡過多咖啡殘渣的人,最好使用較細的濾紙過濾。

巴里咖啡入喉有甘中帶苦的滋味,口感相當順,令人回味無窮,喜歡咖啡的痴情男女,來到巴里島不妨順手買幾包新鮮烘焙研磨的咖啡返家享用,一包500克價格約在新台幣250元左右,還有不少以咖啡豆、咖啡粉製成的裝飾品,相當新鮮

巴厘島時差

巴厘島與北京的時間相同,不存在時差。

閱讀全文

與印尼門口石像為什麼圍一塊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會安有什麼特點 瀏覽:20
越南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瀏覽:942
伊朗為什麼收到中國的試劑盒 瀏覽:883
印尼菠蘿格地板龍骨用什麼材料 瀏覽:887
英國的牛肉怎麼了 瀏覽:162
印度素菜怎麼做好吃 瀏覽:221
印尼傢具為什麼便宜 瀏覽:990
印尼雅加達按摩店叫什麼 瀏覽:445
伊朗教士叫什麼 瀏覽:894
印度為什麼一直增兵 瀏覽:197
什麼時候可以進入英國國籍 瀏覽:825
去伊朗的餐廳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587
在印尼哪裡有賣海天蚝油 瀏覽:829
中國文化寺在哪裡 瀏覽:713
如何彰顯中國人的文明自信 瀏覽:860
美國援助英國多少武器 瀏覽:136
中國水龍怎麼吃 瀏覽:317
印度尼西亞的海岸線約多少 瀏覽:253
義大利烤麵包怎麼吃 瀏覽:334
義大利一歐可以買什麼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