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貳』 《勇者無畏 仁者無敵:班達亞齊總醫院見聞》詳寫什麼,略寫什麼
1 泥漿 淤泥 嫻熟 平凡
2 B D 文中的「中國橘紅」加引號是指表示特定的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合作」加引號是指表示突出強調。
3
1、勇者無畏是指勇敢者能克服一切困難,不畏艱險。
2、仁者無敵是指仁慈的人眼裡沒有什麼敵人,有的就是給予幫助。
4
句子(1)的含義是中國救援者給受災的群眾最大的幫助和關懷。
句子(2)災難是巨大的,只要有信心,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5 文章詳寫了中國橘紅,略寫了災情,是為了突出醫療救援隊的作用
『叄』 李連傑的勵志故事
李連傑在香港出席「武功積極人生」的座談會,與數百名香港中學生分享他的一些人生感受。在交流中,李連傑首次自曝由於脊椎受損嚴重,已經被醫生判了「死刑」,要麼不拍戲要麼坐輪椅;另外他還向學生披露了他三次面對死亡時候的感受,勉勵他們要直面積極的人生;他還說拍攝《霍元甲》的初衷就是為了要幫助年輕人可以積極面對人生。
2013年底,李連傑出席出彩中國人的記者會上,整個人明顯胖了一圈,這才曝露他罹患甲狀腺亢進,一分鍾的心跳動不動就破百,所以不敢做大量運動,以致體重上升。其實幾十年來不斷忙碌拍戲早讓他埋下病根,在《出彩中國人》擔任評委的李連傑無奈地表示:「我很胖,沒來得及減肥,這是事實……我不是霍元甲,不是黃飛鴻,不是英雄,我和您一樣,就是真實的普通人,也面臨著沒有辦法繼續工作的困擾。」
李連傑憑真功夫在國際影壇上打響名堂,但背後的辛酸史則鮮為人知。1997年,李連傑初到好萊塢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請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萬美元,而且是演一個反派角色。李連傑猶豫不決,說自己要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能答復。但是,等他答應出演時,對方卻改口了,片酬降為75萬美元。
錢不是最要緊的,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電影市場,「李連傑」三個字早已是金字招牌,從「功夫皇帝」「淪落」到現在的境地,李連傑感到難以接受。但他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出演,可是,沒想到對方卻又「落井下石」:「50萬美元,不演拉倒。」50萬美元,還包括律師、經紀人、宣傳公司等各項費用,再扣完稅,所剩無幾。李連傑答應得很痛快:「我演。」
就這樣,李連傑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致命武器4》,雖然片中巨星雲集,但在影片首映當晚,李連傑就獲得7.5分,成為演員排行榜中的亞軍。第二天,電影公司的老闆就親自上門,畢恭畢敬地說:「下一部片子請您演主角,如何?」當實力證明一切的時候,才能輪到李連傑說話,他的第四部好萊塢影片片酬就開到了1700萬美元。
李連傑以退為進,成功地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談起往事,感觸頗多,念了一首哲理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大丈夫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現實,迂迴前進。
在一次電話采訪中,一個記者曾經問過我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李連傑,你這些年都是一帆風順,你是怎麼變得這么強大的呢?
這位記者,采訪我之前肯定沒做過認真的准備。首先,我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我在朋友中有個外號,叫「死過一百次的生還者」。從小我父親就過世了,家境實在太差,只好加入武術隊,靠每個月微薄的補貼養活全家;11歲開始我連續5次拿到全國武術比賽冠軍,18歲拍了《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立馬,第二年我就摔斷了腿,差點成為廢人;好不容易等到《黃飛鴻》系列電影大賣,我的經紀人又遭黑道槍殺,事業再次陷入低谷……
這些都不說,2004年印尼海嘯時,我差點妻離子散命喪異地,當洪水就在你眼前肆虐時,那種內心的驚恐與不舍,又有多少人面對過呢?
也可以理解,問這個問題的人估計從來都只是在電影中了解我,覺得我就是電影中那些硬漢,身懷絕技,從精神到肉體都是天生的強大。事實上,我只是一個血肉做成的普通人,甚至,我比很多人還脆弱,有一段時間,我天天想著出家當和尚。
但是,一位高僧卻不同意我這樣做,因為出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佛家還講究入世修行呢!後來,我去好萊塢發展時,他要我記住一句話:一切困難都是為了幫自己變得更強大!這話聽起來實在不像是什麼祝福。
果然,到了好萊塢,事情並不順利,雖然台灣老闆楊登魁花了上億元幫我打造形象,創造機會,但傲慢的好萊塢並不肯接納我這個身高才170CM的華人。我忍著,直到一次在片場,導演把劇本摔到我臉上,冷冷地問我:你是不是不懂英文,所以劇本沒看懂?
那個晚上,我打電話給那位高僧。他淡淡地說: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頭,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是現在的你強大,還是過去的你強大?
我一愣,想著自己這半生的經歷,的確,那些困難現在看起來都不值一提了,可當時,又何嘗不是逼得自己無路可逃?可見,困難的確在讓我變得強大,至少,讓我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強!
從那以後,我不再懼怕任何困境,對困境內外甚至抱著一種「歡迎」的態度。
朋友都說我瘋魔了,但我心裡知道,這不過是在困難中修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