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犬科和貓科怎麼區分!
世人公認的兩種最厲害的貓科動物是獅子和老虎。但是它們相比哪個更厲害?這個問題大家都感興趣,而且眾說紛紜,那麼我今天就來詳細地說一說吧。
世界上現存的老虎有許多亞種,比如華南虎,西伯利亞虎(東北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印度虎等。其中西伯利亞虎最大,成年雄虎體長可達3.3米,體重300公斤以上。我記得看過一個資料,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蘇聯中亞一共和國捕獲的,體長4米,體重780公斤,是普通獅虎的兩倍!所以論體形,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
而目前獅子只有兩個主要亞種:非洲獅和印度獅。(常說的美洲獅其實是美洲山貓之誤,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它跟我們的家貓是同屬一個屬,親緣關系更近。)其中印度獅體形較小,且數量已幾近滅絕,我們常見到的是非洲獅。成年非洲公獅一般體長在2.3——2.7米,體重在250公斤左右。
由於動物的體形通常決定了他們的力量,所以成年東北虎,西伯利亞虎的絕對力量勝過大多數非洲獅。從外形而論,它們都有駭人的尖牙利齒,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有強大的顎、裂齒,在咬合的時候有巨大的力量,而這巨大的力量就能用來殺死大型的動物。而細細論來,獅子,尤其是雄獅,其頭臉由於鬃毛而誇張,身段反顯得單薄;老虎的體魄雄渾,頭面卻稍嫌精巧。非洲公獅看上去十分威猛,全因一團鬃毛的緣故,所以視覺上頭特別大,但是獵捕技能比較差,耐力速度也都很缺乏。而威猛的老虎成年後也有類似長毛,顏面頸脖處生出長毫,外形不輸給公獅。而且從個體捕獵技能上來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備,能上樹游泳,單獨捕獵成功率很高,獅子則是群體作戰,母獅的效率大大高於公獅。健美運動員身上的肌肉是非常非常結實,但是中國科學家在解剖東北虎的時候,發現它的肌肉一打開之後,比最好的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還要好看,還要結實,肌纖維極為粗,渾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餘的脂肪,幾乎很難見到脂肪,強壯的骨骼附有強大的肌肉,證明這種動物有極強的爆發力。虎的爆發力有過實證,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而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獅子老虎不同的戰斗風格和作戰策略。廣袤的平原上,適合發揮群體的力量,鎖定目標,以逸待勞。而叢林中,獵物容易閃避、躲藏和逃逸,對個體的搏擊技能要求更高。獅子是戰略家,老虎是戰術家
由於獅子、老虎不在同一地域環境中生活,似乎很難進行較量,就像相聲里說的關公戰秦瓊。在西方,獅子向來有獸王之稱;而在中國,獸中之王則是老虎。據說古羅馬時代,人們曾讓獅子和老虎在競技場中進行格鬥表演,結果,每次都是老虎戰勝了獅子。曾有前蘇聯科學家試驗讓兩只同性同體形的成年飢餓的獅虎相鬥,結果老虎勝出。有的地理學家和動物學家提出:我國雲南一帶遠古時期也有獅子。但為何現在匿跡消蹤了呢?老虎奮虎威將獅子逐出了生活條件舒適,方便的山林,將其趕到印度西北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的荒漠、草原上去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從地理分布來講,老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跨過南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於獅。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獅子最終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老虎選擇西伯利亞虎為代表,有時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國虎-華南虎;獅子以非洲獅為代表。
先比較體形和重量。
西伯利亞虎在老虎中體形最大,也比非洲獅略大。資料記載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是前蘇聯中亞共和國獵取的西伯利亞虎,雄性、體長5米(不計尾巴)、體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亞虎或非洲獅的兩倍。
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獅略小。孟加拉虎體重300公斤,體長3米。
華南虎更小,體長2.5米,體重200-250公斤。但性情最暴烈。
非洲獅:雄性體重350-400公斤,身長3.5米。
再比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西伯利亞虎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捕食技巧最高,這是因為其棲息地高寒惡劣,野牲稀少,無法承受捕食失敗。西伯利亞虎在當地食物鏈中無可爭議處於頂點,其獵物包括所有食草獸和食肉獸,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獸如:馬鹿、亞洲野豬。食肉獸如:亞洲棕熊、豹、亞洲黑熊、狼、猞狸、獾、狐。由於豹與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領地絕不允許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幾率很小,但有資料顯示西伯利亞虎的糞便中發現豹的毛發。亞洲棕熊盡管體形龐大也不是東北虎對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襲的記載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經常被虎從洞中挖出甚至沒有機會抵抗。在北亞狼群個體數量少,一般不超過7隻,因此只能躲避虎。當然有很多傳聞雄性野豬戰勝東北虎,不過野豬是防禦方,不被捕殺是勝利,能擊斃西伯利亞虎的記載太少。而且受傷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殘疾虎(缺犬齒)或年青幼虎,無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擊戰力很強的雄野豬。由於西伯利亞虎(我國稱東北虎)與人類生活區較遠,所以西伯利亞虎對人類一般主動避讓,不去招惹陌生的東西。
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棲息地野牲相對豐富而與人類重疊,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亞虎,但是對人類危險最大。與人類斗爭經驗最豐富的是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獨有,與國人奮斗2000年,對如何攻擊和躲避技巧最豐富,所以處境最危險。50-60年代中國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現在是比大熊貓還危險且珍貴的物種。殺人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與印度人素質和當地環境有關。在當地食肉獸中豺對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構成威脅,豺攻擊力不如狼,但群體比狼群更多且堅韌又沒有種族之分,不同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在印度曾有20隻豺群攻擊一隻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對抗中殺豺7隻,傷6隻,摧毀豺群的進攻力。但是殘余豺群立刻召喚鄰近領地的另一支豺群-26隻豺加入對虎的攻擊,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殺4隻,傷2隻後,開始逃跑。豺群追擊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後近40隻豺捕殺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後戰場又有7隻豺被殺。中國也有傳說-豺是虎剋星。但是亞洲象和亞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對手。成年雄性亞洲象可以自保,但絕不主動攻擊老虎與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亞洲象無力抵抗孟加拉虎。
非洲獅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群體伏擊,只有在旱季走頭無路時才攻擊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隻以上非洲獅一擁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獅在大象、野牛背後襲擾,雄獅正面攻擊。雄獅單挑的幾乎沒有。單獨非洲獅無力生存,被獅群驅逐的老年雄獅一般被狗群捕殺或被三色豺捕殺。?狗群是報復,三色豺是謀殺-戰術很象亞洲豺。傷人最多的非洲獅是修建鐵路時的獅群,此獅群6-7隻共捕殺200多名工人(有誤),最後被消滅只留下兩只哺乳期的幼獅被送到動物園。
比較齒、爪等硬體。
犬齒大小、頜骨硬度相差無幾;爪的尖銳度相當。但是有學者推崇虎的爆發力,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基本無法區分。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自然界中獅虎相遇的結果。
西伯利亞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橫渡南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是單獨活動,只有繁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於非洲獅。
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非洲獅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中國稀有虎種
最有傳奇色彩的是中國黑虎又稱蘭虎。清末被傳教士發現於西苑(與中國麋鹿同地),後向看守官員行賄得到兩張黑藍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體,被認為是皇家圈養的變異個體,隨麋鹿在中國滅絕或不承認黑藍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一農民在京郊十三陵發現一隻黑藍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雲山區發現兩只黑藍虎幼崽,說明經過近70年戰亂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藍虎種群,令人不可思議。可惜再沒聽說黑藍虎的後續消息。當地山民認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護神,增加幾多神秘……。
㈡ 巴厘貓起源於哪裡
巴厘貓和暹羅貓相似
巴厘島是印尼的一個風景美麗的小島,印尼地處西亞,和熱情好舞的泰國人一樣,印尼也盛產偉大的舞蹈藝術家,而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類貓咪,因為體態和巴厘島上的藝術家神似,因此被稱為巴厘貓。
巴厘貓亦稱巴厘島貓,是由暹羅貓自然變異或隱沒遺傳性狀產生的,故最初被叫做長毛暹羅貓。巴厘貓原產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紐約州的貝倫·斯密斯夫人在飼養的暹羅貓後代中發現長毛突變種,當時被稱為「殘廢的暹羅貓」,因此雖然1930年就參加貓展,但一直未能在展示會仁獲獎後來經過育種學家30多年的努力,進行了一系列的選育、純化、繁殖,終於在1963年首次被美國養貓協會承認。第一位培育是加州人馬里恩·多爾西(MarionDorsey)。他與紐約另一位育貓者合作,早在1960年代就規劃好培育計劃。1963年巴厘貓在美國首次被承認,現為世界各地極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巴厘貓基本上是一種長毛暹羅貓,也是瘦長體型。與其他長毛貓相比,柔軟如貂皮的被毛比較短,沒有形成頸毛。其身材修長、苗條,肌肉發育良好,這種貓毛長5厘米左右,毛色和暹羅貓完全相同。從總體上看,巴里貓是一種體態高雅而非常顯眼的貓。該品種貓的特徵是長著一條華麗而碩大的長尾巴。它有著與暹邏貓相同的中等苗條身軀,不過全身皮毛如絲綢般柔軟,毛發的長度達50毫米,屬於中等長度。但巴厘貓並不需要像其他長毛貓那樣精心梳理。
在性情上巴厘貓活躍,好捕獵,庭院比較適合她。被毛料理簡便,每周一次梳理毛發即可。巴厘貓個性活躍,整天忙個不停,總是圍繞著主人轉悠。它們感情豐富,喜歡玩耍,又好說話,逮著機會就與主人交流,它們的好奇心似乎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巴厘貓是一種既漂亮優雅又活潑可愛而且忠誠的伴侶動物,它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偎依在主人的懷里撒嬌。
巴厘貓的體形體重比較纖細,長線,而且優雅,靈巧,肌肉發達,大小中等,體重一般在21/2到5公斤。身體苗條,體毛可長到5厘米。
那麼,巴厘島貓和巴厘島究竟有沒有關系?印尼也產巴厘貓嗎,小編告訴你,並不是哦,印度尼西亞的貓咪品種雖然豐富,也有豹貓這種珍惜動物,但巴厘貓真的不是印尼產的,巴厘貓只是長的像印尼的藝術家而已,本身和巴厘島,那個美麗的小島沒有任何地域關系。
㈢ 印尼的貓為什麼都是短尾巴的
正宗的爪哇貓。根據查詢波奇網得知,印尼的貓都是短尾巴的原因是印尼的貓是正宗的爪哇貓,是短毛類,所以都是短尾巴。
㈣ 果子狸和麝香貓的區別
1. 麝香貓與果子狸都屬於靈貓科,但它們是不同的物種。
2. 麝香貓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與果子狸在以下三個方面有顯著差異:
- 分布區域:麝香貓主要生活在印尼,而果子狸在中國更為普遍。
- 外貌特徵:兩者的毛色不同。果子狸的毛色為淺褐到棕色,頭頂顏色比脊背深;麝香貓的毛色為棕灰,帶有黑色條紋,並能從囊體分泌特殊物質。盡管兩者四肢都較短,但尾巴花紋各異。
- 咖啡口感:貓屎咖啡的來源是麝香貓,因其稀有且產量低,果子狸有時被用作替代品。
㈤ 貓的天敵是什麼動物
貓的天敵主要包括野生的豹貓、大型猛禽以及水。在家庭環境中,由於貓通常被照顧得很好,它們很少面臨天敵的威脅。以下是詳細內容:
1. 豹貓(野狸子):這種動物與家貓有相似之處,但性格更為兇猛。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的北方地區。由於豹貓在野外較為罕見,因此對家貓構成的威脅非常小。
2. 大型猛禽:如鷹、雕等大型鳥類也是貓的天敵。然而,這些猛禽在人類居住區較為罕見,因此家貓很少會遭遇它們。
3. 水:盡管許多動物擅長游泳,但貓並不喜歡水。給貓洗澡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盡管如此,水並不主動尋找貓,因此這種恐懼只能算作貓的一種習性,而非真正的天敵。
貓和狗並非天然的天敵,它們之間的行為表達和交流方式存在差異。貓搖尾巴可能表示不安或不滿,而狗搖尾巴則是愉快的信號。盡管狗向貓示好時可能會搖尾巴,但貓可能會誤解為挑釁,從而引發沖突。實際上,貓和狗可以和平共處。貓通常喜靜、膽小、冷漠且敏感,而狗則熱情、活潑。如果它們從小一起成長,它們可以學會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