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去歐洲大陸領地的英國,是怎樣走向海洋強國之路的
中世紀後期,英國和法國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時間從1337年到1453年,史稱「百年戰爭」。這場戰爭給英國和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百年戰爭後,英國和法國走向了近代民族國家之路,成為了歐洲兩大強國並且長期對峙,深刻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一,戰爭背景:封建割據的英法中世紀的歐洲各國普遍實行封建制度,國王將土地分封給若干大貴族(諸侯),大貴族又將土地分封給若乾的小貴族(騎士),形成了層層分封的體制。分封者和被分封者形成了一定的義務關系。這種封建制度國家內部四分五裂,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加上羅馬教會的干預,歐洲的各國的王權十分脆弱。
15世紀後期的英國
中央集權的形成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為了增強王室的經濟實力,法國開始實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取消國內關稅,逐漸形成了以巴黎為中心的統一市場。境內各民族也不斷融合,形成了法蘭西民族,以巴黎方言為基礎的法語成為了法國共同語言。英國方面的情況也十分類似,形成了以倫敦為中心的統一市場。新建立的都鐸王朝放棄使用法語,以倫敦方言為基礎的英國成為了民族語言。
結語百年戰爭是英法兩國因為爭奪諾曼等地的歸屬而發生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卻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從領土上來說,英國發動這場戰爭得不償失,失去了所有的歐洲土地;但是對於王權來說,這場戰爭卻是雙贏的,因為它削弱了兩國的封建貴族勢力,為統一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奠定了歐洲未來的政治發展趨勢。
2. 英國海軍為什麼能稱雄世界三個世紀
4、英國非常有政治頭腦,外交政策靈活,政治手腕老道,他們大搞平衡戰略,到處挑撥離間煽風點火,把其他海軍強國耍的團團轉。英國先後玩殘了法國和德國海軍,又壓制俄國和日本海軍,使得自己長期保持海上霸主的地位。直到華盛頓會議,美國才靠著雄厚的實力打破了英國的海上霸權壟斷,取得了和英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3. 英國航海歷史
英國是海洋時代的世界霸主。15世紀末,新航線開辟,大航海時代來臨,海洋文明正式取代大陸文明,成為人類文明的主流範式。而在這個過程,英國脫穎而出,成為海洋時代的最大受益者,從偏居亞歐大陸西北海上的貧瘠島國,一躍成為殖民地覆蓋五大洲,影響力遍及四大洋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超級帝國。直到今天,說起日不落帝國這個稱號,大家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如日中天的當下全球霸主美國,而依然是當年那個威風赫赫的大英帝國。
?當然,英國得以崛起,是借了歐系文明崛起的東風。
由於搶佔了人類文明變革的先機,歐系文明在近代全面崛起,徹底壓倒農耕時代的其他同類對手——伊斯蘭、華夏、印度等傳統文明,牢牢占據人類文明的高地。 不過,即便歐洲崛起勢在必然,但最後成就全球霸業的是英國,這個還是多少有些詫異的。畢竟,論先機,英國並不是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者——甚至連先行者都算不上。在它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他們的海洋之路,都走在英國前頭。論國力的話,作為在英國邁向海洋的過程中,它還面臨著西班牙、法國的強勢競爭——而這兩家的國力當時都遠超英國。甚至論商業文明繁榮程度,英國也遠不如小小的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