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鴉片戰爭中清朝軍隊死傷多少人,英國軍隊的傷亡又如何呢
鴉片戰爭中中英軍隊數量的差距有多大呢?英國軍隊是19000人 ,清朝軍隊200000人。人數比例幾乎是1:20.那為什麼最後英國只傷亡523人(陣亡69人),而 中國傷亡達到22790人呢?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1. 雙方的軍隊裝備差距很大,就單兵武器而言,英國在鴉片戰爭期間,「伯克式」燧發槍,及其改進槍已經一直作為英國步兵的主要裝備。燧發槍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槍,肯定是清軍的弓箭無法比擬的。滑膛的燧發槍射程能達到140-200米,而線膛的為280-800米,射速分別為1-1.5分鍾1發和5分鍾1發。弓箭的射程最多才150米。雙方還沒接觸,清軍就先死了一大半了。
2. 英軍的陸軍火炮配置很完整,種類多樣。清軍還是以紅衣大炮為主,種類單一。而且英軍是採取近代的戰術,清軍依然使用古老的對陣。全部人密集站在那裡等大炮來炸。然後再全部一股的沖上去,結果還沒到敵軍陣前,已經減員了80%。《大清炮隊》裡面就是一個整整滿編的騎兵,過去後就剩下那個一個而已。
3. 清軍的軍隊調動效率低下,很多時候前邊都打響很久了,後邊的援軍還沒集結起來。還有清軍也有火槍,但很多人都不會用。造成很多時候清軍把火槍用棍子用。
4. 清政府腐敗,軍餉和各種物質沒有補足,有些清軍將領畏戰,一接觸就跑。
5. 英國的炮艦火力很猛,對抗炮艦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炮艦對炮艦。當時清軍的水師實力太弱了,無法對抗,英軍可以在海軍那裡得到補給和火力支援。
Ⅱ 清朝為什麼會敗給英國
一。清朝末年的軍隊戰鬥力差眾所周知,部隊中流行抽毒品,帶兵的軍官不關心訓練而只是玩樂
二。外國軍隊來的時候帶的是火器,而中國還只是冷兵器,怎麼能打的過,科技上要輸很多。
三。中國政府懼怕抵抗會引起外國增兵,一直採取不打不退的態度,白白把路線讓了出來,壓抑了愛國將士的熱情不許抵抗
好了別的不多說,來看雙方在戰役中的傷亡人數吧。
1841年,虎門戰役開始,初場戰斗中,清軍陣亡282人,傷462人,沉船11艘。
備註:該戰清軍十分英勇,英軍總共傷38人,無人員陣亡。
1841年 2月26日,英軍對虎門發動總攻,8500名守軍全線崩潰,英軍損失輕微,虎門守將廣東軍區海軍司令關天培陣亡。
1841年 5月,英軍用一天時間攻下廣州,僅陣亡9人,傷68人。
5月30 日,三元里民眾與英軍交戰----也就是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了,該役英軍有5人死亡。
8月,廈門戰役,清軍陣亡8名中高級軍官,其中包括廈門警備司令江繼雲,士兵傷亡300餘,英軍戰死1人,傷16人。
10月1 日,英軍全面進攻定海,定海五千清軍被擊潰,定海警備司令葛雲飛及前來援助的兩名高級將領陣亡,三人皆是總兵銜,故史稱定海三總兵。
該役英軍戰死2人。
10月 10日,鎮海失守,兩江總督裕謙自殺。
10月 13日,寧波警備司令餘步雲逃跑。
1842年 3月10日凌晨,經過四個月的充分准備,清軍在前敵總指揮奕徑的指揮下打響了反攻的第一槍,經過四小時的鏖戰,反攻宣布失敗。
5月,乍浦失守,英軍陣亡9人。
6月 16,吳淞失守,江南水軍司令陳化成陣亡,該戰清軍戰死88人,英軍死2人,傷55人。
7月 21,鎮江戰役,英軍死42人,傷139人。
8月31 日,南京條約簽訂,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
看完之後你知道為什麼了么?
Ⅲ 鴉片戰爭英國有多少人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
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英國遠征軍為攻打定海與清軍發生的一場戰役。這場戰事最終以定海陷落英軍獲勝而告終,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等先後殉職。定海之戰為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攻佔的第一座城池,也是近代史上西方軍隊第一次佔領中國領土的戰斗。清軍投入戰船21艘,船炮170位,兵丁940名。岸上兵丁600名,炮20位。英軍投入白人兵2300人,印度兵650人。損失:清軍戰死14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
沙角大角之戰(1841 年1月 7日)
英軍乘清欽差大臣琦善裁撤海防和對外妥協的時機,向穿鼻洋的沙角、大角炮台進攻。守將陳連升率軍堅決抵抗,因援兵不至,英勇戰死,炮台陷落。清軍總兵力8000人,沙角大角兩炮台共計炮91位,英軍登陸兵力1461人。損失:清軍戰死277人,受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英軍無死亡,受傷38人。
虎門之戰(1841年2月26日)
英國艦隊向廣東虎門進逼。清軍提督關天培向總督琦善請求增兵,琦善不允。23 日英艦向虎門一帶進攻。關天培率領所屬部隊固守橫擋、永安、靖遠、鎮遠各炮台。25 日英軍從橫擋登陸,次日攻破各炮台,關天培在靖遠炮台率兵抵抗,負傷數十處,仍與英軍搏鬥,英勇戰死。虎門陷落後,英軍侵入珠江。清軍一線兵勇8500人,炮377位。全部兵力1萬余,炮450位以上。英軍登陸兵力約2000人。損失:清軍死傷500人,被俘1300人。英軍5名士兵輕傷。
黃埔烏涌之戰(1841年2月27日)
2月26日,英國侵略軍攻陷虎門,2月27日,英軍戰艦加略普號、先鋒號、阿里耶打號、硫磺號、摩底士底號及汽船復仇神號、馬達加斯號共七艘,溯珠江水道而上,於當日中午到達頭道灘,向烏涌炮台發動猛烈的攻勢,最後沈占鱉、洪達科及湖南鎮軍祥福所部的大部分官兵均壯烈犧牲。清軍投入廣東廣西兵700人,湖南兵900人。47門岸炮,10門船炮。英軍登陸兵力180人。損失:僅湖南兵就戰死31名軍官,415名士兵。英軍1人戰死,8人受傷。
廣州之戰(1841年3月21日至25日)
英軍佔領虎門要塞後,溯江而上,連陷烏涌等炮台,兵臨廣州城下。清軍投入陸師2。5萬人,算上水師和後勤人員為4萬。戰船100餘只,炮200餘位。英軍投入3200人,其中陸軍2223人。損失:清軍陣亡1000餘人,受傷3000餘人,損失火炮182位。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