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對於分享是什麼概念

英國對於分享是什麼概念

發布時間:2025-10-05 00:02:35

Ⅰ 英國政治體制的權利制衡關系

是的,英國政治制度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英國也有三種不同的權利機構,但政治結構不像美國那樣具有明確的三權分立特徵,而是以稍許有別的方式在議會的上下兩院之間、議會與內閣之間、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發展出一種互相監督和制衡的制度。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分權思想由來已久,其源頭可遠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近代最早明確提出分權思想的人之一是17世紀英國政治思想家約翰·洛克。洛克生活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年代,革命成功後,他在總結革命經驗並吸取前人混合政體思想的基礎上,系統提出了其分權思想,從而初步奠定了近現代西方國家組織形式的理論基礎。

分權的目的——保護私權。洛克認為在自然狀態中,人人都具有天賦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但卻相互侵擾,為了克服這種缺陷,人們就以契約的形式,讓渡出自由懲罰他人的權力,交給一個中間人行使,這樣國家就產生了。與霍布斯不同,洛克特別指出,人們在相互訂立契約的時候,並沒有把所有的權利都交出去,而是保留了作為最基本權利的生命、自由權和財產權,這些權利都是不可讓與和不可剝奪的。根據這種觀點,國家的目的應是保護個人的基本權利。但是,在君主專制政體下,對個人權利造成最大傷害的卻往往是國家權力,他認為人們若把財產交給專制君主來保護,便是無異於為了防止狐狸的騷擾而甘願為獅子吞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君主政體下政府的權力過分集中,缺乏對權力的制約,為了防範政府超出人們對它的授權,更好地保護人們的權利,分權便是必要的了。

分權的依據——社會契約。國家權力應如何劃分呢?洛克是依據社會契約這條主線從國家權力的起源上對這個問題展開論述的。他指出原始狀態的缺陷在於對人們的彼此侵害行為缺乏一個裁決的共同尺度,同時更缺少一個保證裁決的執行者。國家的作用就是彌補這兩個缺陷。據此,國家最基本的權力就是立法權和執行權。所謂立法權,就是指導如何運用國家的力量以保障社會及其成員的權利,所謂執行權就是負責執行制定的和繼承有效的法律的權力。以上兩者都是國家對訂立契約的社會成員的內部權力,是最基本的權力。除此以外,在國家生活中,還有一種處理與國家無契約關系的個人和群體的權力,洛克稱之為外交權,它是決定戰爭與和平、聯合與結盟以及同國外進行交往的權力。至此,洛克依據契約論這條主線,將國家權力劃分為立法權、執行權與外交權三種。但出於權力實際運行的考慮,洛克又指出,如果執行權和外交權掌握在不同的各自行動的人手中,就會使公眾的力量處於不同的支配之下,遲早會導致紛亂和災禍。因此他把外交權作為執行權的一部分。這樣,國家權力實際上就是由立法權和執行權兩部分組成。

分權的關鍵——限制權力。在《政府論》中,洛克明確地指出分權與權力分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他說分權不是簡單的在形式上將權力分散化,而是更有效地對權力加以限制。如果被分立的權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控制,權力的公共性同樣會受到扭曲並對私權造成更大的侵犯。為此洛克提出以下主張:第一,權力應是彼此分立的。他說,如果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力掌握在同一個或一批人手裡,權力能夠帶來利益的屬性就會對人性的弱點造成極大的誘惑,使他們動輒就攫取權力以謀取私利。因此立法權和執行權應絕對分開,立法權歸屬於民選議會,執行權則屬於世襲的君主。第二,權力之間是不平等的。洛克強調立法權應該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這種地位僅僅是相對政府而言的。他解釋說:只要政府存在,立法權就是最高的權力,因為誰能對另一個人訂立法律就必須在他之上。第三,各種權力都是有限的。對立法權的限制是:議會只能以人民的福利為立法的宗旨,以人民的授權為存在的基礎,其權力不能濫用和轉讓並隨時可以被人民收回,立法機關僅在制定法律時才存在,其成員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對執行權的限制是,政府必須嚴格地按照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辦事,不得自行其是或者濫用權力。最後他指出,如果立法機關和君主任何一方違背人民的委託時,人民都有權利推翻他們。

洛克的分權制衡思想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同封建專制制度斗爭的產物。它的分權思想雖然不系統,但卻第一次為資產階級用民主形式組織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分權制衡的思想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發展成為了西方國家政治體制的一項主要原則。
孟德斯鳩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權學說,主張必須建立三權分立的政體,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組成國家。他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並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他還根據英國的政治制度說明各種權力之間的制衡關系,指明立法機關由兩部分組成,可通過相互的反對權相互鉗制,立法機關的兩部分都受行政權的約束,而行政權亦受立法權的約束,彼此協調前進。
孟氏的分權理論與洛克的分權理論相比有重大的發展,孟氏的三權劃分比洛克更明確,且比較合理,更重要的是,孟氏不僅說明分權,而且進一步說明了權力行使過程中發生矛盾沖突時如何解決,不僅在政治上起到了鼓舞資產階級革命的作用,而且對未來國家如何防止權力濫用,如何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提供了參考模式。
首先,從三權分立的目的看,無論對於該理論的創始人還是運用該理論的國家來講,三權分立就是為了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防止某一國家機關或者個人的獨裁和專制,從而保證國家政治上的穩定。孟德斯鳩認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一條萬古不易的經驗。」「如果同一個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制裁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而制約權力的終極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權利。因此,無論對於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對權力的制約都是一種實在的需要,只是資本主義國家制約權力的本質是維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而是社會主義國家制約權力的本質是為了真正保障人民的權利。
其次,從三權分立的內容看,在英國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分享政權的事實已成為歷史以後,按分權理論建立的資本主義的國家機關,都根據國家權力的表現形式將其分為立法、行政、司法機關,這三種國家機關分別行使不同的國家權力,並使之存在相互制約關系。在資本主義國家裡,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行使國家權力,很難說這三種權力是分立的,就連代表民意的代議機關實際上也是有產者的論壇和表決器,但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三權分立仍然是資產階級為維護其整體利益,為保證國家權力有效、正常運行而採取的一系列方法模式。
再次,從三權分立的功能來看,在國家生活中,它大體發揮了以下幾種功能:1、區分功能。現代美國憲法學家柯爾文曾把三權分立總結為四個要點:<1>政府有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固有的獨特的職能;<2>這些獨特的職能應由三個分別配備人員的政府部門各自行使;<3>三個部門在憲法上應該是平等、互相獨立的;<4>立法部門不能把權力委託給他人。此種說明為許多學者所接受,特別在美國這個說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現代大多數國家在實踐上都有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國家機關的設置(包括社會主義國家),使得國家職能得到合理的區分和實現,這的確是有目共睹的。2、平衡功能。國家權力在區分的前提下,根據其職能配置不同的權力機制,使得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部門的權力都是有限的,不致使某一部門因權力過大而導致權力運行失衡。3、制約功能。立法、行政、司法職能的差異,機構的分離,職權的劃分,相互間權力運行的牽制,使得三種權力能夠達到有效的制約。4、補救功能。當三種機關中的某一機關在行使權力不當招致社會不滿時,其他的機關可以行使權力,挽回影響和損失,從而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

Ⅱ 英國人的交友習俗

文化篇 習俗禮儀

俗資料霧都英國的習俗禮儀
(起點更新時間:2005279:46:00本章字數:3220)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是歐洲西部的群島國家,面積25.4萬平方公里,人口5650萬,其中英格蘭人佔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首都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有時數天濃霧不散。幾步之外什麼都看不聽清。
現英國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國會分上、下兩院。下院議員由人民選舉,任期5年。上院由世襲或加封之貴族、教士或社會賢達組成。此外,內閣掌握政權,閣員由首相提名,經由國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為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有權解散、改選下議院。王位繼承,無子時由長女繼任。現任國王為伊麗沙白二世。
英國有『世界工場『之稱。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到1850年,英國工業生產佔世界總產量的39%,貿易量佔世界貿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鋼鐵總產量都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國是世界第4貿易大國,是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
英國的國民特性與其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英國的經濟發展較早,在大部分外國人的眼裡,英國人『自命清高『和『難於接近『。但是,事實上,也並非完全如此,他們之間善於互相理解,能體諒別人。無論辦什麼事情,總是盡可能不留壞印象,紳士風度,處處可見。他們懂得如何造就一個協調的環境,讓大家和諧而愉快地生活。職業感強烈,是英國人的另一大特性。選擇了一種職業,就一定要讓自己的業務精益求精。商務交往中,他們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質,不掂斤撥兩,一副大家的作風。對商務談判,他們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備,細節之處不加註意,顯得有些鬆鬆垮垮。但英國商人很和善、友好,易於相處。因此,遇到問題也易於解決。他們好交際,善應變,有很好的靈活性,對建設性的意見反映積極。在英國,『外表決定一切『,與英國人交往要盡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謝,事後致函表示謝意,更能引起注意,贈送小禮品能增加友誼。在英國經商,必須屬守信用,答應過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注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裡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裝潢等。
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地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俱、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名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宜用『British『一字。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注意他們一些民俗資料走進德國風俗
(起點更新時間:2006370:45:00本章字數:1702)
走近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無所知,到時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所謂入鄉隨俗,就是這個道理。但怎麼才能隨得好呢?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紀律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1.社交禮儀
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
2.服飾禮儀
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扁愛寬松,講究著狀體現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徵。跟美國人打交道時,應注意對方在穿著打扮上的下列講究。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國人注重服裝的整潔。
第二、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第三、美國人十分重視著裝細節。
第四、在美國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國,一位女士要是隨隨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動自己裙子的下擺,往往會令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失禮。
第七、美國人認為,出入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面前化妝、補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為「見不得陽光的人」。
3.餐飲禮儀
美國人用餐的戒條主要有以下六條:
其一、不允許進餐時發出聲響。
其二、不允許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許吸煙。
其四、不允許向別人勸酒。
其五、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
其六、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
4.習俗禁忌
國花:玫瑰
國樹:山楂
國鳥:白頭雕
國石:藍寶石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忌諱:白色百合花不可作為禮物送人。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由於各國習俗不同,贈禮的種類和方式也有差異。禮品:饋送禮品時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因為送別人沒有的東西,最易於被對方接受。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正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
方式:
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面交為好。西方人在送禮時十分看重禮品的包裝,多數國家的人們習慣有彩色包裝紙和絲帶包紮,西歐國家則喜歡用淡色包裝紙。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同,在西方接受禮物後應即刻表示感謝,並當面拆看,不論其價值大小,都應對禮物表示贊賞。
時間:
贈禮要適時。在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有的國家(如日本),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其他人在場,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在法國,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應等下次相逢的適當時機再送。
地點:
贈禮要分清場合。去友人家做客,不要帶在宴會上吃的食品作為禮物。出席酒會、招待會不必送禮,必要時可送花籃或花束等。在不同的國家,贈送禮品也應有所不同,如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給德國人送禮時忌諱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紙包裝禮品,而向南美國家的人送禮,千萬不能送刀或送手絹。因為刀意味著雙方關系一刀兩斷,手絹則總是與眼淚、悲傷聯系在一起。
送禮:
送知識分子一般是書、畫、工藝品,送女士一般是工藝品、鮮花,送親戚、好友,除上述禮品外,也可以送衣服或其它用品,因為送這樣的禮物,需要適合對方的愛好、心理、尺寸等。義大利對別人送的禮物,習慣當面打開看,一般要表示喜歡、感謝。如果說聲「這正是我想要的」,那對方會非常高興。
給別人點煙時,忌諱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因為這表示對第三者不尊重。在義大利,送禮千萬不要送手帕,因為在義大利人眼中,手帕是親人離別是擦眼淚的不祥之物。改送絲頭巾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我國,食指作彎鉤狀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泰國、菲律賓表示門匙、上鎖,印度尼西亞表示心腸壞、吝嗇,在新加坡是死亡的表示,還表示拳擊比賽的擊倒。
拇指和食指在我國表示「0」,中指、無名指、小指個指表示「3」。這兩個手勢合在一起,日本、韓國、緬甸是表示金錢,美國則表示同意、了不起、順利,印度尼西亞表示什麼也幹不成和幹不了,突尼西亞用來表示傻瓜、無用。
在我國,人們習慣點頭表示同意、認可,搖頭表示否定、反對。但在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等國,人們卻以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國之間、一國不同地區之間,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遊等,了解上述風俗習慣應該說十分有必要。
起0H點0H中0H文0H網0H授權發布好書盡在好書盡在好書盡在www.cmfu.com
民俗資料【西班牙】西班牙的社交禮儀
(起點更新時間:20063713:08:00本章字數:483)
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Ⅲ 英國留學要注意哪些社交禁忌及禮儀

1、別錯把恭維當好事
「恭維在很多地方都是受用的,表明對方重視你的存在,並有意和你繼續來往。但英國人卻把恭維看作虛偽、滋擾、挑釁甚至侮辱。英國人的理解是,既然沒東西能好到這份上,你這么說是什麼意思?」
2、道歉從來不過時
「在英國,人們會為任何事情道歉,他們會盡一切努力避免尷尬,務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沒聽清你說什麼——抱歉;他們撞到你身上——抱歉;你撞到他們身上——抱歉。今兒是陰天——真抱歉。」
3、覺得抱怨不如接受
「有一次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吃飯,侍應端上的東西不對——不是煮得太老之類,而是完全不是我們點的東西,他們卻對此毫無意見。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噢,這也挺好的,其實我一開始就點得不對。』」
4、非常注重私人空間
「英國人需要私人空間——無論是實質上還是情感上。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社交行為,在英國人看來,都有個限度,例如,握手沒問題,擁抱就不行。人們就像背著殼的蝸牛,你比較難進入他們的內心。有些英國人我已經認識了好幾年,但當我走近想給他們一個擁抱時,他們卻避之不及。」
5、分清你我不習慣分享
「第一次和英國朋友在一家中國飯館吃飯,每個人都各自點了一道菜——『菠蘿雞片』,『椰菜花炒牛肉』等等。我發現沒人叫米飯,於是叫了四碗,結果這四碗米飯成了我這頓晚餐的全部。他們沒有半點分享盤中餐的意思。但是,在賬單上,他們卻精確到了每個先令。」
6、有些話聽聽就可以了
「朋友艾瑪主動提出,讓我夏天把傢具寄存在她家的地下室。當我真的跑去租了一輛卡車,雇了一個司機,屁兒顛兒把幾張大桌子拖到她家時,才發現她家住在四樓。當英國人向你提供寄存處、請你吃飯,乃至向你求婚,只不過是「嘿,你這人不錯」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所以,親,如果一個英國人提出讓你借宿,你還是根據具體情況,慎重考慮考慮吧。」
7、十分講究檔次和階層
「檔次,不一定是看你銀行里的存款多少,更看重的是你的出身,和由此衍生的衣著品味、座駕級別、看的報紙、遣詞用句,乃至你房子有多整潔。但真正的上流階層反而遭人看低,認為他們沒什麼可炫耀的,只能炫耀檔次。所以,中間階層總希望稍稍往上靠,以區別下等人,但又不能躥得太高。」
8、主動示好?那不是英國人的風格
「英國人一般不會主動約會對方或表示感興趣。如果一個男人邀請你和他15個來自牛津的老友一道去酒吧看球,這有可能是在向你提出約會;如果他嘲笑你的閱讀品位,著裝喜好乃至政治傾向,這有可能是在向你調情;如果他一整晚都在擔心錯過班車,並突然狂奔追車去,留下你獨自站在路中,他有可能其實是在說『你很可愛』」。
9、喜歡真實做回你自己
雖然看完上面的這些,可能覺得英國人有點矯情。但其實他們暗地裡也喜歡率性隨意的人,所以有時候做回你最真實的自己,說不定會收獲意外的歡迎喲!

閱讀全文

與英國對於分享是什麼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京奧運印度來了多少人 瀏覽:902
伊朗國內有多少架飛機 瀏覽:645
印尼藍夢島在什麼海之中 瀏覽:241
加拿大美國英國哪裡環境好 瀏覽:89
nba球服越南版是什麼意思 瀏覽:700
印尼的最高氣溫多少 瀏覽:346
怎麼查詢英國牛欄官網 瀏覽:837
中國完成脫貧的措施有哪些 瀏覽:554
為什麼現在這么多人去印尼 瀏覽:954
印度首都有什麼旅遊景點 瀏覽:868
義大利公證得去哪裡認證 瀏覽:253
印度現疫情共死多少人 瀏覽:901
在印尼住酒店大約多少錢 瀏覽:24
中國各市用字母怎麼表示 瀏覽:895
英國為什麼喜歡航海 瀏覽:939
周阿雨去的義大利哪裡 瀏覽:685
印尼在中國賣了多少疫苗 瀏覽:951
喬治亞到伊朗多少公里路程 瀏覽:683
會一門印尼小外語找什麼工作 瀏覽:297
印尼能帶多少盾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