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在其鼎盛時期為什麼不舉國遷往美洲大陸,而寧願待在英倫三島
英國本土作為英國人生活了幾百年的地方,是不可能輕易舍棄的,而美洲大陸也是他們的殖民地。
② 英國為什麼逐漸放棄殖民地
英國放棄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屬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英國在殖民地的瘋狂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初,世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英國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爭,英國的殖民統治日趨瓦解。
二、經濟危機的影響
1947年的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接受美國的崛起。英國也必須處理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扭曲的關系至今沒有完全解決。無力繼續經營殖民統治。
三、兩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英國實力
在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英國本土時雖然英軍奮力抵抗將德軍擊退,但德國空軍之後持續不斷的轟炸倫敦等英國主要城市也給英國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納粹德國在1940年至1945年間佔領了英國皇家屬地海峽群島。
至1945年德國投降前英國的戰爭物資基本全部依賴加拿大和美國,造成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對美依賴度增加。世界大戰造成英國國力衰退,各自治領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1942年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John Curtin)史無前例地下令將駐扎在英屬緬甸的澳大利亞士兵調回參加保衛澳大利亞的戰斗。
四、二戰後世界去殖民化運動興起
在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英國幾乎從未試圖抵制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勝利,英國從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獨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代價的,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互相的內斗,但也因此導致印巴關系長期緊張。印度獨立後世界范圍內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國開始瓦解。
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的獨立。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建國。還有眾多原英國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
(2)英國為什麼沒有侵佔美國擴展閱讀
現今英國的發展狀況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務貿易總額3058.5億英鎊,約合4863億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旅遊業收入居世界第五位,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從業人員約270萬,占就業人口的9.1%。2012年來英遊客達3108萬人次,收入達186億英鎊,約合295億美元。
③ 美國當初為什麼要脫離英國而獨立
為了擺脫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同時為了促進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從而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就是著名的美國獨立戰爭。
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為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1]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
《獨立宣言》(受啟蒙運動的影響)、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聯邦共和制)與三權分立,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④ 英國為什麼不向南美洲一帶發展殖民地呢
國南美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已經被西班牙佔去了,由於當時大家的宗合國力相當,不可能通過戰爭侵佔,所以英國就沒有去發展南美了
⑤ 美國獨立戰斗為什麼要擺脫英國的統治
【原因】為了擺脫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同時為了促進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從而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
【結果】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吵兄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這一勝利為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獨立開辟了道路。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這場戰爭同時也為了日後加拿大的建立做准備。
【影響】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櫻備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升頌襲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既是民族獨立戰爭,又是民主革命。
⑥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什麼不調集更多的軍隊繼續和美國打下去
從戰爭本身來看,戰爭爆發時,英國在軍事上、經濟上都佔有絕對優勢,但英國國內不支持對美國的殖民戰爭,英國政府招募外國僱傭軍與殖民地作戰,外國僱傭軍的出現使美洲殖民地人們感受到他們被英國當作外地人看待。 從戰略上看,諾斯政府實行了一種錯誤的戰略,首先是對戰爭的嚴峻性估計不足,認為英國只要派遣3萬官兵就能平定北美的反抗。 從戰術上看,英國固守在歐洲戰爭中的戰術,奪取城市,希望通過軍事上的勝利來使北美殖民地重新歸順,但北美沒有形成中心城市,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不利於英軍的正規戰,反而有利於大陸軍和民兵的運動戰和游擊戰。
在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的國力仍然強於美國。它為什麼主動承認失敗?
為了贏得戰爭,英國繼續向美國派遣軍隊和武器,鎮壓美國的開支也在增加。此時,不滿情緒開始在英國蔓延。人們不滿國王和議會為了自身利益瘋狂徵兵和征稅,國家陷入混亂。
“瘋狂的國王”喬治三世發現,保留北美殖民地不僅沒有給自己帶來好處,而且使他損失慘重,使他的國家陷入危機。然而,通過和平談判,你仍然可以通過與美國新政權做生意賺錢,所以你不必在北美投資維修費用。為什麼不呢?
因此,英國選擇投降,與美國和平相處。
2外國干涉
當時法國是英國的死敵。過去,雙方都對對方懷有敵意,因為他們都想成為世界霸主。
於是,利用奧地利和普魯士爭奪西里西亞所有權的戰爭,英國選擇了普魯士,法國選擇了奧地利,兩個名列前茅的國家開始在殖民地發動戰爭。最後,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印度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土地,丟臉地簽署了《楓丹白露條約》。法國的貴族和資產階級都不甘心,他們發誓要報復。
在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的國力仍然強於美國。它為什麼主動承認失敗?
此時,由於內戰不利,美國派富蘭克林到巴黎勸說法國向英國開戰,這是法國“復仇者”的核心。法國立即與英國作戰,派遣陸上和海軍協助美軍。在法國人的幫助下,美軍得以更好地穿梭於海上運送軍隊,並限制了英軍在海上的運輸,給英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輸給英國的前海上霸主西班牙和荷蘭也挺身而出參戰。西班牙失去了它的霸主地位,因為它的無敵艦隊被英軍打敗,導致了霸權的喪失。它在七年戰爭中也被英國打敗,對英國非常憤怒。由於英國出台的“惱人”的航海法規,荷蘭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心中充滿了對英國的怨恨。
在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的國力仍然強於美國。它為什麼主動承認失敗?
他們共同為美國提供了資金和設備,以更好地對抗英國。正因為如此,貧窮的美國軍隊才得以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里與富有的英國人打交道。
⑦ 英國為什麼會允許美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沒有強制讓美回歸
英國最終被迫承認美國獨立,是典型的大國博弈的結果。我們看待歷史事件,千萬不能以為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能夠通過所謂的努力奮斗,就干成一樁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事。無論是美國國父華盛頓,還是他們一票北美民兵,單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和大英帝國相抗衡的。真正的決定力量,是法國。
其實大家仔細想一想,沒有大國博弈,所謂的反對派哪裡有實力和正兒八經的官方進行火拚。近的如敘利亞、科索沃,遠的如列寧、孫文先生等,沒有列強在後面的支持,誰有那個能力找時任官方挑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