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日本和英國同樣是島國,但是英國卻可以跟歐洲其他感覺和平共處,但日本為什麼卻不能呢
由於兩國了歷史和國情不同:
1、英國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的原因有:
(1)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其發展主要依靠工業革命發展商業和殖民主義擴張、海盜貿易(早期,資本主義原始記錄階段)等。特別是到19世紀代末,英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其發展方向主要是開始工廠發展商業,因此與周邊國家發展商業,進行了友好交往;
(2)其次英國是首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因此當歐洲大陸開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時得到英國的同情和一定的支持;
(3)英國實行歐洲大陸力量均衡政策(防止有一方能與英國爭奪霸權),因此注重對法國和德國力量的對比,往往是幫組力量較弱的一方。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後就主張不過多的制裁德國。因此得到這些國家一定的支持。
2、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的原因:
(1)日本軍國主義由來已久,且在現在仍有大量的右翼勢力。從中破壞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2)日1894年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之前還入侵朝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入侵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許多國家。因此造成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是歷史的原因;
(3)日本近代發展較晚,因此為了盡快趕上西方國家,走殖民擴張的道路,周邊國家深受其害。
㈡ 英國為何極力推崇和平主義
1929年~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英國的經濟受到打擊。從1932年中期起,英國經濟開始緩慢回升。
在30年代,英國的經濟實力落後於美國和德國。這極大地影響了英國在整個30年代的政治、外交與軍事政策,束縛了其軍備的發展。英國在30年代實行綏靖外交。
和平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政治思潮。英國的和平主義運動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的空前浩劫和戰後的經濟衰退,使和平主義運動在20年代得到進一步發展,在30年代達到高潮。這種形勢大大增強了英國公眾的恐戰情緒,推動了和平主義運動的高漲。
1935年3月,納粹德國公布了重整軍備宣言,公開走上了擴軍備戰的道路。但在英國,和平主義者卻舉行了一場全民和平投票。這場英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和平主義運動,是由國際聯盟協會、新聯邦社等和平主義團體發起,並得到工黨和自由黨的和平主義議員支持的。全國共有1150萬人在50萬志願工作者的協助下參加了和平投票。他們提出了全面裁軍和廢除航空部隊的主張,還要求用非軍事性的經濟制裁方法來阻止戰爭的爆發。以此為標志,英國的和平主義運動達到高潮。
㈢ 英國為什麼一直在歐洲扮演著離岸平衡者的角色
因為英國是一個海洋國家,離岸平衡者可以確保歐洲不會出現超級大國,並且保持獨立的外交特性。可以很好的實施海岸平衡者的本質。離岸平衡必須有一個海洋強國主導,海洋國家可以避免那些大陸國家一樣面對鄰國問題、而且英國可以隨時介入強大的軍事實力。來影響戰爭、這這樣既確保歐洲不會出現一個超級大國,因為英國的獨特地理讓他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擾。
英國具有成為海岸平衡者的條件。要想成功實施這一戰略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地理位置上的超脫。離岸平衡是春秋戰國時期遠交近攻思想的一種提升。因為英國孤懸海外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他與歐洲大陸上的每個國家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處於相對「遠」的位置。二是利益關繫上的超脫。英國與歐洲大陸上的各個國家幾乎沒有領土之爭,在選擇盟友問題不受任何傳統利益和所謂世仇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