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外貿和老外做生意要注意什麼
我們做外貿的不像做內貿一樣只面對一個國家的人,我們通常是面對全世界的人的,但是也有相通之處,國內也會面對不同地區的人,不同地區的人的人文風俗這些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盡可能的會去了解當地的人文風俗,外貿也是一樣。
和東南亞的華人做生意
華裔和台灣人很聰明,做生意也很精明。麻煩的是他們懂得漢語,基本上可以算是中國通。但他們怕麻煩,不想老找不同工廠合作,很希望能找個中國的可靠的外貿公司合作。所以和他們合作的時候一定要顯得誠懇,敬業,讓他們可以信賴。
和地中海沿岸的客人做生意
這個地區的客人富有,是一個大客戶集中的地方,但是他們對價格,質量,服務這些要求都很高,而且在跟進他們的時候要顯得你很專業。
和穆斯林人做生意
根據經驗,穆斯林國家的客人基本上都很拖沓,說好這個周一匯錢的,但是都會等到下周二才收到款,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煎熬。
穆斯林國家的人都會殺價。跟他們合作要時刻保持聯系,他們會問很多與貿易無關的問題,但是卻很好地了解他們的市場。與他們溝通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用MSN聊,而且是不達目的死不讓他下線才行。
還有,只要他們答應的事情,他們都會兌現的,在這點上比一些歐洲地區的客人還要好,但是他們翻臉不認人也挺厲害的。
還要記住穆斯林人的一些風俗習慣,他們不吃豬肉。跟他們聊到這些的時候盡量避開。
和秘魯人做生意
可能是典型的南美人性格的體現,比較懶散,說好一星期匯款的,可能要兩個星期才會去辦,怎麼催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總是把休息的時間看的特別重要,就算生意上有多麼嚴重的事情,總要等到假期以後.但是一旦他們開始要做事情了,就催的特別急,就算是時間差的原因不能幫他們完成的事情,也要逼著你去想辦法.很可能是一天好幾個電話的催你,一旦完成這個事情,人又消失了,任憑你怎麼郵件,怎麼電話,都是無法聯繫到的。
和波蘭人做生意
很難,他一般會給你很多的詢價, 有時一個詢價過去了幾個月後又會拿出來讓你報價,但報過去又不做些評價, 接著還會不斷的來些詢價, 弄得你有時都不想理他, 我想他們可能是在考驗我們, 不會輕易下訂單的。
和英國人做生意
英國人,大都比較拘謹、鄭重、溫和、細心和耐心。來中國的客戶,西餐是首選。英國人口味要求高:講究清淡,菜餚要求質好量精,花樣多變,注意營養成分。英國人吃甜食的現象很普遍,來中國的時候常回帶一些糖果,味道很怪也很甜,一是帶給你分享;一是自己留著吃。
我的建議,遇到英國客戶(或者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客戶)過來,最好帶他們去吃西餐,要去高檔一些的西餐廳或咖啡廳,由他們自己點。他們相對比美國人更注重餐桌上的禮節,刀叉的使用比較講究;喝湯羹的時候,一定要用勺子舀起來輕聲的啜飲;進餐時要注意優雅不失態,談話要盡量小聲點。他們如此,你陪同進餐,也要注意些,模仿著做對自己也是學習的機會,他們也十分樂意教你。
實在找不到好的西餐廳,也有一個辦法,就是去他下榻的酒店吃,一般四星、五星的酒店都有自助餐供應,這種就餐方式叫buffet,檔次很高,口味是中西結合,自選的方式很便利。價格是按人頭算,一般在200元人民幣/人,不管你吃多少。主菜樣式在30種以上,水果等甜點花樣也非常多,自己拿盤子去盛,吃完了再去盛。啤酒、咖啡等是要自己叫侍應來點,錢要另算。
個人體會,有幾點要注意:
1)、自己沒吃過的菜或不太喜歡的,盡量不要取,免得浪費失態;
2)、吃完了一遍,還覺得再要去取,要叫侍應把盤子收掉,你再拿新盤子去取菜;
3)、吃下的骨頭等殘料,不要往桌上丟,要放到盤子里;對於價格,英國人很挑剔,做項目時會要你把Cost Breakdown發給他們,而且每一條都不允許有「貓膩」,討價還價是肯定會有的。對於品質,英國人的要求有時候到了苛刻的地步,但與德國人和美國人相比,英國人對產品的外觀品質尤為強調——包括光潔度、刮傷、色系、包裝設計等。對於交期,你更不能有絲毫怠慢,真要延遲了就必須千方百計去彌補,而且要給足充分的理由,不然只會導致罰款,嚴重的就是取消定單。總的來說,和英國人做生意,禮節上要到位,但一定要謹慎,跟對方充分的尊重,對自己和所在的工廠要嚴格的要求。
和義大利人做生意
貨物方面:
交期一般都比較長,催得不是很緊。比較看重他們消費者反饋的意見,因此質量一定要比較好。如果產品出現了問題,絕對要相反,在外觀方面,有時候工廠把池殼顏色弄錯,表面出現少量膠污,但是和客戶交涉後,客戶能較好接受;不像香港人,台灣人,吹毛求疵,太關注外表。
支付方面:
我我義大利客戶是做信用證的。信用證對單證的要求都比較簡單,不像西亞,南亞,中東那些國家。畢竟是發達國家,銀行信用比較好。交往方面:即時聊天一般是用SKYPE。有些喜歡說謊話,有時候他答應給你的一件事情,往往要拖一個星期,而且當時他答應你的口吻,是絕對讓你相信的,因此要留個小心眼。最大的好處是 客戶和你關系比較穩定後,他不會輕易換,因此維持起來比較好。
和
和德國人做生意
接觸過德國客戶,爽快。第一位,非常地爽快,價格報出去後馬上發圖片,馬上下單,而且一點兒也不還價。但是,他對質量要求非常地高,對包裝要求非常的嚴格。
總結出德國人做事非常地嚴謹,待人也很誠懇,但要把貨做好。很認可TUV認證。
和以色列人做生意
以色列的工作日為星期日到星期五,不過很多公司星期五不工作。上班時間從上午8點/9點到下午4點/5點。
與以色列客戶合作要迅速答復信函,如果認為一星期以後才能答復以色列公司,請先用傳真通知他們。
和客戶作自我介紹時,請集中介紹主要業務。如果業務跨越許多互不相關的部門,會給人留下不鄭重的印象。
在介紹情況時最好附上產品目錄. 一般他們是以合同為合作的基礎。合同一經雙方同意並簽署之後,任何一方不得隨意違反或更改。
希臘人做生意
到希臘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當年9月至次年5月。聖誕節前後不宜前往。見面時,當地工商界人士通常會為你遞上一杯濃稠的咖啡,對此不宜拒絕。希臘人性格開朗,樂天好客,他們說話好激動,但並無惡意。對方如滔滔不絕地說話,你最好恭敬地傾聽。
巴西人做生意
巴西的客戶喜歡L/C以外的付款方式,在給中國出口商付款時,老客戶容易拖延。但對新客戶,如採用L/C以外方式付款,則須預收部分定金。
巴西客戶比較乾脆,價格一旦確認,聯系就很少了,你可能還在擔心買家沒有回復但突然哪天你就收到訂單了,也不是奇怪的事;
法國人做生意
法國人在貿易談判中被認為有如下一些特點:1.立場極為堅定;2.堅持在談判中使用法語;3.明顯地偏愛橫向式談判。這也就是說,他們喜歡先為協議勾劃出一個輪廓,然後再達成原則協議,最後確定協議上的各個方面。他們都具有戴高樂式的依靠堅定的「不」字以謀取利益的高超本領。商務活動應該嚴守時間,學幾句法語會話,才能行動自如。
日本人做生意
日本人對中國的紹興酒、茅台酒非常感興趣。但是注意送書法:書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給日本人,是受歡迎的。我們中國人喜歡把印章的邊緣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蒼勁。如果這樣送給日本朋友,對方就會不高興了,他們認為這種不完整是不吉利的.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綠色,認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圖案,認為是妖花;忌「9」、「4」等數字.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贈數字為「9」的禮物,因為日語里「9」的讀音和「苦」一樣.「4」的發音和「死」相同...日本客戶還忌諱「2月」、「8月」,因為這是營業淡季.另外,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
和南美人做生意
與該地區的人做生意應該注意的相關重要貿易、投資法規及政策的特殊性。南美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低,手續也就不像其他國家那麼煩瑣,但是南美海關是比較嚴厲的,單證方面一定要做的清楚,最好出運的貨物不要做退運,並且貨物在港口不能滯留太久,一般一個月客人不提貨就會有被拍賣的風險。南美客人付錢比較拖,所以最可能的做30%TT或以上,如果是做信用證的話,最好是第三過保兌,以減少風險。與南美人做生意報價時盡可能給自己多留點餘地,因為他們比較喜歡壓價,但不能開始就降很多,只能說給他們2%-5%的返佣,但要保證利潤空間。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有些客人喜歡貨到目的港,遲遲不提貨來達到壓價的目的,碰到這樣的情況盡量和客人耐心商量,讓客人覺得你的產品是物有所值,必要時稍微做點讓步,也就是我以上說的盡可能給自己留點餘地的目的。談到南美,大家認為騙子比較多。的確,南美騙子比較多,這時你就要學會判斷,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⑵ 與英國人交流的特徵
與英國人交流的特點及同英國人談判的要訣
1.英國商人談判的特點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國家。它率先進入工業化,並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被稱為世界工廠、曰不落帝國、海上霸王、世界貿易壟斷者、世界金融中心,其經濟、政治、軍事實力曾經顯赫一時。自19世紀以來,美國、德國的經濟水平相繼趕超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殖民體系逐步動搖和瓦
解,經濟實力進一步削弱。近年來,英國的經濟增長率不高,經濟實力增長不快,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徘徊於第5位至第7位之間。而他們依然保留著島國民族的特性,比較保守和怕羞,對新事物裹足不前,並且顯得高傲、矜持,給人難以接近的印象。
(1)英國人性格傲慢、保守。在開始與人交往時,英國人總是保持一段距離,然後才一步一步接近,交往中比較講究禮儀和紳士風度。因此,在與英國商人的談判中要主動介紹商品情況、提供報價等,同時在談判中必須注意修養和風度。
(2)英國人時間觀念很強。他們嚴格遵守約定的時間,通常拜會英國人或與他們洽談生意一定要預約,並最好提早到達,以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
(3)英國商人恪守諾言。一旦簽約,很少改變。
(4)在和英國人交談時,話題盡量不要涉及愛爾蘭的前途、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優劣以及大英帝國的崩潰原因等政治色彩較濃的問題。比較安全的話題是天氣、旅遊和英國的繼承製度等。英國是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雖然都是君主制國家,但四個民族在關繫上有許多微妙之處。我們提到「英格蘭」時,一般是指整個聯合王國,但在正式場合使用就顯得不妥,因為這樣會不自覺地漠視了其他三個民族。所以在正式場合不宜把英國人叫做英格蘭人,涉及女王時要說「女王」或正規地說「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而不應說「英格蘭女王」。
(5)英國人一般比較冷靜和持重。英國商人在談判初期,尤其在初次接觸時,通常與談判對手保持一定距離,絕不輕易表露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才與對手慢慢接近,熟悉起來,並且你會逐漸發現,他們精明靈活,善於應變,長於交際,待人和善,容易相處。他們常常在開場陳述時十分坦率,願意讓對方了解他們的有關立場和觀點,同時也常常考慮對方的立場和行動,他們對於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英國商界贊同一句話:「不要說『這種商品我們公司沒有』,應該說『只要您需要,我們盡量替您想辦法』。」這一點,不僅反映了英國商人的靈活態度,也表現了他們十足的自信心。他們的自信心強,還特別表現在討價還價階段,如果出現分歧,他們往往固執己見,不肯輕易讓步,以顯示其大國風范,讓人覺得他們持有一種非此即彼、不允許討價還價的談判態度。英國人生活比較優裕舒適,每年夏冬兩季有三周至四周的假期,他們利用這段時間出國旅遊。因此,他們較少在夏季和聖誕節至元旦期間做生意。英格蘭從1月2日開始恢復商業活動,在蘇格蘭則要等到4月以後。在這些節假日應盡量避免與英國人洽談生意。
⑶ 請問一些發達國家的貿易禁忌
美國商業禁忌習慣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世界上主要國家的文化傳統都能在這塊土地上找到痕跡,200餘年歷史盡管短暫,但美國在吸收和同化外來文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了自己的獨特文化,其中一些禁忌與習慣便是這種文化在不同場合的表現,來自不同國度的人一方面應該「入鄉隨俗」,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這些禁忌與習慣,這對生意的成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 准時赴約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會按照約定的時間赴約,這是商業活動中的一個基本准則。
美國是個快節奏的國家,人們的時間觀念特別強,他們最反感不準時赴約,如果相約之人姍姍來遲,造成他們無端等候,必會認為這種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如果與客人是初交,必然留下不好的印象,中國商人在與美國人打交道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一旦約會時間確定,就要准時赴約,如果確實有事,難以脫身,應打電話告訴相約者,免得對方等候,一般情況下不要改約,如要改約,可提前通知對方,以便人家及早做出其他安排。
2 稱呼方式
美國人的姓名由3部分構成,即:名字、父名和姓氏,其排列順序為名字(教名)在前,父名居中,姓氏在後,如美前總統尼克松的全稱應為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在美國,各種事務活動中普遍使用名字,辦公室的男女職員喜歡人們以他們的名字相稱,在使用「小姐」、「女士」這兩種稱呼時,一般與姓氏連用,「女士」在美國越來越流行,對於已婚、未婚女生都適用,尤其是不能斷定應稱「小姐」還是「女士」時,使用「女士」來稱呼最為保險。<br><br><br>
初次與美國人會面,出於尊敬,可以單用「先生」或「女士」來稱呼對方,一般開始交談時,可用姓氏來稱呼對方,在談話過程中,彼此完全可以用名字稱呼,有時美國人會很快告訴客人該怎麼稱呼他們,年長者可以直呼年輕人的名字,但年輕人決不可以這樣做。
美國人沒有世襲的名銜,但是,對於從事某些職業的名銜,稱呼大多是名銜加姓氏,如某某博士、某某教授、某某法官、某某醫生等。
3 談判風格與特點
盡管美國人的談判風格在東部、中西部、西部和南部商業圈裡有所不同,但一般的特點是:
第一,直截了當,講究乾脆,在談判時,美國人喜歡擺事實,提問題,言語簡潔,以進攻性的方式推進談判。
第二,在談判方案上總有一種「全盤平衡」、「一攬子交易」,常使對手感相形見絀,在心理上被美方壓倒。
第三,性格坦率,真摯熱情,既有唇槍舌劍的進攻,又不會造成談判桌上的緊張氣氛。
第四,自信心強,似乎穩操勝券。
第五,以計謀追求物質利益,被視為正常和普遍的現象,對於機智善謀的談判對手,也尤為敬生。
中國客商在與美國人談判時,應把握住他們的基本談判風格,只有做到「知彼」,才能在談判中靈活運作各種策略,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促使談判的成功,此外,在此美商洽談時,不要用中文和自己人商討對策,美國商人中有許多人懂中文,但又不會裝作聽不懂,以便探聽對手的底牌,在談判中佔取上風。
4 生意成交方式
在現代社會里,人們越來越利用現代化通訊設備來成交生意,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減輕了應酬的麻煩,如在美國的東部,大多數商務成交是通過電話進行的,只是在成交之後,雙方才見面簽約,但這種方式在西部和南部地區就難以行通了,西部地區的公司經理們,商業閱歷較淺,同他們洽談生意,對方只是應付而已,要想促使生意成功,商人之間只有親自互訪,認真洽商,不要急於求成,要有耐心,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結果,南部美國人比較保守,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建立商業關系,生產的成產必須經過面對面的促膝交流,雙方只有在深刻了解的基礎上才簽約,因此,在與南部商人打交道時,一定要學會耐心地推銷,細致入微地勸說。
5 商業信用
美國人一般的還是比較守信用,嚴格按照合同規定辦事的,西部美國人更為強調這一點,有時甚至近乎苛求,他們一旦發現有違背信譽的行為,就會在心目中把不守信用者判處「死刑」,也就是說不再與之進行生意上的往來,若想恢復聲譽,在另外的交易中謀略辯服他們,比上青天還難,在南部地區,當外國客商催繳逾期不付的貨款時,南部人一般不能忍受簽寫備忘錄確定付款日,如果你聘請律師交涉很容易惹怒他們。一旦他們答應付款日,到日他們會連利息全部付清,在與東部地區一些商人打交道時,尤其要謹慎,一方面不要被大批的訂貨而沖昏了頭腦,另一方面要對合同書字斟句酌,絕對注意用詞的嚴謹,條件允許,就表一個經驗豐富的律師代簽合同,不要留下任何可乘之隙,否則,盡管你為如若交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在臨近交貨之際,他可能會對合同吹毛求疵,千方百計地尋找理由毀約,原因就是國際市場上行情發生了變化,該種貨物的價格急劇下降或出現了更為合適的代用品。
6 美國各地商人的作風
一般來說,美國人十分殷勤好客,並渴望同他們的客人建立友好關系。
在中西部,商人們相對比較保守,但是和藹可親,喜歡交往,因此,有些來自國外的客商很聰明地抓住這一點,常常邀請他們去高爾夫球場等娛樂場所,以友相待,這樣,在此後與他們談生意時,他們就會有如歡迎多年的老朋友,而不再僅是生意場中人了。
南部地區人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為人比較豪放,不太記恨別人,但有時性格稍急一些,外國人與他們打交道時一定要有耐心,忍受住他們有時「暴風驟雨」般的進攻,假如某一天你接到一個氣勢洶洶的電話,言辭激烈,怨氣沖沖,你千萬別生氣,滿以為見面後會遭受冷遇,其實不然,如果你和他面談,他還會和平常一樣待你如賓,笑臉迎送。
與東部商人在談生意時,雙方當事人可以對事情追根究底,甚至責難對方,美國人都不以為然,但是,絕對不要指名道姓地對他人評頭論足,這不僅構成侵犯所論之人的人格,而且會引起在場美國人的不快。
猶太血統的商人精明善謀,很難與他們討價還價,而且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極為堅固,結成了一個難以突破的關系網,在對外方面相當團結,有如「同仇敵愾」,如果你惹怒了一家猶太人開辦的公司,你會發現這種信息很快傳遞給其他猶太人公司,令你難以與他們做成生意。
此外,在與美國人打交道時,必須清楚介紹自己的職務,因為美國人非常注重行政職務,一般銷售人員最好也有個頭銜,否則即使有高級職稱的人也會被認為沒有決定權。
7 美國貿易習慣
去美國做生意的外國人一定要清楚美國各地形成的一些商業習慣,這樣才能促成業務的做成,如在美國中西部,每年的9月到11月是商品的采購期,進貨單位一般都想把一年需要的貨物購齊,這3個月是外國人與他們做生意的「黃金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不僅貿易機會大大減少,而且會使談判增加許多困難,東部商人做生意的基本原則是,在商務活動中必須把「是」和「否」表達清楚,不要含糊其辭,為糾紛埋下隱患,在美國西部,企業的歷史較短,公司組織的規模較小,你如果向他們推銷產品時,很容易見到適當的人,業務大多由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等高級負責人兼辦,能很快做出決定,少費許多口舌,少經許多程序,此外,在新商品促銷上,美國習慣上由製造廠家供給批發商和零售商一定數量價格折扣產品,以便商店以優惠折扣推銷新上市的產品,吸引顧客,較小的外國廠商要注意不要同美國的一些大型連鎖商店打這樣的交道,因為在這種商店裡搞優惠推銷,小廠商難以承受得起,最好在洽談業務的開始階段就弄清楚批發商或零售商的這種要求到底涉及多少數量,這樣可以節省不省時間和精力,減少許多麻煩。
8 法律觀念
美國是個立法比較完備和法治較嚴的國家,一切都以法律條文為准則,因此美國人的法治觀念普遍較強,外國商人在與美國人打交道時就能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吃大虧,美國消費者常常訴諸法律,控告某種商品不安全,要求獲得賠償,所以,外國人在美國推銷產品時必須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如對電子商品首先要獲取「UL」安全認證;其次在說明書、包裝箱及設備上盡可能多地提出安全警告,如在自行車的說明書中寫上「騎車水平不高或天氣不好可能摔倒」,看起來似乎多餘可笑,但遇到起訴時卻能有效地保護製造商,簽訂合同時也要注意,盡量從多方面考慮,把一切細節都包括進去,爭取把合同訂得天衣無縫,以免後患,否則一旦發生糾紛,美國人就會投訴法律,法律只認合同上的白紙黑字。
9 欠債光榮
美國幾乎人人欠債,即使富翁也不例外,在普通的家庭、冰箱、彩電、汽車、房子看起來應有盡有,但往往是採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買來的,實際上是舉債消費,甚至娶妻生子也要向銀行借錢,在美國不欠債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們的觀念中,不借錢就是沒有信用,反正大家把錢都放在銀行里,你用我的,我用你的,大家用大家的錢,所以對美國人有債務不要認為是財務狀況不佳。
德國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英國
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舞會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飯店舉行。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並注意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如不等,可使男子多於女子。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法國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般以握手為禮,少女和婦女也常施屈膝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面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里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婦女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客人有好幾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序依次介紹。有時介紹者一時想不起被介紹者的名字,被介紹音應主動自我介紹。到法國人家裡作客時別忘了帶鮮花。
送花時要注意,送花的支數不能是雙數,男人不能送紅玫瑰給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種類上應注意:在當地送菊花是表示對死者的哀悼。法國人把每一種花都賦予了一定的含義,所以選送花時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愛情,秋海棠表示憂慮,蘭花表示虔誠,鬱金香表示愛慕之情,報春花表示初戀,水仙花表示冷酷無情,金盞花表示悲傷,雛菊花表示我只想見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麗花表示感激,金合歡表示信賴,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屬於你,白丁香表示我們相愛吧,倒掛金種表示心裡的熱忱,龍頭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輕視我的愛情,紅茶花表示我覺得你最美麗。此外,法國人視鮮艷色彩為高貴,很受歡迎,視馬為勇敢的象徵,認為藍色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粉紅色是積極向上的色彩。但法國人忌諱核桃,厭惡墨綠色,忌用黑桃圖案,商標上忌用菊花。法國人還視孔雀為惡鳥,並忌諱仙鶴(認為它是蠢漢與淫婦的象徵)、烏龜,認為杜鵑花、紙花不吉利。
法國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認為「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發什麼禍事。如果你對老年婦女稱呼「老太太」,她們是很不高興的。法國人還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為這有過分親熱和圖謀不軌之嫌。他們還不願意別人打聽他們的政治傾向、工資待遇以及個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法國女賓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一般不歡迎服務員為她們送香巾。法國人在同客人談話時,總喜歡相互站得近一點,他們認為這樣顯得更為親近。他們偏愛公雞,認為它既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司晨報曉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徵,並奉為國鳥。他們還非常喜愛鳶尾花,認為它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標志,並敬為國花。
法國人在交談時習慣於用手勢來表達或強調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食指分開表示「八」,他們則表示「二」;表示「是我」這個概念時,我們指鼻子,他們指胸膛。他們還把姆指朝下表示「壞」和差的意思。
法國人一年到頭似乎離不開酒,但貪杯而不過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頓頓離不開酒。他們習慣於飯前用開胃酒疏通腸胃,飯後借科涅克(白蘭地)之類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時,吃肉類配紅葡萄酒,吃魚蝦等海味時配白葡萄酒;玫瑰紅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於吃魚,也可用於下肉。女士都愛用玫瑰紅,以顯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國人不僅看菜下酒,什麼酒用什麼杯子,也很有講究,法國人講究雖多,但喝的並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會,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
義大利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也很隨便,但時間觀念不強,常常失約或晚點。
在義大利進餐時,義大利人的習慣是男女分開就座。進餐順序一般來講,是先上冷盤,接著是第一道,有麵食、湯、米飯或其它主食;第二道有魚、肉等,然後是甜食或水果、冰淇淋等,最後是咖啡。
用餐時要注意禮節,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吃不下。在用餐過程中,不要把刀叉弄的叮鐺作響,在吃面條時,用叉子將面條捲起來往嘴裡送,不可用嘴吸,尤其是在用湯時,不要發出響聲。每道菜用完後,要把刀叉並排放在盤里,表示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務員也會撤走盤子。
義大利人喜歡喝酒,而且很講究。一般在吃飯前喝開胃酒,席間視菜定酒,吃魚時喝白葡萄酒,吃肉時用紅葡萄酒,席間還可以喝啤酒、水等。飯後飲少量烈性酒,可加冰塊。義大利人很少酗酒,席間也沒有勸酒的習慣,隨意。
姓名
義大利人的姓名由姓和名組成。在填寫正式文件時,除本人姓名外,要加上父名,有時還得寫母親的姓名,次序是本人的姓、名父名,最後是母親的姓名。
服飾
義大利的衣食住與鄰國法國相似。日常衣著以西服為主,但夾克衫、T恤衫和牛仔褲現已成為國民的常服。平時衣著隨便,但上班時卻很注意裝束打扮。有的飯店規定穿西服必須系領帶,即使在夏天也不準穿襯衫人席,不過穿民族服裝則不受約束。
飲食
義大利菜的特點是昧醇、香濃,以原汁原味聞名,烹任技藝可與法國媲美,而麵食則在法國之上,有400多品種。義大利人的早餐簡單,晚飯是主餐,用餐時間一般很晚。
住宿
義大利人的住房條件與法國相似,只是房租遠低於法國。一般而言,北部義大利人的住房條件優於南方。擁有第二住宅的義大利人不很多。
婚禮
義大利是一個天主教勢力很大的國家,按天主教的傳統,婚禮應在教堂舉行,但現在到市政廳登記結婚的人越來越多。
喪禮
自天主教盛行以來,義大利人死後以土葬為主,各地都有公墓。一般義大利人死後先在教堂舉行簡單宗教儀式,然後將棺木放入已准備好的墓穴。
⑷ 求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做事、談判風格
德國人: 比較刻板,直接, 談話注意以專業態度,邏輯yan謹,求是!品質第一,價格第二!
法國人: 綜合實力不及德國,英國. 作風不像德國人剛硬, 相對比較rou 和,商務上喜歡討價還價。
英國人: 與法國有點類似, 但比法國人保守。英國人溝通,要多講禮貌,說話不要太過直接, 他是一個比較內lian含蓄的. 經濟綜合實力在法國之上。
日本人: 禮儀之國,勝過中國,但很多是虛禮,跟日本人做生意,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日本人超過度講究細節,品質第一,價格第二,跟德國有點類似,但沒有德國人爽快. 跟日本人談生意,一定語言上多一些虛禮,客套話多一點,會有很大好處。
⑸ 舉出三個國家的面談禁忌
1 俄羅斯:俄羅斯及東歐諸國,對西方商人的禮待是極其熱情的。在同俄羅斯人洽談貿易時,
切忌稱呼其為「俄國人」。
A.見面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B.俄羅斯有「左主凶,右主吉」的傳統說法,因此,切忌伸左手給對方,無論是握手還是遞還物品。
C.遇老者、婦女、上級時不應主動伸手,要等待對方。臉要保持微笑,若臉冷若冰霜,沒有表情,則
對方視為冷淡的表現。
D.稱呼女性時,切莫用「太太」一詞,這將引起對方的不快。有職銜稱職銜,或給對方介紹的機會,
侍機行事。
E.忌用手指指點點,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如此,俄羅斯人認為這是對人的莫大污辱。在人面前,不能
將手握成拳頭,大姆指在食指和中指間伸出,俄語中稱此手勢為「古基什」,是蔑視嘲笑的粗魯行為。
而美國人常用的手勢--用大姆指和食指接觸成「O」形,其他三指伸直(OK),在俄羅斯則是非禮的表示。
D.俄國人做生意只要簽約後,都以TT直接電匯較普遍,並要求准時出貨,很少開L/C,但要尋求搭線不
易,只能通過會展,或深入當地拜訪。當地語言以俄語為主,英語使用很少,較難溝通,商貿洽談一
般都需要找翻譯協助。
2 英國:與英國人洽談貿易時,有三條忌諱:
A.忌系有紋的領帶(因為帶紋的領帶可能被認為是軍隊或學生校服領帶的仿製品;
B.忌以皇室的家事為談話的笑料;
C.不要把英國人稱呼為「英國人」。
D.英國人比較冷靜,持重,在談判初期與對手保持一定的距離,決不輕易表露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與
對手慢慢接近;英國人比較直率,談判的時候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觀點,也能考慮對方的觀點;
E.英國人自信心很強,不肯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做出讓步
F.英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紳士風度;(喜歡的,嘿嘿)
G.但是,英國人也有缺點,他們不遵守時間,以英語為豪,從來不使用第二語言
3 法國:和法國人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法國人不喜歡大談家庭及個人生活的隱私。
4 南美: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為了入境隨俗,在洽談交易的過程中,宜穿深色服裝,談話宜親熱並
且距離靠近一些,忌穿淺色服裝,忌談當地政治問題。
5 德國:德國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們洽談貿易時,嚴忌節外生枝地閑談。德國北部地區
的商人,均重視自己的頭銜,當你同他們一次次熱情握手,一次次稱呼其頭銜時,他必然格外高興。
A.德國人在從事商業活動的時候,會憑借著對自己本國產品的信心堅持己見。在商談中,他們常會
以本國產品來作為衡量的標准。
B.德國人的交易以信用交易居多,不大使用支票來支付。一般是在交貨後30天或40天付款的賒銷。
C.德國人一般不會約在晚上見面,
D.德國人尊重契約的性格特徵受到了宗教的影響,訂了契約之後,就絕對會依約履行。因此,訂約
之後,對交貨日期或付款日期要求稍為寬限等變更或解釋都會不予理睬。他們對他人的要求和對自
己的要求同樣地嚴格。
6 瑞士:若給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應寫公司的全稱,嚴忌寫公司工作人員的名字。因為,如果收
信人不在,此信永遠也不會被打開。瑞士人崇拜老字型大小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建於是1895年之前,
那麼你應在工作證件上或名片上特別強調出來。
7 芬蘭:與芬蘭商人洽談時,應重視行握手禮,應多呼其「經理」之類的職銜。談判地點多在辦事處,
一般不在宴會上。談判成功之後,芬蘭商人往往邀請你赴家宴與洗蒸汽浴。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禮節。
如你應邀赴宴時,忌諱遲到,且不要忘記向女主人送上5朵或7朵(忌雙數的)鮮花。在主人正式敬
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飲。在暢談時,應忌諱談當地的政治問題。
8 義大利:
A.最好穿比較莊重深顏色的三件套西裝。第一次面談任何生意,他們的答復都是模稜兩可,但經過
幾次見面後,如果你能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那麼今後的生意洽談就會順利得多。
B.義大利人的生意觀念是買賣雙方均處於平等地位,而不像中國人的「顧客至上」的觀念。比方進
入義大利的零售商店,一旦你選中了某種商品,就得非買不可了。與商人打交道少談政治、經濟等
相互敏感的問題。義大利商人精明是舉世公認的,而且商業道德水準也很高,在交往中,一定要尊
敬他們,特別是在說話時必須注視對方,否則會認為你失禮。
C.義大利人民族感很強,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並以生為義大利人而自豪。他們大多性格開朗,
善於交際,也很重視友誼,如果能取得他們的信任,生意就會不斷持續下去,但夏季為度假高峰期,
很多人要到國外度假。聖誕節前後各一周休息。義大利貨幣為里拉並禁止出關,外幣進關不限。
9 丹麥:
A.交易習慣:丹麥進口商在與一個國外出口商做第一筆生意時,一開始為小金額的訂單(以樣品寄
售或試銷性訂單)一般願意接受信用證這種支付方式。此後,經常使用憑單付現和30~90天遠期付
款交單或承兌交單。
B.關稅方面:丹麥對從一些發展中國家、東歐國家以及地中海沿岸國家進口的商品給予最惠國待遇
或者更為優惠的普惠制。但實際上,在鋼鐵和紡織方面卻很少能得到關稅優惠,擁有較大紡織品出
口商的國家往往採取自行限額的政策。
C.注意事項:要求貨樣一樣,很注重交貨期,在一個新合同履行時,國外出口商應明確具體的交貨
期,並及時完成交貨義務。任何違背交貨期,導致延期交貨的,都有可能被丹麥進口商取消合同。
10 西班牙:
A.交易方式:以信用證繳付貨款,賒貨期一般為90日,大型連鎖店約120至150日。訂單量每次約200
至1,000件。
B.注意事項:該國對其輸入產品不收關稅。供應商應縮短生產時間,注重品質及商譽。
11 聯合國
A.聯合國每年的采購量都很大,但是並沒有引起中國企業足夠的重視。
B.注意事項:中國企業必須首先申請成為其供應商,其次要主動應標,在建立起信譽的基礎上爭取
進入短名單。短名單內是聯合國通過長期與供應商接觸,認可的一些優秀的供應商。聯合國在進行
一些金額較小的采購時就不進行大規模招標,而主動與短名單內的供應商聯系,並立即拍板成交。
C.通常能進入短名單的一般是某種產品前十名的企業,企業進入短名單就相當於在比賽中直接進入
了決賽,對中標非常有利。當然,這要靠企業本身的素質和產品的質量。
D.值得中國企業注意的是,對聯合國的電函,無論競標與否都必須有回答。聯合國規定,3次不回
復即取消供應商資格。因此,如企業的地址、電話、傳真或電子信箱變更,應及時通知聯合國。
E.聯合國的采購與一般商業往來有所不同,它非常重視公開透明、平等廉潔,而且從來不還價。因
此企業報價時一定要報實價,即最終價格。與聯合國做生意,必須價廉物美,不能靠一次性暴利賺
錢,而要通過建立信譽和長期采購關系獲得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