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總共死亡多少人

英國人總共死亡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5-09-24 18:30:09

① 揭秘英國史上最強風暴:上萬人死亡 船被刮到挪威

參考訊息網7月8日報道 美國智謀者網站6月29日發表題為《一場比英國脫歐還要猛烈的風暴》的文章,作者為法拉·哈利姆,編譯如下:

他認為只是一場夢,他被一種巨大的力托起,飄浮在空中。但是,隨後,他猛然醒來,發現自個還躺在床上,但是床已在大街上了。這個名叫亨普森先生的男子被英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風暴從睡眠中推醒。

1703年11月26日,這場風暴以每小時80英里的速度肆虐卷過英格蘭的中部和南部地區,撕毀了沿途的一切,有10000至15000人喪生,其中許多人是被淹死的,同樣被淹死的還有數以千計的牛羊。暴風削平了2000根菸囪,摧毀了教堂的尖塔,還把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屋頂像紙張一樣掀掉。當時在倫敦市中心貝爾薩維奇酒店投宿的亨普森先生是這場夜晚降臨的恐怖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在風暴襲擊前連續2周的時間里,天空就一直在「發出警告」。厚厚的紫灰色雲層黑壓壓地浮在倫敦上空。當烈風咆哮而過時,大氣隆隆作響,低沉地 *** 著。就在風暴來臨的一周前,過去發生過一場區域性風暴。但是,大風暴襲來的那天晚上,當時鍾接近子夜時,情況有些異樣。狂風尖叫,房屋嘎嘎作響,陣陣狂風「像低沉、隆隆的雷聲一樣,令聽到的人無不毛骨悚然。」這是丹尼爾·迪福在《大風暴》一書中的描述。此書記載了大約60位親歷這場災難的倖存者的講述,人們普遍視之為現代新聞的最早例子之一。

那天晚上,大約凌晨2點,風暴宣洩著它的全部暴怒,多場龍卷風包圍了倫敦和英格蘭南部,造成了大規模破壞。船隻被刮到了數百英里以外的地方,有幾艘最終被刮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挪威!《英國人的故事及其天氣》一書的作者帕特里克·諾布斯說:「這是一場中心在英格蘭上空的完美風暴,類似於普通的熱帶颶風。」因這場風暴而喪生的人數甚至超過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5次風暴之一——卡特里娜颶風,後者導致1836人死亡,與英國1987年始料未及的那場風暴大體相當,造成的損失近170億美元,但是後者僅導致22人死亡。如果是發生在今天,1703年的大風暴造成的人員死亡將達到驚人的25萬!諾布斯說:「大大超過我們後來經歷的任何事件,大大超過此前有史料記載的任何經歷,是最嚴重的一次風暴。」

然而,對於數以千計親眼目睹了頭頂上空翻滾著雨雲的人來講,這是上帝的審判。迷信和恐懼貫穿著眾多親歷者的講述。迪福甚至在《大風暴》一書的扉頁引用了《聖經·那鴻書》中的一句話:「 上主之路在旋風和暴風之中, 雲彩為他腳下的塵土。」當時的非常多作家都把這場風暴理解為「天佑之風暴,類似於上帝懲罰猶太人的旋風」。詩人安妮·芬奇用了大量聖經體比喻描寫這場風暴。

部分哲人(當時稱之為科學家)發現了宗教之外的風暴成因。盡管那個時代取得了諸多科學進步,包括命名了氣體和人體器官,地質學和植物學領域也取得了進展,但是天空仍然是大自然中最後一個尚等解密的領域。

直到1835年發明了電報,才開始有了現代天氣預報,才能幾乎同時收到大范圍地區的天氣形勢報告。然而,歷史已證明:雖然人類竭盡了全力,可是大氣變化依舊難以預測。

② 世界二戰中的猶太人、中國人、英國人的傷亡情況

據統計,二戰期間
猶太人 在二戰前歐洲共計接近1200W,死亡了600W!
中國人 1000W左右,當時中國人口4E
英軍犧牲305800人,商船隊死亡或失蹤34902人;平民傷亡或失蹤60595人(其中倫敦29890人)英國下子人口5000W

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傷亡人數都是多少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18,00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8,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其中,約有六百萬為猶太人。

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

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3百萬人

④ 16000人撤退,僅剩1人生還,英國阿富汗遠征為何如此慘烈

當時英國對阿富汗發動戰爭,但是沒想到最後卻慘敗收場,而原先有一萬六千人撤退,僅僅就有一個人生還,這是非常殘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英軍在阿富汗獨特地形上面吃了虧。阿富汗境內有多處峽谷,非常適合偷襲敵軍。

而英軍頭領埃爾芬斯頓迫於無奈想要跟阿克巴汗進行談判,他想要保住最後的英軍,但是無奈在英軍走到賈格達拉克峽谷的時候再次遭到了伏擊,所剩不多的彈葯讓他們無法抵抗,最終只能全體陣亡,最後一個生還者並不是英國的將士而是英國的助理醫師威廉布萊頓。所以在英軍撤退途中其實是吃了地形的虧,曾三次遭受阿富汗人大規模的偷襲,無疑讓他們損失慘重。

⑤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雙方各傷亡多少啊

英軍傷亡255名,阿根廷傷亡649名,另外還有三名福克蘭居民傷亡。

戰爭經過:

1820年,組建中的阿根廷政府舉步維艱,Marina David Jewett官員在索來島,通過官方文件,宣布把馬爾維納斯群島劃歸里奧·德·普拉達省。該消息在美國和英國被公布後,沒有得到這些國家的任何官方評論。

1820年期間,阿根廷政府發表了各種文件表明對該地的主權。

1833年,英國皇家海軍軍艦以武力威脅,要求移交馬爾維納斯群島。之後阿根廷政府和居民被驅逐出該島。

在和平年代,在沒有向友好的阿根廷共和國政府發布任何預先的通知和聲明,就發動了武裝行動。

該行動立刻被遭到了拒絕和抗議。

1982年,爆發了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南大西洋爭端,導致兩國斷絕外交關系。直到1990年兩國恢復外交關系。

(5)英國人總共死亡多少人擴展閱讀:

啟示

一、兩棲艦船在地區性沖突及局部戰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並將成為解決地區危機的重要兵力。

隨著各種現代化武器的出現,抗登陸的有利條件大為增加,登陸與抗登陸之間的抗衡更為激烈。對於登陸作戰,特別是大跨度越洋登陸作戰,必然會有由艦到岸的兵力及裝備輸送過程。

只有使用主船體內擁有較大塢艙,載有氣墊登陸艇、高速登陸艇、兩棲作戰和運輸車輛,甲板上可裝載一定數量直升機或垂直起降戰斗機的大型登陸艦船,才能完成快速、機動、有效地輸送登陸部隊和裝備上岸,對登陸部隊實施必要的火力支援,同時承擔一定的自身防禦任務。

二、兩棲戰艦船宜向多用途化和艦型綜合化、裝載均衡化的方向發展。

二戰後,兩棲戰艦船陸續發展派生出近10種艦型,各種艦型的艦船在應用中,使用任務相對比較單一。在需要達成某一作戰目的時,往往要多種艦型的登陸艦配套使用,一艘專用艦船出現戰損,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登陸作戰行動。

馬島海戰,英國海軍動用了包括直升機兩棲攻擊艦、通用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登陸支援艦、改裝的運輸登陸艦、坦克登陸艦等多種艦型,給登陸作戰的組織和指揮帶來很大困難。同是為掩護這些艦船實施登陸作戰,英國海軍還不得不調整對阿根廷大陸方向的封鎖力量而組成了龐大的護航編隊。

由此看來,簡化艦型,一艦多用,均衡裝載將是大型兩棲戰艦船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馬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門口,卻是英國國土。英國不曾拿起國際法律請求司法裁決,也從不提出200海里的說法。歷史就是歷史,英方與阿方未曾互利共贏共同開發。南海問題的解決要從中獲得啟示。

四、隨著兩棲作戰方式的發展,現代化兩棲戰艦船必須具有立體兩棲突擊作戰能力,加強自身攻防能力,提高戰技性能。

英國海軍在馬島登陸作戰時,雖已意識到了採用「平面登陸」和空中「垂直登陸」相結合的「立體登陸」方式所可能取得的效果,但苦於沒有滿足需要的立體兩棲突擊作戰能力,仍然只能採用較為傳統的突擊搶灘登陸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爾維納斯日

⑥ 當年英國人如何征服印度

中英鴉片戰爭前240年,按西元紀法是1600年,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一個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這個公司便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公司」,簡稱為東印度公司。

(1600年,圖為設在倫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

八年之後,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個貿易點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蘇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買)。再過兩年,又在孟加拉灣建立了第一所工廠。

1612年,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在印度的競爭對手葡萄牙人,這勝利贏得了當時印度皇帝的注意。當時的印度,依舊是穆斯林王朝統治,而因為此時的皇帝自稱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稱其為「莫卧爾帝國」(莫卧兒即蒙古的印度讀音)。

莫卧兒皇帝及其後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訪了莫卧兒皇帝,成功地獲得了皇帝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皇帝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我的總督和長官會給予他們自由。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東印度公司買下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在莫卧兒帝國眼裡只是一個小村莊,

無非是多生產一點大米和黃麻而已,然在英國手中,卻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總部。

來自印度全國的的糧食和工業原料,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加爾各答

而隨著資產累積越來越大,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據點也發展起來,譬如馬德拉斯(印度東南沿海,原為一個普通漁村,發展成為英國獲取南印度棉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的基地),譬如孟買(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

東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資本雄厚的他們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建立軍隊,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這一切,終於引發了英國與印度的戰爭。

1757年,一場戰爭終於在孟加拉王公與東印度公司之間發生。

孟加拉這邊其實有法國人的支持,而東印度公司則買通了不少孟加拉將軍。戰爭發生之際,孟加拉有七萬大軍,法國人送來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東印度公司這邊只有900個英國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戰斗一打響,突然一場傾盆大雨,孟加拉軍和法軍的槍炮火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軍的槍炮火葯都預先蓋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於是,當雨停之後,戰爭便成了英軍利用火器對孟加拉人的密集射擊,而孟加拉的部分將領乘機叛變,轉到英國這一邊。

這一戰,英國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實際上打死打傷500餘人)。

此時,距離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尚有83年。大清國正是乾隆皇帝在位,他對大陸南邊發生的這些事,幾乎是一無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總共死亡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車厘子怎麼樣 瀏覽:6
越南玫瑰指的什麼 瀏覽:683
如何拼寫英語單詞印度 瀏覽:565
英國與俄羅斯關系如何 瀏覽:841
義大利stefano什麼意思 瀏覽:658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沒有地鐵逃生顯示 瀏覽:62
怎麼在印尼上網 瀏覽:625
英國人總共死亡多少人 瀏覽:752
為什麼叫做英國病人 瀏覽:227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 瀏覽:952
義大利哪個城市哪裡買奢侈品 瀏覽:543
為什麼伊拉克伊朗不能統一 瀏覽:316
3千元換越南盾多少錢 瀏覽:870
義大利面的符號是什麼意思 瀏覽:790
伊朗男子為什麼戴頭巾 瀏覽:326
伊朗核協議怎麼改 瀏覽:514
美國要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58
100百萬印度盧比多少人民幣 瀏覽:406
英國樹莓長什麼樣 瀏覽:379
越南哪裡買小豬便宜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