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議會和議員分別如何產生,議會大選又是怎麼回事
現代英國是典型的議會制國家,是以議會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國家政權,實行議會內閣制,由議會的多數黨組織內閣,內閣對議會負責。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是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並對其負責。英國的議會由上、下院組成。上院也叫貴族院,主要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的重要人物組成。下議院又稱平民院或眾議院,其議員由選民按小選區多數代表制直接選舉產生。
下院行使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的監督權。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議案、議會辯論、經三讀通過、送交另一院通過,最後呈英王批准頒布。議會的財政權由下院行使,財政大權為內閣一手把持。議會對行政的監督權通過議員對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質問;對政府的政策進行辯論;批准或否決政府締結的條約;議會有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出現這種情況,內閣必須辭職,或提請國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選。
目前在英國凡年滿18歲沒有被法律取消投票資格的英國公民都有選舉權。但居住期限的資格仍保留,選民必須在某一選區中居住3--4個月以上才能在該選區選民冊上登記。凡年滿21歲的公民都有被選舉權。在選區獲得2名選民推薦和8名選民聯署同意都可成為議員的候選人,但貴族、主教、法官、高級文官、現役軍人、宣布破產者、重罪犯人、受權辦理選舉事務的負責人等沒有被選舉權。
下院議員選舉採用小選舉區相對多數選舉制。即每一選區產生一名議員,議員候選人只要取得相對多數就能當選。目前全國總共650個選區,選出650名議員。議席的分配蘇格蘭不少於71席,威爾士不少於35席,北愛爾蘭不少於12席,其他就屬於英格蘭的席位。選區並不固定,以前以歷史郡為選區,人口多少很懸殊。1958年法律規定,選區每10年至15年就調整一次。至於劃選區的原則,由平民院確定,這就便於執政黨在重新劃分選區時採取對本黨有利的原則。在兩黨制的英國,這種選舉制對小黨非常不利,因為兩大黨之一隻要在選區比別的黨多得一票就能當選。因而選舉結果往往違背選民的意志,使選票與議席不能成正比例。
『貳』 英國的議會席位怎麼取得的,是不是上議院和下議院的的每個議員所屬的...
英國的下議院的權力比較大,有至尊議會的名號,上議院主要由英國貴族或成績比較大的任務組成,首相是由議會選舉而出,擁有很大的權力,法國是半議會半總統制,總統是又人民普選產生,直接對選民負責,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總理是由議會選舉產生,所以不必對總統負責,一般兩人的分工是總統主要管理國際外交等事務,總理則管理國內經濟等。。。美國是總統共和制,總統的去是陸海空最高司令,三權分立,總統行使行政權,總統是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直接對選民負責。。。。。。。。。。。。
我要分啦。。。。。
『叄』 英國選舉中 簡單多數 與 比例代表 制度
英國實行「簡單多數」的議員選舉制度。其基本內容是:贏得某選區最多選票的候選人(盡管有可能達不到該選區過半數的選票),將成為代表該選區的議員,進入議會下議院。而排在第二位的候選人,哪怕只少一張票,也不能當選。在議會中占據多數席位的黨將成為執政黨,而執政黨領袖則自動成為政府內閣首相. 比例代表制 ,相對於多數制,是三權分立體制中 議會 選舉中分配議席的兩種方法之一。比例代表制以每一參選組別所得選票佔全部票數目的百分比分配議席。此一方法最早出現於瑞士,並於歐洲大陸發揚光大。 該制度按照各政黨所獲選票數在總票數中所佔比例分配議員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