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檔案英國女王見大熊貓什麼場景

檔案英國女王見大熊貓什麼場景

發布時間:2025-09-20 00:14:51

① 倫敦的歷史

倫敦最早是一個凱爾特人的城鎮,由羅馬入侵者於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為泰晤士河畔的一個港口,並命名為「Londinium」。公元7世紀羅馬帝國滅亡後,Londinium遭棄城,撒克遜人於今Aldwych以西一英里處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鎮。直到公元9至10世紀羅馬倫敦老城才再次恢復人煙。

倫敦逐漸地發展、擴大,吸收了附近的村莊、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擴散。到17世紀時倫敦已經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歐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毀壞了倫敦城內大部分的建築(奇跡似的,死於這場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後倫敦又立即開始了10年間的重建,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標志性建築都是在此期間開始動工的。

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經歷了大規模的發展。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開通,公共汽車的營運,以及聯系四方的鐵路線,使倫敦的市容與交通面貌一新。倫敦市在19世紀後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建築新建,從一座喬治風貌的城轉而成為維多利亞特色的城。

倫敦最近100年來的大變化可說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戰期間,倫敦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期間超過3萬的倫敦市民喪生,大部分建築遭到破壞。20世紀50至70年代,由於倫敦的重建未經統一規劃,造成今天建築多樣化的格局,並成為當今倫敦的獨特之處。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的一場大煙霞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

② 為什麼大熊貓被叫作「國寶」呢

1. 熊貓是中國國寶,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這件事還挺奇怪。如果你去研究動物形象和國家象徵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現:許多國家在選擇本國的象徵性動物時,通常都會選強悍、威猛的動物。比如,英國國徽上的圖案有獅子,美國國徽上有白頭鷹。像大熊貓這樣看起來弱小、溫順的動物,又是怎樣成為中國國寶的呢?
2. 被博物學家發現

你可能想不到:大熊貓跟人類相遇的歷史,只有短短一百多年,而且還是被外國人發現,首先在國外「火」起來的。1869年3月,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一家四川獵戶家裡,發現了一張從未見過、黑白分明的毛皮。重重歷險之後,他終於獵殺到一隻年輕的「黑白熊」,並把它送到了巴黎。這是科學意義上,熊貓真正走進人類視野的起點。

3. 在科學界引發爭議

熊貓作為新物種,一開始就成了科學界關注的焦點。其中一個原因是,動物學家很難給它一個定位:到底它是熊,還是貓呢?幾十位專家都捲入了對這個新物種的命名爭斗之中。這場爭論持續了十幾年,熊貓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4. 外形人見人愛

人們會喜歡熊貓不僅是因為它有科學價值,還因為熊貓實在是太可愛了。熊貓是極少見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外形差距不太大的動物,從小到大都很可愛。也有科學家研究認為,熊貓的樣子有一點像人類的嬰兒,所以我們看到它會有天然的親近感。

5. 被賞金獵人追捕

科學界的爭論,讓人們對大熊貓越來越好奇,賞金獵人成為其中最躍躍欲試的一批人。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獵人紛紛前往中國,開始了尋找熊貓之旅。可是過了10年,他們頂多看過熊貓的身影,誰也沒能成功獵殺到大熊貓。這些獵人的傳奇故事,傳回他們的國家,大熊貓被越傳越神:有人說它實在太罕見,難覓蹤跡;有人說它特別兇猛,難以馴服。

6. 被博物館渴望

1936年,第一隻被外國人捕殺的大熊貓被送回美國博物館,引起了軒然大波。華盛頓、紐約、匹茲堡等大城市,每一家現代博物館都想得到這樣珍奇的野獸。博物館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花費巨資資助各種冒險隊,西方人對大熊貓的屠殺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

7. 被動物園追捧

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比起熊貓標本,活的熊貓經濟價值更大。於是,芝加哥的一家動物園不惜重金,買下了從中國偷渡出來的第一隻活體大熊貓——蘇琳。蘇琳的公開亮相,引來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民眾擠爆了動物園,動物園一星期的門票收入就收回了成本。其他動物園見狀,也紛紛投入活捉熊貓的行動中去。1935年,當紅軍路過熊貓的棲息地,翻過夾金山脈、准備挺進陝西時,西方人還在這個區域到處抓熊貓。

8. 被當成外交禮物

熊貓在國外受到如此追捧,國內自然不會毫無感覺。1941年,蔣介石發現了外國人對熊貓的執著,於是順水推舟,贈送了一對熊貓給紐約動物學會。新中國成立後,熊貓更成了中國在外交場合中重要的潤滑劑。前蘇聯、英國、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收到過熊貓當禮物。國內對於熊貓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熊貓與中國形象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

9. 媒體提高曝光度

1958年,動物商人德默爾,用好幾只非洲動物和北京的動物園交換了熊貓「姬姬」。因為恰逢冷戰,姬姬沒能被順利帶回美國,從此開始了環游世界之旅。德默爾不放過任何一個能讓姬姬出名的機會,他錄視頻、拍照片,還專門製作了一期電視節目,短短幾年時間,姬姬就在世界范圍內家喻戶曉。

10. 受到名人關注

許多社會名流也被熊貓吸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有三隻分別叫「唐」「宋」「明」的熊貓被倫敦動物園接手。首次展出時,連伊麗莎白公主,也就是後來的英國女王都來觀看。一位中國作家記錄下了當時的場景,他在書中寫道:「大熊貓是中國的真正代表。它天真善良又好客,和中國人一樣。它很有耐心,就好像所有的中國人一樣。」

11. 成為世界動物代表

1961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甚至決定,把熊貓形象設為組織的標志。熊貓在這時成為了所有野生動物的代言人。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非政府動物保護慈善機構,熊貓被選中的原因在於:第一,它太可愛了;第二,它很珍稀;第三,它只有黑白兩色,印刷時不會丟失信息(你懂的)。不過,人們此時還沒有意識到「熊貓」已經和「中國」密不可分了。

12. 建立國家形象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收到了兩只活潑可愛的大熊貓——興興和玲玲。這對大熊貓開啟了中國和西方建交的高峰時代。興興與玲玲一到美國,立刻引發了巨大反響。記者發布會報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有約七萬五千名群眾湧向動物園,造成動物園周圍的交通大堵塞。熊貓可愛友好的形象,讓不了解中國的西方人對中國開始產生了好感。

13. 成為國企商標

後來,一家國營電子公司——南京收音機廠改名為熊貓電子公司,公司標志就是一隻伸手抓著竹子大嚼特嚼的熊貓。《人民日報》采訪這家公司時寫道:熊貓是中國最知名的珍稀動物,每個人一看到熊貓,馬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中國製造的產品。

14. 形象遍及全國

到了20世紀60年代,大熊貓的形象在中國各大城市已經隨處可見。比如,內蒙古乳品商以熊貓為標志,銷售煉乳與奶油;上海的塑料廠製造了折疊的塑料熊貓;知名藝術家吳作人設計了熊貓系列郵票,還有熊貓香煙、熊貓火柴、熊貓餅干……總之你能想到、想不到的,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打上熊貓的標志。

這樣,熊貓和中國,逐漸在全世界人心中劃上了等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國寶。

閱讀全文

與檔案英國女王見大熊貓什麼場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5g網路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904
印度有多少人被雷劈了 瀏覽:457
100元等於多少伊朗 瀏覽:883
印尼dfs什麼東西便宜嗎 瀏覽:981
義大利面醬的罐子怎麼打開 瀏覽:820
印度南北和四川哪個好 瀏覽:832
印尼新型肺炎17號人數是多少 瀏覽:394
英國怎麼來個女王 瀏覽:254
伊朗網民怎麼看美國 瀏覽:741
什麼簽證可以在印尼停留十八個月 瀏覽:620
1000人民幣等於印尼盧比多少 瀏覽:86
方便在伊朗什麼水平 瀏覽:189
義大利春節是什麼樣的 瀏覽:1003
印度鼓帶怎麼裝 瀏覽:543
美國為什麼一直打壓伊朗 瀏覽:8
中國vs希臘哪裡可以看 瀏覽:280
越南如何獨立出去的 瀏覽:361
word如何添加錦綉中國的水印 瀏覽:430
越南每個月加班多少時間 瀏覽:957
越南新娘收入多少錢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