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前防空洞變身成為「地下農場」是真的嗎
倫敦南部克拉彭地下的廢棄二戰防空洞幾年前重獲新生,它被改造成世界首個地下農場「地下生長」,用於種植香草、沙拉菜以及各種蔬菜,以滿足倫敦日益增長的餐館供應與家庭所需。
「二戰」結束後,該避難所曾被作為紀念館向群眾短期開放過,也曾被政府用來安頓過移民,但事後,便無人問津。所以,此次開放讓很多經常在克拉彭廣場上走動的當地居民都感到很意外。
據英國報道,近日,英國倫敦交通局和交通博物館聯合向群眾開放克拉彭廣場地下防空避難所,該避難所規模浩大,可同時容納8000人。
② 租地農場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租地農場最早出現在英國。在封建制度瓦解的過程中,租地農場主逐漸出現。由於不同國家的社會歷史背景和農業中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各異,租地農場主的產生條件和在農業中的地位也各不相同。英國是租地農場主最早產生且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在某些資本主義國家,習慣上會把那些租入土地但不雇傭工人或只僱用少量短工從事個體經營的租地農民,也稱作租地農場主。他們的經濟實力通常較弱,在競爭中往往被資本主義大農場主所排斥。
租地農場主是指那些擁有少量土地或沒有土地,主要通過租入農場、僱傭農業工人進行耕作,並根據契約規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納地租的農業資本家。租地農場主交給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是他們從農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中分得的一部分。因此,租地農場主與土地所有者共同分割剩餘價值,共同剝削雇傭工人。
租地農場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各個國家的社會歷史背景和農業中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不同,這影響了租地農場主的產生條件和他們在農業中的地位。英國是最早出現租地農場主的國家,也是其最典型的例子。在14世紀下半葉,原本身為農奴的管理者逐漸成為租地農民。他們使用土地所有者提供的土地、種子、牲畜和農具,雖然地位與自耕農相似,但已經開始使用少量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租地農民逐漸發展成為分成農或半租地農場主。他們自己籌集一部分資本,與土地所有者按契約規定的比例分配全部產品。隨後,真正的租地農場主,即那些專門依靠雇傭工人的農場主出現了。
到了16世紀末,英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階級。到了19世紀末,租佃農場經營制度已經在英國占據主導地位。1895年,在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農場總面積達到2470萬英畝,其中78.2%的面積由經營規模在100至500英畝以及500英畝以上的農場主管理。同年,在英國(包括蘇格蘭),超過28.6萬個農場中,有大約55%以上的農場僱傭了農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