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怎麼過端午節的

英國怎麼過端午節的

發布時間:2025-09-14 01:24:47

1. 球各地的風俗習慣,我寫作文用的,要300左右的

白族春節習俗: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後男女青年爭相挑水,以象徵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節日期間,白族人民有耍燈龍、舞獅子、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這項具有千餘年歷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藏族春節習俗: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傣族新年習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歷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表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凈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壯族春節習俗:壯族人民除過春節外,還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兩個節日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過去,有些地區,取回新水後立即過秤,和同量舊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預示有豐收年景。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在個別地區,青年男女在節日期間還喜歡分隊舉行拋綉球(用各色布縫制,四角和底部綴有五綹流蘇,中間系彩繩。球心充以谷糠,重約半公斤的活動活動。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這一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日子,家家戶戶在「灶神」龕前燒香。供獻牛、羊肉、黃油、奶皮、乳酪、奶餅、糖果等供品,名之曰「齋灶」。這一天最講究全家團聚,吃團圓飯,喝團圓酒、特別熱鬧。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們要把事先准備好的柴草或牛羊糞塊,用火點著,再從各種供品中取出一點,扔進火堆里,助火燃燒。這時全家對著火焰向火神爺禱告。一般在臘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戶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還要准備些肉送給親友。同時要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買新靴子,新帽子,購置奶桶、氈子、鍋碗、盆勺等用具,然後把節日騎乘的馬調養好。春節,蒙古人稱為「白節」、「大年」、是蒙古人傳統節目,時間在農歷正月初一。居住在農村、城市、工礦區的蒙古族過春節的習俗同漢族差不多,但牧區有很多不同的特點。除夕之夜為「守歲」,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圍,桌上擺著一盤香噴噴的肉類、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煙、美酒等物,有的還要在矮桌上供一張大紙,紙上寫著祖先的名字。午夜,開始飲酒吃年飯,或吃除夕餃子。按規矩團圓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擺得滿滿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徵新的一年裡吃喝不盡、年年有餘。家裡的年輕人,要向長者敬「辭歲酒」。特別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塊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圓餅,這叫吃新年餅,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離,永久團圓,永遠過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頭)、說書、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熱鬧一宿。過大年,按習慣還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為辭舊歲禮,初一早上為迎新年,晚輩給父母和老人叩頭、敬酒、獻哈達,祝老人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老人們擁抱孫子,並斟上一碗鮮奶,祝願子女們幸福,象牛奶一樣純潔。解放前,有些家還要請喇嘛到家念經,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災,祈求新年家道興隆。全家扶老攜幼去喇嘛廟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後,男女盛裝,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鎮),挨家串戶給親友拜年。客人進屋首先向長輩叩頭拜年,祝願老人身體健康,年豐人壽。按習慣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個敬酒,每敬必喝,或邊喝邊唱,邊唱邊舞。在村寒或擇一塊草地賽馬、角力、賽駱駝等。

新年前夕,德國首都柏林街頭一派火樹銀花。1月1日元旦這一天,世界各國都採取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自己的新年。

南非 南非人民慶祝新年,得由部族首領頭頂一個大南瓜起舞,舞畢將南瓜摔碎,意味「舊的已去,新的開始」。

葡萄牙 葡萄牙人以鬥牛迎接元旦。每年元旦前後的10天,是鬥牛的高潮,成千上萬的人湧向鬥牛場,以看鬥牛的勇武風姿為樂。

加拿大 加拿大人視白雪為吉祥的象徵,新年期間不僅不清除住房周圍的積雪,而且要把白雪堆在住房四周,築起一道認為可以阻擋妖怪入侵的雪牆。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元旦這一天,男女老少總要成群結隊地到江河裡進行「新年浴」。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洗掉舊的一年中所有的晦氣以及身上的全部污垢。

英國 在英國的蘇格蘭,元旦那天,人們習慣用煤作為拜年的禮物,並親自把煤送到親友的家中、扔到主人家的火爐里,以祝願他們在新的一年裡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印度 印度一些人採取禁食一天一夜的做法來迎接新年。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水燈,拿著紅粉包出門拜年。道喜後,將紅粉塗在對方額上,年輕人則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表示吉祥如意。

在許多國家裡,迎新年和過聖誕節似乎成了一個冬季的長節日。這是最愉快的冬季休息期。
在瑞典冬季節日持續約一個半月。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由一名年輕姑娘在樂隊彈奏的進行曲伴奏下點燃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中心廣場的火把。街道的彩燈也隨之亮起來,家家戶戶也點上蠟燭和六角星,象徵冬季節日的一個重要傳統——明亮和光耀。身著白色長裙、手拿蠟燭的姑娘們穿越城市。廣場上、院子里高高的美麗的聖誕樹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本新年要慶祝一周。每天早晨姑娘們都收集「七株春草」。在第7天每家的主人就用採集的青菜加上大米做出許多菜餚。節日結束時把所有的新年飾品都點燃燒掉。
在英國倫敦過新年時,你可以到特拉法爾廣場去,穿著衣服在噴泉里洗一個澡。習俗是這樣的,有許多人願意這樣做。
在蘇格蘭,12月31日各家各戶對所有的人都是開放的:請進吧,吃點東西!但不要忘了捅一捅爐灶里的火。進來的人應默默地做這件事。按照古老的說法,誰遵循這一傳統,誰就是帶著良好的願望來的。
在義大利,新年前夜在街上走的時候要小心,因為這里有把舊東西扔出窗外或陽台外的習慣。雖然義大利警察局一直試圖與這一傳統作斗爭,但破舊東西還是照樣向行人頭上飛去。這也沒辦法——傳統就是這樣。
在伊朗,很久以前就有一種習俗,新年要把家裡所有的黏土器皿換成新的。新年前夕舊的器皿都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所以在伊朗,如果說誰特別窮,可以說「他家裡的黏土器皿已經有兩年沒換過了……」
在古巴,新年之前人們從窗戶里撒出清澈干凈的水——以此製造人工「雨」,為舊歲開辟出一條光明之路。午夜12點整鍾聲響起,每敲擊一聲,人們就隨著吃一粒葡萄。他們說:「讓大地的乳汁滋潤著我們的身體,讓太陽的光輝溫暖著我們的肌膚。」
在近3個世紀以前,俄羅斯人象往常一樣,在9月1日迎接新年的到來——從15世紀起就這樣做。但從彼得大帝開始,9月1日被宣布為平常工作日,新年在12月31日以後,這一天就是歐洲國家所採用的基督紀元(公元)1700年1月1日。俄羅斯第一次在1月份過新年。

2. 英國有端午節嗎

英國沒有端午節,因為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不是英國人的傳統節日。如果想吃粽子,可以到唐人街或者中國超市看看有沒有。

3. 英國人是怎麼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

只有中國人會過吧,電視上出現的畫面一般都是外國的華人自己組織在一起慶祝,外國人只圍觀不怎麼參加的。

4. 哪些國家有端午節其他國家怎麼過端午節的

其他國家有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越南、德國、美國、英國過端午。

1、日本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端午節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後,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傳統文化。

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並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兒童節,成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

端午節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子和柏餅。

2、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韓國人將『端午』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

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韓國這天會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頭、吃車輪餅、盪鞦韆、穿韓國的傳統服裝,但不劃龍舟,不吃粽子。

3、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每當端午節到來時,人們總不會忘記吃粽子、賽龍舟。

4、越南

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5、美國

從20世紀80年代始,端午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

6、德國

端午文化中的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

7、英國

在英國,全英中華端午龍舟賽影響力逐年擴大,已經成為英國乃至歐洲規模最大的龍舟賽事。

(4)英國怎麼過端午節的擴展閱讀:

習俗:

1、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開元年間,唐明皇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2、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做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閱讀全文

與英國怎麼過端午節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用的什麼火箭彈 瀏覽:38
中國有多少高級會計師 瀏覽:877
義大利和統一前有哪些國家 瀏覽:107
伊朗人為什麼喜歡用香水 瀏覽:708
如何把中國文化輸入全世界 瀏覽:61
德信鋼鐵在印尼哪裡 瀏覽:242
中國結粘扣怎麼打 瀏覽:216
遨遊中國如何改成自由版 瀏覽:167
你在英國用筷子的英語怎麼寫 瀏覽:622
越南一年多少個月 瀏覽:203
印尼的螃蟹都吃什麼 瀏覽:97
越南廢除漢字歷史怎麼辦 瀏覽:142
中國最大的窗簾桿在哪裡 瀏覽:859
伊朗受美國制裁有什麼影響 瀏覽:268
印尼怎麼叫的士 瀏覽:559
伊朗的語言是不是英語怎麼說 瀏覽:868
英國高中什麼時間申請 瀏覽:792
中超和越南哪個好 瀏覽:744
印尼虎魚多少元 瀏覽:399
英國怎麼過端午節的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