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美國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
美國、英國入侵阿富汗是因為美國國內以及國際社會反恐怖的需求,是對9.11事件的報復性行動,這是一場反恐怖的戰爭。
事件起因:
2001年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2001年9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本·拉登被鎖定為製造9·11恐怖襲擊事件的頭號嫌疑犯 。美國眾議院在9月14日晚同意授權美國總統布希對恐怖分子使用武力 。據美國民意測驗顯示,美國民眾中有90%的人支持美國對恐怖主義分子實施武力打擊 。
2001年10月7日下午13點左右,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美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對阿富汗塔利班當局軍事目標和伊斯蘭極端主義份子拉登的卡達訓練營進行軍事打擊 。反恐戰爭爆發。
2001年阿富汗戰爭簡介: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 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2年5月2日正在對阿富汗進行突擊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阿富汗戰爭即將結束。
❷ 為什麼蘇聯和美國都要打阿富汗
阿富汗可能蘊藏約5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阿富汗保守估計擁有16億桶原油,阿富汗煤礦儲量相對較少,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總儲量在4- 5億噸,可以看到阿富汗在能資源方面不算豐富。甚至可以用貧瘠來形容。阿富汗比較拿得出手的資源是銅,銅品位在0.6%以 上,儲量估計超過10億噸。其中有市場價值的銅礦總儲量換算成金屬噸的話,我記得大約有2000萬到3000萬噸。但這些資源要開采出來需要大量投資,修路建設廠之類的,艾娜克銅礦,中國拿到阿富汗銅礦,需要投資100億美金才可以正常生產,中方聯合體將擁有該項目100%礦權。項目生產規模為年產精煉銅22萬噸(計劃擴大到年產30萬噸),項目建設期5年,開采期限30年。配套設施包括一個40萬千瓦的火電廠、一個水源地泵站和一個磷肥廠,以及學校、醫院、清真寺等公共服務設施,還計劃修建鋼廠和鐵路等。總投資將超過100億美元。該項目銅礦金屬噸大約為1100萬噸。也就是單是開發阿富汗銅礦,我國至少要投資300億美金,誰敢在阿富汗這樣地方投資這么多錢?要知道阿富汗除去美軍援助跟佔領軍經濟,實際年gdp估計也就是60.70億美金。這等於光開發銅礦中國就要砸下鋪阿富汗年gdp5倍的資金。從投資角度來看,風險大到不可接受。同時還需要安全的生產環境,中國拿到艾娜克銅礦已經13年了,但並沒有實際開采,有美國搞鬼,也有當地政治安全環境太差的關系。整體來說,阿富汗資源是有些的,但實際談不上多豐富,最拿的出手的銅礦資源,就算全部開發了,年產值也就是50到70億美金,每年可能就是給阿富汗帶來15到25億美金左右的收入。而正經資源豐富國家,資源開發出來都是人均輕松上萬美金的。比如中東幾個油霸,沙特阿聯酋光靠賣資源人均都可以幾萬美金。所以說阿富汗資源豐富這點是很有問題的。蘇聯和美國入侵阿富汗是出於戰略考慮的,而非資源考慮。蘇聯是想得到印度洋出海口,以及別的地緣目的,美國是看中阿富汗戰略位置,可以影響俄羅斯, 中亞,中國,以及南亞中東。還有一點,阿富汗銅礦開發出來總要運回國內吧,國內冶煉企業基本在內地,阿富汗銅礦要運回來,鐵路走新疆是比較合理的合理的選擇,但如果走鐵路,我們至少要修近1000公里鐵路,投資至少需要200億美金左右,只為了每年幾十億美金銅礦顯然不值得,同時交通太便利了,阿富汗極端宗教勢力更好影響新疆以及西北。
整體來說阿富汗資源並不豐富,其次開發成本太大,還有考慮其宗教勢力國內對阿富汗基礎設施建設熱情不大,我是一點不看好阿富汗資源開發,運輸成本高,政府信用度低,要那麼好開發美國早就開發了,說阿富汗資源豐富,美國為了資源去打阿富汗的,是真的想多了,而正經資源豐富國家賣資源一年幾百億輕輕鬆鬆,比如伊拉克,石油日產量現在是500萬桶未來可以達到800萬桶,相當3億到6億美金,-年1千-2000億美金。光賣石油人均能讓伊拉克人均達到近1萬美金,這才叫資源豐富,阿富汗那點資源開發出來每年也就是夠塔利班買糧食而已。人均每人多個300-500美金。阿富汗這個情況,這不叫資源豐富,屬於人均資源很貧瘠的國家。如果阿富汗人口只有個300-500萬的話,還可以算個資源人均不貧瘠的國家,人均靠賣資源可以有3000.5000美金收入,類似蒙古國的情況。但可惜阿富汗人口快4000萬了,而且還在快去增加。至於說什麼阿富汗資源豐富,有價值1萬到3萬億美金億資源儲量,大多是純理論數據,很多資源儲量都是屬於沒有商業價值的儲量,比如阿富汗鐵礦,以及煤炭天然氣儲量大多是屬於的確存在儲量,但開發運輸成本太高,沒有實際商業價值的儲量。有商業開采價值才存在市場價值,比如同樣石油開采,我國開采成本50多美金-桶,中東國家基本15美金左右,鐵礦我國開采成本也就是澳大利亞的一倍以上,所以我國有大量鐵礦儲量依然要大量進口鐵礦石,就拿煤炭來說,整個阿富汗不過4- 5億煤炭儲量,而我國面積比阿富汗小的多山西就有超過2000億噸儲量,去過阿富汗那點儲量就能算資源豐富,山西算什麼?我個人盤算了下,阿富汗有商業價值資源最多也就是5000-6000億美金,按30年開采完每年也就是200-300億美金,再考慮阿富汗人口人均可以增加500到800美金,哪個資源豐富的國家,賣資源這么慘,人均不過幾百美金?同時開發出這些資源需要配套設施,可能要上千億美金,哪個大國敢在阿富汗這種地方投資上千億美金?再拿個例子對比,韓國還評估朝鮮礦產資源可以達到6萬億美金呢!朝鮮不是照樣窮的要死?按資源評估,朝鮮人口比阿富汗少3分之:一,資源是阿富汗一 倍以上。簡而言之,阿富汗是一個資源貧瘠且資源開發成本很高的國家。美國和蘇聯進攻阿富汗原因很多,阿富汗的資源不是他們的目標。
❸ 蘇聯和美國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
蘇聯侵阿原因要了解蘇聯侵阿的原因,必須考察某些歷史背景。19世紀英、俄爭奪中亞,由於勢均力敵,二強劃定勢力范圍,阿富汗成為「緩沖國」:英國未能向北更進一步,而俄國也未能實現讓其士兵「到印度洋洗靴子」的夙願。1917年到1945年間,西方大國曾覬覦阿富汗,但並無斬獲,強大的蘇聯使阿富汗成為禁區。1945年之後,阿富汗成為所謂「中立國」,但實際上已是蘇聯的勢力范圍;而在「冷戰」格局下,阿富汗成為美蘇爭奪的戰場。 阿富汗局勢關乎蘇聯的邊疆安全和穩定。作為鄰國,蘇聯的中亞各族與阿富汗在語言、種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相近;如果阿富汗的共產主義政權被推翻,會影響到中亞的安定。蘇聯有對阿富汗擴張意識形態的動機。1978年4月,阿富汗爆發所謂「四月革命」,新上台的「人民民主黨」宣稱要走蘇聯道路,蘇斯洛夫(蘇共中央第二書記,主管意識形態)、波諾馬廖夫(蘇共中央國際處書記)等蘇聯領導人歡欣鼓舞,認為阿富汗將成為「又一個蒙古」,「世界革命」的壯麗圖景似乎重現眼前。如果阿富汗加入蘇聯陣營,蘇聯就可有新的平台,向南亞、中東等地區推進。但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阿富汗社會脫節,「人民民主黨」的影響有限,只是由於其親蘇的外交路線,才在國內獲得政治動力。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塔拉基政府對該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土地改革、集體化,廢除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伊斯蘭教被認為「只反映剝削階級利益」),鎮壓宗教上層;剝奪部族上層的權力、甚至實施肉體消滅;強行解除普什圖族的武裝(他們有攜帶武器的傳統),允許婦女不戴面紗、接受教育,等等。類似政策引起國民憤怒,「人民民主黨」成為眾矢之的。1979年9月,阿明發動政變,殺死塔拉基(蘇聯領導人對塔拉基頗有好感),取彼自代。他還不顧蘇聯的警告,實施「清黨」,原政府成員被免職或被殺,蘇聯在阿富汗面臨危機。蘇聯領導人擔心:如果放棄對阿富汗兄弟黨的支持,將會損害蘇聯的威望;而擔心阿明倒向美國,是引發入侵行動的直接原因。蘇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推翻阿明,扶植和保衛以卡爾邁勒為首的代理人政權。此外,蘇聯決定出兵阿富汗的日期(12月12日)與北約決定在歐洲部署美國中程導彈的日期「巧合」,表明這是蘇聯在阿富汗方向對西方的強硬回應。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另一個目的是:對抗和威脅中國。從1950年代末中蘇關系惡化,開始了軍事-政治對抗。蘇聯領導人認為,出兵阿富汗可防止中美聯手反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