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人好相處嗎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似乎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紳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國人加深接觸後,你會發褲高現他們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國人以保守著稱於世,但英國未成年少女懷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國人白天沉默內斂,可每當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間間爆滿,充斥著歡聲笑語……不和英國人交往一段時間,是很難發現他們掩藏在紳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點的。另一方面,"英國人的民族性格"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問題。眾所周知,英國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衡轎。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北愛爾蘭人各有自己的傳統和民族文化認同。從這個層面上講,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國性格";或者說,所謂的"英國性格",其實主要指的就是"英格蘭性格"。不過,在整個英國范圍內,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現出相當多的相似性,因此筆者採取簡單化的做法,以英格蘭的情況為主,結合蘇格蘭和威爾士,將英國人的性格總結為五點。這五點比較充分地概括了英國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對廣大計劃赴英國深造的留學生有所幫助。
特點一咐純肆:友善
許多外國人抱怨英國人冷漠無情,難以接近。顯然,英國人不如美國人隨和率真、不如法國人溫情浪漫、不如義大利人熱情奔放、也不如中國人體貼入微。英國人性格中的保守內斂,是和英國的島國地理特點密不可分的。
但是,絕不能因此就認為英國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國人注重隱私和個人空間。有一句英國諺語這樣說:"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國人從不去打探別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間,不將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強加在別人身上。整個英國社會的構成基礎,就是對個人的體諒和尊重。英國人並不隨隨便便亂交朋友,但一旦和他們成為朋友,就會得到他們的真心相待和忠誠友誼。另一方面,英國人對他們不認識的人也都表現得彬彬有禮,親切友好。在生活節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鎮里,走在外面,迎面過來的路人總會和你打招呼;在公車上和店鋪里,不認識的人也會和你聊上幾句。當然,談話照例是從談論天氣開始的。筆者在英國留學期間,經常乘坐長途汽車到各地觀光。每當長途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對面有長途客車開過,不論年齡大小,每位司機都無一例外地伸出手來做手勢和對方打招呼。雖然僅僅是幾秒鍾時間,卻讓人倍感溫馨。在英國,向公車上的人問路而得到全車人的指點,這樣的經歷是很多的。
英國人的友善還表現在他們熱衷慈善事業的愛心上。英國各地
② 英國人素質高還是美國人素質高
如果只說英國人和美國人,表面上,英國人顯得稍紳士一些,我接觸的都顯得有些高傲。美國人,平均水平來說,比較隨性一點,但友好一些,但有些美國人會顯得很沒教養,尤其像南部一些偏的州,一些僻的鄉村地方,尤其是黑人,而黑人在美國的比例還不容忽視(這沒有種族歧視之意),美國人很假,很假很假,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我接觸的人來說,表面上,英國人顯得有素質,有修養些。
骨子裡,美國人很激進,容易偏激,容易總結一個絕對的概念,不誠實,喜歡撒謊,英國人,骨子裡也很自大,不願意承認自己在沒落或其它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正在縮短與發達國家差距的事實,有種貴族優越感,所以我也想說英國人也顯得更有素質一點
這些都是我個人接觸的一些觀點,可能比網上看別人的觀點來得更真實一點,就我個人而言。
我接觸過很多國家人的,真的想說,日本人,德國人還有其它歐洲國家的人是我見過的最為有修養和有素質的人,他們給人的感覺就真不是裝作,是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③ 准備去英國留學,求教怎麼和英國人打交道如何迅速融入當地人圈子
許多中國人對英國人的印象停留在很嚴謹守時,古板不易變通上。但其實,如果你真正接觸他們後,反而會發現他們中不少人十分禮貌友善、有分寸、有修養,並且很樂於助人。剛到英國的人可能會感到不適應英國口音、不理解英式幽默,這就需要雙方多溝通,做到互相理解。
Cultural shock是難免的,不要為了躲避文化沖擊就不去和英國人交流。但渡過這段起步期,很快就能夠如魚得水了。很多中國學生來到英國,會漸漸加入中國人的小團體,慢慢變得與世隔絕起來。其實可以多出去走走,加入學校一些社團活動,盡快融入當地社會。
許多英國年輕人都很樂於了解東方文化,學習另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並且十分勤奮!樓主可以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保持開明的心態,多多接觸各國文化和各地域的文明,也算是留學的一部分。
此外,建議可以與英國本地人多聊聊天氣的話題,他們幾乎是全世界最熱衷此類話題的人群了。一般情況下,英國人見面寒暄的開場白,十之八九是從天氣開始談起。最近的一項統計顯示,平均每個英國人一生中要花6個月的時間談論天氣問題。其中有個規律,不管怎樣,都表示同意對方的觀點,這樣對方才會覺得你和他有「共同點」,才能深聊下去。這是英國人在談天氣時約定俗成的交流方式,英國學者將這樣的法則稱為「贊同定律」。
——摘自《名校指南》留學生活專欄
④ 近代中國人為什麼不格外痛恨英國
我感覺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英國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種身份。不知您注意了沒有,對中國人來說,英國是敵人,也是老師,而最終成了一個戰壕里的戰友。 從敵人的角度來說,中國人逐漸發現,跟日本、俄國比較起來,英國其實並不是最凶惡的,因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業利益,沒有滅亡中國的明確目的和計劃。並且,英國人守規則,發動戰爭之前一定宣戰,戰爭中不過分地濫殺無辜,逼簽條約之後基本能夠恪守等。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英國堪稱當之無愧。這個國家為人類做出了三大貢獻:1、近代民主制度;2、資本主義經濟模式;3、大機器生產方式。可以說英國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曾經發揮的影響力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超越。中國跟英國打交道,吃了不少虧,也學到了不少東西,至今在有些領域已超越了老師,比如羽毛球等,當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離,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國,中華民族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巧合的是,中國跟英國都在一個陣營中,如果說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跑龍套的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一場硬仗,中國人民流血犧牲贏得了英國人的尊重,在東南亞,中英兩國士兵終於攜起手來,向共同的敵人開火。 考慮到英國的這三重身份,就難怪中國人心態復雜,一言難盡了。無論如何,跟英國打交道,中國不能說一無收獲,至少能練練口語。奇怪的是,這種感受不僅中國人獨有,想當年英國人打遍了全世界,把幾十個國家淪為殖民地,現在已經獨立的殖民地國家對當年的老東家似乎也不太仇恨。據說還組成了個英聯邦,偶爾還開個派對,吉凶慶吊,走得還挺近乎。
⑤ 英國日本都侵略過中國,為什麼中國人沒有那麼憎恨英國人
可能是老百姓的意識不大,不過英國帶來的鴉片對中國造成的危害太大了, 而日本侵略時間長,破壞性大。所以仇恨感比較深。沒辦法,我們現在弱,世界上敵人太多,要忍氣吞聲,不過回顧歷史,我中華統一起來的歷代王朝在世界上都是最最耀眼的。這個世界終究有一天是屬於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