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女王和國王是怎麼命名的
伊麗莎白一世畫像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但是在當時女王並不叫做伊麗莎白一世,而是因為後世又出了一位名叫伊麗莎白的女王,兩人名字相同,為了區分二者,後人才把前面的這一位女王稱為一世,後面那位叫做二世。
國王的名號是以名來命名的不是以姓命名。而在外國經常名字會有重復的,這種情況最經常發生在同一個家族裡的不同代。就比如經常給兒子命名的時候會用上他爺爺的名字,但是要知道外國人的姓名不是只有一個名和一個姓組成的。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姓名是很長一串,而中間用點隔開。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姓,通常放在最後。兩個名,一個是正常名字一個是教名,正常名字放在最前面,教名放中間。所以教名和長輩的名字相同在家族內部不同輩分中很正常,因為經常是用以紀念長輩的。因為他們常用的是第一個正常名字,而教名是在特殊時候用的,比如外國國王在加冕的時候就用教名,因為他們是要由教皇加冕的,所以當然用教名。比如拿破崙 波拿巴,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雖然也叫拿破崙,但是他侄子的「拿破崙」是教名,放在中間的,全稱叫路易·拿破崙·波拿巴,這是為了紀念他的長輩偉大的法國皇帝拿破崙 波拿巴的。
而像詹姆士一世的兒子叫查理一世,說明查理一世的名字中有查理這兩個字。而詹姆士二世之所以叫詹姆士二世,是因為他名字中有詹姆士,而他的爺爺是詹姆士一世,所以他就叫二世。但是如果詹姆士二世的兒子的名字中沒有和父親、爺爺、太爺爺一樣的名字的話,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名字再另外用個稱號成為XXX一世。
Ⅱ 英國女王名叫什麼
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二世,因為名字都叫「伊麗莎白」,所以用「一世」、「二世」來區分,且目前沒有伊麗莎白三世。
1、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
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2、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現任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伊麗莎白二世於1926年4月21日出生,為已故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 。
全稱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麗莎白」(英語:Elizabeth 或 Elisabeth)這個名字起源於希伯來語人名以利沙巴,在舊約中這是亞倫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詞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義起誓」。
在早期的希臘文本聖經中,將這個名字轉寫為希臘語形式的Ελισ?βετ。歐洲各國的同源名字就是從希臘語形式衍生的。有很多著名的女士以此為名。
例如: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王後;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昵稱為茜茜公主的奧地利與匈牙利王後;還有美國女演員、英國女演員、模特兒、電影製作人與設計師。
伊麗莎白也是地名,例如澳大利亞、南非和美國都有伊麗莎白市或鎮。也有文學作品和電影及游戲人物以此為名。甚至有伊麗莎白甜瓜和伊麗莎白咖啡。
Ⅲ 請問英國女王的由來
由於長子女繼承製,女性擁有王室繼承權。
英國王室的繼承有它獨特的繼承原則,大致是長子繼承製,但是近年來改成了長子女繼承製。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是男人的專利,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
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已為人兼並的國家也出過女王,不過有些女帝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繼承」王位,而只能說是「奪取」王位,如俄國的葉卡捷琳娜等。
(3)英國女王的英文名字是怎麼來擴展閱讀:
著名女王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因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