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美國取代英國的過程是怎樣的它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的逼迫下,同盟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英國也得到了新的殖民地,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的美好。但事實上,英國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付出的代價是無法想像的。而這也就是美國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1、第一次世界大戰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當時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各國瓜分完畢,而這個時候誰當老大就成了新的矛盾點,英國作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老牌強國,雖然被人眼紅,實際上卻也沒人敢先對英國動手,於是身邊有點本事並且關系不好的國家之間開始頻繁爆發矛盾。
當時歐洲主要的矛盾點主要集中在法德矛盾,俄奧矛盾上面,而英國作為當時的吃瓜群眾,看著這些國家你爭我奪其實是很開心的,你們爭得越厲害我越是開心,因為打仗是需要消耗經濟的,你們經濟越不好,我就賺的越多。等你們沒錢了,再想打仗就得問我借錢。到時候我依然還是老大。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打著打著,德國竟然越來越強,經濟實力也是越打越強,甚至還拉攏了強大的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當朋友,成立了個「三國同盟」,自己也當上了老大。而這時候高高在上的英國仍然不以為意,依舊在家裡享樂。而這時候法國和俄國就比較慌了,一對一都有難度,好傢伙還帶搖人的,轉臉法俄也成立個同盟。
這下子英國有點坐不住了,唯恐其他列強不帶自己玩了,隨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簽署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搭上了協約國列車,至此三國協約正式確立,各玩各的局面徹底被打破,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也最終形成。
此時同盟國有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協約國有,英法俄,義大利等國。等等!美國干什麼去了?
4、英國落幕與美國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把綏靖政策實行到了極致,《慕尼黑協定》便是綏靖政策的頂峰。但是一味地退讓妥協只會助長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的野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加劇了英國的衰敗,因為一二兩次戰役的損失,讓英國對殖民地加大了剝削,各個殖民地不滿情緒日益加重,全世界非殖民化運動日益高漲!
二戰後各國紛紛獨立,其中英國的最大殖民地印度在1947年獨立,隨著印度的獨立,世界各地開始了去殖民化浪潮,但是這些國家獨立時幾乎都有美國人的身影,這中間有什麼貓膩你們細品。
而衰弱至此的英國也知道大勢已去,在獨立這件事上面,並沒有過分為難他們,所以現在英國女王還是大部分國家的名義上的元首,也許是因為這些國家念他們的情,也許是跪久了,已經很難直起來腰了,比如印度就以被英國殖民國反恥為榮,隨著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獨立,英國知道輝煌已經不在了!
同樣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故技重施,又把世界各地的財富重新聚集到了美國,二戰時,美國的生產值一度達到全世界的百分之60!
此時美元已經取代了英鎊成為了世界性貨幣!這時候的丘吉爾也只能緊抱美國大腿!不過我想丘吉爾也沒想到這條腿一直抱到現在也沒有松開!
② 為什麼美國本來脫胎於英國,最終取代英國
在歷史上,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轄下的領土面積最高時,多達3350萬平方公里,佔到世界陸地面積的1/4。連今天的世界超級大國美國,都曾經是它的殖民地。
不過,靠著英國建立的殖民地北美十三州起家,如今的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擁有近963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
而英國在二戰之後,不僅殖民地喪失殆盡,連本土的愛爾蘭也脫離英國獨立建國。英國的領土面積崩塌式縮水,僅剩區區24.41平方公里,綜合實力更是一落千丈。
美國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沒少受英國壓榨和剝削。本應該發展受到影響,更加落後才對。卻為何在獨立後不到200年光景,就能快速超越英國,成為超級大國呢?
(珍珠港事件)
四、善於抓住機遇。
脫胎於英國的美國,很快威脅到英國的世界地位,按說這時英國必然要對其進行打壓,可還沒等英國動手,德國人在歐洲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成為眾矢之的。
德國戰車所到之處,把當時的歐洲列強無一例外地拉下神壇,雙方兩敗俱傷。而美國遠處偏遠的北美大陸,不僅毫發無損,還傾銷軍火大發戰爭財。
等到歐洲一片哀嚎之際,強弩之末的日本挑起珍珠港事件,美國不再觀望,果斷出兵歐亞,輕而易舉橫掃日本,攻入德國。取得二戰的最後勝利。
由於法國早已投降德國,而老牌世界霸主英國雖心有不甘,但面對無論是領土還是實力,都已遠超自己的美國,不得不低下身段,做起了美國的小弟,共同對抗東歐勁敵蘇聯。
就這樣,美國以極低的戰爭代價,幾乎獲得了參與歐洲戰場全部利益的瓜分,成為新的帶頭大哥,從這一點上來說,是德國挑起的戰爭機遇,成就了美國的強國夢。
③ 美國當初為什麼要脫離英國而獨立
為了擺脫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同時為了促進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從而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就是著名的美國獨立戰爭。
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為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1]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
《獨立宣言》(受啟蒙運動的影響)、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聯邦共和制)與三權分立,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④ 英國是怎麼一步步淪為美國的小弟的
因為二戰以後,英國漸漸的就失去了原來的殖民地,所以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如當年那麼輝煌了,但是美國因為二戰受到的影響比較少,加上吸引了很多全球高端人才來美國,為美國進行科研,創新服務,所以說美國的實力也是發展的極其迅速,很快就成為了全球新一代超級大國。
並且當時來到美國生活的,也都是來自歐洲國家的一些高端人才,他們都是具有夢想,敢於創新突破,所以說讓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包括美國當時還不斷吸引全世界很多精英人才,所以說英國在失去殖民地以後,回到了以前的2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如今無論是規模還是人口都無法恢復超級大國的級別了,但是依然可以做一個經濟發達的小國家。
⑤ 美國獨立戰斗為什麼要擺脫英國的統治
【原因】為了擺脫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同時為了促進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從而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
【結果】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吵兄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這一勝利為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獨立開辟了道路。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這場戰爭同時也為了日後加拿大的建立做准備。
【影響】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櫻備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升頌襲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既是民族獨立戰爭,又是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