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英國小學教學體制的課程設置、管理模式
一、入學年齡
英國小學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foundation stage。其實,這個階段就相當於幼兒園階段,幼兒從三、四歲起入學,就像我國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學學玩玩,以玩為主,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接下來的stage1相當於我國的一、二年級,分別稱為Year 1 和 Year 2,孩子一般從五歲進入Year 1學習;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都屬於stage2,分別稱為Year 3、Year4、 Year5和 Year 6,Year 6結束之後進入中學學習。
二、教室布置
英國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量發展個人才能和興趣特長。這一點從教室的布置上也可略見一、二。
英國小學教室的大小和我們的相差不大,但是整個教室的布置真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教室的外牆、教室的門上、門後、室內四周的牆壁上、甚至天花板上都貼滿或懸掛著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圖片、文字資料、數學公式、裝飾圖案、甚至樹枝造型等等。這些在我們看來頗具創意的布置並不都是老師完成的,也有很多是由學生或師生合作完成的。從教室的布置特點可以看出英國在小學教育方面充分培養並發揮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面。而且由於英國基礎教育更強調讓孩子動手做,親身參與,所以,教室里有許多讓學生動手做的用具、表演用的道具,這使得整個教室看上去顯得較凌亂,不像我們的教室這樣整潔。
答孝在每一個教室里靠牆都有一排櫃子,用來存放學生們的課堂作業和其它學慣用品。因此很少會見到過背著重重的書包去上學的孩子。
每個教室里除了都有櫃子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是都有不少書,看上去就像一個小小的圖書室。書的種類雖然五花八門,但都是適合本班學生閱讀的書,很多書已經被翻看得很舊了。看著那些書,心中不由得會想,該有多少孩子曾經得到過書中知識的滋養,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啊!
三、學科設置
英國敏斗的小學基礎教育與我國的比起來要容易、輕松得多,特別是數學,無論是難度還是深度都不及我國。所設置的課程除體育、音樂、美術等,主要學科為數學、英語(相當於我國的語文)和科學。如果是教會類學校,還會有學習宗教知識的課程。
1988年英國議會通過的《英國國家課程》中,科學受到高度重視,與英語和數學並列為三大核心課程。英國學生在小學二年級和六年級,要通過國家的標准考試,其中必須達到國家標准考試要求的三門課程分別是英語、數學和科學。由此可見,在英國,科學課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科學課因為受到政府和學校的重視,自然也就會受到家庭的重視,這樣在三方的合力教育下,學生的科學素養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其實,英國不僅僅是現代才重視科學教育,她一直就有著重視科學教育的傳統。國家有著這樣的教育傳統,學生有著這樣的教育背景,也就不難理解工業革命在英國的蓬勃興起、歷年來英國的大學能夠培養出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政府還規定,所有公立學校的學生,不論他們的性別、民族、社會背景或初始的天資與能力如何,都必須從5歲起就接受科學教育,直至16歲。
與我國將英語定為全體學生必學外語科目不同,英國學生可選擇學習的外語種類較多,主要有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小學沒有固定不變的某種外語教學,基本上是根據本校的現有師資力量開設相應的外語課程,小學不僅沒有統一的外語課程規定,而且即使開設了外語課程,也不一定都當作正課上,多數是下午放學以後以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生學或不學這門外語多數是由自己興趣決定的。由此可見,除了國家規定課程之外,學校在其它課程的設置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四、德育方法
和我國小學課程設置里有思想品德這一科目不同的是,在英國的課程設置里是找不出德育課這類課程的,但這並不是說英國的學校教育就沒有德育內容。相反,英國的各科教學中都滲透著德育的內容,從教材的內容到教師的教學,無一不體現著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
英國人非常注重對孩子進行科學人文精神的教育。英國的科學教材內容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的傳授和人道主義、國家意識的滲透有機結合起來。
在英國,教科書不是統一規定的,因此,英國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體現科學觀念,又要體現正確橋舉磨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除此之外,還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他們認為這是對學生進行的最好的人文教育方式之一。在這一點上,與我國對教師的「學為人師,行為垂範」的要求真是不謀而合。
五、教學管理
英國小學生一般上午八點四十五到校,九點開始上課。英國的教育特別注重個別教育, 英國小學的班額都很小,多數班級只有一、二十個孩子,學生數多的班級也就二十多個學生一個班,在我們參觀的四所學校里,沒有一所學校有班級人數超過30個的。英國小學的教學也是採用班級授課制,但是他們在充分發揮和利用班級授課制優勢的同時也採取措施彌補其在班級授課制方面的不足。
1.課堂教學
由於崇尚個性的自由發展,英國小學的課堂幾乎看不到教師滿堂灌的現象。一般來說,教師只利用一、二十分鍾的時間提綱挈領地講一講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剩下的時間要麼是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要麼是各自鑽研或做相關的各種練習,教師則巡迴指導、解答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即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也可以相互討論,有時還可以出去找輔導老師幫助。與我們的課堂相比較,英國的課堂可能更「鬧」一點。
2.助教
小學的班級教學實行包班制,即一個老師包交一個班級的所有科目,只有極少的科目,如音樂、體育等由其他教師擔任。但是這並不是說一個班級里只有一個老師。在每一個教室里,都有兩位老師,一位是任課教師,另一位是助教。
任課教師負責全班的教學活動,而助教則負責幫助學習有困難或有特殊情況的孩子。學習有困難或有特殊情況的孩子通常會被安排在教室的後面,助教就坐在孩子的旁邊,以便隨時給以幫助。據介紹,助教不一定非專職人員不可,也有可能是志願者或家長。助教的設置充分照顧到了一些特殊兒童的需求。
3.教學過程
從教學的三個過程來看,英國的小學教學步驟和我們的教學步驟大同小異,和我們這兒差異較大的是個別輔導。我國的在校個別輔導老師仍然是任課教師,而英國的個別輔導並不是由任課教師擔任輔導老師,而是由專門的輔導老師對需要的孩子進行輔導。
六、假期
英國孩子所享受的假期比我國孩子所享受的假期多。學生有7個假期:Halloween(萬聖節假);Christmas(聖誕節假);Half-term Holiday(半學期假);Easter Holiday(復活節假);May Day(五一節假);May Holiday(五月假);Summer Holiday(暑假)。
孩子的假期多了,不僅可以減輕學習的壓力,還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英國的小學教育以培養個性為主,但是這並不表示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在他們的教育體制中不佔主要地位,他們只是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如何使得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潛力,為以後的各種學習工作,培養動手能力。我國的小學教育則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注重基礎的訓練,在獨創性上就較之欠缺不少,還是應該向英國的小學教育借鑒一些經驗的。
2. 你在英國的教室是什麼樣子的英文
你在英國的教室是什麼樣子的?的翻譯是What is your classroom like in England?
由於句子沒有明確的時間截點,只是表達一個客觀的事實,所以選擇用一般現在時。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3. 哪位高人有用英文介紹英國的教育體系的文章
我有中文的:在bbc中文站上找到的:
資金來源及規章
教育與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cation and Skills)
英格蘭地區的教育政策由英國教育大臣負責制定。英國教育與技能部的職責如下:
• 提供國家教育服務
• 培訓教師
• 維護教學水平
• 監督教學大綱及學校考試
此外,英國教育與技能部還需要監督英格蘭教育體制以及資金調撥架構的改革工作。
地方教育管理機構(Local Ecation Authorities)
英國各地方議會都有各自的地方教育管理機構,專門負責管理和劃撥學校經費。但由於英國政府更傾向於讓學校直接掌控教育經費,因此地方教育管理機構在學校管理中更多地扮演了戰略決策者,而非具體運行者的角色。
地方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責可被劃分為5部分:
• 策略管理,包括資金劃撥、內部審計,並支付例如生產假期等開支;
• 為減少班級規模和「新機會基金」(New Opportunities Fund)等項目批出資金,「新機會基金」是一項博採基金,用於支持專項體育或音樂的新發展;
• 調撥資金滿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習所需;
• 在學校缺乏資金的情況下幫助學校維護和更新基礎設施;
• 制定地方教育體制框架,讓學生依此就學。此類工作包括支付申請入學與上訴的開支、為被拒入讀某校的學生家長提供咨詢服務、學生接送服務、提供教育福利服務、審查免費校餐資格等。
學校教育經費
地方教育管理機構一般有兩個預算,分別是學校預算和地方教育管理機構預算。
學校預算主要包括學生學習所需的開銷,而LEA預算則與地方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責和功能緊密掛鉤。地方教育管理機構預算包含的項目包括成人教育和培訓。
學校用完其學校預算後,地方教育管理機構就會向學校增撥資金。學校董事會將有權決定如何使用這些增撥資金。
事實上,雖然當地教育管理機構有能力向學校提供包括餐飲、保安、清潔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服務,但學校有權選擇其他價格更優惠、服務更好的供應商。
學校管理機構
所有公立學校都設有各自的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校長、任課老師、家長代表、地方教育委員會指派的代表以及當地社區人士組成。委員會的主要職責范圍包括:
• 教學管理
• 學校紀律
• 人事變動
• 校舍維護
• 入學管理
實際上,學校管理的具體事宜還是由各學校校長全權負責。學校管理委員會的職能則更偏重於制定宏觀發展戰略、貫徹實施監管報告中提出的改進意見,以及向學生家長及時匯報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等。
貧困地區學校的資金來源
所謂「教育行動區域」(Ecation Action Zones)是指那些位於英國相對落後地區的學校。這些學校通過與地方教育管理機構、家長、商業團體及其他社團組織開展合作,來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此外,教育行動區域組織還能連續5年獲得每年50萬英鎊的補助。
學校評估
英格蘭獨立教育標准辦公室
英格蘭獨立教育標准辦公室(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cation, 通常簡稱Ofsted)是一個由學校監督官員組成的監管機構,獨立於政府教育部。其主要職能是對所有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進行定期審查,並匯總學校所取得的成果。
Ofsted的職責還包括對成人教育服務、地方當局的兒童服務、教師培訓機構及一些私立學校進行審查和監督。自2001年起,Ofsted還承擔了所有16至19歲青年的教育、嬰幼兒託管的規章管理工作。
排行表
根據各學校在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中學准高級水平考試(AS-level)以及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GCSE)中的表現,英國政府每年都會發表一份英格蘭學校排行表,向公眾介紹各學校的教學和運營狀況。
學生測評
課程與考試
英格蘭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按照英國資格與課程管理委員會(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簡稱QCA)制定的全國統一教學大綱授課。該大綱的宗旨是為了保障學校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英國全國教學大綱還要求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參加「關鍵階段」考試。
關鍵階段(Key Stages)
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出台後,全國教學大綱制定出四個學習關鍵階段:
關鍵階段1(Key Stage 1):5至7歲
關鍵階段2(Key Stage 2):7至11歲
關鍵階段3(Key Stage 3):11至14歲
關鍵階段4(Key Stage 4):14至16歲
公立學校類別
英格蘭的學校類別是根據誰僱用教師、誰管理入學,以及誰擁有校舍和土地來劃分的。
四種主流學校
• 社區學校(Community schools):社區學校的前身是郡立學校(county school)。地方教育管理機構(LEA)擁有這類學校的土地及校舍,並對學校的人事任免和入學要求有決定權。
• 基金會學校(Foundation schools):不少這種學校的前身都是直接撥款公立學校(Grant maintained School)。學校校董會負責招聘老師及招收學生,校舍和校園則屬於校董會或慈善團體。
• 受津貼民辦學校(Voluntary Aided):這類學校多為教會學校。一般來說,這類學校的校董會負責招聘老師及招收學生,而學校校舍和校園則由慈善組織擁有。
• 受監管津貼學校(Voluntary Controlled):這些通常都是教會學校。校舍與校園由慈善團體擁有,但招聘員工和招收學生的工作由地方教育管理機構負責。
學齡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
2歲至5歲的英國兒童可以接受學齡前教育。英國政府實施的「穩健起步計劃」(Sure Start Shceme),向所有4歲及部分3歲兒童提供免費幼兒園教育。英國政府還與地方教育機構一道,創建更完善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兒童看護及家庭健康體系。
小學教育(Primary Ecation)
英國兒童年滿5周歲後就要開始接受小學教育。英國小學教育被分為初級(5歲-7歲)和高級(7歲-11歲)兩個階段。多數小學的管理運營,都是由校董會按照地方學校管理計劃(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s Scheme)的規定展開的。
中學教育(Secondary Ecation)
英國青少年需要接受中學義務教育直至16歲。除社區學校、基金會學校、受津貼民辦學校以及受監管津貼學校4種主流中學外,英國還設有不少特色學校。
專門學校(Specialist school)
任何運行正常的英格蘭中學,都可以成為技術、語言、運動、藝術或某個專業領域的專門學校。這類學校在遵守全國教學大綱規定的同時,可以著重發展某個特別領域。
英國執政工黨政府希望,所有中學都能在2008年發展成專門學校,專長於某一個特定項目。此外,政府還積極鼓勵現有專門學校發展第二個特殊領域。
總之,專門教育的理念就是通過發展專門教學,逐步提高整體教學標准。不論選擇文科或理科,都不影響其他科目的發展。
院校(Academies)
院校的前身多是教學力量薄弱、表現欠佳的學校。院校是公費資助的學校,比與普通中學更具有獨立性。
院校多是由商業、宗教或慈善團體及當地社區聯合創辦的。因此,院校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靈活調整教學大綱及授課老師。
創辦院校的初衷,是希望投入大筆資金對貧困地區學校進行改造。創辦院校所需經費,先由私人團體資助200萬英鎊,再由政府負擔2000萬英鎊。
英國政府希望能在2010年以前,開辦200家這種院校。
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s)
英格蘭部分地區在開設普通中學的同時,仍然保留著一些文法學校。這些地區的學生在年滿11歲時需參加11-plus考試,考試結果將決定學生是否有資格就讀文法學校。
目前,英格蘭共有大約150家文法學校。由於按學生能力進行篩選,文法學校在英國教育界備受爭議,但政府對文法學校的做法仍持容忍態度。
城市科技學院(City technology colleges)
這類學校是由政府直接出資興辦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相當於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學歷。雖然同樣按照國家教學大綱授課,但學校教學更偏重於自然科學、數學及技術培訓。
教會學校(Faith Schools)
教會學校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教育機構。這類學校的新建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以及當地社區和教育管理機構的批准。將近半數的教會學校是受監管津貼學校 ,但學校教學大綱的制定同樣需要徵求當地居民和教育機構的同意。
受津貼民辦學校有權根據自己的宗教信仰,制定獨立的入學政策及宗教教育課程。教會學校通常會招收與該校有相同信仰的學生,但有時也會招收其他學生。
特殊教育需求(Special Needs)
在英國,平均每5名兒童中就有1名需要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英國政府於2001年出台的《特殊教育需求和殘疾人法案》規定,患有生理或行為障礙的兒童有權和正常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為此,英國關閉了為殘疾兒童專門設置的學校,但保留並開設了1,200家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學校。這類學校是由慈善團體或醫院資助運行的。
學生收容處(Pupil Referral Units)
學生收容處是由地方教育管理機構創建及運營的一類特殊學校。這類學校專為因輟學、早孕等特殊情況而無法接受正常教育的學生提供教育服務,以幫助學生重返校園。學生收容處設有專門的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學校領導及社會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
其他類別學校
獨立學校
獨立學校與國立學校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要收取學費。盡管獨立學校並不隸屬於國立學校體系,但人們卻習慣將其稱為「公共學校」(public schools)或「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s)」。
獨立學校的財源不是依靠政府財政,而是依賴於特殊的信託基金。因此,獨立學校不必按照國家訂立的教學大綱來授課,但大部分獨立學校都參加國家要求的有關考試。
獨立學校提供的小學教育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被稱為「學前預備階段」(pre-prepatory),主要面向2至7歲的學齡兒童。第二階段被稱為「預備階段」(prepatory)或「低年級階段」(junior)。學前預備階段的主要學習目,是為了幫助學生准備獨立學校的入學考試。
華德福•斯坦納學校(Rudolf Steiner Schools)
斯坦納學校以其出眾的管理理念、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而著稱。學校在抓學習的同時,還強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與其他學校相比,斯坦納學校學生正式開始學校授課教學的年齡相對較晚。學校更注重在早年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藝術天賦。這類學校多數都不設有校長,而是通過合作的方式對學校進行管理。
外語學校(Foreign Language school - Lycees)
英格蘭還設有專為培養外交官後代而設置的外語學校。The French Lycee就是其中一所專門教授法語和英語的外語學校。
蒙台梭利學校(Montessori Schools)
蒙台梭利學校是按照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創立的。蒙台梭利認為,良好的教學環境能鼓勵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蒙台梭利學校的教室里,孩子們不但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項目,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探索未知領域。一旦學生們習慣了自己做主,他們自然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以上只對英格蘭有效。要知道更多請到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