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預防心臟病
許多人以為多運動、少吃油膩食品、戒煙戒酒就可躲過心臟病的魔爪。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完全
1、霧天在戶外運動。在空氣污染最嚴重的霧天里進行戶外鍛煉會阻斷血液中氧的供應,從而使血液更容易凝結。
2、陪著別人吸煙。如果一個人每周三次,每次暴露在別人吸煙時吐出的煙霧30分鍾,那麼他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很少被動吸煙的要高26%。
3、怒斥會對心臟造成巨大的沖擊。
4、事業至上,忽視減壓。精神壓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壓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三倍。因此,每天沉思20分鍾會減少你25%以上的焦慮和抑鬱。
5、終日愁眉苦臉。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蹤觀察150位健康的男性長達十年,最後發現,在這次試驗一開始態度就非常樂觀的人得心臟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態度比較悲觀的人要小一半。
6、做運動,一定要時間長。任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都可以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即便每次只運動5到10分鍾。
7、吃燒烤。高溫燒烤的食物會產生一種稱為晚期糖化終產物的血液化合物,這種化合物會減少細胞的彈性,並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Ⅱ 心臟病要怎樣預防
要預防心臟病,就應注意以下幾點:(一)無私獻血:英國科學家研究小組在9年時間里研究了2862個人的病歷檔案。在153名獻血者當中,只有1人患心臟病,僅佔0.7%。而在另一組研究對象中,患心臟病的比例超過了12%。獻血者患心臟病的比例之所以較低,也許是因為他們獻血以後體內的含鐵水平降低了。以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發現體內含鐵量高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體內含鐵量低的人高一倍多。
(二)注意量血壓: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最常見的原因。血管壁長期受到高壓,就會變厚。這樣,脂肪沉澱在動脈血管里,並使之失去彈性而更危險。建議定期檢查血壓。
(三)防止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因此,也可說是一種人體內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點為高血糖及高尿糖,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及伴有各種感染性疾病等。而且,這種人比其他人更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因為他們的血流不暢,血液循環更困難。他們在行走或上台階時會出現腿肚子痙攣,還常常會出現不同尋常的雙腳脫色、腿潰爛……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要立即去看醫生,防止患心臟病。要經常保持心情舒暢,減輕心理壓力,並要靈活採取治療方法。
(四)經常進行體力活動:眾所周知,如果經常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經常坐在辦公室、經常在微機上進行打字坐上一整天,那麼天長日久你就會患心臟病。這是因為,久坐不動對心臟和血液循環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一個人平時較少運動,他體內的脂肪就無法消耗掉,因此很容易聚集在動脈里。對此,要經常性地進行不太劇烈的運動,如步行或游泳。平時,在辦公室里工作,就要利用機會,進行一些體力活動,如打打乒乓球、散步和做廣播體操等。
(五)定期吃葯:目前,有一些葯物能夠防止動脈中的脂肪沉澱或血塊形成。如定期服用少量的阿斯匹林是很有效的,因為這是一種有效的抗血凝葯。如今,隨著醫學的發展,還有其他一些葯可避免高血壓,使動脈柔軟、有彈性。
(六)平衡飲食:避免攝入過多的食鹽,避免吸煙。相反,適當飲酒(每天一杯)並非無益,甚至可減少心肌梗塞病人心臟病復發的可能性。此外,努力保持飲食平衡,多食蔬菜、奶製品、肉和魚。如果你的體重超過標准體重的20%,你就進入了高危人群的行列,一定要看醫生或找營養專家,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七)手術預防心肌梗塞:如果過去吃得過多,而動脈狀況不好,就可以接受具有先進技術的外科手術治療。心臟病科醫生能在血管內引入一個可充氣的小氣囊,一旦該氣囊經過被堵塞的動脈區域,醫生就會給氣囊充氣而使血管擴張,血流暢通。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外科手術可換掉部分損壞的動脈。這種稱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現已在全世界普遍採取、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