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普通人一個月工資多少英鎊
英國人均收入是每周550英鎊,每年52周左右,所以英國人的平均收入是3萬英鎊左右,倫敦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城市。
全國最低工資:25歲及以上每小時7.2英鎊;21歲及以上的人每小時6.95英鎊。也就是說,如果正常上班,最低工資大概是每月1200英鎊。
拓展資料:
一、根據英國的權威官方數據,我們可以知道,2017年8月倫敦一套房子的平均價格約為609205英鎊。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倫敦平均工資為39476英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想在倫敦, 英國的房價很高購買房產,壓力仍然相對較大。畢竟他們的平均工資跟不上房價。英國的低收入群體是教師、警察等。倫敦普通警察年薪44824英鎊,教師年薪42359英鎊。收入似乎相對較高,但他們在倫敦能負擔的房價只有7-8%左右。
根據英國政府發布的最新數據,在畢業五年的大學生中,女性的平均年薪為3.1萬英鎊(約合27.12萬元人民幣),而男性的平均年薪為3.75萬英鎊(約合32.8萬元人民幣),目前男女薪酬差距為18.1%。雖然差距在縮小,但還不夠,政府已經表示要徹底消除這種差距。
二、18.1%的差距是什麼概念?
當男性平均收入為1美元時,女性收入為0.82美元。如果與美國,進行橫向比較,玻璃門經濟研究所2016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男女之間未經調整的薪酬差距為19.2%。
一般人的收入在2000-3000英鎊左右。英國,的生活水平和平均生活水平倫敦和英國東南部較高的生活費用每年大約需要10萬英鎊,而英國,北部北愛爾蘭, 威爾士和蘇格蘭較低的生活費用可能只需要7萬英鎊。一般來說,每個學生應該預留7-10萬元左右(視地區而定)以滿足一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包括住宿、用電、餐飲、交通等必要費用。
收入:英國普通人畢業後收入2萬英鎊,逐年遞增,30歲達到3萬英鎊,40歲達到4萬英鎊,為平均稅後水平。低於這一水平的應被視為不令人滿意,而高於這一水平的應被視為更成功。
⑵ 英國一企業55萬年薪招人摘菜,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一企業招員工,年薪55萬人民幣,自己覺得這個新聞它就具備很大的迷惑性,因為自己覺得薪水不能用摺合人民幣來計算。因為英國正常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能達到2000英鎊左右,2000英鎊摺合成人民幣應該就是17,000~18,000這樣的程度。
這個摘菜的工作本身必然不是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的,不然不可能給你那麼多錢,因為要知道英國是最早發展資本主義的地方,資本家的手段是你想像不到的。所以不要覺得這一切都是想像的那麼沒有好的,實際上不是啊,那錢不是那麼好賺的,更何況那錢得換算成英鎊去計算,英鎊的話平均下來也就是在7萬左右的這個程度。
⑶ 雜文:從克拉克森的農場說起
種地從來沒有詩意可言!
1
最近有一檔英國的紀錄片《克拉克森的農場》非常火,講的是一個英國主持人去自己農場種地的事情。
這個英國人叫傑瑞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是著名汽車節目《Top Gear》主持人之一,年收入過億,是個不折不扣的土豪。
2008年他買下一個有6000畝土地的農場,然後租給別人經營。十年租約到期後,他突發奇想,要親自去經營農場。
這個紀錄片從秋天9月份開始,9月份開始要播種。
他買了一個蘭博基尼的拖拉機,自己夜以繼日地去犁地,結果因為開始的較晚,地沒犁完,它就直接在未翻土的地里播種。
播種期間連綿不絕下了八周的雨,讓他播種時間推遲。
待到次年4月份,小麥灌漿需要雨水時,卻遇到了英國歷史上最乾旱的春季。
他在荒地養了77隻羊,可因為疫情,羊肉價格暴跌。
他想通過農場水源製作礦泉水,可礦泉水檢測都不達標。
他開了個農用商店,卻只有土豆可以賣。
次年6月份,他開始收割糧食。小麥、大麥、油菜加起來總共種了3000多畝。
最後經過核算,他一年全部的經營收入13.7萬英鎊,刨去種子、化肥、農葯、機器、人工成本,他最後盈利144英鎊。
辛辛苦苦一整年,最後掙了個寂寞。
當然他還有國家的8.2萬英鎊補貼,即使加上這個補貼,摺合到每畝土地上的產出是13.67英鎊/畝,摺合人民幣119.4元/畝。
像英國這種全機械式經營的大農場,產值居然是119.4元/畝,而且還是算上政府補貼。如果沒有政府補貼,那麼這一年就相當於白乾。
2
從古至今,種地還是靠天吃飯的買賣。
即使如發達國家英國,機械化種地,科學管理,最後也還是靠老天爺賞飯吃。
乾旱、洪水、病蟲害、火災……數不清的自然災害在折磨著農民。
辛辛苦苦一整年下來,刨除成本後,收益少的可憐,相當於在地里無償勞作。
種地不掙錢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
從農村空巢化現象就能得出這個結論。
無數農民拋棄土地,湧入城市。
城市務工掙得錢要遠遠多於在農村種地。
種地從來就不是個詩意的事情。
陶淵明一生追求田園生活,並不是他多麼想種地,而是因為他有錢,種地只是業余愛好。
看他種地的水平就知道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要是真農民,哪有把地種成這個鳥樣的,這是對土地的褻瀆。
說種地生活好的,肯定是有錢。種地只是想體驗下生活。
我農村出身,在農村種了好幾年地。我這輩子都不想再回去種地。
春天犁地,夏天除草,秋天收獲,冬天整地。一年365天,天天泡在地里。
冷、熱、臟、累、苦,還有就是窮。
種地我看不到哪裡有樂趣可言。
3
前些天,知名網紅李子柒被聘任為四川省農耕文明形象大使。
這個在全球擁有1億多粉絲的網紅,居然是農耕文明的形象大使,我撓了撓我的大腦袋,沒想通內在邏輯。
李子柒憑啥能夠成為農耕文明的大使呢?那四川省甚至我全國的勞苦農民代表了啥?
李子柒每次出場,都是一襲長裙、妝容精緻。
這哪是農民,這是地主家的闊太太出來體驗生活了啊!
穿成這樣去種地,土地爺爺和太陽公公也納悶啊!
種地可不是這個種法啊。
我看了幾期李子柒的視頻,給我的感覺就是假得很。
秀才藝可以,但能不能不要以農民的身份去秀才藝。農民要是有這才藝這相貌,誰還去種地。
換個角度想,就想明白了,人李子柒走的就是商業化路線,就是要吸粉。肯定要琢磨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給粉絲們看。
至於像不像農民,根本就不重要。
說白了,人李子柒的目的是掙錢。
但四川省給了她一個農耕文明形象大使的頭銜又是為了什麼呢?
人也是為了宣揚自己農耕文明大省的旗號。
都有各自的目的,但就是沒有為農民發發聲。
李子柒在精緻的農耕時,可不會想到為農民兄弟宣傳宣傳,種地很不易,大家不要浪費糧食。
她想的是這個視頻得有多少人看,自己能掙多少錢。
4
我們以前、現在,都缺少一種坦誠。
還不如一個英國富翁來得實在。
克拉克森實實在在種了一年地,耕地、播種、收獲,最後得出一個積極的結論:農民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們應該尊敬他們。
而處在東半球的我們,卻對一個抖音網紅大加推崇,又是大使又是點贊,全然不想想她真的配得上大使頭銜嗎?
低下頭,向下看看,腳底下的農民兄弟們真的不容易,多關注關注他們。
給他們想點辦法,糧食價格再漲漲,政府補貼再漲漲。
這些事情總比捧一個網紅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