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任英國女王是誰及其家族成員,下一任國王會是誰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他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聯邦的元首」。1926年4月21日生於倫敦,原名為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 英國女王是世襲的 現任王室成員表
聯合王國女王(君主)
愛丁堡公爵(王夫)
威爾斯親王與康沃爾公爵夫人(女王長子與夫人)
威爾斯的威廉王子(女王長內孫,威爾斯親王長子)
威爾斯的哈利王子(女王內孫,威爾斯親王次子)
約克公爵(女王次子)
約克的比阿特麗斯郡主(女王內孫女,約克公爵長女)
約克的歐吉妮郡主(女王內孫女,約克公爵次女)
威塞克斯伯爵與伯爵夫人(女王最小的兒子與夫人)
路易絲·溫莎小姐(威塞克斯伯爵的女兒;作為女王的內孫女,她可稱為「威塞克斯的路易絲郡主(Her Royal Highness Princess Louise of Wessex)」,但其父母選擇較低的稱號「路易絲·溫莎小姐(The Lady Louise Windsor )」)
長公主(女王長女)
格洛斯特公爵與公爵夫人(女王堂弟與夫人)
肯特公爵與公爵夫人(女王堂弟與夫人)
肯特的麥可親王與親王夫人(女王堂弟,肯特公爵胞弟,與夫人)
亞利桑德拉郡主--奧格威夫人殿下(女王堂妹,肯特公爵胞妹)
衍生成員表
英國王室的衍生成員如下:
海軍少將提莫西·勞倫斯(長公主夫婿)
彼特·菲利普斯(長公主之子,女王長外孫)
扎拉·菲利普斯(長公主之女,女王長外孫女)
林立子爵(已故瑪格麗特公主之子),其妻,與他們的子女
莎拉·查托夫人(已故瑪格麗特公主之女),其夫,與他們的子女
伍爾斯特伯爵 與 伍爾斯特伯爵夫人 (格洛斯特公爵之子與媳)
戴維娜·劉易斯夫人 與葛里·劉易斯(格洛斯特公爵之女其夫)
羅斯·溫莎夫人 (格洛斯特公爵之女)
聖安德魯伯爵與伯爵夫人(肯特公爵之子與媳)與他們的子女
海倫·泰勒夫人 (肯特公爵之女), 其夫與子女
尼古拉斯·溫莎勛爵 (肯特公爵之幼子)
弗雷德里克·溫莎勛爵 與加布里埃拉·溫莎夫人 (肯特麥可親王之子與女)
詹姆斯·奧格威先生和太太 (亞利桑德拉郡主之子與媳)與他們的子女(亞歷山大·查爾斯與芙羅拉·亞歷山大)
瑪麗娜·奧格威太太 (亞利桑德拉郡主之女)與其子女(基士揚·莫瓦特與澤諾絲卡·莫瓦特因她的前夫)
其他血裔包括
海爾伍德伯爵 (英王喬治五世之外孫,長公主瑪莉之子),其第二任妻子,其子(女)、孫(女)。
費伏公爵(英王愛德華七世之外曾孫) 與其子(女)、孫(女)。
莎爾頓夫人 (馬爾的亞力山大·拉姆薩遺孀,康諾克與斯特拉森公爵亞瑟親王,英王維多利亞第三子之外孫, 與其子(女)、孫(女)。
米福德哈文侯爵 (喬治·蒙巴頓,米爾福德黑文侯爵二世之孫,愛丁堡公爵外祖父的孫子),以及其家庭
緬甸的蒙巴頓女伯爵,緬甸蒙巴頓伯爵二世 ( 路易斯·蒙巴頓,緬甸蒙巴頓伯爵一世之長女,愛丁堡公爵舅舅的女兒),與其家庭
以上與在位君主疏遠,似以為王室親屬較以為王室成員為妥當。
且以上諸位並無收取國家的任何供給。不過,女王也會邀請他們參加私人家庭集會和官式王家聚會,例如 Trooping the Colour、金禧慶典、國葬。
在世的英國王室成員的前配偶有三:
莎拉,約克公爵夫人 (約克公爵前妻);
馬克·菲力普上校 (長公主首任丈夫);
斯諾頓伯爵 (已故瑪格麗特公主前夫).
新近故去的王室成員包括:
格洛斯特公爵夫人愛麗絲公主殿下
斯諾頓女伯爵瑪格麗特公主殿下
威爾斯王妃黛安娜
伊麗莎白王太後陛下.1.因為上任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故大女兒,也就是現任女王繼承王位。
2.香港回歸談判的女的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英國的國家事務,如出訪、外交的都是首相,女王只是名義上的元首,沒有實權。
3.現任女王去世後,繼承王位的將是她的大兒子查爾斯王儲。
⑵ 關於英國王室的問題
1.男君主的稱國王,女君主的稱女王
2.英國王位是長子繼承製,如無子則有長女繼承王位。(ps:英國國歌就是《上帝保佑我女王》)
3.英國的朝代開始是分為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從1603年之後,英格蘭和蘇格蘭才共有一個皇帝。
4.英國歷代王朝
1、諾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後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後,「絕嗣斷統」,也就是說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後,由另一系繼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歸西天後,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3、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約克公爵的後裔推翻。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號,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標志。兩家爭奪王位的戰爭就叫作「玫瑰之戰」。
4、約克王朝(1461—1485年)
這個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5、都鐸王朝(1485—1603年)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一支的後代,奪得王位後稱亨利七世。他與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6、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7、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圖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這個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為喬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時也把他們在位的時期(1714—1830年)稱為喬治時代(Georgian)。
8、溫莎王朝(1910年至今)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其子愛德華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國的封地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為王室名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朝野反對德國,情緒激昂,迫使英王喬治五世宣布以行宮所在地溫莎作為國王家族新名。溫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及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最後,喬治X世,愛德華X世不是改王室姓氏,是名不是姓
關於英國王室的姓氏,一般說來,英國的王朝名就是該朝王室的姓氏,但是有時也不完全是這樣,舉例來說,當今英國王朝是溫莎朝。溫莎朝的前身是薩克森——科堡——哥達朝,該朝王室的姓氏就是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姓氏來源於維多利亞女王的德國丈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姓薩克森——科堡——哥達的英王喬治五世,為了表示和德國劃清界線,於是將王朝名和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這就是今天的英國溫莎朝的來源。但是,今天的英國王室又改姓了,這是因為,當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初與希臘王子蒙巴頓結婚後,蒙巴頓要求他和伊麗莎白的孩子繼承英國王位後,英國應該由溫莎朝改為蒙巴頓朝,他的這一意見被伊麗莎白二世的祖母瑪麗王太後所否決,英國決定溫莎朝的名稱和姓氏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1960年,瑪麗王太後去世後,伊麗莎白二世決定王朝名繼續為溫莎,但是孩子們的姓氏改為蒙巴頓——溫莎
⑶ 英國女王的父親是喬治六世,為什麼她的伯父是愛德華八世
愛德華八世,也是叫溫莎公爵,是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國王,在位僅僅不到一年,就退位了。英國女王的父親叫喬治六世,而她的伯父卻叫愛德華八世,這也是英國人的風俗習慣,和中國不同。愛德華八世是喬治五世的長子。
這樣應該很清楚了,伊麗莎白二世,就是英國現在的女王,從1952年執政時,還是個二十幾歲的大姑娘,如今,已經是一個頭發斑白的,90多歲的老太太了,她見證了英國10多個首相,曾經向她匯報過工作,也是英國執政時間最長的女王,整整超越一個時代,幾乎成為英國的象徵,將來對她評價,她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女王。
⑷ 英國女王家族是怎樣的存在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是男人的專利,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已為人兼並的國家也出過女王,不過有些女帝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繼承」王位,而只能說是「奪取」王位,如俄國的葉卡捷琳娜等。在今日的歐洲君主制國家的在位國王之中,有2個是女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她們都不是本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王。其中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西亞(1740~1780在位)分別被本國的史學界認為是本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處於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無道禍國殃民之輩,唯一一個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親,她本人要負的責任其實也不多。 她們走上女王寶座的路徑不外乎兩種:從公主到女王和從王後到女王。
⑸ 英國一共有多少位女王
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分別是:
都鐸王朝的三個:
簡·格雷夫人(1537年-1554年)(英格蘭國王1553年)(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後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後斬首。)
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國王1553年-1558年)(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結婚。由於鎮壓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國王1558年-1603年)(終生未婚,去世後都鐸王朝結束。)
斯圖亞特王朝的兩個
瑪麗二世(1662年-1694年)(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9年-1694年)(詹姆斯二世長女。光榮革命後與丈夫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親王共同回國執政。)
安妮(1664年-1714年)(蘇格蘭國王1702年-1707年,英格蘭國王1702年-1714年)(在位期間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死後無嗣,斯圖亞特王朝結束。)
漢諾威王朝的一個:
維多利亞(1819年-1901年)(聯合王國國王1837年-1901年)(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漢諾威家族不承認女性的繼承權,因此宣布放棄對德國漢諾威領地的繼承權,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和舅舅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爾伯特結婚。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
溫莎王朝的一個也就是現在的: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現在)(在位1952年2月6日-現在)(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所以加起來,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
⑹ 英國歷史上有幾個女王
英國歷史上有6個女王。
1、瑪麗一世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歷史上的第六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生於1926年4月21日,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女。其父喬治六世於1952年2月6日去世後,她繼承了王位並於1953年6月20日加冕成為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