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歷史上為什麼會在法國有大片領土
那些領土既不是打下來的,更不是殖民地,而是源於當時歐洲的社會制度.
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建立英國歷史上的諾曼底王朝。諾曼底王朝的英王(當時還只是英格蘭王)既是英國的君主,也是法國諾曼底公國的領
諾曼底王朝之後的金雀花王朝的君主,他們的祖先原來也是法國的貴族,本身在法國就有領地。 像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位英王亨利二世,他的父親是安茹伯爵,母親是英格蘭王的女兒,所以他從父親那繼承了法國的安茹,從母親那繼承了諾曼底。 後來他同阿基坦的領主埃利諾結婚,又得到了阿基坦作為嫁妝。 所以他不僅是英格蘭國王,還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安茹伯爵、阿基坦公爵,這使他實際上成為法國最大的領主。 所以也造成了他和法國國王的宿怨。
從諾曼底王朝開始,到金雀花王朝,一直到百年戰爭,英王和法王之間一直互相對抗。 因為英王在法國有大量領地,而這嚴重影響到法王在法國本土的統治利益。
其實類似英國在法國有大片領地的事情在當時的歐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當時的歐洲不像中國是中央集權的統一王國,而是封建領主各自為政。 當時歐洲各國的貴族領主,經常跨國聯姻,而在當時的歐洲,男女都享有繼承權。 所以經常出現這樣的事情:兩個不同國家的貴族,都在本國有領地,他們結婚後,他們的子女就有可能同時繼承他們兩個在各自國家的領地。 所以當時的很多貴族的頭銜包含了幾個國家內的領地的領主。
當時如果一個貴族去世後無嗣,就會出現旁系親屬和近親親屬爭奪繼承權的事情。 像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就是因為法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英王愛德華三世聲稱自己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擁有繼承法國王位的權利。 但法國的貴族們為避免英國干預法國內政而擁戴瓦魯瓦家族的菲利浦六世繼承王位,遭致愛德華強烈的不滿,出兵進攻法國,由此引發了百年戰爭。
❷ 英國被法國聯合統治是怎麼回事
1066年9月28日,諾曼第公爵威廉傳檄全法蘭克個封建諸侯招募遠征軍,另一方面上書羅馬教宗亞歷山大二世控告哈羅德違背白骨誓約,教宗亞歷山大二世裁定威廉勝訴宣布英王哈羅德二世為教敵,威廉在軍事、外交布局完成,就率領6萬大軍乘坐一千多艘戰艦橫渡英吉利海峽,於9月27日在佩文西登陸。但哈羅德二世才剛率領英軍於斯坦福橋戰役中擊敗哈拉爾三世帶領的挪威維京人入侵,隨後接到威廉在英格蘭海岸登陸,立刻急行軍南下防禦諾曼第大軍。10月14日雙方交戰於黑斯廷斯 (Hastings)西北方6.1哩的森勒克山丘 (Senlac Hill)。但連日交戰行軍而疲憊不堪的二萬英軍不敵諾曼第六萬大軍,英軍多位將領奮戰而死。英國盎格魯-撒克遜王室末代國王哈羅德二世及其兩位弟弟也戰死沙場,史稱黑斯廷斯戰役。威廉稍事整頓之後,帶領大軍北上進入倫敦城,在1066年的聖誕節於西敏寺加冕為王是為『征服者威廉一世』。
英國再次融入歐洲大陸,在政治上依附法國,經濟上雖然獨立,但與低地國家(今荷蘭、比利時)的貿易量逐年遞增——這是後來英國復興、覬覦法國領土,並引發英法百年戰爭的主要因素。
名義上諾曼底公爵是法蘭克人國王的封臣,由於身兼英格蘭國王,使得諾曼國王的實力大過法蘭克人的國王。而且,英格蘭既非法蘭克人國王的省,也不是諾曼底的省份。
正因為政治上依附法國,英國才與法國一起參與了十字軍東征。之後,兼任阿基坦公爵的英格蘭國王一直問鼎法蘭西王位,這也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❸ 二戰期間,英國倫敦是如何成為「法國首都」的
巴黎作為法國首都已有千年歷史,這座歷史名城早已成為了法國的象徵。但法蘭西民族也是多災多難的,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時期,法國不但淪亡,巴黎也喪於敵手。
而英吉利海峽彼端的倫敦,則變成了「法國首都」。
雖然「自由法國」和後來的臨時政府一直將巴黎定為首都,但倫敦作為二戰期間的臨時首都,對法國的重振旗鼓也功不可沒。倫敦既為戴高樂和他的政府提供了庇護,也象徵著反法西斯盟友英國的堅強支持與合作,更是法國抵抗運動的起點。沒有倫敦,就沒有後來法國的復興。
法國在二戰中的歷史,既是一部令人扼腕的淪陷史,又是一部百折不撓的解放史。而「法國首都」在倫敦的那段歷史,雖然只有短短四年,但譜寫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聯合起來反法西斯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