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和17世紀英國文學特點,中英文都可以,謝謝。急。
16和17世紀英國文學特點:
在詩歌中出現了以多恩為代表的玄學派詩和一些稱為騎士派的貴族青年所寫的愛情詩,前者用新奇的形像和節奏寫懷疑與信念交替的復雜心情,顯示出當時科學大進展沖擊傳統文化的影響,後者則表達了一種末世情調。
17世紀40年代,革命終於爆發。人民經過公開審判,處決了國王查理一世﹐並在打了一場激烈的內戰之後建立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政權。
在文學上﹐革命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有大量的傳單和小冊子印行﹐各種集團特別是屬於革命陣營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過它們來發表政見﹐其中李爾本﹑溫斯坦利等人寫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現了一個革命的大詩人──彌爾頓。
彌爾頓對於革命的貢獻﹐首先在於他的政論文。從1641年起﹐他擱下了早以優美著稱的詩筆﹐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寫了許多政論小冊子﹐為英國人民處死國王的革命行動辯護,也發表他的進步主張。
(1)英國寓言出現在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20世紀英國文學特點:
20世紀文學的第一個成就是戲劇創作上的突破。首先是愛爾蘭人蕭伯納來到倫敦﹐用潑辣的劇評為易卜生所代表的歐洲現實主義新戲劇打開局面﹐接著又在自己的創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里斯托芬以來的歐洲古典喜劇傳統結合起來。
寫出了51個劇本﹐其中有《華倫夫人的職業》(1894)﹑《人與超人》(1903)﹑《英國佬的另一個島》(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馬利翁》(1913)﹑《聖女貞德》(1923)﹑《蘋果車》(1929)等名作。
它們或是辯論社會問題﹐或是發表新穎思想﹐但都給觀眾以高尚的藝術享受。蕭伯納的出現使過去一百年英國戲劇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觀。
在小說方面,繼續現實主義傳統的更大有人在。老一輩作家中,威爾斯不止善寫科學幻想小說﹐而且長於描繪倫敦小市民的職業生涯﹐高爾斯華綏用上層人士的語言寫資產者福賽特的家史﹐本涅特和毛姆用法國式的現實主義手法寫人們的情感生活﹐都擁有廣大的讀者。
對知識分子更有吸引力的是著重寫人與人之間的交情的福斯特﹐他的名作《印度之行》(1924)表達了東西文化在精神上的隔膜。赫胥黎則利用他對於科學和文藝的廣博知識﹐寫知識分子在現代世界裡的困惑。
20年代之末出現了普里斯特利的《好夥伴》(1929)﹐寫一個民間劇團在各處演出時的遭遇﹐發揚了狄更斯的喜劇式的現實主義傳統。
B. 急需英國的詳細發展史及風土人情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威爾士語:Teyrnas Unedig Prydain Fawra Gogledd Iwerddon 蘇格蘭蓋爾語:An Rìoghachd Aonaichte na Breatainn Mhòr agus Eirinn mu Thuath;愛爾蘭語:Ríocht Aontaithe na Breataine Móire;蘇格蘭語:agus Thuaisceart éireann Unitit Kingdom o Great Britain an Norlin Airlann),簡稱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或英國(英語:Britain),英文縮寫(GBR),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島國,還包括一些英國海外領地。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 ,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入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故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也是歐盟成員國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 英國的風土人情英國人是以保守出名的。在英語中,保守除了有因循守舊、愚頑不化的貶斥之意外,還有謹慎、穩重和不冒失的褒獎內涵。當我們觀察和了解英國人的日常生活、思維方式及其社會發展的時候都不能忘記這一點。英國人的保守表現在他們傾向於接受熟悉的事物,而對於新奇或者外來的東西總是持懷疑態度。他們說,「英國人一般比較保守,或者比其他大多數國家的人們略微保守一些」。這個自我評價也是比較保守的,因為在外國人看來,英國人簡直保守得不可理喻。英國人雖保守但不乏幽默感,而且以其幽默感聞名於世。矜持、謹慎和幽默是英國人天性的一部分。英國人的禮儀是出名的,所以你到英國去一定要遵守他們的禮儀。
當你去訪問一個英國人是一定要先在門口敲門,等他說「請進」是才能進去,先生進門要脫帽。英國人無論在什麼場合,即使一家人在吃飯,父親叫兒子遞個東西也要在前面加個「請」,事後總不會忘說「謝謝」。在英國,如與別人相遇時,總會以「今天天氣很好」或者「看起來要下雨」之類的話。如果你用國內的「你吃飯了嗎?」是很不禮貌的。
三個禁忌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插隊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討厭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在英國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話了。
不能討價還價。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這是被認為很沒面子的事。如果你認為一件商品的價格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解題過程]
風俗習慣
倫敦的星期天,商店都停止營業,所有的劇場和大多數電影院也都關門。因為倫敦人都喜歡在星期天出城去郊遊。
英國,送禮時最好送較輕的禮品。由於所費不多就不會被誤認為是一種賄賂。英國人也象其他大多數歐洲人一樣。喜歡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對於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並不欣賞。
飲茶,是英國各階層人民都喜愛的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特別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愛好現煮的濃茶,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下午茶在鄉間,也叫葷茶,或飽茶,喝茶時附帶吃魚、肉等菜餚,代替正餐。
英國還有五時茶,是有親階級婦女的社交活動,與其說飲茶,不如說約朋友下午五時茶敘,見見面,談談心,相當於歐洲大陸婦女們的咖啡招待會。
英國人見面時不愛講個人私事,而愛談論天氣,否則會受以冷遇。
在英國翹大拇指是攔路要求搭車之意。
在英國,如果戴口罩上街,人們會認為是傳染病者跑出來了,也許還會有人叫救護車。--衣著:
英國人在穿戴上依然比較講究,因此在會客、拜訪或參加酒會、宴會、晚會時仍要穿西服打領帶。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襯衫,但也得打領帶。
--約會:
英國人的時間觀念較強。對安排好的約會一定要准點。無故遲到很不禮貌,到得太早也不必要。如因故延誤或臨時取消約會,要設法用電話通知對方。英國的電話可以直撥全國各地及世界許多城市。
--談判習慣:
英國商人並不喜歡長時間討價還價。他們希望談一、兩次便有結果。除了重要談判,一般有一小時已足夠。他們有時還利用午餐討論業務。如果對方邀請可以參加。
同英國人談生意,講究談判的方法和策略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業務談判,要與公司的決策人物,如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商談,而且要提前約見。英國人在商談中講究禮節,保持矜持,不過分流露感情,因此同英國人談生意,要儀表整潔,談吐文雅,舉止端莊。
英國商人在商談中既保守又多變,所以,我們要不卑不亢,把握火候,力爭雙方達成協議。有時在談判中,商人突然改變自己的主意,特別是談判後如果不及時簽訂合同,他會反悔已談妥的條款。因此,抓住時機,及時簽約是一個招數。
英國人一般不善交際,但有時為了生意的需要,也作一些必要的應酬。而這種應酬,也顯得保守古雅。
英國人從不把時間同金錢相聯系。英國人的節假日是不可侵犯的,每年7月底到9月初是他們休假時間,因此出國洽談最好避開這個時間。在同英國人商談之中,禮節禮貌是很講究的。在談到「英國人」時,不要使用「英吉利人」一詞,否則會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滿。女王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乃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家的象徵。因此席間不可有對女王不禮貌的言詞。當生意談得雙方都比較滿意時,英國商人會邀你去他家裡作客,你應按時赴宴,鮮花、巧克力和酒,可以作為赴宴時的禮品。聖誕節、新年和對方的生日,寄上一張賀卡也將會加強雙方的友好合作關系,可以促成生意。
--展覽:
英國每年有許多貿易博覽會和展覽會,出訪時間最好和對口展覽會相一致,這樣可以了解英國市場和接觸大批商人。這類展覽很少超過一星期。博覽會印製的目錄上刊有展出者名字和展品,對做生意很有幫助。
--節假日:
絕大部分英國商人每周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是假日。8月份最好不要訪英,因大部分人都去休假。另外,還要避開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人們都准備過聖誕節和新年。3月底至4月中旬是復活節。5、8兩月還有假日。
英國人一般要喝啤酒及不加冰的威士忌。此外,他們喜歡成群結隊去取較遠的地方旅行。因此這個假期對英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他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吃別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星期內收到別人的禮物,覺得不合用或不滿意時,還可以拿著禮物到原來的商店,換一些自己喜歡而價格相若的東西。這樣,送禮物和收禮物的人都會感到很方便。
煤塊英格蘭人新年到別人家拜訪時,必須攜帶一塊煤,並且親手把煤放進人家的爐子里,作為敬賀新年的禮品。同時還說一句祝福的話:「祝你家的煤炭,長燃不息。」
小費
是否付小費視情況而定,一般服務行業以10%付小費。旅館每天每間20便士左右,房等級高的小費應略為增加。中晚餐可給10%的數目。車站和機場行李搬運工人視情況給一鎊左右的小費。(車站和機場均備有小車,可借車自己推運行李)。計程車小費亦給10%,長途租車可每天給二至三鎊。此標准也還可以再加20%的物價膨脹指數。
辦公時間:
政府機關:09:--17:30
公司行號:09:--17:30
銀行:1)英格蘭:周一至周五9:30--15:30(部分大的分行周六亦對外營業09:30--12:00)
2)威爾士:周一至周五9:30--15:30
3)蘇格蘭:周一至周三營業時間為09:30--12:30及13:30--15:30,周四營業時間為09:30--12:30,13:30--15:30及16:30--18:00,周五營業時間為09:30--15:30
4)北愛爾蘭:周一至周五營業時間為10:00--12:30及13:30--15:30營業時間:
商店和百貨公司的營業時間一般是9至17時,星期三、四有許多商店延至19時,星期六在13時關門,但牛津街和龐德街附近的百貨公司營業到17時,星期日幾乎所有的店都休息。
C. 格列佛游記引用的寓言
英國作家約拿旦·斯威夫特發表於1726年的寓言小說《格列佛游記》描述了英國醫生格列佛航海遇險後的奇遇。他乘的航船遇難後,被居民身高只有6英寸的利立浦特小人國俘獲。該國兩黨之爭是由所穿鞋跟的高低引起的。格列佛用尿撲滅了皇後寢宮的大火。他拒絕了皇帝利用他吞並另一小人國的要求,後逃離了此地。再次出海,格列佛被風暴吹到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他被教堂般高的巨人當作玩物展覽,幾經危難後被皇後收買。格列佛向國王所炫耀英國的政治制度,被國王厭惡。3年後,他回到英國。後來,他又隨船出海,遭海盜劫持後漂流到幾座小海島。這里的科學院研究的是如何先蓋屋頂後打地基等問題。他看到一個飄浮在空中的飛島,飛島上住著整天沉思默想的國王、貴族,他們須由別入用吹脹的尿泡拍他們的口、耳、眼才能交談和看東西。屬島的居民稍有不順,飛島便飛至其上空,斷其陽光,或以將其壓成齏粉相危脅。最後一次,格列佛以船長身份帶船出海,途中被叛變的水手放逐到「慧駰國」,那裡的統治者是有高度理性的馬,而人形的耶胡則是些貪婪、兇殘、歹毒的役畜。格列佛被賢馬的美德所感化,欲在此永久居住,但遭拒絕。回國後,他看破紅塵,終生與馬為友。在這部諷刺作品中,斯威夫特尖銳地揭露了富人和窮人的對立和深刻矛盾。借慧駰國的奇聞趣事表明,如果人類讓貪欲戰勝理智,就會墮落為罪惡的人形動物。作品表達了作家激進的民主傾向。《格列佛游記》首創的寓言體小說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有塞繆爾·勃特勒的《埃瑞璜》、奧爾德斯·赫胥黎的《奇妙的新世界》、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庄》等仿效之作。《格列佛游記》有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張建的譯作及各出版社的多種簡寫本、改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