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軍損失2000人卻俘敵13萬,義大利軍隊為什麼笑話不斷
1940年5月,隨著納粹德國軍隊開始席捲西歐法國,英法聯軍節節敗退。倡導「綏靖政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黯然下台,主戰派丘吉爾在民眾的一片歡呼聲中臨危受命,成為戰時首相,帶領英國軍民開展了頑強的抵抗
敦刻爾克大撤退,預示著英軍徹底喪了在歐洲大陸與德國進行拼殺的空間。面對德國空軍對英倫三島的大轟炸,丘吉爾一面向美國求助,一面苦苦支撐。更讓他著急上火的是,投機分子墨索里尼又在非洲「捅了他一刀」。
當然,在這里還要著重的說一下英軍第7裝甲師,他們以頑強的意志連克3城,取得俘敵7萬的輝煌戰績,被譽為「驍勇的不列顛騎士」。巧合的是,他們和隆美爾的「魔鬼之師」的裝甲第7師同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㈡ 漲姿勢,二戰北非戰場中義大利軍隊的表現究竟有多搞笑
義大利軍團的非洲征程:
1936年,義大利數十萬大軍入侵落後的衣索比亞,結果被只有長矛和標槍的埃軍打得幾近崩潰,最後被迫動用毒氣才勉強獲勝。從此,義大利在非洲占據了一席之地。
而在二戰爆發後,義大利又盯上了英軍占據的東非,於是,成千上萬的義大利軍隊再次出征,當時守衛東非的英軍只有3萬多人。義大利軍隊浩浩盪盪走了幾天,結果又停下了,等待後方支援。這一停就再也沒動過,英軍等得花都謝了,還是不見義大利軍隊進攻的動靜。於是,英軍發起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義大利軍隊被打得完全崩潰,義大利軍隊有大批大批的士兵被擒獲。德國人這時候看不下去了,於是把隆美爾派到非洲去,結果就有了傳奇的「非洲軍團」,對比是多麼大啊。
具體的一些事例,有一件十分搞笑的。一個意軍據點遭到英軍進攻,這個據點防禦很強,據點內還有兩門德國造FLAK88式大炮,結果意軍開了兩炮就投降了。英軍詢問意軍戰俘時,他們一臉無辜地說:「我們找不到撬棍,打不開彈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