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世紀的庄園,農民,佃農和自由民的區別
自由農:是較富裕的佃農,只需向領主繳納固定租金,便可以自由使用某部分土地。他們可以留在庄園,覺得合適的話也可以離開。他們參與領主的法庭,也可以到國王的法庭去申訴。
佃奴:則既非奴隸,也不是自由民。領主並不佔有他們的人身,不能出賣他們。雖然他們對領主負有特定義務,但與其說他們附屬於領主,不如說是附屬於土地。他們在庄園中生活的權利不能被剝奪,但沒有得到領主的同意,他們也不能離去。他們參與庄園的法庭,即領主的法庭,但不能上訴到國王的法庭。
農民:農民的生活一般是艱苦而單調的。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的農舍不僅在冬天無法取暖,而且一年到頭都是十分凄清簡陋的。伙食粗劣,烹調不好。天花、傷寒、霍亂以及其他疾病時常發生。出生率很高,但死亡率,特別在幼兒中間,也同樣地高,以致在整個中世紀歐洲的農業人口簡直沒有增長。
(1)英國什麼時候開始種地擴展閱讀
中世紀農民的概念
「農民」在中世紀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西歐中世紀早期,農民不是一個階級或一個階層的概念,而是一個經濟概念,是一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社會群體。作為一個等級意義的農民是在11世紀以後才出現的。租稅和徭役把農耕者劃分為自由的和非自由的。擺脫兵役才是「農民」作為一個等級出現的真正標志。物質上和法律上限制的減少,使得農民產生認同感,具有了共同的身份,即「鄉村身份」。
⑵ 在英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是什麼
什麼是「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以下內容將為大家講述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哦。
十六世紀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的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這促進了英國工商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毛紡織業日益成為英國的主要工業部門。在英國,由於毛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因此對羊毛的需求量大為增加,從而導致羊毛的價格不斷上漲。
這就是英國資本主義血腥發家史,上的「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那些通過圈地運動起家的貴族成了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圈地運動為新貴族增加了土地和貨幣收入,面農民喪失生產資料,在英國政府血腥立法的迫害下,不得不到手工工場當雇傭工人,受資本家的剝削,為資本主義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以上講述的就是「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的主要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⑶ 雜文:從克拉克森的農場說起
種地從來沒有詩意可言!
1
最近有一檔英國的紀錄片《克拉克森的農場》非常火,講的是一個英國主持人去自己農場種地的事情。
這個英國人叫傑瑞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是著名汽車節目《Top Gear》主持人之一,年收入過億,是個不折不扣的土豪。
2008年他買下一個有6000畝土地的農場,然後租給別人經營。十年租約到期後,他突發奇想,要親自去經營農場。
這個紀錄片從秋天9月份開始,9月份開始要播種。
他買了一個蘭博基尼的拖拉機,自己夜以繼日地去犁地,結果因為開始的較晚,地沒犁完,它就直接在未翻土的地里播種。
播種期間連綿不絕下了八周的雨,讓他播種時間推遲。
待到次年4月份,小麥灌漿需要雨水時,卻遇到了英國歷史上最乾旱的春季。
他在荒地養了77隻羊,可因為疫情,羊肉價格暴跌。
他想通過農場水源製作礦泉水,可礦泉水檢測都不達標。
他開了個農用商店,卻只有土豆可以賣。
次年6月份,他開始收割糧食。小麥、大麥、油菜加起來總共種了3000多畝。
最後經過核算,他一年全部的經營收入13.7萬英鎊,刨去種子、化肥、農葯、機器、人工成本,他最後盈利144英鎊。
辛辛苦苦一整年,最後掙了個寂寞。
當然他還有國家的8.2萬英鎊補貼,即使加上這個補貼,摺合到每畝土地上的產出是13.67英鎊/畝,摺合人民幣119.4元/畝。
像英國這種全機械式經營的大農場,產值居然是119.4元/畝,而且還是算上政府補貼。如果沒有政府補貼,那麼這一年就相當於白乾。
2
從古至今,種地還是靠天吃飯的買賣。
即使如發達國家英國,機械化種地,科學管理,最後也還是靠老天爺賞飯吃。
乾旱、洪水、病蟲害、火災……數不清的自然災害在折磨著農民。
辛辛苦苦一整年下來,刨除成本後,收益少的可憐,相當於在地里無償勞作。
種地不掙錢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
從農村空巢化現象就能得出這個結論。
無數農民拋棄土地,湧入城市。
城市務工掙得錢要遠遠多於在農村種地。
種地從來就不是個詩意的事情。
陶淵明一生追求田園生活,並不是他多麼想種地,而是因為他有錢,種地只是業余愛好。
看他種地的水平就知道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要是真農民,哪有把地種成這個鳥樣的,這是對土地的褻瀆。
說種地生活好的,肯定是有錢。種地只是想體驗下生活。
我農村出身,在農村種了好幾年地。我這輩子都不想再回去種地。
春天犁地,夏天除草,秋天收獲,冬天整地。一年365天,天天泡在地里。
冷、熱、臟、累、苦,還有就是窮。
種地我看不到哪裡有樂趣可言。
3
前些天,知名網紅李子柒被聘任為四川省農耕文明形象大使。
這個在全球擁有1億多粉絲的網紅,居然是農耕文明的形象大使,我撓了撓我的大腦袋,沒想通內在邏輯。
李子柒憑啥能夠成為農耕文明的大使呢?那四川省甚至我全國的勞苦農民代表了啥?
李子柒每次出場,都是一襲長裙、妝容精緻。
這哪是農民,這是地主家的闊太太出來體驗生活了啊!
穿成這樣去種地,土地爺爺和太陽公公也納悶啊!
種地可不是這個種法啊。
我看了幾期李子柒的視頻,給我的感覺就是假得很。
秀才藝可以,但能不能不要以農民的身份去秀才藝。農民要是有這才藝這相貌,誰還去種地。
換個角度想,就想明白了,人李子柒走的就是商業化路線,就是要吸粉。肯定要琢磨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給粉絲們看。
至於像不像農民,根本就不重要。
說白了,人李子柒的目的是掙錢。
但四川省給了她一個農耕文明形象大使的頭銜又是為了什麼呢?
人也是為了宣揚自己農耕文明大省的旗號。
都有各自的目的,但就是沒有為農民發發聲。
李子柒在精緻的農耕時,可不會想到為農民兄弟宣傳宣傳,種地很不易,大家不要浪費糧食。
她想的是這個視頻得有多少人看,自己能掙多少錢。
4
我們以前、現在,都缺少一種坦誠。
還不如一個英國富翁來得實在。
克拉克森實實在在種了一年地,耕地、播種、收獲,最後得出一個積極的結論:農民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們應該尊敬他們。
而處在東半球的我們,卻對一個抖音網紅大加推崇,又是大使又是點贊,全然不想想她真的配得上大使頭銜嗎?
低下頭,向下看看,腳底下的農民兄弟們真的不容易,多關注關注他們。
給他們想點辦法,糧食價格再漲漲,政府補貼再漲漲。
這些事情總比捧一個網紅要重要得多。
⑷ 人的性命還不如一頭羊,英國的圈地運動究竟有多殘忍
在英國興起的這個圈地運動,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說,簡直就是酷刑。因為在這場運動當中,有不少農民都被處死了,而存活下來的農民也成為當時社會最底端的廉價勞動力。雖然這一場運動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但是這場運動是非常暴力血腥的,也是這些普通百姓的噩夢。
甚至是還有一部分地主直接把這些無辜百姓打殘或者是殺死。由於資本主義正在迅速發展,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刺激,所以國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可能就是政府默認的這種行為讓圈地運動的面積越來越大,並且這種運動也得到了當時政府的支持。而當時被趕出來的農民越來越多。也讓當時英國的社會變得更加不穩定,這些被趕出來的農民就成為了當時整個社會階層最廉價的勞動力。
⑸ 我想知道英國封建制度衰落的原因
首先是封建地主階級的衰落。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是十分低下的,農民用鐮刀,犁,耕牛等生產工具來生產,那個時候沒什麼化肥,沒轉基因,雜交等高科技,更沒有什麼塑料大棚,人工降雨等等。所以舊的封建生產方式的落伍必然導致地主階級的衰落。英國的地主階級是名副其實的封土建邦,下一級的向上一級的領主宣誓效忠:騎士,貴族,國王層層效忠。國王沒有像中國封建社會皇帝那樣絕對的權力。例如早在13世紀,貴族們就逼迫當時的英國的國王簽署大憲章,英國的議會制和有限民主從此開始。英國在十三到15世紀封建社會達到頂峰,但是英國在與法國的百年戰爭中敗北,丟失歐洲大陸的領地;16世紀國內發生玫瑰戰爭,導致大量的統治貴族死亡和衰亡。統治階級內部的自相殘殺削弱了力量,那麼新興的力量自然就彰顯了。這時候英國出現了新的階層,那就是資產階級。著名的圈地運動就是由一些率先進行變革的地主階級和商業資產階級發動的。由此促進了英國的毛紡織業的興旺;使得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入城鎮,為了生機不得不到早期的工場工作。加速了新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發展。這種新興力量比舊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更先進。英國的經商傳統,海洋擴張戰略,全球占據殖民地,則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取得了廣闊的市場,原料和原始資本積累來源。工業革命的發展最終使得資產階級取得了對地主階級的絕對性優勢。
政治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資產階級掌權和掃清發展障礙奠定了基礎。標志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和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
思想文化方面: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掌權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雖然英國的文藝復興比較晚,相對於歐洲大陸的義大利,法國。但是莎士比亞等巨匠的誕生還是給英國的文化帶來了勃勃生機。宗教改革則破除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桎梏,新教英格蘭國教取代專制落後愚昧的天主教。
總之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雖然過程艱辛漫長,但是歷史規律和發展趨勢是不會被改變的。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英國內戰的結果: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時間限制,回答的比較混亂,不足之處,還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