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幫我介紹下約翰。彌爾頓
約翰·彌爾頓 ( 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國偉大的詩人、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 彌爾頓 1608年12月9日出生在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自幼酷愛讀書,學習多種文字,自12歲起,每晚讀書必至深夜方才就寢。劍橋大學畢業後,他通覽了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深受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1638年在義大利旅行時會晤了被天主教會囚禁的伽利略。1639年英國國內形勢逼人,他終止旅行,提前返國,日益尖銳的斗爭,使彌爾頓漸漸捲入革命的浪潮。在後來的20年裡(1641~1660),他把年輕時創作史詩的計劃擱置在一旁,寫了大量政論文章和小冊子。
1641年到1642年,彌爾頓寫了《反對教會管理的主教制》等五篇政論,指出主教統治造成了腐敗,要求民主原則改革國教。這些文章的發表引起了公眾對彌爾頓的注意。1644年,他因出版跟他太太離婚的小冊子引起國會憤怒,被傳至國會出版委員會接受質問,《論出版自由》(APEOPAGITICA,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就是他的答辯詞。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決。兩周後,彌爾頓發表《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引聖經和羅馬政治學說為據,指出君主權力來自人民,人民有權廢除甚至處死濫用職權的暴君。一個月後,他被聘為共和政府的外交秘書。不久便投入了更激烈的論戰。針對保皇派偽造的《神聖君主的偶像》,彌爾頓寫了《偶像破壞者》一文加以反擊,以消除人們對軾君的恐懼。保皇派接著發表了更富煽動性的《為查理一世聲辯》,彌爾頓左眼已進失明,但為捍衛共和體制,毅然撰寫了《為英國人民聲辯》(1651)和《再為英國人民聲辯》(1654),駁斥保皇派的謊言。1660年3月,復辟徵兆已十分明顯,他發表了最後一篇政論文《建立自由共和政體之簡易方式》,再一次表明自己深切痛恨封建專制的態度。
1660年5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彌爾頓一度入獄。晚年,他雙目失明,過著困頓的生活,但仍矢志不渝,口述了三部光輝詩篇:《失樂園》(1667)、《復樂園》(1671)、《力士參孫》(1671)。
Ⅱ 詩人彌爾頓的簡介
彌爾頓,著名的詩人、爭論家,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詩人彌爾頓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人彌爾頓的簡介
彌爾頓(1608—1674),英國詩人.生於倫敦。1608年12月9日的一天,當莎士比亞還在創作他偉大的作品的時候,另一位英國偉大的詩人便在倫敦呱呱落地了,他就是約翰·彌爾頓。約翰·彌爾頓的父親是一位法律文書,家境也十分的殷實。約翰·彌爾頓的父親雖然是一位清教徒,但是他也不像其他的清教徒那樣呆板,他十分喜歡音樂,這也引導了彌爾頓喜歡上了音樂。彌爾頓在父親的影響下,十分喜歡學習,那時的他經常要學到深夜,這對他以後的身體是也極大的壞處。
在彌爾頓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將他送進了一所名叫聖保羅的著名男子學校念書,15歲時便進入劍橋大學深造。因為彌爾頓英俊的容貌,思想又很獨立,在當時的劍橋大學已經成為了最出色的學者。在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進入英國教會做牧師的想法,彌爾頓在反復思考下,他堅信自己天生就應該做詩人。於是為了日後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開始努力地寫詩和讀書。
後來彌爾頓寫了大量的詩歌,為人類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巨大的財富,他所作的作品在日後影響了很多詩人。在1674年,這位偉大的詩人終於與世長辭了。
詩人彌爾頓的作品介紹
彌爾頓是清教徒文學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為資產階級民主運動而奮斗。彌爾頓作品有很多,他的一生創作了許多巨作,如《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等等。
在1649年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任命彌爾頓為拉丁文秘書。這這期間他寫了不少文章來捍衛共和國,因為過度疲勞,雙目失明,但他依舊堅持著。王朝復辟後,彌爾頓受到了迫害,他的著作全被焚毀,生活窮困潦倒。在這一時期,他完成了人生的三部傑作,分別是《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彌爾頓早年的創作都是以短詩為主,他的十四行詩是歌頌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懷,這在他的藝術上有很大的成就。彌爾頓繼承了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想,他接受了十七世紀新科學的成就,同時也對它們採取批判的態度。彌爾頓肯定人生,但否定無限制的享樂。他肯定人的上進心,但否定因此發展出來的野心和傲慢。他肯定科學,但否定科學是一切。彌爾頓的這種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最真實的反映。
《失樂園》是彌爾頓的傑出代表作之一,他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為了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這首詩是對封建貴族放盪的.生活給予最尖銳的批評。彌爾頓是英國現實主義教育的重要人物代表。他生活在17世紀,是當時資產階級革命的出色辯護人,他在文學界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傑出詩人。
詩人彌爾頓的影響
彌爾頓的影響分為在文學方面的影響和自由觀念的影響。彌爾頓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雄辯家、散文家和小冊子作者之一。彌爾頓的散文和演講至今都還閃耀著光芒。英國文學中的古典主義因素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存在,這從彌爾頓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古代文學的影響。
另一方面,彌爾頓作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他的思想受到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雙重影響。所以他既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同時又是一個擁有淵博的古典人文主義思想,體現了一個具有個人主義傾向的基督教人的典型形象。彌爾頓自由觀點的闡述是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也正是英國國內形勢的發展促使他不斷地關注各種問題,對自由觀念問題進行闡發。
彌爾頓自由思想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於推動資產階級革命和新聞自由運動有著巨大貢獻;第二個是對於推動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學術研究有著巨大貢獻。
Ⅲ 約翰·彌爾頓人物大事記
約翰·彌爾頓1608年12月9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父親愛好文學,受其影響,彌爾頓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愛文學。
1625年16歲時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1632年取得碩士學位。
因目睹當時國教日趨反動,他放棄了當教會牧師的念頭,閉門攻讀文學6年,一心想寫出能傳世的偉大詩篇。
1632年至1638年五年間,彌爾頓辭去了政府部門的工作,住到他父親郊外的別墅中,整日整夜的閱讀,他幾乎看全了當時所有英語、希臘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作品。
在這段時期彌爾頓寫作了《A mask》(後又名為Comus,1634年)等一些作品。
1638年彌爾頓為增長見聞到當時歐洲文化中心義大利旅行,拜會了當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會囚禁的伽利略。
彌爾頓深為伽利略在逆境中堅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動。翌年聽說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便中止旅行,倉促回國,投身革命運動。
約翰·彌爾頓1641年,彌爾頓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邊,開始參加宗教論戰,反對封建王朝的支柱國教。他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發表了5本有關宗教自由的小冊子,1644年又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論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陣營中的獨立派將國王推上斷頭台,成立共和國。彌爾頓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鞏固革命政權,發表《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等文,並參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擔任拉丁文秘書職務。
1652年因勞累過度,雙目失明。
1660年,王朝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不久又被釋放。從此他專心寫詩,為實現偉大的文學抱負而艱苦努力,在親友的協助下,共寫出3首長詩:《失樂園》(1667),《復樂園》(1671)和《力士參孫》(1671)。
1674年11月8日卒於倫敦。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鬥士。彌爾頓是清教徒文學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為資產階級民主運動而奮斗,代表作《失樂園》是和《荷馬史詩》、《神曲》並稱為西方三大詩歌。
Ⅳ 約翰·彌爾頓: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
約翰·彌爾頓確實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生平簡介:
文學成就:
政治活動:
個人生活:
綜上所述,約翰·彌爾頓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和堅定的政治信念,在英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