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從英國史中你得到什麼體會

從英國史中你得到什麼體會

發布時間:2025-08-10 07:45:50

❶ 如何學習世界史專業

世界史專業是歷史學大類下屬的一級學科,與之並列的還有中國史、考古學等。世界史研究一般都以地區和國別為單位,如歐洲史、拉美史、非洲史及美國史、日本史、英國史等。

我以為,外語是一門重要工具,尤其是對世界史研究而言,幾乎是打開外文文獻之門的一把金鑰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歷史學研究也是如此。如果讀不懂外文文獻,單純使用中文文獻或漢譯本文獻,是很難做出開創性成果的。而且,這樣一來,資料來源也比較有限,影響到研究視野和文章質量等。總之世界史研究對外語能力——尤其是文獻翻譯能力要求很高,要能獨立閱讀和翻譯文獻(你總不能指望導師或學長學姐給你現成的吧?自己出錢請人翻譯?),加強訓練,逐步提高准確率、速度和效率,做到質量過關,可以隨用隨譯。所以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走,打鐵還需自身硬,啃下幾塊硬骨頭,筆頭熟練了就會脫胎換骨,之後的路就好走了。

世界史專業要求熟練掌握至少一門外語,一般都為英語,但這並不是萬能的。譬如研究俄國史,讀俄語文獻和英語文獻哪個效果更好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覺得,如果研究俄國史、日本史、法國史、德國史都把英語轉口文獻當成萬能幫手的話,則有隔靴搔癢和投機取巧之嫌,很難獲得第一手資料和取得重大突破。舉個例子,俄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已經非常全面詳實了,但是國家還是組織了巨大人力物力重新從德文原文翻譯了一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當然也有其他外文),這是為什麼?眾所周知,語言在翻譯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信息損耗,研究俄國史,英文文獻再好,也不及從俄文原文得來的信息更可靠、准確和全面。

當然,我們不否認英語國家學者對俄國史的研究成果,如20世紀的路易斯·費希爾、西里爾·布萊克、弗雷德里克·斯塔爾以及法國的羅曼·羅蘭等。但「破綻」也正在於此。比如,日本人稱自己的語言為「日本語」,於是也就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人的語言是「中國語」,殊不知,中國人自己都是將其稱為「漢語」,而從不說什麼「中國語」,這就是理解偏差。同樣的,西方學者用英文寫出的學術著作也不能百分百保證絕對忠實於俄國社會國情,尤其是不懂俄語的俄國學者(這話很拗口,就像不懂漢語的所謂「漢學家」一樣),你能指望他從英語中隔空猜物地憑空參透什麼俄國人特有的文化現象嗎?當然也有一些令人敬佩和感動的軼事,比如美國學者某君為研究俄國問題,一把年紀還毅然自學俄語,專注和醉心於學術到如斯地步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當然,路易斯·費希爾也是為了研究列寧而在俄國居住了十幾年之久!這些人為了學術的求真、求是付出了一生的追求。

但是不得不說,就像你不能通過別人的轉述來了解一個人一樣,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二手資料」來研究俄國史。比如俄語詞彙中一些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譯成英語後就損失殆盡,或者基本看不出來什麼「內涵」和「美感」了。如,姓氏Ленин,Сталин,Каменев,它們在俄語中的詞根分別是勒拿河、鋼鐵和石頭,譯成英語後變成Lenin、Stalin、kamenev ,幾乎看不出原詞的詞根含義了,也就無從聯想其姓氏內涵,換做是不懂俄語的麻瓜,恐怕也是想不到這一層的;再比如蘇聯政要Молотов,他的姓氏詞根是「錘子」,譯成英文是Molotov,還是啥也看不出來。他在談判中常常否定西方國家代表的提議,因此被稱為「涅特」先生,這個「涅特」就是俄語「нет」的音譯,意思是「不」。不懂對象過的母語,一旦遇到漢譯本文獻中譯者誤譯和錯譯,我們就如同新生兒一樣,連基本的辨識能力都沒有,很可能被誤導,將錯就錯。比如「常凱申」、「門修斯」就是著名的翻譯笑話,譯者對常識的缺乏令人驚嘆,貽笑至今。

❷ 2022讀書心得800字精選10篇

讀書心得 ,是在讀書後產生的心得與感受,以及對內容的理解與感悟,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 文章 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讀書心得8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讀書心得800字1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一直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可我們也必須承認,丑惡也是一種真實,而且它們從未絕跡過。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我對此有了更深的體會。裡面有許多個極其醜陋的鏡頭我是完全無法想像出來的。

在我們這些90年後的孩子中,我們都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可高爾基卻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小小年紀的高爾基離開了父母身邊,在他外祖父家目睹了舅舅們為了家產爭吵斗毆,愚弄弱者,毒打 兒童 的令人作嘔的醜事。我雖然知道,那個時候的社會是黑暗的,低層社會的生活就是這么無奈,可我無法想像一個小孩子在這種社會下是怎樣生活的。

在我印象中,有這么一個鏡頭,一直在我腦海里徘徊,想忘卻忘不了。小高爾基的舅舅們為了家產,殘忍的用十字架壓死了他們家的一個工人。這個工人無聲無息的死掉了,人們也很快忘掉了他,似乎從來沒有他這么一個人,也從來沒發生過這么一件事。我無法理解,這就是人們對待生命的態度!我不敢相信,他們那顆肉做的心真的已經變成了石頭般堅硬!

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底層社會是黑暗的,可高爾基並沒有被這黑暗侵蝕,他仍保持善良的品性,並且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於這點,我對高爾基感到由衷的敬佩。在《童年》里有這么一段話:「在這塊廣闊而又肥沃的土地上,醜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長著,而後者點燃了我們的希望,因為幸福離我們不再遙不可及!」讀完整本書,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這段話。雖然身處黑暗,卻不曾被黑暗所吞噬。在高爾基家的工人死時,無一人為此感到傷心,只有他為此感到難過;在他看到他外祖父毆打外祖母時,他會冒著被外祖父毒打的危險前去幫助外祖母;在他周圍的人都被黑暗籠罩時,他敢於沖破黑暗,走向光明。我敬佩他那善良純潔的心,他那敢於與黑暗鬥爭的勇敢,他那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童年》教會了我許多人生哲理。無論你生活在怎樣污濁的環境,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正直的心,也不要放棄對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在我們當今社會中,也有丑惡的現實,它們是那麼沉重,那麼令人窒息和作嘔,可我們要想將它們從我們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須了解它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勇於面對黑暗現實的決心和勇氣。

《童年》講述了一個我們從未有過的童年,我們從高爾基的《童年》中,又在人生路上邁了一大步!

讀書心得800字2

第一次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余華太過殘忍,讓 故事 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像,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余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讀書心得800字3

「在這個世界上,不單調的東西讓人很快厭倦,不讓人厭倦的大多是單調的東西,向來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單調的時間,但沒有忍受厭倦的餘地。」這是書中一位主人公——十五歲少年田村卡夫卡的一句話。田村卡夫卡的思想與靈魂讓我十分羨慕與敬佩,他是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他在孤獨中前行,在獨行中成長。卡夫卡給頑強的性格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虛構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常常讓人眼前一亮。在書店挑書的時候,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當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以為會與小說家卡夫卡有關聯,但是我完全想錯了。《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小說。有人說,這是一部虛擬的 寓言故事 ,敢於擺脫束縛,直面社會。我非常贊同這樣的觀點。

書中兩條線索並行,一條線索就是田村卡夫卡離家出走並逐漸成長的經歷。田村卡夫卡為了掙脫父親的冷酷與詛咒,毅然決然地在十五歲生日離家出走。他試圖去另外一個地方來擺脫父親的詛咒,但那些詛咒如同宿命般還是發生了,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在離家出走的過程中,他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為自己選擇的安身之地便是圖書館。「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畢淑敏的這句話也是書中十五歲少年的寫照。但他也曾試圖拒絕現實、逃離到「森林」,來追求精神成長。不過最終也接受了「母親」的勸告,直面現實、融入社會、承擔起責任。

田村卡夫卡是我們每個人的的影子,我們都是田村卡夫卡的現實人。成長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有身體上的成長,同時也追求精神成長。我不相信宿命論,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都不存在宿命。人生都是通過自己努力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要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中不免會遇到挫折、孤獨、迷茫,但這並不是我們一蹶不振的理由,恰恰相反這些更應該成為成長道路上的精神豐收。韶華易逝,我們就該抓住人生最美好、充滿 想像力 和創造力的時間里加倍努力去追求李相和報復。這樣,當你老了的時候,才能夠在回首年輕過往的時候不後悔、不遺憾。

謝謝《海邊的卡夫卡》,我相信自己終會由軟綿未定的靈魂變為最頑強的少年。

讀書心得800字4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了海倫對生命的評價。主要講述了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海倫·凱勒小時候因為一場疾病而失聰失明,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系,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

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海倫就是想告訴我們這些,因為她也這么經歷過,在她出生16個月的時候,海倫就已經雙目失明,失去聽力,話也不會講了。海倫知道這些痛苦,所以她想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很重要。

我們要像海倫凱勒一樣,要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他人!

讀書心得800字5

《憶讀書》這篇課文介紹了冰心奶奶小時就很愛讀書,而且讀了很多書的事情。這使我懂得了以後不能光想著玩,應該學習冰心奶奶用心讀書,讀好書的精神。

首先,讓我最受啟發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歲的時候就寫字認字,而我四歲的時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兒園里就只知道活蹦亂跳,沒有一點兒紀律,回到家後,便更放鬆了,不要人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一次,媽媽想教我練幾個字,可我卻一點兒也不願意,還和幾個小夥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後讓爸爸媽媽在全城裡找來找去的,等我們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媽媽好好教訓了一頓。這時候一想起來,我真感到小時候好幼稚而又好無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個天才,一個笨蛋啊!

其次,讓我受啟發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歲的時候,看懂文言文的《憶讀書》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為聯想到我的現實生活,可能在我7歲的時候,我還剛剛開始寫字呢,當時我連一首簡單的古詩《憶讀書》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學習,還不時的被大人們批評。而你們看,冰心奶奶能自覺的讀書,還能看懂《憶讀書》,真是我的學習榜樣啊!從此以後,也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向冰心奶奶學習,從小就熱愛讀書,長大了才能象她一樣成為一個文學家。

再次,讓我受啟發的是,冰心奶奶會因為她舅父沒有給她講完故事而哭泣,讓我贊嘆不已啊!我在生活里就是缺乏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就是缺乏這種思考的精神,就是缺乏這種不求理解的精神。在生活里我和冰心奶奶好象一個相反的人,每當媽媽給我出題練習時,越少我就越高興,越多我反而越生氣,因為我覺得媽媽浪費了我很多玩耍時間,學了冰心奶奶。冰心奶奶有親切的口吻教給我們怎樣讀書: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多看一些好書,如: 作文 書,四大名著等。這些書會給予我們豐富的課外知識和悠久的歷史 典故 。讓我們回味一生。

《憶讀書》學了這篇,我覺得我更加應該努力學習,做一個和冰心奶奶一樣勤奮的人,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就是我學習這篇文章的深刻感受。

讀書心得800字6

《簡·愛》之所以成為英國史上一部有顯著地位的小說,成為世界名著,是因為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這在英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創舉。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出生在英國約克郡哈沃斯一個聖公會窮牧師家庭。因為家庭貧寒,母親早逝,夏洛蒂的童年是不幸的。然而凄苦的童年並沒有讓她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的生活,這一點在書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夏洛蒂在寫《簡·愛》前曾對她的兩個姐妹說過:「我要寫的女主角簡·愛長相平常,一無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奪目,就因為她的不同尋常的氣質,她的豐富的感情世界。她是以一個新型的女性的姿態出現在讀者眼前的。」這讓我不禁想起書中女主人公簡·愛說過的一句話:「當我無緣無故挨打時,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狠狠地回擊!這便是簡·愛身上具有的反抗精神,這便是簡·愛在當時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里,敢於挑戰不公的勇氣。

在舅媽家,當里德太太一次又一次殘忍地傷害她,簡·愛忍到無法再忍時,反抗之心終於爆發,她憤怒地對里德太太說:「你不是我的親戚,我這輩子永遠永遠不再叫你舅媽。我一想起你就惡心,你對我殘酷到了可恥的地步。」

在勞渥德學校,當布洛克爾赫斯特先生把她當成一個撒謊者當眾羞辱時,簡·愛心中立刻產生了一種反對里德、布洛克爾赫斯特合夥公司的憤怒沖動在她的脈搏里跳動起來,她咬緊牙關告訴自己:「我可不是海倫·彭斯。」

還有,在桑菲爾德,在聖約翰加,簡·愛始終沒有放棄這種反抗精神。

簡·愛有著自己的尊嚴,她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在愛情上,她的感情是熾烈的,可是絲毫沒有忘記平等的要求。她對羅切斯特先生說過:「我的靈魂跟你一樣,我的心跟你的完全一樣!我現在跟你說話,並不是通過習俗、慣例,……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的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正是這種敢於向惡俗勢力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讓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形象獲得了永生,也讓這本書成為了永垂史冊的不朽之作!

讀書心得800字7

當我走進曹文軒的《草房子》,當我讀到陸鶴對人格尊嚴得堅守;紙月弱小的外表背後藏有堅韌的性格;杜小康從優越的家庭條件中徒然變成失學兒童後不甘地抗爭;細馬那頑強的品質是麻油地的新作風;秦大奶奶那堅決和讓步的精神;蔣一輪老師與白雀姑娘註定無望凄苦的愛情;桑桑面對病魔糾纏表現出來對生存或死亡的坦然……時,這本小說的每一行字、每一句話、每一章故事,已經深深地把我的靈魂給吸引住了。

就在我看到第二章,紙月時,我覺得紙月是個內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靈如同皚皚白雪般純潔。她沒有爸爸媽媽。只有一個又當爹,又當媽的慈祥奶奶。紙月為了不讓奶奶為自己而擔心,每當板倉小學的男生們欺負她時,她並沒有告訴奶奶,怕奶奶會生氣,只是自己偷偷的默默地流淚。一直到桑桑幫助她把板倉小學的男生們打跑後,默默無聞的她才露出她從沒露出的一絲微笑。善解人意的她話不多,卻總能幫助別人。不要認為內向是紙月的一個缺點,有時,默默無聞的她卻是油麻地里最可愛、最天真的一個。

「真人、真實、真情」是這本小說給我最強烈的感受。同時在快速的閱讀中,我還感受到了,作者另一個很大的妙處就是在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把生活中平常而又存在的景象描寫的傳神、入畫。如182頁中的「雨根本沒有停息的意思。天空低垂,彷彿最後一顆太陽已經永遠地飄逝,從此,天地間將陷入綿延無窮的黑暗。雨大時,彷彿天河漏底,厚厚實實的雨幕,遮擋住了一切:樹木、村莊……就只剩下了這厚不見底的雨幕。若是風起,這雨飄飄灑灑,猶如巨瀑。空氣一天一天緊張起來。」

讀完本小說,紙月、細馬、杜小康這幾個農村的孩子留給我的是永久的回憶,我為他們那小小的年紀就承擔那麼大的挫折、壓力,替他們不平,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命運,是你無法改變的命運,只有與他抗爭,你才能生存下來,這幾個孩子的經歷能給現在的同齡人一個很大的榜樣,值得學生們讀一讀,看看農村的孩子是怎樣生活的,《草房子》是學生們成長過程中值得細細地品讀的一本好小說。

讀書心得800字8

我讀了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讓我感觸頗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社會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醜陋和美麗,高尚與卑賤……小說通過一個舊人力車夫樣子的辛酸故事,描繪了黑暗的舊社會是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善良、自食其力的平凡車夫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祥子老實、健壯、純朴,對生活有駱駝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後來,經過3年的省吃儉用,他終於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車,但沒過多久,卻被亂兵搶走。第二次他又攢夠了錢,卻又被那可惡的孫偵探給敲詐一空。第三次,他娶了虎妞,還用虎妞的錢買了車子,本來日子過得已經很不錯了,可是虎妞卻難產死了,祥子傷心欲絕,沒法了,只好把車子賣了來安葬虎妞。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它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他成了一個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的人。從此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為了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劇,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悲劇,更是當時舊社會的悲劇。《駱駝祥子》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真面目,可想而知,在當時混亂的社會里,人們是過著怎樣的悲慘生活。如果不是惡勢力軍閥,舊社會體制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滿懷希望走向墮落絕望,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

讀到這里,我不禁為祥子感到遺憾和悲傷。對於當時的社會,我更加感到悲哀,感到痛苦,感到恥辱。祥子在社會的影響下經過跌宕起伏成為垃圾。這就是社會對每個人的不公,可以說,祥子是被這個社會,這個腐敗的社會害死的。

理想和現實就像一個矛盾的存在。社會是現實的,也是殘酷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它沒有你想像中來的美好。對於駱駝祥子,我在感到惋惜與無奈的同時,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回想起來,每次我遇到困難感到膽怯和悲觀時,媽媽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你可以流淚可以悲傷,但絕不可以趴下,堅持下去,一定要有必勝的信念。」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路,我們要像最初的祥子一樣自強不息,樂觀的追尋自己的夢想。

讀書心得800字9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假期里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閑聊家常,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一個以筆代槍,同惡勢力不屈抗爭的偉大鬥士,此刻成了一個遠游歸來的慈愛溫和的長者,在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和心靈的家園中輕輕拂去歲月的積塵,而後,氣定神閑地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動清晰的故事,一個個鮮活形象的人物——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在這個搖曳多彩的記憶里,我最愛留戀徜徉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充滿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園。

幼時的魯迅,不時到園里的泥牆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烏接連不斷的根,為貪嘴而去摘帶刺卻酸的覆盆子。童心總是充滿無窮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園給了他無盡的歡樂,幼嫩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新鮮透亮。

讀《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領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樸的鄉民給了幼年魯迅美和愛的啟蒙,使他擁有了一顆豐富細膩而嚮往美好的心靈,並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後當他回憶起故鄉的舊事與童年的樂園,哪怕是對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滿了深深的眷戀。

魯迅先生留存於世的諸多作品,《吶喊》《野草》《故事新編》等,今天讀來依然令人難以釋懷。在如今物慾橫流的塵世中,人們夜以繼日地為名利而奔波勞累,為情感而困惑煩惱,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記了花草的芬芳,鳥兒的啁啾,忘卻了人始終是來自自然而又歸於自然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規律呢?

在喧囂嘈雜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願你的心情變得平靜而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這本書就是在長大以後,把自己小時候的瑣屑一點點拼湊起來。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事,因為有了愛,魯迅做的最好。

讀書心得800字10

讀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有時,我常幻想自己的未來,這樣我就會對未來某一天發生突然變化,更加從容。這是一本關於救贖的書,也是一本關於友情、善良的書。

對於這本書所寫的年代與歷史,由於年幼,我並不清楚,只知道是一個連年戰爭,充滿硝煙的地方,在我的意識里,那裡的人民飽受戰爭的折磨,所以根本不會想到那裡也是一個春暖花開,羊肉串飄香,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追風箏的地方。

而在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阿米爾與哈桑之間就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如果說他們是朋友,那為什麼當哈桑被一些年齡大的孩子欺負時,阿米爾不挺身而出,卻沉默和逃避?如果說他們是主僕之間的忠誠之情,那阿米爾為什麼要在十幾年後再次踏上這個充滿戰火的土地上來救贖呢?

從這本書里,我看見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用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這片土地與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為對故土的愛而迴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

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友誼從放風箏開始,很多年後,能讓阿米爾記憶猶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著風箏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風箏的過程中,看清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盡管小說的敘述如同流水一般,將故事的發展 情書 徐徐展開,但作者內心確如同奔騰的潮水,想席捲一切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和人性的正反兩面。一冷一熱,使得整本小說有了正常的體溫,甚至能讓人聽到書頁里的血脈的流動和心跳,最後都沖破作者的身軀的思想,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涯狀況,是不能體會作者寫這本小說的初衷。但我能從作品中體會他作為主人和僕人之間尊卑,作為貴族與賤民的隔閡,作為朋友和兄弟的真情,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無法轉變的種種無奈卻又不想要傾訴的一和訴求。

《追風箏的人》將兩個不同人生的人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運用生動而細膩的刻畫,洞見人生和人性的復雜。


2022讀書心得800字精選10篇相關文章:

★ 2022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0篇

★ 2022活著讀書心得及感想【5篇】

★ 2022《活著》讀書心得及收獲

★ 2022餘華著作《活著》讀書心得五篇

★ 2022《霧都孤兒》讀書心得五篇

★ 2022《紅樓夢》高中生讀書心得【5篇】

★ 2022年《開學第一課》個人觀後感800字(精選7篇)

★ 2022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範文

★ 2022《活著》七年級讀書心得【5篇】

★ 2022餘華《活著》閱讀心得感想五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閱讀全文

與從英國史中你得到什麼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版港怎麼讀 瀏覽:991
伊朗為什麼盛產魚子醬 瀏覽:31
英國的學校有什麼特色 瀏覽:971
印度為什麼選聯邦制 瀏覽:957
印度人說你是夫人什麼意思 瀏覽:328
印尼在哪裡產小龍蝦 瀏覽:917
印尼慘案什麼事情 瀏覽:542
英國可卡是什麼品種 瀏覽:778
越南油罐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757
這個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689
中國太保屬於哪個板塊 瀏覽:948
英國海關防控如何 瀏覽:834
義大利里米尼屬於什麼氣候 瀏覽:440
印度電子簽證怎麼處理 瀏覽:752
中國張家界屬於哪裡的 瀏覽:713
中國還叫什麼 瀏覽:487
從英國史中你得到什麼體會 瀏覽:98
中國有哪些霸道總裁嗎 瀏覽:331
義大利pisa哪裡買股票 瀏覽:957
越南跑滴滴一天多少錢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