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英國皇室的規矩
風土人情
英國人一向注意服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場合,英國人還保留不少傳統服裝。法院正式開庭時,法官仍然頭戴假發,身穿黑袍。教堂做禮拜時,牧師要穿上長袍。每屆國會開幕,女王前往致詞時,更是頭戴珠光閃爍的王冠,隨行的王宮女侍都身著白色的長裙禮服;王宮衛士身穿鮮紅的短外衣、黃扣黃束腰,頭戴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的衛士黑帽、黑衣、上綉紅色王冠及紅色邊線。近衛騎兵是黑衣、白馬褲、黑長靴、白手套,頭戴銀盔,上面飄著高高的紅穗。
二
英國的禁忌與習俗
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舞會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飯店舉行。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並注意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如不等,可使男子多於女子。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Ⅱ 求英國傳統服裝的資料!!
1. 英國的帽子文化獨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紳士們的「波樂帽」(bowler hat),這種硬胎圓頂呢帽通常是黑色的。它在英國歷史上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文藝作品中,使得讀者能夠迅速聯想到英國紳士的形象。雖然如今在大城市中已不太常見,但這種帽子並未完全消失。
2. 蘇格蘭的傳統服飾是「基爾特」(kilt),這是一種由花格子呢料製成的短裙,從腰部延伸至膝蓋。這種服飾起源於中世紀,專為男子設計。在現代,蘇格蘭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著它,但在傳統節日或場合,基爾特仍是他們的選擇。
3. 英國的傳統工作服飾和配飾多樣,包括法官在開庭時所穿的黑袍和假發,牧師在教堂禮拜時所披的長袍。在歷屆國會開幕式上,女王會穿著白色長裙禮服,戴上王冠。同時,坐在前排的司法貴族會穿戴黑袍和假發,宗教貴族則身著翻領紅袍。此外,王宮衛士穿著鮮艷的短外衣、黃束腰和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衛士則戴著黑帽黑衣,近衛騎士則身著黑衣、白馬褲和黑長靴。
(2)英國牧師衣服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1. 服飾禮儀:英國人的著裝方式受到全球許多人的模仿。盡管他們注重衣著,但十分節儉,通常一套衣服會穿很多年。英國男性通常擁有兩套深色衣服和幾條灰褲子。
2. 儀態禮儀:在英國,人們常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手心向外,形成V形手勢,以表示勝利。當有人打噴嚏時,周圍的人會祝福他們,希望他們健康。
3. 相見禮儀:在英國,嬰兒出生時,父母和親友通常會根據嬰兒的特點以及父親的職業為他們取名。有時,如果母親家族地位顯赫,她的娘家姓氏會被用作嬰兒的第二個名字。
4. 餐飲禮儀:在英國家庭做客或餐桌上的禮節,如果受邀,應考慮到達時間。如果不是正式場合,只是社交聚會,過早到達可能被視為不禮貌。
Ⅲ 英國的傳統服飾是什麼
問題一:蘇格蘭方格裙是英國蘇格蘭人的傳統服飾,起源於古老的「基爾特」服裝。這種短裙用花呢製成,以大方格為特色,是蘇格蘭民族文化的象徵。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並後,「基爾特」被保留為蘇格蘭民族服裝。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禁止蘇格蘭人穿裙子的「禁裙令」,經過長達30年的斗爭,1782年「禁裙令」被取消。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方格裙、背心和花呢夾克,以及特定的腰帶和飾品。
問題二:英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獨特的服飾,如紳士的圓頂硬禮帽——「波樂帽」,以及蘇格蘭人的「基爾特」短裙。此外,英國的各種傳統工作服飾也很有特色,如法官的黑袍和假發、牧師的長袍、女王的長裙禮服和王冠等。
問題三:蘇格蘭男子傳統服飾是格子短裙,稱為「基爾特」。
問題四:英格蘭的傳統服裝有長罩衫,以及衛兵所穿的紅衣和熊皮帽等。
問題五:1950年代,英國流行的服飾包括未來朋克式、牛態服裝、民族風格和吉拉吉風格。90年代,英國的服裝發展主要在於面料的應用和新款式的嘗試。
問題六:英國人在正式場合穿著講究,會穿西裝打領帶。夏天可以穿短袖襯衫,但也要打領帶。
問題七:德國古代傳統服飾與英國有所不同,德國的服飾特點主要是巴伐利亞的風格,而英國則是蘇格蘭的方格裙。
問題八:英國人和英格蘭人的服裝沒有本質不同,只是蘇格蘭男子有傳統的蘇格蘭裙子,平時不常穿,只在節慶或重大活動時穿著。
問題九:英國的傳統服裝包括紳士的波樂帽、蘇格蘭的基爾特短裙、法官的黑袍和假發、牧師的長袍、女王的長裙禮服和王冠等。
Ⅳ 中世紀歐洲人穿的衣服都是什麼樣的
在歐洲中世紀,服裝代表著身份。所以我們必須把不同階級的人分開討論,才能顯得更有條理一些。當然,貴族們的服裝不僅奢華而且數量多,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情況,這里就不再單獨討論了。
在1447年的斯特羅齊,一位富有的人給女兒做了一套結婚禮服,其中戴在頭上的「花環」就很奢侈:200根孔雀尾部羽毛製成,中間點綴了很多金子和珍珠,還有大量的鮮花和鍍金的花瓣……城市中的富人,往往穿著珍貴毛皮製成的衣服,裁剪樣式復雜,非常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