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要去小國

英國為什麼要去小國

發布時間:2025-08-08 05:59:39

Ⅰ 為什麼英國有這么多人要脫歐

許多英國人在感情上,從未對歐洲有任何親近感,反而覺得英國自己過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加入歐洲大家庭。
與41年前上一次公投相比,英國目前的反歐聲音顯然要強烈得多。
6月23日,英國將舉行一次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最新的多個民調結果顯示,支持脫歐比支持留歐要高出幾個百分點,反映出反歐情緒仍然高漲。
為什麼英國有這么多人要脫歐呢?這要從幾方面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英國人非歐洲人」
筆者在英國居住生活了20多年,記得剛到英國不久,曾經與住在附近的一位英國老先生討論英國與歐洲的關系問題。當時這位老先生斬釘截鐵地對我說:「我是英國人,不是歐洲人」,我對此不以為然,於是問到,「難道英國不是歐洲一部分嗎?既然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英國人自然也就是歐洲人了?」而老先生則回答說:「英國是英國,歐洲是歐洲大陸,兩者不是一回事。」
我承認,當時不太理解這位英國老先生的話。但後來在英國住久了,對不少英國人的反歐心理也逐漸明白了。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不少英國人都心存「島國心理」,習慣於「自我孤立」。英國著名憲制及歷史學家伯格達諾爾教授(ProfessorVernonBogdanor)就這樣說過,「雖然孤立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其對英國人的影響仍在,使他們不願意與歐洲大陸建立聯系。」
不過正如BBC記者威爾遜(SamWilson)指出的:歐盟成員國當中也不乏島國,例如愛爾蘭,馬爾他及塞普勒斯等,但這些國家並不反對把更多權力交給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因此他認為,英國的反歐情意結,或許是島國心理再加上對大英帝國的留戀同時作怪所致,因為「英國人習慣了對他人發號施令,而不習慣接受他人的發號施令。」
的確,據筆者在英國多年的觀察,不少英國人都喜歡懷舊,特別是懷念大英帝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輝煌年代。而我也經常聽到一些英國人說,英國人就是比歐洲人強──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大陸很快就落入納粹德國的手中,許多歐洲國家不堪一擊甚至不戰而降,唯有「大英帝國」獨力抗爭。雖然因此使英國國力元氣大傷,最終還是在美國協助下取得勝利。為此,許多老一輩英國人都瞧不起歐洲人,並認為歐洲人在關鍵時刻「靠不住」。
因此,雖然不少英國人每年度假時都往往把歐洲國家作為首選目的地,甚至有大約150萬名英國人自歐盟成立後,選擇移居歐洲大陸,但許多英國人在感情上,卻從未對歐洲有任何親近感,反而覺得英國自己過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加入歐洲大家庭。
入歐三心二意
其實,成立歐盟的建議最初是由英國提出的。早在194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就倡議建立「歐羅巴合眾國」,但到了其它國家對此興致勃勃的時候,英國卻變得態度消極。直到1961年,英國才首次主動申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EEC)」,但遭到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拒絕。直到1973年戴高樂去世後,英國才獲准加入。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2014年曾經撰文分析:在歐盟現有28個成員國中,絕大部分是出於非常清晰和長遠的目的而加入歐盟。例如,對於德國和法國來說,成立歐盟就是為了癒合過去的戰爭傷疤;而像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則希望通過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發出更強有力的聲音;至於波蘭等東歐國家,則是為了不再受俄羅斯的欺凌而加入的。
相比之下,英國在加入歐盟問題上一直三心二意。後來終於加入,也讓不少人覺得,英國只是為了希望從歐洲的單一經濟貿易市場中分一杯羹。例如,筆者曾在幾年前到布魯塞爾參觀歐洲議會,聽到一些歐洲議員私下抱怨:英國在歐盟中自私自利,總是想著如何佔便宜,而沒考慮如何為歐盟承擔責任和義務。
當然,指責英國對歐盟沒有承擔也有點言不符實。根據英國議會在2015年發表的一份有關英國與歐盟關系的報告指出,2014年,英國對歐盟預算的凈貢獻(即支付減去所得)為98億英鎊,比2009年的43億英鎊還多出了一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一些英國人總覺得加入歐盟是「上當受騙」,不但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反而付出太多,有點得不償失。
對於英國加入歐盟後的經濟得失,英國多個商業組織或智囊機構也先後進行過研究,得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不過,根據英國議會的報告,歐盟帶給英國的經濟好處,至少有兩點無容置疑:首先,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44%的出口及47%的進口均來自歐洲;其次,英國近一半(48%)的外來投資來自歐盟,使歐盟成為英國外來投資的頭號來源地。當然,支持脫歐的陣營則反駁說,即使沒有歐盟的存在,英國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取得這些好處。
英國政壇「毒葯」
英國社會反對歐洲的聲音此起彼落,也難免會影響到英國政壇。
1994年,金融大亨戈德史密斯爵士(SirJamesGoldsmith)創辦「公投黨(ReferenmParty)」,極力爭取就英國與歐盟的關系舉行全民公投。但當戈德史密斯在1997年7月去世後,該黨也隨之銷聲匿跡。
另一個鼓吹英國完全退出歐盟的右翼政黨「英國獨立黨」(UKIndependenceParty),則稍早在1993年成立。該黨最初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但近幾年來卻異軍突起,逐漸成為英國第三大黨。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英國獨立黨更以26.6%的得票率高踞英國各政黨首位,該黨領袖法拉奇(NigelFarage)也成為英國政壇上反對歐洲的代表性人物。
伯格達諾爾教授曾表示:「對於英國政壇來說,歐洲問題就像是一種毒葯」,不但會導致不同政黨之間針鋒相對,「還會造成各個政黨內部的分裂」。
的確,以目前執政的保守黨為例,過去就先後有兩名黨領袖,因黨內在歐洲問題上的分歧而被迫下台。這次圍繞歐盟公投的問題,首相卡梅倫為首的「留歐派」與司法大臣戈夫及前倫敦市長為首的「脫歐派」之間互相攻擊的程度,也不禁讓你懷疑他們究竟是同僚還是政敵。
事實上,卡梅倫在2015年承諾要舉行歐盟公投,目的也是為了安撫保守黨內的脫歐派,防止黨內分裂。但從目前發展來看,卡梅倫這一險招反而使黨內矛盾公開化。有分析家指出,無論這次歐盟公投結果如何,都會對保守黨造成難以治癒的「內傷」,首相卡梅倫也有可能被迫提早下台。
不過,因為歐洲問題而出現黨內分裂的情形,同樣也曾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工黨身上。
1973年,保守黨首相希思帶領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但在隨後一年的大選中,工黨成功組成少數黨政府取代保守黨上台執政。這時,包括現任工黨領袖郝爾彬(JeremyCorbyn,柯賓)在內的一些工黨左翼議員發難,強烈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指其為「資本主義的產物」,只會導致英國勞工失去就業機會。為了平息黨內反歐聲音,工黨首相韋爾遜(JamesHaroldWilson,威爾遜)決定在1975年舉行公投,結果,三分之二的英國公眾投票贊成英國留在歐共體。
反歐呼聲更高
但與41年前上一次公投相比,英國目前的反歐聲音顯然要強烈得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外來移民問題的出現。
歐盟自2004年開始的東擴行動,導致大量東歐國家公民湧入英國工作和生活,他們被指搶走了不少英國人的就業機會,並製造了不少社會及治安問題,而近來大批來自中東地區非法移民紛紛抵至歐洲大陸,更讓不少英國人擔心外來移民人數會激增。
此外,1975年公投時,英國正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而歐洲大陸的經濟水平則普遍高於英國,當時加入歐共體,對英國的吸引力很大。但近年來,歐盟成員國接連出現經濟問題,其中尤以希臘的問題最為嚴重,直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的跡象。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認為,歐盟已經變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需要英國不斷「奉獻」來幫助這些「窮國」。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歐洲大陸接連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也讓許多英國人覺得:只有脫離歐盟,關閉邊界,才能阻止這些襲擊事件蔓延到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這次退歐公投的結果至今難以預料,也是可以想像的。而且筆者相信,從現在到6月23日投票日,投票形勢還會隨著某些事件的發生而出現較大的波動

Ⅱ 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簡介

翻開歷史書我們會發現:歐洲自古以來就不太平,一戰、二戰都是從歐洲開打的。歷史上的歐洲曾經無數次陷入戰火之中。
二戰以後,歐洲人覺得還是應該聯合起來,這樣才能獨立自主、不受欺負,內部也會更加團結減少紛爭。於是乎,先是成立了歐洲共同體、後來又整出了一個歐盟。
可是英國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在歐洲應該算是一個「異類」了,因為一個統一並強大的歐洲大陸其實不太符合英國人的利益。英國人自己是一個標準的島國,反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存在。
歐洲大陸亂七八糟最符合英國人的利益,萬一歐洲真的統一了,英國人也就會「孤立」在那幾個破島上了。歷史上反正在歐洲掀起浪花的也就四個國家:英國、德國、沙俄(蘇聯)、法國。
沙俄(蘇聯)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就像歐洲的兩根攪合棍子一樣,沒別的,他們就怕歐洲過於團結、過於好過了。一旦有那個苗頭,不是英國跳出來攪局,就是沙俄跳出來攪局。
英國最早在1975年的時候就發起過一起「脫歐」的行動,不過最後失敗了。可是英國人最終還是選擇了脫歐——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結束其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
我們下面一起來分析兩個問題:
一是,以前的歐洲共同體以及現在的歐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二是,為什麼英國人一定要脫歐呢?
歐共體以及後來的歐盟說白了就是:歐洲人抱團擴大影響力的一個組織
歐洲的面積大概有1000萬平方公里,可是歐洲有四十多個國家,除掉俄國在歐洲的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外,整個歐洲可謂是小國林立的存在。
歐洲人在歷史上早就想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面對這個世界的競爭壓力了,這樣自身抱團起來實力和話語權也會強大很多。
可是歐洲人經過了很多次的嘗試都失敗了,不單單失敗了甚至還造成了相反的結果。舉兩個最簡單、最直接的例子:
當年拿破崙的目標也是統一歐洲大陸,可是最後在英國以及沙俄的面前功虧一簣了。
二戰的時候更是如此了,希特勒幾乎搞定了:除了英國和蘇聯以外的所有歐洲大陸。可是最後希特勒在沒有完全搞定英國人的情況下又出兵進攻蘇聯,結果也一樣——德國人徹底的失敗了。
二戰以後,歐洲人算是徹底的想明白了——靠著武力強行統一歐洲恐怕是不行的。於是乎,他們走向了另外一條統一歐洲的道路:建立一個歐洲共同體。
1965年4月,德、法、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建立一個歐洲共同體。
在以後的歲月中,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加入了歐共體組織,例如:英國、丹麥、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等。
但是早在1975年的時候,英國人就已經開始想辦法脫歐了。當時英國人准備脫離歐洲共同體,由於國內大部分人的反對,這個事情就擱淺了下來。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國人不太樂意見到歐洲的一體化。
1991年12月隨著蘇聯的解體,歐洲人頭上的緊箍咒也隨之消失了。他們迫切地需要更大的自主權以及更加緊密的合作,於是乎,歐洲共同體搖身一變成為了現在的歐盟了。
歐盟是個什麼東西呢?其實說白了就一句話,歐盟是一個歐洲國家一體化的組織。
這個組織本質上是歐洲國家的聯合體,每個國家把自己的一些權力上交給歐盟,然後大家採取一致對外的政策,例如:軍事、經濟、貨幣、外交、安全等等。
可是歐盟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28個國家組成的一個共同體而已。這個組織表面上看很團結,可是一旦遇到問題、遇到關繫到每個具體國家利益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分歧了。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每個國家的軍事、經濟、文化、訴求都是不一樣的。平時發錢的時候當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一旦需要自己掏錢的時候那就不行了。
當然了這裡面還有美國人的因素,從始至終美國人都不願意看到歐洲的統一和團結。
這很好理解,如果歐洲人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組織、有一個強大的貨幣、成為一個強大的軍事聯盟的話,美國人還怎麼控制歐洲、如何搞霸權主義。
總之一句話,歐盟只是歐洲國家為了自保、為了自身更加強大而組成的一個共同體而已。但是由於每個國家的實力不一樣、訴求不一樣,所以內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分歧也比較大。
看完了歐盟的情況以後,我們來研究一下:為什麼英國人一定要選擇脫歐呢?
前面分析過了,英國人對歐洲共同體以及歐盟是持有嚴重的保留態度的。1975年的時候英國人就准備退出歐共體了,不過由於國內反對從而作罷了。
其實英國人對歐州統一化興趣不大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自己與歐洲大陸並不相連,中間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他們認為自己本土安全應該沒問題,完全可以獨善其身。
無論是當年的拿破崙、還是一戰、二戰英國本土都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於是乎,英國人覺得自己並不一定就要加入歐洲大陸共同體。
二是,歐洲大陸如果形成了統一的整體的話,那麼游離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必然會被有限孤立起來,這嚴重不符合英國人的利益。
三是,英國人自古以來都認為自己很強大、完全可以應對外部威脅,所以沒有必要去加入歐洲共同體組織。
總之一句話,英國人並沒有德國、法國、義大利這些國家那麼積極地組建歐洲一體化。
我們再來具體的分析一下:這一次為什麼英國人要堅定的執行脫歐政策呢?
早在2013年卡梅倫時期,英國就准備開啟脫歐模式了,當時宣稱要建立與歐盟的新型關系。後來又經過梅姨以及約翰遜的不懈努力和推動,英國終於在前年基本完成了脫歐的所有手續了。
我認為英國人積極地推動脫歐有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經濟上的考慮
歐盟有成員國28個(目前27個),可是其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經濟實力最為雄厚。這些國家每年要上繳巨額的會費,英國人一年就要繳納100億歐元的費用。這筆開支對於英國人來說那可不算少了。
除了繳納巨額的會費以外,歐盟內部還要對一些欠發達國家、收入低的國家進行補貼。希臘當年爆發了巨大的債務危機,說白了就是高福利模式支持不下去了。
於是乎,歐盟就需要解決其成員國的債務危機問題了。當時給出的預算達1000億歐元,英國人作為歐盟裡面的富裕國家當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出更多的錢了。
這筆錢說白了就是英國人不願意出——你自己家的問題憑什麼讓我出錢解決呢?
總之,英國人在歐盟裡面往往是出錢的大戶人家,長此以往英國人也就不願意繼續留在歐盟當大戶了。
原因二:英國人覺得自己脫離了歐盟後日子會更好
歐盟成立的最大意義就是:歐洲國家抱團取暖然後對抗外部威脅。可是英國人覺得自己要錢有錢、要武器有武器,完全可以自己把日子過好、自己保護自己也沒啥問題。
二戰以後,英國人就開始緊緊地跟著美國人混了,安全方面也就不太仰仗歐州的集體防禦政策了。既然英國人覺得離開了歐盟可以活下去而且會活得更好,那麼為啥不脫離呢?
原因三:移民和難民的問題
歐盟成員國內部是有「自由遷徙」條款的,也就是說大家可以自由選擇移民。英國人卻是嚴重不喜歡移民過多問題的。
外部移民不光搶走了英國本土人的工作崗位、分享了他們的福利還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治安問題。法國人目前就深受其害了,大家有時間可以自己查查法國目前的困擾。
另外還有一個難民的問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有時候是不得不接受難民的。很多外部的難民通過土耳其進入了歐洲,德國人往往由於歷史原因還是比較樂意接受的。
可是德國一個國家往往搞不定這么多的難民,那麼歐盟的其他國家就必須分擔這個難民問題了。英國作為歐盟裡面的大國、強國,自然要首當其沖了。英國人連移民都不願意接受何況難民乎。
說到底英國人脫離歐盟的原因無非:一是,不想承擔不必要的負擔了;二是,英國人覺得自己脫離了歐盟會過得不錯;三是,英國人從歷史上對歐洲統一化就沒啥興趣。說到底,英國人還是為了現實利益的考慮選擇脫離歐盟的。
那麼英國脫歐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短期來看對英國是非常有利的,畢竟極大地減輕了自己的額外負擔;可是從長期來看的話,英國的國際影響力會進一步的下降,最後不得不徹底的成為美國人的附庸了。

Ⅲ 大英帝國衰落的原因,竟然是領土面積太大呢

大約從1870年開始,英國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殖民擴張,進入了史學家們所說的"帝國主義"時期。這個時期同時也是大英帝國擴張的最後階段。在這段時期,英國領土面積達到了歷史的頂峰——3500萬平方公里,這樣大的面積,相當於現在的3.6個中國,92個日本。可以說是非常之廣闊的。但是,領土面積達到了頂峰,並不等於大英帝國的實力和地位就達到了頂峰,相反,這樣廣闊的領土還給大英帝國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最終促使大英帝國走向衰落。

那麼,領土擴張為何會導致大英帝國走向衰落呢?

布爾戰爭

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越是處在繁榮之中,越要懂得危機意識,越要避免進入過度擴張這樣的大陷阱之中。否則,在不經意間,就會被這種不理智拉進無底深淵。

Ⅳ 英國本土比日本還要小,為什麼我們都不覺得英國是個小國

你錯了,雖然英國的本土很小。但是它的殖民地是世界上最多的。

日不落帝國(本土部分):二十多萬平方公里

+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Ⅳ 作為島國的英國害怕歐洲統一,為何當年要加入歐Ǜ

英國加入歐共體,「西歐共同市場」成立之時(1958),英國依然在執行依附和追隨美國的政策。但是為了與共同市場相抗衡,1960年1月,英國聯合瑞典、丹麥、挪威、瑞士、奧地利與葡萄牙組成一個七國「小自由貿易區」(即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晚期後,由於英國實力的進一步下降,英聯邦及英、美特殊關系作為英國外交戰略基石變得越來越脆弱,英國已根本不可能再把全球作為其外交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意識到,英國的外交出路只能是面向歐洲,除此別無選擇。1961年8月—1963年1月,英國第一次申請加入歐共體。由於英國仍不肯從根本上放棄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而法國又擔心英國進來會起「特洛伊木馬」的作用,因而遭到了否決。1967年5月,英國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同年11月,法國總統戴高樂表示:鑒於英國還未放棄追隨美國的立場,因此不能恢復談判。在是年12月召開的共同市場部長理事會上,法國再次拒絕了英國的申請。到70年代初,東西方關系出現了深刻的變化:美、蘇戰略均勢形成,美歐矛盾加劇,美、蘇攻守態勢衍變及全球緩和勢力拉開了,這一切加快了歐洲聯合的步伐。與此同時,1970年6月,英國保守黨成員愛德華·希思出任首相。鑒於當時英國經濟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國際貨幣體系的搖搖欲墜,國際性美元危機又使得英鎊收支不平衡問題更趨嚴重,而此時,英國已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尋求美國的支持。為此,希思調整了英國的外交政策。降低了英聯邦的重要性,宣布英美特殊關系已為「自然關系」所取代,開始推行面向西歐、以西歐為重點的新外交政策,而且反復表示英國願意同其他西歐國家一起建立「歐洲人的歐洲」。這時,共同體表示同意與英國恢復談判。談判於1970年6月開始,經過談判,最後英國同意放棄英美特殊關系、英聯邦的「帝國特惠制」和英鎊的儲備貨幣單位。法國出於加強西歐合作和統一的願望,再加上戴高樂在1969年4月25日公民投票失敗後而退出政壇,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問題上作了一定的讓步。1971年6月23日西歐國家達成協議:同意英國、丹麥、愛爾蘭和挪威加入共同市場。1972年1月22日,在布魯塞爾簽訂條約,接受了英國等四國加入歐洲共同體。1973年1月1日,英國正式成為歐共體的成員國。

Ⅵ 作為島國的英國害怕歐洲統一,為何當年要加入歐盟

肯定是有利於當時英國的發展,所以才選擇加入的吧。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要去小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疫苗數據什麼時候出來 瀏覽:929
印度羊腿多少錢一根 瀏覽:325
英國哪裡買球鞋便宜 瀏覽:375
印度蝗災怎麼炒作 瀏覽:672
印尼和中國隔著什麼海 瀏覽:59
印尼華人入境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621
印度軍糧怎麼吃 瀏覽:273
如何用印度人的語氣說英語 瀏覽:172
越南哪裡買魚好 瀏覽:440
越南海防開店怎麼樣 瀏覽:725
英國餐廳單詞怎麼說 瀏覽:326
中國最大飾品在哪裡 瀏覽:300
中國字母表全部一共有多少個 瀏覽:218
印尼巴厘島信奉什麼教 瀏覽:384
印度越南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988
氫刻義大利面哪個口味好吃 瀏覽:884
印度街頭圓球吃什麼 瀏覽:786
印尼空軍有多少人 瀏覽:559
中國魚雷哪裡最厲害 瀏覽:126
如何保障中國公民海外利益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