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當初科技為什麼那麼強

英國當初科技為什麼那麼強

發布時間:2025-08-06 11:57:59

『壹』 為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就落後了

19世紀,英國的資本家又把他們豐厚的壟斷利潤投向美國,使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形成強大的鋼鐵、化學、汽車工業,而英國卻成為二流工業國,不但落後於美國,甚至落後於德國和日本。

在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英國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它的一些傳統部門,如造船業、金融業在世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電氣等發展也很快。但就其經濟總體而言,它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就相對落後了,被美、德趕上並超過。英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喪失了它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著沉重的舊包袱。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的很多工廠都存在百年之久,企業設備陳舊。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設備。因為,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設備,換上新的機器設備是不劃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價格低廉,工業利潤大。因此,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願用於更新國內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佔世界的第一位,一戰前的幾年中,英國每年在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額與在本國的投資額是六與五之比。資本輸出給英國帶來驚人利潤,僅1912年就達17600萬英鎊。英國雖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還是很繁榮的,其繁榮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英國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貳』 法國和英國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厲害

英國明顯的強於法國,法國有什麼?引人注目的無非就是奉行了戴高樂主義之後搞出了一大堆自主產品,核武器這一塊現在基本上是不可能用的,所以一旦打起來根本就是沒用的。

法國還有一艘核動力航母,看似光鮮,但等到英國的兩艘65000噸的伊莉莎白級航母服役之後,法國海軍一點優勢都沒有,英海軍的機敏級完勝法海軍的梭魚級,紅寶石級。45型驅逐艦勝是完爆法國的地平線級,數量上法海軍也沒有優勢。

空軍方面,英國的台風戰斗機電子設備,飛控,雷達也是完勝陣風,馬上再購進F-35之後法國更不是對手。

再考慮到英國常年跟在美國後面討伐,擁有足夠的實戰經驗,戰鬥力也不是法國能比的。更何況,英國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無論是軟硬體水平,英國比法國強多了,陸軍數量有個P用?說法國的都是聽信媒體愚泯的白痴。

『叄』 英國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崛起的原因條件和過程

當我們把我們的話題界定在」大國崛起」的這個范圍上的時候,關於這個話題的兩個爭論立刻就會出現:什麼是大國以及崛起的真正的本質是什麼.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本文探討英國崛起的因素的前提.一、大國崛起的一般性假設1、權力是衡量大國的最重要的標志。對於這個假設我們還需要界定什麼是權力。在國際關系中關於權力的爭論是可以追述很久遠的,首先是現實主義者把權力傾向於軍事力量,新自由制度主義者則認為權力是一個行為體促使其他行為體做他原本不會做的事的能力,特別是新自由制度主義者的代表人物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在他們和合著《權力和相互依賴》中明確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權力傾向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綜合國力」即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外部的影響力的總和。2、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崛起是指一個國家持續性的獲得地區性或者是全球性的霸權和影響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內部的力量那麼它在世界的舞台上肯定是沒有影響力的,也就談不上崛起。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崛起的過程,金和銀像水一樣的流入最後又像水一樣的流出,國內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這樣的國家的崛起肯定是有特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歷史機遇,這樣國家即使是崛起了那麼它的崛起也肯定是不持續的。3、最後,筆者認為是一個國家內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外交政策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的因素。沒有一個合理的外交政策就不會是國內的各種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應有的作用,也不會使國際形勢促進國內的發展。比如,中國的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和中國近代的屈辱有著密切的聯系;二戰前期,各國的綏靖政策對二戰的爆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外交政策的不恰當不合理會是一個國家喪失重要的發展時機,有的時候甚至會造成國家和民族的災難。二、關於英國崛起的分析(一)英國崛起的國內因素的分析既然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從其內部探討其崛起的因素.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軍事學家、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馬漢《海權論》中寫的特別的確切: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即用不著被迫在陸地上奮起自衛,也不會被引誘在陸地上領土擴張,那麼由於其面向大海的單一性,相對於四周是陸地的國家就具有了一種優勢,英國相對於法國和荷蘭就具有這種優勢。英國由於距離歐洲大陸不進不遠,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紛爭自由的進行國內的發展,可以自由的進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著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英吉利海峽,種種優勢使得英國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2、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以使英國保持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可是實現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不至於使國家的政策隨著政治動盪的環境朝令夕改。英國最早確定了憲政制度,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被稱為「議會之母」,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穩定為國內的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以外,英國具有島國的特性,推行漸進、連續的政策,注重慣例和傳統,形成了一部不成為的憲法。正是這些特性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激進的變革。3.國內積累、重商主義、殖民地。英國從一個小小的島國最後發展成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的過程。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完成了工業革命,國內積累了大量的工業產品,同時由於英國國土的面積狹小,資源短缺,迫切需要廉價的原料產地和廣闊的商品市場——殖民地。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經濟的發展觀念很快的由貨幣平衡論發展為貿易平衡論,由赤裸裸的掠奪金銀轉變為通過貿易交換商品來獲取經濟增長。於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商,開放殖民地國家的市場,與英國可以進行自由貿易。(二)英國崛起的外部因素及其外交政策的分析.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決不屑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頭等角色,而一定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獨一無二的因素。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馬漢在其代表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這樣寫到:「英國的主宰地位主要是因為由於它能作為爭執中的第三方,作為一個平衡器起到一個決定因素的作用,英國之所有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島國的位置大大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使之集中精力發展工商業,避免戰爭的滋擾。」這與國際關系理論中進攻性現實主義米爾斯海默在其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英國和美國在國際關系中都扮演了一個「離岸平衡手」的角兒。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英國史學家塔斯布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歐洲不論上演什麼悲喜劇,均勢是永遠的鑰匙。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主要表現為通過維持和左右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集團互相制約和抗衡,避免歐洲陷於任何一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支配和控制下。在局勢相對穩定或不明朗的情況下,英國對歐洲事務盡量保持「超脫」態度,在均勢遭到破壞或受到嚴重的威脅時,給與抗衡者以支援。歷史上的路易十四、拿破崙法國挑戰過均勢,歷史上的威廉德國、希特勒挑戰過歐洲的霸權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國大陸均勢政策。三、英國崛起的歷史追述16世紀的爭霸。1500年左右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小國揭開世界近代史的大幕,整個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各大洲也開始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1580年西班牙用武力兼並了葡萄牙,繼承了葡萄牙的海外產業和殖民地,短暫的處於獨霸世界海洋的巔峰。英國自知與西班牙力量懸殊,直接與其進行軍事對抗無異於螳臂當車,於是鼓勵民間的力量劫掠西班牙的航船,其中比較有名的海盜有霍金斯、德雷克等。另一方面利用歐洲大陸上的國家與西班牙作對,比如支持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支持法國的胡格諾教派反抗西班牙庇護的法國天主教,在比如在歐洲比較有名的三十年戰爭中,英國讓自己盡量直接出兵介入戰爭中去,同時也支持法國反對西班牙加入的哈布斯堡王朝。17世紀的爭霸。隨著西班牙的衰落,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漸漸地崛起了。英國對付荷蘭主要是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實現的。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主要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規定:凡是運往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都要使用英國的船隻或者是商品生產國的船隻。第三次英荷戰爭,起因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企圖兼並荷蘭,英國於是聯合法國對抗荷蘭。英國主要是在海上攻擊荷蘭,而法國主要是在陸地上進攻荷蘭,後來英國由於國會削減戰爭的經費於是與荷蘭單獨的媾和,並且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於是英法同盟關系破裂。法國與荷蘭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戰爭,英國這在一旁袖手旁觀。18世紀的爭霸。18世紀主要是英法兩國的較量,隨著法國的崛起,英國同樣聯合了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制衡法國。1702年到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英國聯合奧地利、普魯士加入到反法同盟當中去。在1756年到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中英國同樣利用普魯士與法國對陣。到後來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拿破崙開始了對外的擴張,英國積極地組織了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組成七次反法同盟,遏製法國。戰爭結束後,歐洲各國簽訂了有名的《維也納和約》,確立了大陸均勢。可以說,戰爭了法國之後,英國牢牢地掌握住了海洋霸權,並且稱霸了一個多世紀。不管我們從那裡角度來看英國爭霸的歷史,其中有一點是很明確的英國不斷變換著同盟的夥伴和競爭對手,歐洲大陸上的弱小的國家永遠是自己聯合的對象,而那些試圖挑戰歐洲霸權的國家則是自己制衡的對象。也就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肆』 為什麼英國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這個詞如果翻譯過來,是指照耀在部分領土上的太陽落下,而另一部分領土上的太陽仍然高掛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西班牙帝國衰弱後,因為新航路開辟後的殖民擴張和遼闊的版圖,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 PS:「日不落帝國」一詞究其原意,則部分老牌殖民帝國都符合條件,如葡萄牙帝國、荷蘭帝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在它們的領土上空太陽也不會下沉。「日不落帝國」一詞擴展應用於這些國家,則和「全球帝國」的概念相重合,即只要符合「領土上空太陽不落」條件的全球帝國都可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雖然「日不落帝國」一詞不再是英國的政治用語,但事實上,太陽在英國海外領地或以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王國上空仍然不落,這種情況也適用於法國海外省和海外領地。

『伍』 全球90%的國家曾被英國侵略過,為何現在幾乎沒有仇視英國的國家呢

英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常年征戰,在以前佔了很多殖民地,但是現在為什麼幾乎沒有國家仇視它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現在的英國屬於發達國家綜合實力很強而且還出口很多材料給其他國家所以仇視它的國家敢怒不敢言,第二英國侵略手段不算強硬更多時候英國去侵略他國的時候都是以交易的形式進行,雙方屬於你情我願的情況。第三當時很多國家根本就還沒有成立,經典的就有「美國」當時去殖民非洲的時候哪裡的黑人還全是原始部落群居


所以諸多原因讓很多國家都不仇視英國,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國經濟一體化,很多國家為了讓自己的國家更好的發展和英國展開更好的貿易,也不會過於仇視它。

『陸』 英國是如何從當初的世界老大、超級大國淪為今日的二三流國家的

英國現在仍然在第一梯隊,不是所謂的二三流國家。
英國的衰落是從一戰開始,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它和美國不同,美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在戰局將定的時候加入了即將勝利的一方,而英國卻是從頭到底,所以損失非常大,而得到的卻和美國相同.所以英國在世界大戰中其實相比與美國來說是失敗方。
2、在二次大戰中,英國飽受了德國的轟炸,工業設施受到重創,最後拚死拼活藉助美國的幫助才打敗德國,但自己內陸的工業損失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的.美國是個獨立大陸的國家,況且美洲大陸本來就是它自認為的"後院"所以相比英國有地理優勢,完全不必擔心敵對國家的武裝進攻.。
3、在二戰之後,民族情緒高漲,英國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相繼獨立,"英聯邦"成為了一個鬆散的組織。英國在工業革命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掠奪到了殖民地國家如中國、印度的大量廉價的生產資料,以及對殖民地的物資傾銷。當靠掠奪而崛起的英國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時候,也失去了原料產地和市場。

『柒』 本是日不落帝國英國,是如何從神壇跌落谷底的

因為英國到了後來,它的科技和工業水平慢慢被德國和美國超過,就連教育水平也被美國給趕上了,美國因為二戰損傷較少,很快就成為了英國之後的世界級強國,從此以後英國就走向沒落,之前佔領的殖民地都全部還出來了,但是英國依然有著非常高的人均GDP和世界影響力。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現在英國人已經缺乏以前那種企業家的拼搏精神了,因為英國崇拜貴族的生活,他們往往都想把自己的後代培養成貴族一般的人,而慢慢就缺少當初那種創業的拼勁,所以現在英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已經沒有多少存在感了,不過英國的首都倫敦依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金融中心,影響力絲毫不在紐約之下。

『捌』 英國幾乎侵略了全世界,為什麼並沒有太多國家仇視英國呢

曾經被稱作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的國家都被英國所入侵過。但是現在,要是真正的統計下來,沒有幾個國家願意仇視英國與英國為敵。這讓很多人費解,為什麼這樣的一個愛侵略的強國,卻沒有引起太多國家的仇視和抵抗呢?

第三就是精於算計「攪屎棍本色」。英國這個國家在之前世界一戰、二戰的時候,就如同現實中的卑鄙小人。這種國家它不會主動去陷害你,而是天天傳一些風言風語,挑撥一個國家和另一國家之間的關系。所以有些壞事雖然看起來英國沒有實際性的參與,但實際上可能背後的操縱者就是英國。

現在的英國也被一些政治上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各個國家都會對英國現在的政治局勢產生同情心,所以仇視就想對來說少了。

閱讀全文

與英國當初科技為什麼那麼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伏天中國哪個省份冷 瀏覽:181
印尼文bagus是什麼意思 瀏覽:963
印尼紅樹林溫泉在哪裡 瀏覽:614
注冊英國商標公告期有多久 瀏覽:444
伊朗剩餘流量怎麼查詢 瀏覽:675
中國代工哪個品牌好 瀏覽:53
1972奧運會為什麼中國沒參加 瀏覽:751
義大利方便麵哪個好吃 瀏覽:178
義大利披薩有哪些大學 瀏覽:232
印度司機怎麼提防車輛 瀏覽:765
中國銀行原油寶穿倉是怎麼回事 瀏覽:697
越南的爺爺怎麼樣啦 瀏覽:386
松下電池為什麼是印尼製造 瀏覽:466
金箍棒在印度什麼地方 瀏覽:30
河口去越南辦什麼手續 瀏覽:612
中國有多少個賽姓 瀏覽:710
怎麼引進印尼雞 瀏覽:538
去越南怎麼找中介 瀏覽:165
中國有多少個人叫張新梅 瀏覽:720
義大利文藝女生名字有哪些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