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倫敦騷亂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的騷亂根本原因是社會邊緣人群對主流社會不滿
英國騷亂的導火索是警方射殺了一名叫做馬克·達根的年輕人,當然不是警察隨便開槍處決老百姓,而是馬克先開槍射擊警察,萬幸子彈打中了警察的步話機,警察回擊打死他的。這個馬克是混幫派的,他家裡人就通過網路等等散布謠言,鼓動親友起來造反,接著整個南倫敦都開始純粹的打砸搶。這些街上的年輕人砸開店鋪,搶走電視機、現金、糖果,還在記者面前大言不慚的說「我們這是在對財產再分配!憑什麼別人有的我們就不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是英國社會的分化嚴重。我們都知道英國的社會福利是很好的,很多拉丁裔、黑人來到英國之後好吃懶做,生一大堆小孩,小孩也不讀書(反正有國家養著嘛),小孩到了十幾歲都去混黑社會,偶爾有幾個有志氣的孩子要麼出人頭地脫離這個圈子去當中產階級,要麼就在街頭斗毆中喪命了。他們不讀書,混社會,卻眼紅英國的普通百姓中產階級開汽車炒股票,拜託,那是好好讀書好好工作,遵紀守法才能換來的生活。但在這些混混眼中,別人有的我沒有就搶過來,不要法律不要道德。
倫敦騷亂被稱為一場「沒有口號的騷亂」,這些不法之徒只是一味的打砸搶。
換到國內的形式,英國騷亂:你也知道我過對少數民族有很多優惠政策,但是城市裡還是有很多XJ自治區的小偷。他們就是不願意讀書不願意工作,有一天他們偷東西的時候被警察抓住了,反而去殺JC,結果被J C幹掉了,XJ小偷就鼓動同鄉開始在城市裡打砸搶。
② 槍械鑒定的三個標準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槍械是我們青少年朋友最熟悉的一種常規兵器.陸軍使用的槍械主要是手槍、步槍、沖鋒槍和機槍等,口徑一般分三種:6毫米以下稱小口徑,12-20毫米為大口徑,介於二者之間的為普通口徑。 手槍是一種單手發射的短槍,是近戰自衛使用的小型武器,在50米內具有良好的殺傷效能,手槍是16世紀以後開始研製的,開始主要是轉輪手槍,就是通過轉動彈盤和槍管將槍彈發射出去,所以一支槍有多個槍管。20世紀、特別是二戰後以來,研製了自動手槍,開始採用彈匣供彈,容彈量多達12-20發,可以自動裝填,戰斗射速(戰斗時每分鍾射出子彈數量)每分鍾24-40發,戰斗用大威力手槍和沖鋒手槍的戰斗射速可達110發,射程在100米以上。 步槍是一種單兵便攜的長管槍械,有效射程式400米,有的可發射槍榴彈。步槍是最早的一種槍械,13世紀出現射擊火器之後就開始研製步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基本趨於完善.早期的步槍是單發裝填,以後出後了自動退殼和送彈的單發半自動步槍,戰斗射速每分鍾15-20發。二戰後以來,步槍的發展主要是集中在自動步槍方面,能夠自動裝填子彈和退殼,單發時的戰斗射速為每分鍾40發,連發時為90-100發。目前廣泛使用的是5-6毫米的小口徑步槍,這種槍的特點是初速大,彈道低伸,後座力小,連發精度好,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作戰中使用的步槍還有一種狙擊步槍,它帶有光學瞄具和夜視瞄準具,可以對單個點狀目標在600-800米的遠距離上進行精確射擊。沖鋒槍具有較高的射速,長點射時每分鍾可以達到100-120發。它火力猛烈,適於近戰和沖鋒作戰使用,在200米內肯良好的作戰功能。但是,由於現代自動步槍已經具有和沖鋒槍相似的效能,所以沖鋒槍和步槍將很難區分。 機槍是一種帶有腳架、槍架或槍座,能進行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主要用於殺傷有生目標,也可對輕型薄裝甲目標進行射擊,或壓制敵火力點。輕機槍是一種裝有兩個腳架,重量較輕,有單兵攜帶進行作戰的班用自動武器。戰斗射速一般每分鍾80-150發,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可以分解後進行搬運,是步兵分隊的支援武器,主要用於殺傷敵有生目標,壓制火力點,或摧毀空中及地面裝甲目標等。它射擊精度較高,戰斗射速每分鍾可達200-300發,有效射程800-1000米,射高500米。口徑在12-20毫米的機槍稱為大口徑機槍,主要用於毀傷低空目標,也可摧毀地面裝甲目標或壓制火力點,多為雙聯或四聯裝。對空射擊時的有效射程2000米,對地面目標射擊的有效射程1000-1500米,戰斗射速單管每分鍾為80-150發。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23 13:25 卡賓槍,即馬槍、騎槍。它是槍管比普通步槍短,子彈初速略低,射程略近的較輕便的步槍。卡賓槍的名稱來源於英文「Carbine」的譯音。 卡賓槍,即騎兵步槍,卡賓槍源於15世紀末西班牙騎兵所使用的一種短步槍。當時西班牙把騎兵叫作Carabins(音為「卡賓」),卡賓槍由此而得名。俄國也在14世紀末期製造過一種短小型火繩槍,就已具有滑膛卡賓槍的雛型。在許多的情況下,卡賓槍只是同型普通步槍的縮短型。原先卡賓槍主要是供騎兵和炮兵裝備使用。在騎兵漸被淘汰後,它也曾作為特種部隊、軍士和下級軍官的基本武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輕型自動步槍和微型沖鋒槍的發展,卡賓槍已漸漸失去其作為獨立種類武器裝備存在的必要。 卡賓槍實際上歸類屬於步槍。它一般採用與標准步槍相同的機構,只是截短了槍管,是一種槍管較短,質量較輕的步槍。有人給它下了個簡單定義——短步槍。至於卡賓槍的槍管有多短,多數詞典認為不超過558.8mm。據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記載,這種槍全長914mm,質量不超過2.7kg。 卡賓槍與沖鋒槍使用不同的彈葯,是顯著的區別。卡賓槍與沖鋒槍具有相同的,短而輕,機動性好的特點,兩者相比主要區別在於,沖鋒槍火力密集,但由於發射手槍彈,威力較小,射程較近;而卡賓槍屬於步槍類,使用的彈葯與使用手槍彈的沖鋒槍不同,在威力和射程上優於沖鋒槍。美國的M1卡賓槍使用的槍彈雖然不同於美軍的7.62×63毫米標准步槍彈,是7.62×33毫米的圓頭彈,雖然彈頭造型很像手槍彈,但是這種彈葯威力比手槍彈大,侵徹效果比手槍彈強,有效射程更遠。 歷史德國1898年式毛瑟步槍問世以後,1930年代出現了一種縮短了槍管的改型槍——卡賓槍,型號為Kar98k毛瑟步槍,Kar是德文Karabiner(卡賓槍)的簡稱,不過該槍全長由1898年式的1.25米縮短為1.1米,槍管長度也有600毫米。19世紀末的標准步槍長度在1.25米左右,在20世紀初由英國出產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首創了一種「短步槍」的概念,全槍長度由李氏步槍全長1.25米縮短為1.1米。准確的說這類短步槍全槍長度介於傳統的長步槍與卡賓槍之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卡賓槍的發展空前活躍。M1卡賓槍是槍械歷史上按照公認的卡賓槍定義設計及大量生產一種專門的卡賓槍。原本是美軍為二線部隊提供一種用於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美軍提出的具體戰術技術指標要求是:質量小於2.5kg,取代手槍和沖鋒槍作為軍士、基層軍官或機槍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線人員使用的基本武器。於1941年10月正式定型,並命名為「M1 0.30英寸(7.62mm)卡賓槍」。此外,還有蘇聯出產的1943年式西蒙諾夫半自動卡賓槍。 在現代的戰爭中,常規的制式步槍無法滿足一些兵種的單兵戰斗的作戰需要,所以必須開發出機動行和特種作戰性更好的卡賓槍。現今的各種卡賓槍都是在原型標准步槍的基礎上定型的,卡賓槍和原型的標准步槍用的也是同樣的彈葯,這在後勤保障上是很重要的,比如M16和M4,用的彈葯都是北約標準的5.56×45毫米槍彈,兩者的許多零部件可互相通用,大大方便了後勤供應和維護保養。德國的G36自動步槍中也演生出了卡賓槍型G36k,它們之間的彈葯也是通用的。由於採用步槍彈以及槍管過短造成的原因存在槍口焰大和制退效果不好的現象。 [編輯本段]典型型號 M1卡賓槍的研製原本是美國陸軍要為二線部隊提供一種用於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這個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 美國陸軍的這個要求被擱置了一段時間,然後在1940年重新提出。11月中旬,美國陸軍委託溫徹斯特公司研製威力介於步槍彈和手槍彈之間的新型槍彈。新槍的研製則在溫徹斯特公司、柯爾特公司、史密斯-韋森公司等在內共有11家公司中產生。1941年9月30日,選型委員會的報告書認為溫徹斯特公司的樣槍最適合。該設計方案於1941年10月正式定型,並命名為「m1 0.30英寸(7.62mm)卡賓槍」。 該槍有許多改型,如miai、m2、m3等,但射擊性能沒有明顯不同。 Colt M4A1卡賓槍M4卡賓槍是Ml6A2的變形槍,1991年3月正式定型,首先裝備第82空降師,用於替換Ml6A2自動步槍、M3沖鋒槍以及車輛駕駛員選用的Ml6Al/A2步槍和某些9毫米手槍。M4卡賓槍的基本結構與M16A2相同。受到美國傘兵和特種作戰部隊以及分隊指揮員等其它非一線作戰步兵的軍事人員的鍾愛。即便是治安警察,也對它十分信賴。 1965年初,因為M14步槍在越南從林戰中的惡劣表現,M4A1的前身M16步槍正式登場.後來出現了改進型M16A1、M16A2. 在對M16A2進行過幾次小的修改後,M4正式誕生.M4的編號是Model 720,在1991年3月軍方正式定型並命名為: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56mm口徑M4卡賓槍(The 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 NATO M4).M4和M16A2非常相似,事實上它們有80%的零件可以互換,因此M4最初也稱為M16A2卡賓槍. M1卡賓槍 空槍重 5.2 lb(2.36 kg) 全槍長 35.6 in(904 mm) 槍管長 18 in(458 mm) 槍口初速 1,970 ft/s(600 m/s) 槍口動能 931 J 有效射程 200–300 yd(175–275 m) 彈匣容量 15, 30rds 膛線 4條,右旋,纏距508mm M4A1卡賓槍 Colt M4 口徑 5.56×45mm SS109/M855 採用日期 1994年8月15日 全槍長 展開槍托 33"(840 mm) 縮起槍托 29.8"(760 mm) 槍管長 14.5"(368 mm) 膛線 6條,右旋,纏距178mm 空槍重(不含彈匣) 5.9lb(2.68 kg) 30發空彈匣重 0.11 kg 30發滿彈匣重 0.45 kg 理論射速 700~95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瞄準基線長 14.5"(368 mm) 初速 884 m/s(2900FPS) 槍口動能 1645 J
③ 什麼是卡賓槍
卡賓槍,即馬槍、騎槍。它是槍管比普通步槍短,子彈初速略低,射程略近的較輕便的步槍。卡賓槍的名稱來源於英文「Carbine」的譯音。 卡賓槍,即騎兵步槍,卡賓槍源於15世紀末西班牙騎兵所使用的一種短步槍。當時西班牙把騎兵叫作Carabins(音為「卡賓」),卡賓槍由此而得名。俄國也在14世紀末期製造過一種短小型火繩槍,就已具有滑膛卡賓槍的雛型。在許多的情況下,卡賓槍只是同型普通步槍的縮短型。原先卡賓槍主要是供騎兵和炮兵裝備使用。在騎兵漸被淘汰後,它也曾作為特種部隊、軍士和下級軍官的基本武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輕型自動步槍和微型沖鋒槍的發展,卡賓槍已漸漸失去其作為獨立種類武器裝備存在的必要。 卡賓槍實際上歸類屬於步槍。它一般採用與標准步槍相同的機構,只是截短了槍管,是一種槍管較短,質量較輕的步槍。有人給它下了個簡單定義——短步槍。至於卡賓槍的槍管有多短,多數詞典認為不超過558.8mm。據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記載,這種槍全長914mm,質量不超過2.7kg。 卡賓槍與沖鋒槍使用不同的彈葯,是顯著的區別。卡賓槍與沖鋒槍具有相同的,短而輕,機動性好的特點,兩者相比主要區別在於,沖鋒槍火力密集,但由於發射手槍彈,威力較小,射程較近;而卡賓槍屬於步槍類,使用的彈葯與使用手槍彈的沖鋒槍不同,在威力和射程上優於沖鋒槍。美國的M1卡賓槍使用的槍彈雖然不同於美軍的7.62×63毫米標准步槍彈,是7.62×33毫米的圓頭彈,雖然彈頭造型很像手槍彈,但是這種彈葯威力比手槍彈大,侵徹效果比手槍彈強,有效射程更遠。
[編輯本段]歷史
德國1898年式毛瑟步槍問世以後,1930年代出現了一種縮短了槍管的改型槍——卡賓槍,型號為Kar98k毛瑟步槍,Kar是德文Karabiner(卡賓槍)的簡稱,不過該槍全長由1898年式的1.25米縮短為1.1米,槍管長度也有600毫米。19世紀末的標准步槍長度在1.25米左右,在20世紀初由英國出產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首創了一種「短步槍」的概念,全槍長度由李氏步槍全長1.25米縮短為1.1米。准確的說這類短步槍全槍長度介於傳統的長步槍與卡賓槍之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卡賓槍的發展空前活躍。M1卡賓槍是槍械歷史上按照公認的卡賓槍定義設計及大量生產一種專門的卡賓槍。原本是美軍為二線部隊提供一種用於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美軍提出的具體戰術技術指標要求是:質量小於2.5kg,取代手槍和沖鋒槍作為軍士、基層軍官或機槍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線人員使用的基本武器。於1941年10月正式定型,並命名為「M1 0.30英寸(7.62mm)卡賓槍」。此外,還有蘇聯出產的1943年式西蒙諾夫半自動卡賓槍。 在現代的戰爭中,常規的制式步槍無法滿足一些兵種的單兵戰斗的作戰需要,所以必須開發出機動行和特種作戰性更好的卡賓槍。現今的各種卡賓槍都是在原型標准步槍的基礎上定型的,卡賓槍和原型的標准步槍用的也是同樣的彈葯,這在後勤保障上是很重要的,比如M16和M4,用的彈葯都是北約標準的5.56×45毫米槍彈,兩者的許多零部件可互相通用,大大方便了後勤供應和維護保養。德國的G36自動步槍中也演生出了卡賓槍型G36k,它們之間的彈葯也是通用的。由於採用步槍彈以及槍管過短,存在槍口焰大和制退效果不好的現象。
[編輯本段]典型型號
M1卡賓槍的研製原本是美國陸軍要為二線部隊提供一種用於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這個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 美國陸軍的這個要求被擱置了一段時間,然後在1940年重新提出。11月中旬,美國陸軍委託溫徹斯特公司研製威力介於步槍彈和手槍彈之間的新型槍彈。新槍的研製則在溫徹斯特公司、柯爾特公司、史密斯-韋森公司等在內共有11家公司中產生。1941年9月30日,選型委員會的報告書認為溫徹斯特公司的樣槍最適合。該設計方案於1941年10月正式定型,並命名為「m1 0.30英寸(7.62mm)卡賓槍」。 該槍有許多改型,如miai、m2、m3等,但射擊性能沒有明顯不同。 Colt M4A1卡賓槍M4卡賓槍是Ml6A2的變形槍,1991年3月正式定型,首先裝備第82空降師,用於替換Ml6A2自動步槍、M3沖鋒槍以及車輛駕駛員選用的Ml6Al/A2步槍和某些9毫米手槍。M4卡賓槍的基本結構與M16A2相同。受到美國傘兵和特種作戰部隊以及分隊指揮員等其它非一線作戰步兵的軍事人員的鍾愛。即便是治安警察,也對它十分信賴。 1965年初,因為M14步槍在越南從林戰中的惡劣表現,M4A1的前身M16步槍正式登場.後來出現了改進型M16A1、M16A2. 在對M16A2進行過幾次小的修改後,M4正式誕生.M4的編號是Model 720,在1991年3月軍方正式定型並命名為: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56mm口徑M4卡賓槍(The 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 NATO M4).M4和M16A2非常相似,事實上它們有80%的零件可以互換,因此M4最初也稱為M16A2卡賓槍. M1卡賓槍 空槍重 5.2 lb(2.36 kg)
全槍長 35.6 in(904 mm)
槍管長 18 in(458 mm)
槍口初速 1,970 ft/s(600 m/s)
槍口動能 931 J
有效射程 200–300 yd(175–275 m)
彈匣容量 15, 30rds
膛線 4條,右旋,纏距508mm
M4A1卡賓槍 Colt M4
口徑 5.56×45mm SS109/M855
採用日期 1994年8月15日
全槍長 展開槍托 33"(840 mm)
縮起槍托 29.8"(760 mm)
槍管長 14.5"(368 mm)
膛線 6條,右旋,纏距178mm
空槍重(不含彈匣) 5.9lb(2.68 kg)
30發空彈匣重 0.11 kg
30發滿彈匣重 0.45 kg
理論射速 700~95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瞄準基線長 14.5"(368 mm)
初速 884 m/s(2900FPS)
槍口動能 1645 J
④ 印度為何還在使用著十九世紀的「李·恩菲爾德」步槍
使用恩菲爾德步槍的主要是准軍事部隊,包括警察、還有什麼特別警察什麼的。
現在,印度軍方已經不使用恩菲爾德步槍了,主要是警察一類的准軍事部隊使用。對於警察來說,背著一支步槍在外邊一站,震懾力肯定是要超過腰裡別一支小手槍,這個是人的天性使然。特別是印度這樣槍支不是很普及的國家。
一般像民兵什麼的准軍事部隊用一用恩菲爾德還是沒問題的。
印度有的警察也使用FNL步槍了。
對於恩菲爾德步槍來說,本身性能還不錯,使用.303槍彈在同時代的全威力步槍彈中算是威力稍微小一點的,不過也是全威力步槍彈。而且由於開閂力比較小,所以射速快,有手動半自動的稱號。而且對於印度來說,過去長期使用這種步槍,所以對於如何維護步槍也是很有經驗,在使用上不存在任何問題,不會出現像穀子地說的“這槍不好用”的問題。
恩菲爾德步槍在印度的地位就像中國的56式半自動,現在能用就繼續用著,平時維持治安什麼的還是能夠滿足任務的需要,所以就先用著唄。等用爛了,等有錢了,再換也不遲。
在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中,使用恩菲爾德步槍的印度警察抵擋不住使用AK的恐怖分子,這個很正常。這種恐怖襲擊事件就不是一般警察能解決的,這事都是給特警或者說SWAT小隊解決的。
⑤ (二戰)德國 要想征服歐洲,最佳戰略路線從那開始打起走
在二戰中德軍實際佔領了除英國、冰島以及少部分蘇聯歐洲部分外的整個歐洲。事實上美軍反攻歐洲是從冰島——英國本土以及北非——義大利這兩條線路進行的。因此並不能保證德國在佔領整個歐洲之後,美軍絕對無法進攻第三帝國。況且德國海軍無能力象英國皇家海軍守衛不列顛島一樣嚴密地守衛歐洲。一是歐洲海岸線更加漫長,更重要的是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實力太差,而其引以為傲的潛艇部隊並不適合防禦,而是適合於攻擊、封鎖。而且1942年5月以後德國潛艇部隊就損失大增,風光不再了。所以德國即使佔領歐洲,也擋不住美軍反攻的腳步。
此外要想全部佔領歐洲,必然和蘇聯開戰,象蘇聯這樣的集權國家,其人民頑強、勇敢。不可能像西方那些國家一樣一擊就潰。只能希望從內部攻陷堡壘,依靠其內部矛盾使得這個強大的國家崩潰。但是依照德軍的佔領區政策,只能不斷激起蘇聯人米哦你的仇視和反抗。不會有任何勢力與德軍合作。烏克蘭從歡迎德軍把他們從斯大林的暴政下「解放」到發展為最大的游擊隊基地的轉變,就是最好的例證。
德日合作擊敗美國的可能性為零。畢竟德國開戰的時候在國力的各項指標上都是屬於弱的,所以有人說德國打的是一場「窮人的戰爭」,日本就更不要說了,比德國還差。兩國加起來國力也不及美國。怎麼消耗得起?法西斯國家初期的軍事勝利是由於其專制的政體,使得其在國力運用上比較容易統一。因此在短期能爆發驚人的能量,民主國家則在初期力量容易分散,但是打了一段時間以後,由於戰爭國內力量會逐漸團結、整合一致對外,到此時其力量才會顯現出來,不是這幾個法西斯國家可以比擬的。
從德日兩國各自的法西斯宣言以及歷史經驗來看,在消滅了所有敵手之後,必然為了重新分贓而大打出手。當然德國在歐洲的戰爭和日本在亞洲的戰爭不是一個檔次,若有決戰,必然是德軍獲得勝利。
但是樓主似乎完全沒有考慮蘇軍的存在,蘇聯可是連著德日兩國的(雖然這桑果本來不接壤,但是通過一系列罪惡的戰爭——蘇德瓜分了波蘭,日軍霸佔了我國東北,於是可恥地接壤了。)因此蘇聯必然對此兩國稱霸的企圖產生重大影響。且蘇聯並不是一個好對付的敵人,可以和美國有一比。
綜上所述:1、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中佔領整個歐洲和亞洲都是不可能的,除非利用蘇聯的國內矛盾使其發生內部奔潰。
2、美軍在德軍佔領全部歐洲的情況下也可以發動反攻。
3、若掃清一切敵手,德日避諱一戰。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觀點,請樓主指正。
⑥ 8·6英國倫敦騷亂的事態發展
8月7日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倫敦北部托特納姆區6日晚發生騷亂持續到7日凌晨,騷亂造成至少8名警員受傷。
據報道,大約300民眾聚集在當地警局附近。一場要求「伸張正義」的示威,最後演化為打砸縱火的暴力犯罪。
倫敦急救機構稱,大約有10人在騷亂中受傷,其中9人需要住院治療。 發生在6日晚至7日凌晨的倫敦北部托特納姆地區的騷亂逐漸平息後,7日晚間倫敦多個地區發生襲警、搶劫、縱火等案件,警方已逮捕100多名肇事者,並譴責那些犯罪行為的「盲目模仿者」。
在倫敦北部恩菲爾德、沃爾瑟姆斯托等地區,7日晚上一些商店的窗戶被砸碎,一輛警車被損毀;在東倫敦,警方在進行抓捕行動時,警車遭一輛汽車沖撞,3名警察受傷;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南倫敦的布里克頓地區,有200多名年輕人搶劫商店、攻擊警察;甚至在倫敦市中心的牛津街,也發生50多名年輕人肆意毀壞公物事件。
倫敦警方一位負責人表示,對於7日夜間倫敦多個地區發生的小規模暴力事件,警方已經做出了迅速反應。
截至8日晚間,警方已經逮捕了100多名肇事者,而連續兩晚的騷亂也導致35名警員受傷。
9日英國警方稱,倫敦至少5個地點爆發新一輪暴力事件。很多社區都能看到暴徒肆意破壞商業街設施或闖進大樓。 從6日晚開始的倫敦騷亂進入第三天,8日下午和晚間不僅在倫敦諸多地區相繼發生暴力事件,而且騷亂已經蔓延至英格蘭中部城市伯明翰。倫敦市在8日晚間已進入全面警報狀態,警方在騷亂地區部署了大量防暴警察。首相大衛·卡梅倫和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提前結束休假返回倫敦處理暴力事件。
正在義大利休假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此前聲稱不會提前結束假期,但鑒於事態嚴重,他於8日晚間提前返回倫敦,並將於9日主持召開針對暴亂的高級安全會議。政府一位發言人稱,卡梅倫度假期間時刻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另外,此前聲稱對警方「信心十足」且不準備縮短假期的倫敦市長約翰遜,已確定提前結束假期,於9日返回倫敦處理騷亂事件。
8日上午也提前結束休假返回倫敦的內政大臣特麗莎·梅,當天會見了倫敦警察局代理專員蒂姆·戈德溫。她譴責近日發生的騷亂行為是「絕對的犯罪行為」,並要求這些人接受制裁。副首相尼克·克萊格8日下午前往托特納姆地區檢視受損狀況,他稱暴亂會給當地社區留下「巨大的傷疤」,他強調政府應該全方位參與社區的重建。
8月1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倫敦的局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政府正在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打擊暴力騷亂。內政大臣特雷莎·梅要求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警察取消休假,採取更加嚴厲、積極的方式應對騷亂。目前,警方已逮捕750多人,其中160人被起訴。 英國騷亂趨於平息,首相卡梅倫11日在議會宣布,政府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恢復社會秩序,包括增加警力,加強治安巡邏,並考慮對利用網路散播謠言、組織犯罪的行為加強監控。
夏季休會的議會11日復會一天,對騷亂事件進行討論。卡梅倫說,英國舉國上下對近日的打砸搶燒等暴力活動感到震驚。他說:「我們將竭盡全力維護法紀,恢復社會秩序,調查騷亂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⑦ 為何二戰時期的布倫式輕機槍,印度軍隊至今還在大量裝備
相信大家都對印度的都有一些了解,雖然說印度在計算機方面發生的發達,但是在武器的研究是研製方面卻是不行的,也可以說是相對其他國家落後的。一些對軍事方面感興趣的人在前不久可能都聽說過一個消息,而這個消息曝光出印度是沒有能力生產5.56毫米的步槍子彈,那麼意思就是說,既然連5.56毫米的子彈都不能生產,那麼其他的武器也是不能生產的。而事實和這個消息曝光的相差不多,因為槍械的生產一直都是印度的一個軟肋,以至於印度現在都還保留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所使用的布倫式輕機槍。
如果印度決定一直都使用布倫式輕機槍或者選擇進口武器的話,那麼在後期是很有可能被其他國家卡脖子的,而且不能自主生產武器對於印度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