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是什麼時候離開印度的

英國人是什麼時候離開印度的

發布時間:2025-08-03 01:48:33

『壹』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什麼時候結束的

1947年6月3日,印度總督蒙巴頓公布「印度獨立法案」(又稱「蒙巴頓方案」),法案規定:英國人將政權移交給印度人民;同時,按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將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兩國都獲得自治領的地位。各土邦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可以自行決定加入哪一個國家,也可以選擇繼續保持同英國的殖民關系,但不能享有自治領的權力。7月中旬,英國議會批准「蒙巴頓方案」。8月14日與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繼宣布獨立。這樣,原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被分割成三部分:主要由穆斯林組成的巴基斯坦,主要由印度教徒組成的印度聯邦,數百個王公土邦。英國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統治結束了。

『貳』 尼泊爾與印度70餘年的恩怨情仇到底是怎麼樣的

1947年,在獨立運動浪潮下,英國從印度次大陸撤出,將印度主權交給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作為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印度視自己為英國的接班人,以大哥的心態看不起自己的弟弟。

此時,一向被英國視為“獨立國家”的尼泊爾並不平靜。當時,負責尼泊爾朝廷的拉納家族曾在1846年在英國人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提升了王室權力,成為未來100年的實際掌權者。在這期間,他們不僅派遣僱傭軍與英國作戰,還幫助鎮壓了印度的民族起義。

雖然國大黨的斗爭使拉納政權難以為繼,但1950年尼泊爾國王出逃推翻了拉納政權。

1950年10月,尼泊爾國大黨(國大黨和民主國大黨重組)試圖組織暗殺執政的拉納家族。然而,暗殺計劃被拉納政權發現,所有參與者都被逮捕。此外,拉納政權還懷疑論壇王與此事有關。國王知道這件事不好,便無可爭辯。他趁警衛不注意,逃到印度大使館避難。幾天後,他被直升機帶到印度。

國王出逃的第二天,拉納的政權宣布他四歲的孫子將成為國王。不過,與之建交的國家都沒有回應。這使得“脅迫皇帝製造王子”的拉納政權陷入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教盛行的尼泊爾,國王是印度教神毗濕奴的化身。沒有國王在手,拉納政權的政治威信大打折扣。

『叄』 印度什麼時候獨立的

1. 印度在1947年結束了英國二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並且成為了一個主權國家。
2. 印度慶祝能夠擺脫英國對印度的殖民設立了「印度獨立日」,每年的8月15日便是「印度獨立日」,獨立日是印度國定的節假日。
3.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4.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5.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
6. 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7.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8.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9. 1950年1月26日印度自治領宣布成立共和國。
10. 印度長期作為英國殖民地,直到1947年才脫離英國獲得獨立。
11.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12. 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
13. 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
15. 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16.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
17. 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
18. 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
19. 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散鍵統治宣告結束。
20. 印度殖民時期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
21. 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
22. 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
23. 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沖汪巧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
24. 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25.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26. 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
27. 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28. 印度是1947年8月15日宣布正式獨立,這一天被印度定為獨立日。
29.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現有13億多人口,平原地帶土地肥沃耕地佔比大。

『肆』 五百多萬軍隊的大英帝國為什麼允許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獨立

1945年,德國和日本先後投降。截止那個時候,英國軍隊的總兵力超過了510萬。但是這個數字包括了各個殖民地的軍隊,並不全都是英軍。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印度希望英國兌現自己的承諾。此時丘吉爾准備反悔,印度對於英國太重要,他不惜違背自己的承諾。但面對印度負責的局勢,英國想維持在印度的獨立,需要大量的軍隊。經過二戰的消耗,英國的國力遭到嚴重削弱。英國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軍隊,戰爭剛剛結束,英國就開始大裁軍。此時的英國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想放棄印度,另一方面有無力阻止。截止這樣的情況下,艾德禮取代丘吉爾成為了新任首相。艾德禮是工黨領袖,主張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在對外問題上主張戰略收縮。艾德禮同意印度獨立,並且派遣蒙巴頓前往印度負責此事。印度的獨立已成定局,英國人根本無力阻止。

『伍』 英國真的存心想要分割印度次大陸嗎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印巴分治便開始了,這一年的8月份,英國人對南亞次大陸地圖劃了幾道線,大英帝國統治下的印度帝國徹底解體,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統治分割成為了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兩個新興國家。雖然都獲得了各自一直渴望的獨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卻從誕生之日起就互不對付,時至今日,這對冤家在南亞次大陸的對立仍在繼續。那麼,作為有著幾百年殖民經驗的帝國,英國當時是存心要分割英屬印度嗎?
從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此後不斷向內陸擴張。期間,眾多印度邦雖能保持內部自治,但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7年5月,由當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組建的不列顛印度軍隊發生嘩變,隨後爆發起義。
毫無疑問,這次起義極大動搖了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成為現代印度歷史的重要轉折點。英國殖民當局費了很大力氣才平息了叛亂,經歷了這場浩劫,英國人再也不敢怠慢印度了。1858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完成代管使命,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權。到了1876年,英國向印度邦王公、酋長和印度人民宣布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印度女皇。
至此,英屬印度的正式名稱為印度帝國,印度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在英國人統治下,1947年獨立前的印度先後成為一戰後國際聯盟和二戰後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並以獨立身份參加了5屆奧運會。
英屬印度時期,英國對印度很多領土並沒有直接控制,而是以附屬聯盟的模式進行統治。名義上獨立的王侯領由王公、王侯和當地行政長官所統治,王侯領領主們必須承認並接受英王的最高統治者地位。
長期以來,英屬印度面積的40%和人口的25%保留在562個主要土邦和王侯領地內,這些土邦與王侯領地保持著自身的種族和宗教信仰。久而久之,英國人對印度人的態度逐漸從寬容和開明轉向狹隘和懼怕。
早在一戰前的1906年,印度的穆斯林就在達卡成立了全印穆斯林聯盟。穆斯林一直抱怨在國大黨中穆斯林成員與印度教成員的權利不平等,甚至懷疑印度國大黨的大多數成員為印度教徒。
真納於1913年加入全印穆斯林聯盟,而直到一戰後的1919年,他在國大黨一直保持身份,藉助雙重身份,真納一度成為國大黨的代言人,也被印度人民尊為印度教-穆斯林團結大使。二戰爆發後,隨著自己捲入遠東戰爭,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無力維系了。
1942年,國大黨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退出印度運動,最終因群龍無首和違背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理念而宣告失敗。二戰期間,為了對抗英國殖民當局,當時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曾在日本人熱心幫助下建起一支印度國民軍,這支軍隊由印度戰俘和流亡東南亞各地的印度人組成,一度成為制衡英國當局的生力軍。
雖然取得了二戰勝利,大英帝國國力在戰爭中嚴重受損,可謂元氣大傷。不僅如此,英國長久以來的大國地位也被後來居上的美國取代,隨著戰後在世界各地興起的非殖民化運動,英國人清楚,印度這塊大英帝國最大的殖民地是保不住了。
就算印度次大陸獨立,英國人也希望保留一個統一的印度帝國,這不僅有利於英國此後遙控印度,也對抵禦當時在東北亞蓬勃興起的革命。
出於自身利益考量,英國起初規劃了一個印度聯邦獨立方案。
印度聯邦看似不錯,由印度教徒較多的印度斯坦地區、伊斯蘭教徒較多的巴基斯坦地區和各藩王國組成,三者在聯邦中和睦相處,共同對英國產生依賴。然而,一向老謀深算的英國人這次有點天真了,在當時的印度,多數派印度教徒和少數派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對立日益激化,特別是真納領導的全印穆斯林聯盟極力鼓吹二民族論,強烈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離。
真納以獨立作為要挾,換取西部穆斯林較多的省份獲得更多的自治權,而甘地則反對分裂,提倡實現統一印度。印度國民大會黨也出於政教分離和世俗主義的立場而對因宗教的分離表示謹慎,印度民族主義者雖然也有各自的反應,但都未能阻止分裂的大勢。
鑒於此,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放棄了將印度統一的計劃。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當年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從宣布分治到實際分治僅有兩個多月時間,而伊斯蘭教徒佔多數的地區分別位於英屬印度的東西兩地,這成為劃分界線面臨的最棘手問題。
而劃分界線的工作由之前對印度一無所知的英國人雷德克里夫擔任,按照雷德克里夫線,西部的旁遮普地區和東部的孟加拉地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分割,旁遮普地區被分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孟加拉地區則被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各土邦可自行決定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或選擇獨立。
更為奇葩的是,雷德克里夫線直到獨立當天才公布。孟加拉地區還算好點,界線劃分接近於1905年的孟加拉分割令,而旁遮普地區則遭殃了,由於之前從未進行過分割而發生了大規模混亂。
在這些地區,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逃到伊斯蘭教徒地區,與之相反,伊斯蘭教地區的的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逃往印度教徒地區,其中大量民眾因強制遷移而淪為難民。如此短時間內的大規模人口流動不可避免地引發大混亂,特別是在旁遮普地區,兩教徒之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沖突、暴動甚至屠殺。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在1947年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遷徙中,越過印巴邊境的人數約有1000萬到1200萬,因此顛肺流離的人數高達1200萬,至少50萬人在沖突中喪生。
在這場血流成河的分家中,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間本就存在的不信任和憎惡進一步加大,對之後的印巴關系產生了極大影響。大量難民集中在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卡拉奇、達卡等兩國的大城市,在這些大都市產生了聞名世界的貧民窟。
當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獨立,印度則在8月15日宣布獨立。然而,無論在獨立過程中還是獨立後,兩國關系都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不僅很多宗教移民難以融入當地社會,不同宗教教徒之間時常爆發沖突甚至發生種族清洗。
印巴分治後,蒙巴頓對當時印度的565個土邦國進行了大量勸說工作,勸他們不要選擇獨立。經過蒙巴頓和當時的印度副總理帕特爾共同努力,絕大多數土邦與印度簽署了合並協議,只有海德拉巴和克什米爾兩個土邦保持獨立地位。
海德拉巴後於1949年被印度出兵佔領,而克什米爾則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分佔,直到今天仍是南亞次大陸的一個火葯桶。應該說,為了保持一個統一的印度,英國人盡到了努力,但世俗國家印度和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巴基斯坦註定過不到一起,兩國的對立恐怕將在很長一段時期成為常態。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是什麼時候離開印度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航海時代2義大利在哪裡 瀏覽:446
英國保誠雋升每年交多少 瀏覽:684
台灣貴婦和義大利哪個貴 瀏覽:24
穿越火越南服怎麼下 瀏覽:350
成都英國公司注冊要多久 瀏覽:538
2017年印尼新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985
英國市場營銷專業留學學費多少 瀏覽:684
國內去印尼有飛哪裡 瀏覽:69
中國哪裡的人最有義氣 瀏覽:430
留學小竅門在英國如何保持身材 瀏覽:799
做飛機到印尼需要多少小時 瀏覽:583
印尼小虎和什麼魚混養安全 瀏覽:814
伊朗有多少土建築 瀏覽:703
地圖上看巴厘島在印尼的什麼位置 瀏覽:362
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殺死伊朗少將 瀏覽:584
英國大學食堂一頓多少錢 瀏覽:598
中國廣東哪個地方富 瀏覽:541
雷克薩斯中國總裁是哪個 瀏覽:606
印尼過年什麼時間 瀏覽:257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的主題曲叫什麼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