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大選是什麼
英國大選是指英國選舉議會下議院議員的選舉制度。每四年至少舉行一次英國大選。簡單直接地解釋如下:
英國大選是英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旨在選舉議會下議院的議員,以決定英國政府的組成和執政政策。這是英國民主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確保人民通過選舉表達他們的意願,參與國家的管理和決策。這種選舉通常至少每四年舉行一次,但也可能因為提前解散議會而提前進行。在選舉期間,選民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候選人中投票,選出他們認為能夠代表自己利益、能夠有效執行國家政策任務的議員。選出的議員們將在議會下議院聚集,共同制定國家的政策方向和法律規章。選舉的結果直接決定了政府領導人的任命和執政黨的地位。此外,英國大選不僅反映了民眾的意願和利益訴求,也是政治力量重新洗牌的過程,各大政黨會提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政策承諾以爭取選民的支持。這一選舉過程是英國民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保障了國家的治理結構和政策制定的透明與公正性。
簡而言之,英國大選是英國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旨在確保人民的聲音能夠被聽到並參與到國家決策過程中。通過選舉選出議員組成議會下議院,進而決定英國政府的組成和執政政策。這一制度體現了英國的民主精神和社會治理結構的公正性。
B. 英國首相是是多少年換一屆
由於英國首相就是議會的首領,這也就意味著英國首相的任期和議會的任期是一致的。而每一屆議會的任期一般是5年的時間,但也有可能臨時被解散的,所以說它的具體任期是不確定的。同時也說明英國首相的任期是不能夠可定的,但每一屆不會超過5年。
英國首相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簡稱聯合王國首相或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國政府首腦,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
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縮寫PM)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
C. 英國出現提前大選的原因
每次提前的原因都不同——
從實踐看,真正按期改選的情況為數不多。其中,有些是客觀上的原因造成的。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屆下院延續了9年。出現不按常規改選的情況更多的是主觀上的原因,是執政黨想利用下院選舉作為其連續執政的砝碼。
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政府屆內的兩次下院選舉也都是提前進行。撒切爾夫人1979年上台後,為了整治長期萎靡不振的英國經濟,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套「撒切爾主義」的經濟改革計劃,咬緊牙關度過了起初3年的艱難歲月。到了1983年,撒切爾夫人改革產生了成效,英國經濟開始邁出低谷,國際貿易順差達53億英鎊,創歷史紀錄,長期遏制不住的通貨膨脹率在1983年3月降至4%,為15年來的最低點。撒切爾夫人看準這一時機,宣布將下院原定到1984年5月的任期提前到1983年6月進行大選,並將保守黨的競選綱領確定為繼續貫徹撒切爾政府過去4年所推行的方針政策。剛嘗到改革甜頭的大部分英國人自然將選票投給了保守黨。選舉結果,撒切爾夫人不僅蟬聯首相,保守黨也在下院中獲取了61.7%的議席,取得了歷史上少有的壓倒多數的議席。
從表面上看,1992年4月9日進行的戰後第14屆大選是一次照常規進行的下院選舉,實際上,梅傑政府這難得的一次按期選舉也仍然有著迫不得已的苦衷。這次選舉,保守黨雖然獲得了勝利,但贏得十分艱難,保守黨在下院中的議席從1987年大選時的101席多數銳減到了21席多數。顯然,這次選舉並非保守黨的黃金時間。梅傑接替撒切爾後,就為如何保證保守黨在議會的多數煞費苦心,一直在尋找提前大選的有利時機。梅傑政府曾想利用海灣戰爭的聲望在1991年5月提前大選,但反對黨工黨自從1988年產生新任領袖金諾克後,不斷調整政策,主動理順與保守黨政府的關系,重視對黨內進行整頓。最重要的是,在1991年5月地方選舉中,工黨利用「人頭稅」問題大出了風頭,使得梅傑政府打消了5月提前大選的念頭。隨後,工黨又利用保守黨醫療改革計劃發動攻擊,迫使梅傑政府想在11月提前大選的方案又流產了。
從2001年英國大選,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執政黨在任期內是如何擇機舉行大選的。英國工黨是1997年5月開始執政的,4年來,英國的政治、經濟形勢都不錯,因此,英國媒體普遍猜測布萊爾將會乘著民意不斷升高的東風,提前舉行全國大選。5月3日本是英國法定的地方選舉的日期,春風得意的布萊爾本打算將這一天同時定為大選的日期。但不曾想到,自2月始,一場席捲英倫三島的口蹄疫使得英國「國難當頭」,布萊爾不得不在4月2日做出推遲大選的決定。這是布萊爾首相在同自己的助手們進行商談,並權衡利弊之後所做出的決定。他不希望對全國發出一個政府目前沒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對付口蹄疫問題上的信息。但很快,在5月的第三天,布萊爾就宣布,英國已戰勝了口蹄疫危機,並宣布6月7日為大選日。布萊爾急於要提前舉行大選,即使在口蹄疫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也未如眾多國會議員和政治團體所呼籲的那樣,將大選推遲到當年秋天,而是僅僅將選舉日期推遲了有限的一個月,這其中是有其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