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的歷史
英國歷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
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2. 英國歷史時間軸是什麼
1、羅馬佔領
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葉斯·凱撒(Julius Caesar)第一次率軍入侵不列顛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率軍征服不列顛
2、盎格魯撒克遜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世紀-9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移民不列顛 帶來古英語不列顛南部改稱英格蘭 開始七國時代
公元597年:聖·奧古斯丁到達不列顛,使當地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829年:埃格伯特開始威塞克斯王朝(Wessex,西薩克遜)
公元876年:阿爾弗烈德大帝在埃丁頓之戰中擊敗丹麥維京海盜
公元832~860:肯尼斯·麥克阿爾平統一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
公元1014年:「北海帝國」 丹麥克努特大帝兼任英格蘭國王
3、諾曼底
公元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
公元1086年:發布《末日審判書》
4、金雀花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繼承王位,金雀花王朝開始
公元1215年:英王約翰被迫簽署由封建貴族提出的《大憲章》
公元13世紀初: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創立
公元1277~1288:英格蘭征服威爾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戰爭"
公元1387~1394:喬叟寫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5、蘭卡斯特
公元1413年:蘇格蘭第一所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約克家族與蘭卡斯特家族之間的"玫瑰戰爭"
約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頓出版印刷第一本書
6、都鐸王朝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
公元1529-1536年:英國宗教改革 立新教聖公會為國教
公元155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統治英國達45年之久 創伊麗莎白時代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亞誕生
公元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7、斯圖亞特
公元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統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公元1620年:對新教徒的鎮壓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公元1640~1651年:英國內戰爆發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決,克倫威爾宣布共和政體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戰爭,英國取勝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
公元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戰爭,英國戰敗
公元1672年:第三次英荷戰爭,簽和約恢復戰前狀態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設立
公元1685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公元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
公元1688-1697年:大同盟戰爭
公元1698年:倫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公元1707年:英格蘭、蘇格蘭議會合並,形成"大不列顛王國"
8、漢諾威
公元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
公元1721~1742年:羅伯特·沃爾波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
公元1740-174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戰爭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美國 加拿大 印度的控制權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戰役,克萊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規定 英國直接統治印度
公元1760~1830年:工業革命
公元1761年:喬治三世從私人手中買下白金漢宮
公元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並宣布英王喬治三世對其享有主權
公元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793年到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及拿破崙戰爭
公元1795年:英國出兵佔領南非福爾斯灣
公元1801年:合並愛爾蘭,"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
公元1805年:納爾遜將軍特拉法爾加海戰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戰爭
公元1814年:史蒂芬森發明了火車
公元1815年:威靈頓公爵滑鐵盧戰役
公元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
公元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鍾;下加拿大叛亂
公元1837~1901年:維多利亞時代日不落帝國
公元1840年:《威坦哲條約》,紐西蘭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鴉片戰爭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國亞琛遷往英國倫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
公元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創立 標志現代足球的誕生
公元1867年:紅河叛亂
公元1886年:倫敦塔橋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岩勛爵創立《每日郵報》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爾戰爭
9、溫莎王朝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公元1921年:愛爾蘭獨立戰爭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亞成為獨立國家,加拿大獲得獨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倫敦奧運會
公元1952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獨立
公元1966年:英格蘭舉辦足球世界盃並獲得冠軍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開始產油
公元2012年:倫敦奧運會
英國歷史始於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亦是後來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其源頭可追溯到羅馬統治時期。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並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即是今天的北愛爾蘭。
3. 英國歷代國王順序列表
英國歷代國王順序列表如下:
英國歷代王朝順序:
1、羅馬人佔領時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葉斯·凱撒第一次率軍入侵不列顛。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率軍征服不列顛。
2、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世紀-9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移民不列顛帶來古英語不列顛南部改稱英格蘭開始七國時代。
征服者威廉登基後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後,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後,由另一系繼位。
4、金雀花王朝(1154-1399):
斯蒂芬命歸西天後,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亮坦老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5、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
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約克公爵的後裔推翻。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號,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標志。兩家爭奪王位的戰爭就叫作「玫瑰之戰」。
6、約克王朝(1461-1485):
這個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7、都鐸王朝(1485-1603):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一支的後代,奪得王位後稱亨利七世。他與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信旦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8、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9、漢諾威王朝(1714-1901):
公元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
公元1721-1742年:羅伯特·沃爾波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
公元1740-174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戰爭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美國、加拿大、印度的控制權。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戰役,克萊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0-1830年:工業革命。
公元1761年:喬治三世從私人手中買下白金漢宮。
公元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並宣布英王喬治三世對其享有主權。
公元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793-1815年:七次敬升反法同盟及拿破崙戰爭。
公元1801年:合並愛爾蘭,「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戰爭。
公元1815年:威靈頓公爵滑鐵盧戰役。
公元1837-1901年:維多利亞時代日不落帝國。
公元1840年:《威坦哲條約》,紐西蘭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鴉片戰爭。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國亞琛遷往英國倫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
公元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創立 標志現代足球的誕生。
公元1867年:紅河叛亂。
公元1886年:倫敦塔橋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岩勛爵創立《每日郵報》。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爾戰爭。
10、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是一個源自德國,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時(1831年),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亞(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的歐洲王室。
11、溫莎王朝(1917-今):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公元1921年:愛爾蘭獨立戰爭。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亞成為獨立國家,加拿大獲得獨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倫敦奧運會。
公元1952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獨立。
公元1966年:英格蘭舉辦足球世界盃並獲得冠軍。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開始產油。
公元2012年:倫敦奧運會。
4. 誰有英國歷史年代大事表啊
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
公元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
850年:遭維京海盜侵襲。
1016~1042年:為丹麥(維京)海盜帝國的一部分。
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
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
1337~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統一,這才有了英國確定的歷史。
1588年:擊敗西班牙王國的無敵艦隊,開始確立了海上霸權。
1600年:英國侵入印度。並建立東印度公司。
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擊敗素有「海上馬車夫」稱號的荷蘭。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
1688年:之後又瘋狂擴大地盤。
1750年:工業革命的開始。
1840年: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 。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
1856~1860年:第二次中英鴉片戰爭。
1900:參與八國聯軍侵華。
1914-1918: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2年4月12日:《英愛條約》生效,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
1973年1月1日:加入歐洲共同體,今歐盟。
「一定要採納哦!」
5. 英國歷代王朝的稱呼
1、羅馬人佔領時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2、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3、諾曼底王朝:公元1066~1154。
①威廉一世: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②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③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④斯蒂芬 (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4、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
①約翰 (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②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③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④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⑤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⑥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5、蘭卡斯特王朝:公元1399~1461。
①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②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③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6、約克王朝:公元1461~1485。
①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②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③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7、都鐸王朝:公元1485~1603。
①亨利七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②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③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④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⑤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⑥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8、斯圖亞特王朝:公元1603~1714。
①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②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③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④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⑤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⑥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9、漢諾威王朝:公元1714~1901。
①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②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③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④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⑤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⑥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0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10、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公元1901-1917。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11、溫莎王朝:公元1917~今。
①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②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③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 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1926年4月21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
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
翌年,國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1689年爆發的「光榮革命」。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1707與蘇格蘭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