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7香港回歸前的駐港英軍是哪個師,人數是多少
LZ的問題有個錯誤,英國政府在香港的駐軍不只包括陸軍。仔細查閱資料之後,現將當年駐港英軍的資料整理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英國陸軍
二次大戰之後,英國駐軍地面部隊數量由一個師,下降至包含四個步兵營的一個旅。
駐香港地面部隊主要組織為:
第26啹喀步兵旅(1948-1950)
第48啹喀步兵旅(1957-1976; renamed Gurkha Field Force 1976-97; returned to old title 1987-ca.1992)
第51步兵旅 (1976年解散)
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皇家海軍從1842年中英兩國簽署《南京條約》香港開埠之始進駐香港。基地設於香港島以北的添馬艦海軍基地(HMS Tamar);並在1970年代加設威爾斯親王大廈。1993年,添馬艦海軍基地被移至鄰近昂船洲政府船塢的昂船洲海軍基地。
香港曾經常為以下艦隊作正常基地:
英國太平洋艦隊 1840s-1948
英國駐華中隊 1844-1941, 1945-1992
英國遠東艦隊/香港中隊 1969-1971
第120掃雷中隊 1958-1966 - Transfer to Singapore
第六反水雷/巡邏艇作戰中隊 1969-1997
英國皇家空軍
1983年,駐港皇家空軍一架韋斯克斯HC2直升機參與空中拯救訓練英國皇家空軍為駐港英軍中人數最細小的一支。基地設於九龍半島的啟德機場,及位於新界的石崗機場。稍後,英國皇家空軍撤離啟德機場,石崗機場成為香港唯一的皇家空軍基地。
下例為英國皇家空軍駐港單位:
英國皇家空軍第28中隊 1968-1978, 1996-1997(RAF Kai Tak) - 配備 韋斯克斯 Wessex HC2 直升機
英國皇家空軍第28中隊 1978-1996(RAF Sek Kong)- 配備 韋斯克斯 Wessex HC2 直升機
22 Squadron
114 Squadron
846 Squadron 1963-1964(RAF Kai Tak)
847 Squadron 1970(RAF Kai Tak)
367 Wireless Unit
368 Wireless Unit
444 Signals Unit (Stanley Fort), 1971 to 1977, SatCom node in the Defenc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edical Supply Squadron
Composite Signals Unit
GEF(Ground Radio)
ASF(Catering Squadron)
此外,當年在香港還有一支部隊。主要由本地人組成,相當於我國的民兵。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The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 (The Volunteers),RHKR(V)),亦稱皇家香港軍團(The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RHKR)或義勇軍(The Hong Kong Volunteers)。總部位於香港跑馬地(而原址已在1996年拆卸和移交馬會和紀利華木球會使用),軍團為一支快速動員並配備輕型武器的地面軍事部隊,由居港市民志願兼職組成。義勇軍為香港政府所屬的單位,不屬於英軍,但因為在港英政府年代香港的國防是由英國主管所以是由駐港英軍指揮,裝備也因而英國化。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是一支直接由香港政府支付的部門,在二戰前多由英國人及居港的外籍人組成,但在後期多由華人組成。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在不同年代,曾被稱為香港義勇軍、皇家香港防衛軍及皇家香港團隊,部隊的任務及組織與後期的「快速動員並配備輕型武器的地面軍事部隊」不同。在二戰時皇家香港軍團配備有炮兵連,高炮連,裝甲車排,工兵排,重機關槍連等隊伍。
協助駐港英軍防衛香港
於非常時期(如暴動)協助駐港英軍維護香港治安
2. 請問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多少人參戰
當時清朝有八旗兵約20萬,綠營兵約60萬,總兵力達8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一支常備軍,英國兵力要小的多,全國軍隊加起來正規軍約14萬,加上擔負內衛任務的國民軍6萬,總兵力也不過20萬,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4,
中英兩國相隔萬里,英軍自然不能全數派往中國,鴉片戰爭初期,英國遠征軍的總兵力,以陸海軍合並計算,大約是7000人,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110,後英國遠征軍的兵力不斷增加,至戰爭結束時已達20000人,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40!
第一次廈門之戰:1840年7月3日,清軍戰死9人,受傷16人,英軍無傷亡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清軍戰死13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其中清軍參戰兵力1540人,定海總兵張朝發受傷而亡,定海知縣姚懷祥自盡.
大角,沙角之戰:1841年1月7日英軍採用正面炮擊,陸軍側麵包抄戰術,清軍戰死277人,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人,英軍受傷38人,副將陳連升,佐領裕隆(滿族)戰死.
虎門之戰:清軍總兵力11000名,清軍250人戰死,100餘人受傷,總兵關天培戰死,游擊麥廷章戰死.英軍5人受傷.
廣州內河之戰,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烏勇之戰清軍參戰兵力1600人,總兵祥福(滿族)以下466人陣亡,英軍8人人受傷.
廣州之戰: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清軍總兵力20000人(用於進攻的不多),清軍數座炮台被毀,戰船43隻,火劃32隻被擊毀,英軍死亡9人,受傷68人.
三元里之戰: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英軍死亡5--7人,受傷23--42人.
第二次廈門之戰,清軍總兵力5680人,1841年8月26日,清軍陣亡40餘人(廈門島南岸)和33人(鼓浪嶼)受傷37人(士兵因石壁堅固傷亡較小),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滿族)戰死.英軍戰死1人,受傷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戰:清軍總兵力5600人,1841年10月1日,清軍總兵葛雲飛.鄭國鴻(回族),王錫朋戰死.英軍戰死2人,受傷27人.
鎮海之戰:清軍總兵力4000人,1841年10月9日,清總督裕謙投水而死,損失以百計,英軍傷亡數字有兩說,一說戰死16人,傷數人,另一說英軍戰死3人,受傷16人.清軍總兵謝朝恩戰死!
浙東反攻之戰:1842年3月10日--3月17日,清軍總兵力31000人,但用於進攻的兵力不多.寧波方向,英軍陣亡1人,鎮海方向無傷亡.3月15日,英軍進攻慈溪,清軍將領朱貴,伊星阿(滿族)戰死,英軍戰死3人,受傷一說22人,另一說15人,清軍共戰死340人,雇勇200餘,受傷200名.
乍浦之戰:1842年5月18日,清軍總兵力7000人,英軍在天尊廟傷亡最重,陸軍中校湯林森以下9人陣亡,55人受傷.清軍副督統長喜(滿族),佐領隆福(滿族)戰死,清軍八旗兵陣亡273名,殉難7名,因傷身故6名,失蹤1人!
吳淞之戰:清軍總兵力4700名,1842年6月8日,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陣亡,英軍戰死2人,受傷25人.
鎮江之戰:清軍八旗兵1600人,綠營兵2700人,英軍增派援軍,共計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為英軍傷亡最重一次,死亡39人,130人受傷,失蹤3人.清軍傷亡如下表:
部別.......戰死...受傷...失蹤
京口八旗....170....161.....24
青州八旗....55......65.....24
鎮江綠營....3........6......17
湖北綠營....7.......8.......3
四川綠營....3................
河南綠營....1........1.......
江西綠營....2.........3.......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軍法很嚴,丟失土地要嚴懲.所以許多將領自殺也不逃跑和投降,至於當時清軍傷亡比列不大是因為戰爭的情況與以前不一樣.面對從來沒有見過英軍猛烈炮火,許多士兵逃跑,所以當時大部分清軍是潰散的.
3.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英國各地的陸軍中選拔而出,他們有著非常嚴格的身高體重要求,以保證隊伍的「整齊劃一」,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作為英國王室私人部隊,英國皇室的御林軍,英國皇家衛隊與英國王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他們是世界上僅存的幾支專為君主效力的近衛軍了,一直保持著幾百年不變的傳統、不變的服飾、不變的禮儀、不變的作風。那麼這支有著古老文化傳承的部隊,其戰鬥力在英國軍隊中到底如何?是什麼戰斗級別的?
我們知道在英國皇家衛隊中,皇室的成員是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和榮譽上校。現任皇家衛隊總司令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飛利浦親王。英國女王和將繼承王位的查爾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員,經常定期探望衛隊各部隊,參加各團的典禮和紀念會,並像一家人一樣同這些軍人及其家屬相處。另外英國陸軍由於歷史原因,英國皇室一直沒有給予英國陸軍皇家稱號,只有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而名義上同樣是屬於英國陸軍的近衛軍,卻有皇家稱號,可見其和英國王室的關系密不可分。
英國皇家衛隊不僅擔負了英國皇家和英國政界要人住宅的警衛任務,而且還參加了很多次英國進行的戰爭,並在很多重要會戰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大多數英國人眼裡,皇家衛隊是英國優秀傳統的象徵,同時它也是英國君主立憲制長治久安的象徵。
現在的皇家衛隊總人數1萬2千人,其中4000駐扎在倫敦,保衛白金漢宮。其他人被分派到各處重要地點,對於英倫三島來說,總共才20多萬軍隊,陸軍13萬,10分之一就是皇家衛隊。平時常見的儀仗隊騎兵步兵的人數2000人不到。在倫敦,最容易看到皇家衛隊的地方就是白金漢宮門前。每天上午11點30分到中午12點,舉行衛兵換崗儀式。
皇室衛隊是英國精銳部隊,武器先進,紀律嚴明,忠於職守,皇室衛隊的口令第一條就是不計傷亡的執行國王命令,通常只有皇家衛隊才能首先裝備最新的作戰裝備和武器,英軍最新武器會首先裝備皇家衛隊,然後才能輪到其他部隊。可見英國皇家衛隊是英軍陸軍中的精銳中的精銳。
實際上在戰斗中往往作為精銳力量使用在關鍵的地方,參見馬島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皇室衛隊的表現。威廉王子也參加了伊拉克戰爭撈得政治資本。
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現隸下有五個近衛步兵團,兩個近衛騎兵團和一個預備團。皇家衛隊屬英國陸軍系列,分為騎兵和步兵兩部分。騎兵約有1500人,共分3個團,分別是「國王近衛團」、「國王藍色團」和王宮儀仗騎兵團;步兵約5000人,編為1個步兵師,下屬8個步兵營。除此之外,在皇家裝甲坦克部隊中有4個皇家衛隊團。其近衛步兵團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這也是英國皇家衛隊最大的特色。
第一近衛團建立過光輝的戰績,曾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擲彈近衛軍,從此戴上了紀念戰爭勝利的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
英國士兵1815年首次戴上熊皮帽,它們被設計為1800年代與法軍作戰的重要裝備,很難相信,這是威嚇法國人的。事實上,拿破倉的帝國衛隊也穿著它們。
倫敦的皇家評論員理查德·菲茨威廉姆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步兵看起來更高,因此也更可怕。」
製作成本
一頭甚至兩頭黑熊的`皮
遭到抗議
2008年3月11日,PETA動物保護組織表示,在歐盟及許多美洲國家,捕殺北美黑熊是被明令禁止的。並呼籲皇家士兵改掉這個傳統,直到2011年,他們才不再用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
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英國各地的陸軍中選拔而出,他們有著嚴格的身高體重要求,以保證隊伍的「整齊劃一」,他們被安排到英國皇家儀仗隊的軍營中受訓。除了常規訓練外,還要學會騎術以及各類火炮。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耐熱能力也要很強,因為他們必須一年四季都頭戴重約1公斤的厚重熊皮帽。頭戴熊皮帽已有200年的歷史,他們象徵著英國強盛的軍力。而身著厚重鎧甲也要求他們必須有極強的耐重能力。聽說士兵們空閑的時候會去練高溫瑜伽來提高自己的耐熱能力。此前,英國皇家衛隊的成員多次因體力不支,暈倒在地。
還有一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英國皇家士兵有很多因為承受不了長時間負重的站立後暈倒,但是無一不是筆直的倒下!!!事實的真相就是:
暈倒都是有「軍規」的——「Faint to attention」(暈倒也要保持立正姿勢)。
英國每次舉行大型典禮之前士兵們都被下了命令:就算要暈倒,也不允許東倒西歪地倒在旁邊,而且步槍堅決不能掉了,真正的勇士是能夠夾緊步槍正面筆直倒下的,即使這可能會傷到鼻子,牙齒也可能保不住了。而背部著地暈倒的士兵則會遭到鄙視。
黑色熊皮帽象徵著英國強盛的軍力,英國皇家衛隊戴黑色熊皮帽的傳統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這個傳統。 戴黑色熊皮帽的士兵都是英國軍隊中最精英的部隊,精英部隊成立的歷史已經有上百年,黑色熊皮帽是他們的一個象徵。
其實最先戴黑色熊皮帽的並不是英國士兵,而是法國士兵。 那時候法國士兵為了能夠讓士兵們的個子看起來會更高,所以選擇佩戴黑色熊皮帽,看起來非常有威懾力。不過在後來經歷了滑鐵盧戰役,英國的士兵也開始戴黑色熊皮帽,以彰顯軍隊的實力要比拿破崙軍隊更強。
英國國防部每一年購買黑色熊皮帽五十頂,但是製作黑色熊皮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每製作一頂黑色熊皮帽就需要射殺一隻熊。後來因為這種做法太過於殘忍,受到許多環保人士的抗議,英國嘗試採用化纖熊皮帽來代替黑色熊皮帽。但是因為化纖製作的帽子完全不透氣,佩戴起來感覺非常難受,所以最後又換回了黑色熊皮帽。
但我認為其實黑色熊皮帽戴起來也很難受,戴起來又熱又重的。 雖然這個傳統已經保留了很多年,但現在時代在發展,完全沒有必要一直保留這種傳統。並且這樣對於熊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如今都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因此英國的這種做法受到了許多人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