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為什麼逐漸放棄殖民地
英國放棄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屬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英國在殖民地的瘋狂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初,世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英國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爭,英國的殖民統治日趨瓦解。
二、經濟危機的影響
1947年的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接受美國的崛起。英國也必須處理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扭曲的關系至今沒有完全解決。無力繼續經營殖民統治。
三、兩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英國實力
在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英國本土時雖然英軍奮力抵抗將德軍擊退,但德國空軍之後持續不斷的轟炸倫敦等英國主要城市也給英國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納粹德國在1940年至1945年間佔領了英國皇家屬地海峽群島。
至1945年德國投降前英國的戰爭物資基本全部依賴加拿大和美國,造成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對美依賴度增加。世界大戰造成英國國力衰退,各自治領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1942年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John Curtin)史無前例地下令將駐扎在英屬緬甸的澳大利亞士兵調回參加保衛澳大利亞的戰斗。
四、二戰後世界去殖民化運動興起
在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英國幾乎從未試圖抵制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勝利,英國從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獨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代價的,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互相的內斗,但也因此導致印巴關系長期緊張。印度獨立後世界范圍內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國開始瓦解。
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的獨立。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建國。還有眾多原英國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
(1)英國怎麼放棄紐芬蘭的擴展閱讀
現今英國的發展狀況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務貿易總額3058.5億英鎊,約合4863億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旅遊業收入居世界第五位,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從業人員約270萬,占就業人口的9.1%。2012年來英遊客達3108萬人次,收入達186億英鎊,約合295億美元。
② 三國同盟 和 三國協約的形成過程
1、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 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
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2、三國協約(英語:TripleEntente)是英、法和俄三國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諒解。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條約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
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2)英國怎麼放棄紐芬蘭的擴展閱讀
1、三國同盟條約主要內容:
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
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2、三國協約主要內容:
①法國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
②劃定兩國在暹羅(今泰國)的勢力范圍;以湄公河為界,西半部為英國勢力范圍,東半部為法國勢力范圍;
③法國放棄在紐芬蘭獨占的捕魚權,英國讓給法國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條款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為「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現狀。但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蘇丹政權終止,其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