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88年的哪次革命確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1688年光榮革命確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黜。在廢黜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
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便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後成為威廉三世。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1)英國君主立憲是什麼事件擴展閱讀:
在當時英國政治、社會力量的結構之下,不論是主張君主專制者或主張議會主權者,都不可能取得決定性的性利。至於矛盾的解決方式,也不可能是暴力革命。
因為經過20年的革命起義、軍事專政等風風雨雨之後,到了60—80年代,中下層人民既沒有自己的組織,貴族、資產階級也對暴力流血深感畏懼。當蒙默斯起義和1685年、1688年事件發生時,就顯露出起義的力量既分散又軟弱,而且缺乏社會的廣泛支持。
B. 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原因(即為什麼不推翻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起源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高雹相妥協的結果。英王作為世襲的國家元首,享有憲法規定的某些權力,比如授予某人勛章以及爵士稱號、是國家最高戚握帆元首的象徵等等。但是英國國王權力的行使要嚴格按照皮談憲法的規定,並受到內閣的限制。雖然英王有否決某項議案的權力,但是時至今日沒有一個議案被英王否決(君主立憲制下)。現在有些學者認為保留君主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意義,已經沒有封建殘余的影響。
C.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什麼時候確立的光榮革命後還是權利法案的頒布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政變,光榮革命後確立頒布的。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政變後在英國建立起來的國家政體,也稱議會君主制,屬資產階級民主制政體類型。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3)英國君主立憲是什麼事件擴展閱讀
英國君主立憲制形成歷史:
1688年的「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同時登位。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於1689年召集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從法律上確認「議會主權」原則,給王權以很大限制。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廢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實施。並規定,國王必須是信奉英國國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結婚者不得繼承王位。
專制君主為受憲法約束的立憲君主所取代。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政體初步確立。隨後議會又制訂了《叛亂法案》,規定平時國王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才能徵集和維持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能保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