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英國
英國概況
翻開歐洲地圖,可以看到歐洲西岸外的大海中有兩個大島,一個叫大不列顛島,另一個叫愛爾蘭島。前者的全部,後者的北部以及其他小島組成一個國家,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際上通稱為聯合王國。這個國家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三者在大不列顛島上)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江蘇,安徽兩省大小,人口5800多萬,首教為倫敦。由於英格蘭是全國的重心所在,人口占絕大多數,所以在漢語中,又習慣把聯合王國簡稱為英國。
英國的組成部分 首府 面 積 百分比(平方公里) 人 口 百分比(萬人)
英格蘭 倫敦 130,423 54.0 4908.9 83.4
威爾士 加的夫 20,766 8.6 292.1 5.0
蘇格蘭 愛丁堡 77,080 31.8 514.9 8.8
北愛爾蘭 貝爾法斯特 13,483 5.6 166.3 2.8
合計 241,752 100.0 5882.3 100.0
論國土,英國不算太大。英文中有一句成語:from John O』Groats to Land』s End。意思是「從英國的極北到極南」,似乎挺遠。其實從John o』Groats(蘇格蘭最北端的小村莊)到Land』s End(英格蘭西南端的蘭茲角),直線距離還不到1000公里。加上海岸曲折,英國任何地點距海不超過120公里。但是在這不算大的國土上,地形卻豐富多彩。東南多為平原丘陵,西北部則分布著山地和高原。最有名的山脈是奔寧山,它縱貫南北200多公里,號稱「英國的脊樑」,但最高的山峰卻在蘇格蘭,叫本尼維斯,海拔1343米,差不多有泰山那麼高。英國最多的湖泊分布在湖區,即湖畔派詩人們生活過的地方,以及內斯湖(一作尼斯湖)那裡傳說有水怪出沒。然而最大的湖泊,卻在愛爾蘭,叫訥湖(一作內伊湖),當然它比起我國的太湖、洞庭湖來要小多了。說起英國的河流,人們自然會想到泰晤士河,不過最長的河流卻要數塞文河,它源於威爾士,全長354公里。這條河有著喇叭口似的河口灣,每當大潮湧現時,激浪排空,海水向河口倒灌,蔚為壯觀。 英國是個美麗的國家,文物古跡比比皆是,自然風景秀麗可餐,旅遊資源豐富。許多城市,如「萬城之花」倫敦,「北方雅典」愛丁堡,大學城牛津、劍橋,古色古香的約克城,莎翁故鄉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旅遊名城。英國還辟有湖區等幾十座國家公園和風景保護區。目前,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名勝古跡和天然景觀就有14處,即倫敦塔、威斯敏斯特宮(國會大廈)、布倫海姆宮(牛津附近),坎特伯雷主教堂、巴斯城、索爾茲伯里郊區的巨石陣等遺跡,鐵橋峽(伍爾沃漢普頓以西),方廷斯修道院及園林(約克以北)、達勒姆的大教堂和古城堡、哈德良長城(紐卡斯爾一帶),圭內斯的城堡群(威爾士卡那封一帶),蘇格蘭的聖基爾達群島,北愛蘭的「巨人之路」和太平洋上的英國屬地享德森珊瑚島。它們富有特色、各擅其長,都是極受遊客青睞的觀光熱點。
Ⅱ 英國旁邊是哪個國家
英國旁邊的國家有愛爾蘭、德國和法國,具體介紹如下:
1、愛爾蘭
愛爾蘭位於歐洲西部愛爾蘭島的中南部,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53度/西經8度。領土面積為7028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6889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39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169公里。
2、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
3、法國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 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2)英國地圖上有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英國的歷史沿革:
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
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1921年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歸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經濟實力。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聯邦53個成員國的盟主。
Ⅲ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差點合並為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和遼闊疆土的大國,盡管在近代遭受了巨大苦難,不過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我們依然可以驕傲地宣稱中國處於世界大國行列,而且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最重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美、俄、中、英、法五個大國對全球事務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不僅是因為這五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且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領域,這五個國家相比於其他國家都具有壓倒性優勢。
▲聯合國五常旗幟
然而很多朋友可能並不知道,在二戰之後,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有兩國曾經差點兒就合並為一國,只是最後關頭失敗罷了。不用說,這兩個國家就是英國與法國。說起來,這兩國在歷史上雖然素有恩怨,但在語言、文化等方面都有許多共同之處,地理位置上也僅僅是一海之隔,而中、美、俄三國疆域遼闊,民族和語言方面的差別巨大,自然不可能萌生合並的念頭。
▲英國地圖
歷史上,英法兩國統治者一直為兩國合並進行過戰爭,英王愛德華三世等統治者更是同時擁有英國國王、法國國王的雙重身份。到了近代,在一些國際事務中,英法兩國基本還是站在一起的,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是英法兩國組成聯軍一起出兵。二戰之後,兩國雖然在戰爭中都有巨大損耗,但畢竟底子還在,所以佔了五常席位中的兩個。按理說,這時候兩國應該對現有地位心滿意足了,為何又會產生合並的想法呢?
Ⅳ 為什麼在英國地圖里包括愛爾蘭這個國家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地圖上其實只有北愛爾蘭屬於英國(現在不時也有鬧獨立的),但是不可能刻意的只顯示愛爾蘭北部,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英國地圖就是大不列顛和愛爾蘭2個地圖了!
Ⅳ 七大洲四大洋地圖
一、七大洲四大洋地圖:
二、、七大洲介紹:
1、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
2、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
3、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
4、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
5、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6、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
7、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
三、四大洋
1、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2、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 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
3、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
4、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
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5)英國地圖上有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各洲劃分:
1、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亞洲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4、亞洲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6、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7、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8、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七大洲
網路--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