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的人種分布香港目前有多少人
香港人一般是指香港的居民,而並不取決於其種族或國籍。「香港人」(英文:Hong Konger、Hongkonger或Hongkongese) 在中文和英文上沒有法律定義;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或指居住香港有若干時日的人(這個定義空泛,而且每人有不同標准,但這是香港人最接近的定義),甚至是單純以香港為家的人。 常住居民占 6 732 700人,而流動居民占 230 400人。 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主要有以下類型:
歐美西洋人 - 以在英治時代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國人及其家屬居多,少部份能操流利廣州話。通常是專業人士、大企業或政府部門以至公營機構的高層要員,如董事長、行政總裁、政府高官、警官(督察級或以上)、法官、律師、醫生、大學教授、機師等;也有一部份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雖然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有少量英國人離港回英,但仍有很多選擇繼續定居香港,甚至歸化中國籍,成為有資格申請香港特區護照的中國公民。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英國人約13,490人。
日本人 - 通常是商人或日資大企業香港分公司的高級職員及其家屬。他們大多數在1980年代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初期來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內地發展事業的跳板。有部份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的第二代普遍操流利廣州話,但通常入讀國際學校。如果他們不打算在港永久性定居,則通常會安排子女入讀日本人學校,以便將來回日發展。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日本人約11,800人。
中國內地人 - 通常是與香港男士結婚的中國內地女士和其在中國內地出生的子女。官方稱謂是「新來港定居人士」,坊間通常稱為「大陸人」或「大陸新移民」。 香港自英國管治以來,一直都有不少中國內地人移民到香港,現時更每天均有150名中國內地人移民來港定居。他們雖然和主流華人居民同是華人,但未必能操純正廣州話和適應香港的生活方式。通常要在香港生活一段頗長時期,才能融入香港主流社會及操較純正口音的廣州話。
南亞人 - 以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尼泊爾人居多。英治時代的駐港英軍當中,有部份是被稱為「啹喀兵」(Gurkhas)的尼泊爾人雇傭兵,其軍團隨著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解散,但他們和其家屬仍然留港;在數十至百多年前,香港的警員中,亦有不少南亞人,其後裔至今仍然居港。他們現時以從事銀行護衛員和建造工人等藍領職業為主,亦有前「啹喀兵」擔任富豪或政府高官的保鏢,或從事類似的護衛服務,亦有極少數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他們大都能操流利英語,部份甚至能操流利廣州話。
東南亞人 - 以菲律賓人、印尼人和泰國人居多,當中以菲律賓人最多。絕大部份是來香港從事家庭傭工工作、能操流利英語的女士,少部份操流利廣州話。這些人在香港通常只是受雇當家庭傭工性質,賺到足夠的金錢就衣錦還鄉,並無在港落地生根的打算。此外,亦有極少部份是香港男士的妻子。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菲律賓人和印尼人人數,分別約130,000和110,000人。
『貳』 圓明園「12生肖獸首」中下落不明。的圖片是怎麼來的
透過獸首與人首看財產與生命的份量
近來有兩件事頗為牽動國人的眼球,一為俄羅斯擊沉中資商船新星號事件,一為法國佳士得公司拍賣圓明園流失文物鼠兔首事件。新星號事件鬧了一陣子,盡管有部分網民表示了極大的憤怒,但很快就從國人的視線里漸漸走遠了,各大網站低調報道,新星號事件正在逐漸淡出媒體的關注。鼠兔首事件可謂掀起的浪潮不小,先是一個叫劉洋的律師牽頭搞了個百人律師團要去法國打官司,後又有一個叫愛新覺羅什麼的清朝皇室後裔出面要充當原告,接著就是某地產商出資四十萬贊助,再有國家文物局正式出面堅決反對並譴責佳士得的拍賣行為。盡管拍賣當天當地部分華人和留學生在拍賣場外舉行了示威抗議,遺憾的是這兩個銅獸首還是如期拍賣了,並且超出了起拍價數百萬歐元,不知這裡面有沒有中國方面抗議的因素在內,總之獸首的持有人可算是大大的賺了一筆,事後外交部發言人照例發表了「極大的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之類的言論。至今,關於獸首事件的報道還仍在各大網站的頭條高掛著。
兩個事件,不一樣的內容,不一樣的浪潮,不一樣的聲音。新星號事件被擊沉的那條船價值幾何還在其次,七條中國公民的生命卻是永遠的留在了異國它鄉,在獸首與人首之間,我們的同胞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國家是由人組成的,沒有人的土地,永遠都稱不上國家。可見人才是國家的根本,保證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幸福和安全才是國家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前提。鼠兔首是圓明園流出的財產沒錯,但150年前的是是非非用很難用今天的游戲規則來判定清楚,畢竟,當時世界的文明程度遠非今日可比。這獸首無論價值有多高,無論包含了多少歷史的見證,都絕不可以與活著的生命相比,再寶貴的財產,在生命面前,永遠都只能退居其後。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這個星球上沒有了生命,那麼所有的財產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圓明園的毀滅,將之稱為英法聯軍的暴行毫不過分,放在現代,無疑是野蠻的強盜行徑。但翻出150年前那段歷史,又不得不承認當時人類的文明程度遠非今日可比,如果沒有清政府扣押39名英法談判使團人員並殺死其中二十人的無知舉動,或許也就沒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野蠻報復行為。鴉片戰爭起因錯綜復雜,看似西方列強恃強凌弱、辱我中華,實則與清政府閉關鎖國、愚昧無知、妄自尊大的一系列錯誤做法有著莫大幹系,准確地說應該是因文明程度差異而引發的一場錯誤戰爭。圓明園被毀,無論英法聯軍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二十條談判使團人員的生命就擱在那兒,這個理由或借口我們誰也無法迴避,當時英軍指揮官額爾金在北京城內貼出布告稱:「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罪,即不能逃脫其應有之責任與刑罰。茲為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於九月初五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動,人民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於清室政府,不能不懲罰之也。」雖然英軍的做法在今天來看屬於以暴制暴,但在當時,不難看出他們視本國公民生命至上的理念?
新星號的沉沒,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無論俄羅斯方面如何辯解,都掩蓋不了其違反國際法的實質。按船方說法新星號是在公海被俄羅斯邊防巡邏艇追上的,這時俄方已失去了緊追權,更談不上動用武力。即使按俄方說法新星號當時仍在俄羅斯二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內,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11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對於在專屬經濟區內或在大陸架上,包括大陸架上設施周圍的安全地帶內,違反沿海國按照本公約適用於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包括這種安全地帶的法律和規章的行為,應比照適用緊追權。」新星號顯然並沒有違反俄羅斯關於專屬經濟區內的法律和規章,違反的是擅自離港出境的規定,俄方的緊追權只能從其領海開始,所以俄方即使在其專屬經濟區內也沒有緊追權。再者,公約第225條規定「在根據本公約對外國船隻行使執行權力時,各國不應危害航行的安全或造成對船隻的任何危險,或將船隻帶至不安全的港口或停泊地,或使海洋環境面臨不合理的危險。」對於新星號這樣的民用商船,俄羅斯即使想要強行扣押,最多強行登臨該船,控制其返航,萬萬沒有開炮攻擊的理由,何況一開就是五百發炮彈。索馬裏海盜搶劫時尚且是用小艇靠近強行登船,一個大國的軍艦居然是直接就用炮轟,這樣的軍艦,不是流氓是什麼?
一件150年前說不清的舊案,愛國人士們義憤填膺,從民間到官方,律師團、贊助商、民間協會、文物局、外交部,甚至還出來個愛新覺羅宗親會,大張旗鼓地對佳士得、對法國口誅筆伐,又是威脅又是抗議,甚至不遠萬里跑到法國去打一場毫無由來的官司,結果獸首還是拍賣了,氣急之下國家文物局居然緊急下文「認真審核佳士得拍賣行及其委託機構、個人在我國申報進出境的文物。」真不嫌害臊,還怕臉沒丟盡,居然使出個小孩子打架的招數來。文物出入境自有法律規定,文物局的文件算個屁?難道你的文件比法大嗎?是不是此前佳士得出入境的文物就沒有「認真檢查」過?
七個中國公民的生命沒了,沒有律師援助,沒有贊助商,法國也有俄羅斯使館啊,愛國華人和留學生們可以為了兩個獸首跑到拍賣場外示威抗議,難道為了七個同胞的人首你們就不能到俄使館外喊上兩嗓子?就算找不著俄國使館的門,再笨也會用谷哥地圖搜一搜吧?哪怕做做樣子也行啊?我看了看網上關於獸首事件的留言,抵製法貨、抵制家樂福、封殺佳士得、沒收佳士得在華財產、對法開戰、血債血償等各種言論無奇不有。圓明園當時屬於大清國的皇家園林,愛新覺羅家的私人財產,150年前英國人就說了,這是和大清國皇帝的事,與老百姓無干。150年後卻冒出了這么多受害者,莫非都自認是愛新覺羅家的後裔或臣子?大清國早已玩完快一百年了,人家愛新覺羅家還沒有和國民黨算帳,一大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倒和法國人叫上勁了。俄羅斯侵佔中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算是舊帳,咱不提了,眼前七條同胞的生命沒了,怎麼就沒人站出來抗個議?難道七個同胞的生命真的就沒有鼠兔首那兩個銅玩意兒珍貴?
在生命與財產之間,我的同胞們,哪個份量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