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是英國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嗎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行「上海數學教學法」。他說:「我們將見證本國數學教育的復興。過去我們聽到太多英國人說『不會算數』,這將成為歷史。」
在決定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前,英國做了長期、科學評估。英國從2014年起啟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並委託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對該項目進行了第三方跟蹤評估。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2016年發布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換計劃研究報告》,對上海數學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把上海的數學教學模式定名為「上海精熟教學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尼克·吉布說,英國人常說「不會算數」,認為數學太難,學不來,這甚至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一種風氣。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很多英國人認為,數學不好,這不是件丟人的事。在尼克·吉布看來,推廣「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有助於「確保年輕人可以為21世紀的學習與工作做准備」。
㈡ 英國首次完全照翻中國數學教材是什麼樣的感覺
英國人這個群體,我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民族,雖然說現在英國有些沒落,但縱觀歷史,這個民族是非常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先進經驗的。有的人會說大和民族也是如此,島國都有這個特點,但其實不對,英國向其他國家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態勢,而日本則是被動的。這在一些政治事務上體現得更明顯,比如亞投行的事情,美英同盟比美日同盟更堅固吧,地理上日本比英國離中國更近吧,但英國成了歐洲第一個跳反的,而日本鐵了心不加入。所以,英國開始使用中國數學教材,我們千萬不要去嘲笑,也不要因此感到驕傲,相反,我們更應該敬佩英國人,同時也要保持警惕,畢竟一百多年前讓中國陷入苦難的導火索還是英國。
回到題中來,很多人會覺得,中國人數學天賦好,是種族天賦,或者是因為漢字單音節的加成,所以英國人就算照搬中國教材,這幫英國學生也會水土不服。
㈢ 英國的數學真的比中國的要簡直嗎
整體來說,對中國孩子來說,英國小學數學的差異主要在於:
1/難度低、范圍廣
相對於中國小學,英國小學的數學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所涉及的知識面范圍特別廣,但課程的難度相對較低。基礎教育中數學知識面廣而淺,學生在中學甚至更早時期就可能接觸到微積分、概率等數學知識。
英國小學數學課,主要就是數與計算,幾何圖形,測量,統計這幾個部分,從Year 1到Year 6 每年都會學這幾類,隨著年級增加,難度也增大。比如英國小學Year 1,數字和數值這個知識點,需要學習:
數數到100以上,從0/1開始;
學會數、讀和寫出100以內的數字,學會基礎的倍數,包括2s,5s和10s;
給出一個數字,能說出前後的數字;
能夠認出或描述數字指數和圖形,例如數值軸;並學會使用「equal to等於, more than大於/多於, less than (fewer)小於/少於,most最多,least最少」這些詞彙;
讀和寫出1-20,以數字和單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