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退役賠償多少錢

英國退役賠償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9-26 11:48:36

1. 鴉片戰爭英軍其實花費一千二百萬銀子,為何只索賠八百萬

鴉片戰爭英軍其實花費一千二百萬銀子,卻只索賠八百萬的原因在於英國的真正目的是打通中國的市場,這其中可以賺取的利益才是主要的,其次就是英國也明白,做事不能太絕,中國當時雖然衰弱,不過也是地大物博,英國也害怕一下子徹底激怒中國。

雖然現在中國逐漸強大起來,但我們應該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來作為我們前進路上的警鍾,中國的崛起已經不是誰就能阻擋的了,只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保證人民不受外界欺凌。

2. 鴉片戰爭中國實際賠了多少白銀

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規定:中國給英國和法國賠償軍費各白銀200萬兩,賠償英商損失白銀200萬兩。《北京條約》規定: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2)英國退役賠償多少錢擴展閱讀:

由於中國「閉關鎖國」的思想,當時的滿清正處於世界落後地位,為了打開中國對外的貿易大門,英國開始將大量鴉片輸入中國。

十九世紀初期被輸入中國的鴉片達到4000多箱,由於鴉片不斷的輸入,中國出現了鴉片煙毒泛濫的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吸食鴉片,越來越多的人被鴉片所侵蝕。

這也使得當時中國白銀大量向外流出,也使得吸食者在身體上以及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同時也破壞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造成清政府部分地區工商業經濟蕭條。因此清政府不得不採取措施禁止吸食鴉片。

在這場長達 6年的鴉片戰爭中,由於中國處於落後的狀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開始清政府向外割地,賠償,迫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

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伸向中國內地,方便了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使中國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性沖擊。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3. 退役的航空母艦一般都會如何處理,要花費多大成本

退役航空母艦有五大歸宿,從已經退役的各國航母歸宿來看,它們大致有「發揮余熱」、「二手交易」、「魂歸大海」、「入庫封存」、「解甲從商」和「大卸八塊」幾種結局。
1、發揮余熱--建成航母博物館:目前美國共有五艘航母博物館。它們分別是停泊在紐約的「無畏」號、南加利福尼亞朴來曾特山的「約克頓」號、得克薩斯的「萊剋星頓」號、加利福尼亞州阿萊美達的「大黃蜂」號和聖迭戈的「中途島」號。建成航母博物館需要年年維護,維護費用不得而知。
2、魂歸大海——成為海軍試驗靶艦:對於退役航母來說,作為試驗靶艦炸沉,是它的另一種歸宿。美國「美利堅」號航母、獨立號航母均被作為靶艦擊沉。擊沉航母只需要花費彈葯費。
3、二手交易賣給別國「重出江湖」1986年5月,印度再次以5000萬英鎊的價格購買了英國退役輕型航母「競技神」號,將其改名為「維蘭特」號。2004年1月20日,印度購買俄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退役航空母艦以及配套軍機等武器。2000年,巴西又斥資1200萬美元購買一艘1963年開始服役的法國退役航母「福熙」號,並重新命名為「聖保羅」號。
4、「解甲從商」——變廢為寶建航母公園:自上世紀末,中國從國外進口了明斯克號、基輔號等航母。2000年9月27日,經過精心改造的「明斯克航母世界」正式營業,開業不到一年就成為珠江三角洲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2000年,天津從俄羅斯購入「基輔」號航母。經過精心改造,這艘航母被整修一新,成為天津國際游樂港的一座大型軍事主題公園。2006年4月,「基輔」號航空母艦對遊客開放。俄羅斯把明斯克、新羅西斯克號2艘合計1300萬美元賣給韓國,韓國把明斯克530萬美元賣給中國。
5、砸鍋賣鐵——花巨額資金拆卸分解:航母退役後,如果實在沒有其他的用處,就只能大卸八塊了。據統計,拆解一艘航母的費用大約在6500萬~7000萬美元之間。如此高昂的拆卸費用,令各國海軍只能是望艦興嘆了,即使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也常常會感到捉襟見肘。據報道,美國海軍每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只有2000萬美元,而在拆解過程也經常會由於各種原因中斷。譬如,美軍「海珊瑚」號前後就經歷了7年折騰,才於2003年完成拆解。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母,1984年作為廢船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中國聯合拆船公司。次年5月,「墨爾本」號被牽引進廣州黃埔船廠。這是個近2萬噸級的廢棄老艦,拆船公司用了9個月時間才拆完。此外,一些不便於出售又無錢拆解的航母,就只能入庫封存了。

4. 自鴉片戰爭以後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的戰爭賠款共有多少白銀如果以現在的價格來計算有多少錢

實際共支付賠款6億5237萬兩白銀。如果按現在人民幣3.8元/克計(最低),摺合現在的人民幣約為1239億5千多萬元。1841年中英《廣州和約》,賠償英國630萬銀元,約404萬兩白銀。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約等於1470萬兩白銀。1843年中英《南京條約續約》,賠償英國670萬兩白銀。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賠償英國400萬兩白銀。1858年中法《天津條約》,賠償法國200萬兩白銀。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賠償英國1300萬兩白銀。1860年中法《北京條約》,賠償法國800萬兩白銀。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賠償英國20萬兩白銀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賠償俄國900萬盧布,509萬兩白銀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1895年中日《遼南條約》,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 1901年中八國聯軍《辛丑條約》,賠償4.5億兩白銀。賠款年息為四厘(4%),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共計九億八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9億8223萬8150兩)。
以上加上利息共計近13億兩白銀,這也僅是這幾個著名條約的賠款數據,如果全部的不平等條約賠款加起來,數目驚人。這些巨額賠款讓大清王朝財力虧空,不得不向列強銀行貸款。這些錢擴充了列強的隊伍,這些錢加重了國民的負擔。日本憑借著從清政府拿到的2.3億兩白銀作為軍費,迅速的成為軍事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對德、奧宣戰後,停止支付對這兩國的庚子賠款。同時沙俄宣布暫停「賠款」緩付5年。1924年5月,蘇聯宣布放棄庚子賠款。1924年底,美國政府宣布第二次退還庚子賠款,把餘下的所有對美賠款全數退還。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聲明退回賠款余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除蘇聯外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實際上中國政府仍必須徵收對美、英、日、法、比、意、荷、挪威等國的賠款,支付給這些國家把持的管理委員會。直至賠款支付到1938年時終止,實際共支付賠款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6億5237萬)余兩,摺合銀元則約為十億元。

5. 在伊拉克的部隊里有沒有雇傭兵

搞不清楚你問的是伊拉克抵抗力量,還是美軍,不過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都有,只不過伊拉克抵抗力量的外籍部隊屬於半志願半僱傭性質(和在阿富汗戰爭期間以及車臣戰爭期間一樣,這些志願者受到類似基地這樣的組織的招募,有一定經濟報酬,當然多數都是付給他們家人的,另外一個更吸引人的是成為英雄或者烈士,如果成為烈士就可以直通天堂與先知一樣伴隨真主左右。),而美軍的就是雇傭兵。

美軍的雇傭兵大概有三處來源:歐美的退役或者退休的職業軍人 非洲(基本都是來自南非)和南美的軍人 ,一些軍人一般都參加過實戰,換句話說就是殺過人的。

其中,南美僱傭軍主要來自智利,他們大都在皮諾切特執政期間接受過訓練。因此,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時候,他們都是輕車熟路。

非洲的僱傭軍主要來自南非。對於這些雇傭兵來說,他們最近還遇到了一個麻煩。南非最近剛剛通過一項法令,嚴格限制國民在海外擔當雇傭兵,為了貫徹這一政策,南非還為少量合法的雇傭兵頒發了執照。因此,很多正在伊拉克服役的南非雇傭兵都成了「非法勞工」。按照這種情況,他們很可能會在回國的時候受到懲罰。

來自英國的雇傭兵,主要是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一些退役士兵。部分來自SAS的老兵,雖然退休之後擁有不菲的退休保障,但是依舊懷念在戰場上的那種感覺,因此再次拿起武器。無論是英國的公司、機構,還是執行軍事任務的英軍小分隊,都十分喜歡僱傭SAS的老兵。這也使得英國雇傭兵在伊拉克的行情一路看漲。

給美英大兵替死,為美英老闆賺錢

在主要戰事結束後的伊拉克,美英聯軍已經將很多危險性的工作交給雇傭兵去處理了。例如,目前的巴格達國際機場,就基本上是在雇傭兵而不是美國大兵的看守下。因為,這個機場是巴格達最危險的地方之一,經常有游擊隊打它的主意。另外,一些危險的檢查站、機構大樓也都是由雇傭兵來把守的。

當然,如果雇傭兵戰死,美英聯軍是不會將其算在自己的陣亡名單上的,而是根據早前與雇傭兵公司簽署的合同,支付或多或少的撫恤金而已。可以說,雇傭兵完全是在為美英大兵們替死。毫無疑問,如果將他們的傷亡統計在內,美英部隊的陣亡率肯定要上升很多。因此,美英軍方高層也樂意支付巨額的僱傭軍費用,畢竟,如果陣亡率過高會帶來很多麻煩。

雇傭兵的出現,除了美英大兵、軍方高層都得到了實惠外,還有一些商人撈到了不少好處,他們就是專門組織雇傭兵服役的專業公司。其中,來自英國的國際風險戰略公司(InternationalRiskStrategy)是在伊拉克最大的雇傭兵公司。該公司名下至少有1000名雇傭兵正在服役,並且還有200名新到雇傭兵會在春季內開始工作。公司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按照目前的情況,年底的規模會擴大到1800人。

大公司需求旺盛,雇傭兵供不應求

除了政府機構、軍方需要大量受過嚴酷訓練的雇傭兵外,一些跨國公司、國際組織為了在伊拉克的工作,也不得不掏錢請來大量的雇傭兵。

英國國際開展部(DFID)可能是諸多公司、機構中對雇傭兵需求最大的一家了。DFID主要從事伊拉克戰後重建的工作,並且為該項目撥出2.78億英鎊的款項,其中高達數百萬的預算都是為雇傭兵而准備的。據說,為降低自己雇員的意外傷害風險,DFID在伊拉克的辦事處都有雇傭兵把守,他們會隨時檢查附近的可疑車輛等。

當然,如果把伊拉克本地的雇傭兵也計算在內,那麼在伊整個雇傭兵的數字還要翻上幾番。伊拉克本地人雇傭兵雖然在軍事能力上不如海外雇傭兵,但是在地理環境上卻是一把好手。伊拉克雇傭兵主要為公司、機構人員擔任向導、司機,或者看守大樓等。一家名為Erinys的英國公司,在伊拉克僱傭了1.4萬名雇傭兵,專門擔任向導、司機、警衛的工作。

對於雇傭兵公司到底能夠賺多少利潤,沒有公司願意透露。在采訪中,一個英國雇傭兵公司老闆對記者說,從目前的情況看,僅公司、機構對雇傭兵的需求訂單就在每年8億英鎊(13億美元)以上,如果算上軍方的訂單,這個數字將更加龐大。

在伊拉克,雇傭兵已成為除美軍之外的第二大「主力」。這些不穿軍裝的士兵,承擔著保安、為部隊提供後勤服務等一系列工作。他們收入高風險也大,被綁架和殺害的事件頻頻發生

【德國《焦點》周刊4月19日一期文章】題:外購戰爭夢想破滅

36歲的誇特羅基打算結婚,然後買一座房子。到伊拉克當「安全專家」月薪1萬歐元,這正是掙錢的機會。14日晚上,他的夢想破滅了。「綠色旅」的成員在攝像機前殺害了這位義大利人。與誇特羅基一起被綁架的另外3位同事,親眼目睹他的被害過程。「綠色旅」聲明說,「誇特羅基被害,是因為義大利不從伊拉克撤軍」。

誇特羅基和其他3位義大利安全人員,是在從巴格達去約旦邊境的路上被劫持的。他們為美國的DTSLLC保安公司工作。他們的職業是培訓保鏢,保護企業管理人員、法官和石油設施。去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出發,去干什麼,他們總是在出發前不久才知道。誇特羅基的母親以為兒子去了科索沃。

在起初的媒體報道中,像誇特羅基或者也遭綁架的美國油罐車司機托馬斯·哈米爾這樣一些男子以「平民」的身份出現。他們自稱安全專家,戰略顧問或保鏢。因為這聽起來要比他們真正的身份——雇傭兵好一些。

士兵們脫去軍裝後可能回到伊拉克,成為雇傭兵

人數眾多

目前有約2萬名來自30多個國家的平民士兵(雇傭兵)在伊拉克工作。因此,每9個士兵中就有一個是雇傭兵。從總數來看,雇傭兵是美國領導的聯軍的第二大兵員份額,人數僅居美國兵之後。這些平民士兵的主要任務,是為部隊提供補給。他們做比薩餅,修理武器、保養坦克、軍艦和飛機——從無人駕駛偵察機到B—2轟炸機。必要時他們還將像真正的士兵一樣投入戰斗,但不穿軍裝。

在伊拉克工作的私人土兵,主要受雇於20多家美國軍事公司,即所謂的私人軍事承包商,他們從五角大樓得到任務。雇傭兵的報酬視危險程度而定,到伊拉克工作的最高報酬為一年35萬美元。但收入高風險也大。私人軍事承包商的職員遭綁架或被殺害的事件日益增多。

3月底,一群憤怒的暴民拖著4具燒焦的美國人屍體穿過費盧傑的街道,然後把他們掛在一座橋上。

被害的4名美國人受雇於美國黑水軍事公司,自1996年以來,這家公司在其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訓練營里培訓了5萬多名雇傭兵。哈利伯頓公司上個星期宣布,迄今為止,該公司已有30名員工在伊拉克被殺。大多數人像卡車司機哈米爾一樣,為其子公司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工作,這是美國最大的私人軍事企業。除哈米爾之外,上個星期還有7名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的員工在伊拉克失蹤。

綁架浪潮也使保險費扶搖直上。根據法律,每個軍事公司必須為其員工締結風險保險合同。月保險費在過去幾周的上漲幅度超過30%。一旦員工傷殘或死亡,最低賠償金為每月4000美元。

但許多雇傭兵在其僱主為他們買了追加保險後才受雇。賠償金要求從25萬至100多萬美元不等。

伊拉克依然危機重重

遍布全球

外購戰爭對所有的參與者都有利。多年來,雇傭兵為感興趣的團體提供隱蔽和往往不引人注意地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再則,僱傭軍事公司的員工要比動用常備軍隊花錢少,因為軍事公司的員工是按合同僱傭的。此外,私人軍隊還提供這種好處,即在晚間電視新聞報道中,不會出現覆蓋著星條旗的陣亡美國兵的棺材。

「如今的雇傭兵屬於世界上受過最好訓練的士兵。我們的年輕人在一周之內就能做好出發准備」,英國軍事公司桑德蘭國際公司的總裁格倫伯格說。

這種轉移任務的戰略不是新的: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在1992年就讓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制定一個私有化計劃。據說除了作戰部隊的核心任務之外,所有的軍事任務都將分配給經濟界。

從1994年至2001年,美國國防部分配給12家私人軍事公司的任務超過3000項,價值3000多億美元。

布茲—艾倫—漢密爾頓公司和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是主要受益者,它們得到了90%的訂單,後者是切尼的前僱主哈利伯頓公司的子公司。

在伊拉克戰爭之前,雇傭兵公司已經在全世界開展活動。例如南非的「萬能」公司在非洲的許多沖突中找到了新的活動范圍,該公司由1994年下台的種族隔離政府的失業殺手突擊隊組成。在哥倫比亞,美國的DynCorp公司的作戰直升機向種植古柯的田野噴灑毒氣。為進行這場外購反毒斗爭,美國政府每年匯給這家公司12億美元。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培訓衛隊的Vinnell公司,如今負責訓練伊拉克軍隊。

凱洛格—布朗—魯特公司作為美軍的後勤支援者,在中東和中亞開展活動。

生意興隆

這個未來工業的生意非常興隆:據市場分析師的調查,100家最大的軍事公司的營業額超過1000億美元。

到2010年它們的營業額將超過2000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德國國防預算的9倍。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軍事專家彼得·辛格說:「從長遠看,私人軍事服務公司市場將每年以高於8%的速度增長。在今後幾年裡來自工業國家的訂單總量將增加85%,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訂單總量將增加30%。對美國人來說,沒有軍事服務公司不再能打常規戰爭。」攻打伊拉克和佔領伊拉克每月耗資40億美元,其中約30%流入私人軍事企業的腰包。

研究雇傭兵問題的專家彼得·洛克認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出現了明顯的模式變化。他說:「由於武裝力量的戰線太長,私人支援部隊在以後的戰爭中,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了使共和黨佔主導地位的國會對維和使命感興趣,柯林頓總統就利用過私人部隊。例如1994年DynCorp公司受美國政府的委託,向海地派遣了聯合國維和部隊。派往東帝汶執行聯合國維和使命的美國部隊和在科索沃的美國—歐安組織部隊,大部分也由受雇於DynCorp公司的雇傭兵組成。洛克說:「事實上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的維和行動已經讓給私人公司。」

效率更高

聯合國也在改變思想。「當我們需要經受過戰爭考驗的士兵把沖突各方分開時,我考慮過聘用私人公司的可能性」,當時主管維和使命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南在1994年盧安達發生種族大屠殺後說。「萬能」公司曾建議在4天之內派遣一支由500人組成的部隊,它的要價是每天60萬美元。聯合國拒絕了這個建議。幾個月後派遣的聯合國部隊每天開支300萬美元,並且由於授權有限未能阻止屠殺。

2003年春天,一個由多家英國和美國雇傭兵公司組成的財團建議,在剛果建立一個50公里寬的非軍事區,費用每年1億歐元。而聯合國部隊在剛果完成維和使命的費用則比這高出約9倍,而且聯合國的維和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局限於布尼亞城,在其他地方內戰仍在進行。

目前聯合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也在為警衛工作以及戰爭和危機地區的武裝車隊招聘僱傭兵。但專家們以懷疑的眼光注視私人軍隊的發展趨勢。軍事專家辛格批評平民士兵在法律的灰色區活動。他說:「他們不受法律的約束,而是只受到市場經濟規律的約束。」

6. 南京條約賠償了多少錢

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 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6)英國退役賠償多少錢擴展閱讀:

南京條約的簽訂背景:

公元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發動侵華戰爭,史稱「鴉片戰爭」。英軍攻佔定海,北上天津。清廷恐懼,派琦善與義律和談。

和談期間,英軍突襲並攻佔大角、沙角炮台(沙角之戰),迫使琦善與之初步達成《穿鼻草約(約定對英賠款六百萬元等),後又攻佔香港島。

道光帝因沙角之戰而愈加震怒,於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五日)下令對英宣戰,繼而得知香港被攻佔,又下令加派奕山為剿逆將軍,增兵廣州,否認《穿鼻草約》。

然而,英軍在虎門之戰、廣州之戰中均獲得勝利,於是奕山又與英方達成《廣州和約》,仍是對英賠款六百萬元(另賠償夷館損失三十萬元),作為「贖城費」;並對道光帝加以欺瞞,宣稱是行商累積的欠款,企圖敷衍了事。盡管如此,英方仍蓄意擴大戰爭與戰果。

在巴麥尊等人的推動下,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4月30日,英國內閣否認草約,並以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ger)替換義律。英軍再度北上,先後攻陷廈門、定海(第二次攻陷)、鎮海、寧波。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英軍擊敗奕經的反攻。浙江巡撫劉韻珂見事不可為,請求派遣與英方有過交涉的伊裡布前赴浙江。

道光帝迫於無奈,派遣耆英擔任杭州將軍,伊裡布隨往。5月18日,得到增援的英軍又攻陷乍浦,繼而於6月16日攻陷吳淞,7月21日攻佔鎮江,以切斷京杭大運河。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

7. 傷殘軍人退役部隊賠償標准

殘疾軍人的撫恤金標准應當參照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確定。退出現役的因戰、因公、因病致殘的殘疾軍人因病死亡的,對其遺屬增發12個月的殘疾撫恤金,作為喪葬補助費;其中,因戰、因公致殘的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因病死亡的,其遺屬享受病故軍人遺屬撫恤待遇。對分散安置的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發給護理費,護理費的標准為:(一)因戰、因公一級和二級殘疾的,為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二)因戰、因公三級和四級殘疾的,為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三)因病一級至四級殘疾的,為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退出現役的殘疾軍人的護理費,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未退出現役的殘疾軍人的護理費,經軍隊軍級以上單位批准,由所在部隊發給

8. 庚子賠款,各國最終拿到了多少

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年息4厘,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這項巨額賠款使中國社會經濟進一步半殖民地化。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還本付息定在上海辦理,先由匯豐、德華、道勝、匯理、正金五銀行經收。次年美國花旗銀行在上海設行,參加組成銀行委員會,所收本息攤交各國所定銀行。清政府以關稅收入僅能抵償舊借外債,為籌還賠款計,將年額2121萬余兩攤派各省、關,從而引起田賦、丁漕、糧捐、契稅、當稅、鹽斤加價、關稅、厘金、統稅和各種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在償還該賠款時銀價跌落,各國堅持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到1905年,鎊虧積欠120萬英鎊(合銀800萬兩)。4月26日清政府為支付這項差額,向匯豐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厘,20年還清,本息合計1525000鎊。以關稅及山西省煙酒稅厘金作抵,債票按97%在倫敦發行,市價 99%~103%。這項借款實際是庚子賠款的追加負擔。
1909年起,美國將所攤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作為中國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緩付5年,德奧部分因戰敗取消,和俄國緩付部分,都撥作國內公債基金。1924年5月底蘇聯政府聲明放棄俄國部分庚款,於清償所擔保債務後,完全充作提倡中國教育款項。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先後聲明退回賠款余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後繼續利用庚子賠款選拔留學生。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託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隨後,英國、俄國等國也有庚子賠款,也是用於教育,具體多少錢無法准確核實了。
以下是詳細資料。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簽定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
《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摺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於是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游說退還不實賠款。
1906年初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送呈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份備忘錄,要求美國政府加速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同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動、鼓吹下,羅斯福給國會提出了一個諮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當時為什麼美國人想用退賠的庚款辦學呢?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08年10月28日,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應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為止。被派遣的學生,必須是「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當年齡」,中文程度須能作文及有文學和歷史知識,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國大學和專門學校聽講,並規定他們之中,應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范等。
同時,中美雙方還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務部負責建立一所留美訓練學校。於是,1909年6月,北京設立了游美學務處,這就是清華大學的雛形。1909年8月,內務府將皇室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游美肆業館的館址,學務處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學生,從630名考生中,錄取了47人,於10月份赴美。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
1910年8月又舉行了第二次招考。400多人應考,最後錄取了70人。這第二批庚款留美學生中,後來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胡適,他當年考了個第55名。同榜中還有後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等。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此後十多年間,據統計,由清華派出的留美學生就達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華學校改名為清華大學,羅家倫出任校長。那一年開始公開招考留美公費生。1933年,又開始公開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學生。
美國的退款,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京政府於1917年8月對德奧宣戰,並停付庚款。大戰平息後,中國也涉足於戰勝國的地位,各國都表示願與中國「友好」,以便用和平的辦法維護和擴張其在華利益,所以都緊步美國的後塵,陸續放棄或退回了庚子賠款余額。退款被廣泛地應用到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和實業中。只有日本分文不退,用這筆錢財發展軍備,建立教育,遂速成為20世紀的強盛帝國。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託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由於這樣的一種特殊的經費來源和運作模式,清華從創建伊始,在諸多方面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一些特別的優勢和辦學條件,也因此而有別於國內的其他大學。這樣的環境也給了梅貽琦治校在客觀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國外的歷史學家評論道:「清華其成功的一大秘訣是,當其他院校求助於軍閥政 權不穩定的施捨時,清華的年度預算是有保障的。」(4)這種觀點雖暗含誇大美國所起 的作用之意,但基本還是公允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清華人」幾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由於清華的經費來源較為充裕,使其辦學亦有相當的自主性,這些條件又對治校方面自然產生一些影響,促進了清華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運行機制上逐漸地形成一套獨立的、具有清華自身特點的東西,並由此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體制和風格,乃至後來清華校風與學風的逐步形成,都與此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而這種特徵較明顯的反映出來的一個例證,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學校風潮。其中,清華校長多次易人,竟有十幾任之多,甚至出現清華幾年沒有校長,由校務會 議維持的尷尬局面。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 影響了後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和]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庚款退還余額總數為39·158萬余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余元。此項余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余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 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快給分

閱讀全文

與英國退役賠償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人為什麼喜歡印尼 瀏覽:326
印度一電影叫雙龍什麼 瀏覽:84
越南盾對人民幣匯率多少一瓶水 瀏覽:929
美國的科學家有多少是印度人 瀏覽:72
中國思想是什麼意思 瀏覽:792
義大利與湖北哪個人口多 瀏覽:745
印尼產禧瑪諾exp中國版怎麼樣 瀏覽:796
英國的1000英鎊能換多少錢 瀏覽:230
英國大棗多少錢一斤 瀏覽:716
出口越南荷花煙多少錢 瀏覽:646
去越南簽證怎麼選 瀏覽:681
中國電信有什麼崗位 瀏覽:278
中國古代油菜在哪裡 瀏覽:313
紐西蘭到中國快遞多少錢 瀏覽:79
印度有多少人口吃不上飯 瀏覽:829
義大利哪裡有賣偉哥 瀏覽:154
義大利服裝是什麼樣的 瀏覽:755
英國最近有多少人感染 瀏覽:232
印尼純血統有多少 瀏覽:429
中國戶籍制度該如何改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