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提出的解決朝核問題新方案到底是什麼
雙軌機制有內涵
為化解當前困局,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期在多個場合提到「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雙軌並進」的「中國方案」。
在這個「雙軌並進」中,「半島無核化」一軌比較好理解。那麼,什麼是「停和機制轉換」呢?「停」代錶停戰,「和」表示和平。簡單說來,停和機制轉換就是把朝鮮半島由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的停戰機制轉變為和平機制。
2005年,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通過的「9·19」共同聲明中,既涉及了朝鮮棄核,也涉及朝鮮與美日實現關系正常化以及談判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個均衡解決各方關切的聲明,既解決美韓等國關系的朝鮮棄核問題,也考慮到如何應對朝鮮的安全關切。
但是,在2008年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斷之後,尤其是朝鮮在2013年和今年實施第三次和第四次核試驗後,以美國為首,西方對半島核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朝鮮的棄核問題上,刻意迴避朝鮮的安全關切,試圖以高壓姿態迫使朝鮮棄核。
有分析人士認為,西方這種強勢的施壓造成了朝鮮方面的反彈,朝方出於不安全感和對內宣傳需要便可能會更加以硬對硬,繼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外交部長王毅3月8日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半島問題的最終解決,要綜合施策,對症下葯。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壓,實際上是對半島的未來不負責任。為此,中方提出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的談判思路。
無核化是國際社會的堅定目標,停和機制轉換是朝鮮的合理關切,兩者並行談判,分步推進,統籌解決,既公平合理,又切實可行。
王毅說,對於其他各方提出的設想,包括以靈活方式開展三方、四方甚至五方接觸等,只要有利於把半島核問題拉回談判桌,我們都持開放態度。
有優勢,需韌勁
有專家認為,在當前局勢下,朝鮮半島核問題「中國方案」有助於起到緩解緊張局勢的作用。
美朝雙方是朝核問題的主要矛盾方。而「雙軌並進」這個方案的優勢就在於,是實事求是的方案,照顧到了各方關切,體現了六方會談共同聲明的精神以及主持正義和公正、公平原則,也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不過,專家強調,半島無核化談判和停和機制轉換談判都是長期而艱巨的,需要足夠的耐心、智慧和韌勁。
朝鮮曾再三呼籲美國簽署和平協定、重啟六方會談,均遭拒
朝鮮官方曾於2015年10月,再三呼籲美國簽署和平協定,未獲積極回應。2016年3月,朝鮮再次提出希望恢復六方會談,亦遭美國拒絕。
2016年2月,為應對朝鮮半島和南海緊張局勢,美國海軍將「約翰·斯滕尼斯」號、「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和「北卡羅來納」號核潛艇同時部署在亞太地區,為近年來前所未有。
3月,美國戰略司令部再次宣布,為應對朝鮮半島日益升高的緊張局勢,已派遣3架B-2隱形戰略轟炸機到亞太地區進行訓練任務
3月23日,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表示,美韓兩國已就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達成原則性協議。
上述美軍力量均可隨時將核彈頭帶入韓國,不符合「半島無核化」的要求。
『貳』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了哪些中國方案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局勢動盪不安。針對國際社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中國以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為己任,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全球問題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提出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為全球經濟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等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直面「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區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問題,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葯方,為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力圖打破國際社會發展桎梏,開辟出一條解決國際問題的新路徑。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它不是一事一議的區域內雙邊短期方案,而是面向未來的中長期發展方案;它不是單方面提供援助,而是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對G20平台和金磚國家機制的倡議,也同樣不是囿於集團或區域性的考量,而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圍的跨區域、全球共同發展的主張。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包括公平正義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案、創新共享的發展方案等,其目的在於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秩序,阻止地區沖突,推動國際生態與環境的改善,促進國際體系的完善。
(2)中國方案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外交實踐和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它回答了在充滿差異的社會中,在文明多元化的現實里,在國家間不同利益的訴求下,如何解決國家間矛盾和分歧、實現共同發展的問題。
正確義利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既體現中國特色,又實現了外交理論的創新發展。
中國方案堅持互利共贏,強調權利與責任的互動、對等和一致,強調共存共處、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包容互鑒。中國方案植根中國土壤,是在中國實踐的成功基礎之上提出的,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參考。
中國方案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深受中華文化整體觀、辯證觀、義利觀的啟發,其所倡導的循序漸進、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等理念都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管控危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叄』 又一世界難題被中國解決,美國:中國人太聰明了,是什麼難題呢
中國以前是一個落後國家,但是我們也通過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努力慢慢的發展起來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是最強大的發展中國家了,各個方面的實力都是不容小看的。我國近幾年來做出了很多成就,讓其他的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近年來國際上面就有一個難題難倒了很多國家,但是我們國家給出一個解決方案,就連世界強國美國都不禁稱贊我們中國人實在是太聰明了。
這個設計被傳到網上之後被美國人看見了,美國直言:「中國人怎麼這么聰明!」其實不僅僅是美國,很多國家在看到我們有這樣一個發明之後,都在感嘆中國人有智慧。我國的建造業工業發展還是比較好,確實也是我們國家有太多很有頭腦的工程師,這一次我們國家又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真是讓人感到自豪。
『肆』 中國的民生問題和解決方案
一、教育問題
二、醫療衛生問題
三、經濟穩定與發展問題
四、社會保障與服務問題
五、環境與災害問題
六、政治與法律問題
解決方案:
首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其次,政府應該轉變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
再次,應當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最後,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使人民的利益訴求能夠得到暢通表達。首先,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從法律上賦予人們表達的權利;其次,要拓展多樣化的利益訴求渠道,把人民的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最後,各級官員要深入實際了解民眾疾苦,開展定期的訪問,聽取民眾呼聲,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實行信息公開制度,切實把服務為民的理念貫徹到實處。
【補充】:
我國民生問題形成的原因
首先,國情因素不可忽視,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人口基數龐大,改革開放以來盡管生產力水平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資源的利用率依然很低,社會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後的生產之間的矛盾。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效率優先的原則深入人心,人們的利益訴求呈現出了不同的特徵,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就慢慢凸顯出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使得人們的觀念產生了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觀念開始顯現出來。
第三,體制和結構的轉換又是形成民生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過渡,國家將更多的資源放到有關經濟發展的領域而忽視公共事業和公共保障方面。城鄉二元的體制的長期存在使得城鄉之間的差距日益拉大。
最後,社會焦慮心理也有很大的示範效應。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階層分化速度日益加快,下崗和暴富可能就在一夜之間,人們的焦慮情緒日益滋長,對美好的現實生活充滿渴望。
『伍』 11.針對當今世界的難題,我國貢獻了哪些「中國方案」(至少寫三個方面)
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
我們要繼續高舉聯合國這面多邊主義旗幟,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要倡導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用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合作共享平台,促進區域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我們應該堅持以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削減貿易壁壘,推動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場需求。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我們要履行大國擔當,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維護多邊主義,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年11月6日,在中法經濟峰會閉幕式上的致辭
中國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准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們將旗幟鮮明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致力解決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平等問題,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各方開展貿易合作,實現共贏。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
「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
當前,國際競爭摩擦呈上升之勢,地緣博弈色彩明顯加重,國際社會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蝕。我們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頭,把對話協商利用起來,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通過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加強協調和配合。
——2019年6月14日,在中俄蒙元首第五次會晤時的講話
我們要立足共同利益,著眼長遠發展,致力於實現世界持久和平繁榮、各國人民安居樂業,避免因一時短視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2019年6月28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的講話
中華文明歷來主張天下大同、協和萬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斷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和平是人類的永恆期望」
維護和平是每個國家都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沒有和平,沖突不斷甚至戰火紛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往來等都會淪為空談。
——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和平是人類的永恆期望。中國堅持以對話促合作、以合作促和平、以和平保發展。
——2019年10月21日,致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的賀信
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都無法阻擋。中方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將鄭重的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攜手開辟嶄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
中方將繼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深化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通過和平方式處理同有關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支持對話協商解決地區熱點問題。
——2019年6月15日,在亞信第五次峰會上的講話
我們要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摒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各國一起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世界長久和平。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人類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聯」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人類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聯,各國的利益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
古往今來,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我們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引導經濟全球化朝正確方向發展。
——2019年6月28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的講話
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的早期收獲,為各國和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更多空間,為加強國際合作打造了平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新貢獻。
——2019年4月27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記者會上的講話
我們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勢,從「上海精神」中發掘智慧,從團結合作中獲取力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面向未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沒有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變。我們將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進口,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2019年11月13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陸』 為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國採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
摘要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如下:1。體制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柒』 中國的民生問題和解決方案是什麼
民生問題:
一、教育問題
二、醫療衛生問題
三、經濟穩定與發展問題
四、社會保障與服務問題
五、環境與災害問題
六、政治與法律問題
解決方案:
1、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2、政府應該轉變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
3、應當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4、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使人民的利益訴求能夠得到暢通表達。首先,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從法律上賦予人們表達的權利;其次,要拓展多樣化的利益訴求渠道,把人民的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最後,各級官員要深入實際了解民眾疾苦,開展定期的訪問,聽取民眾呼聲,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實行信息公開制度,切實把服務為民的理念貫徹到實處。
『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採取了哪些行動
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我們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
中國人民深知,和平是發展之基,發展是和平之本。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為世界繁榮作貢獻,是中國人民賦予自己的神聖職責。中國為世界繁榮作出的貢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事實上,中國樂於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搭便車」的良機。中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發奮圖強,勇於創新,始終不渝地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
總而言之,以上就是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做出的的努力。
『玖』 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哪些
助力國際減貧進程
「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中國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
推動全球氣候治理
點亮互聯網之光
在浙江烏鎮開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把脈世界經濟發展
中國貢獻著全球經濟增量的1/3,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地位無可替代,如何提振全球經濟,中國方案備受關注,發表主旨演講,就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中國方案」
『拾』 當前我國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有哪些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解決民生問題
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
第二,教育、醫療優質資源不足的問題。
第三,養老雙軌制的問題。
第四,生態環境問題。
第五,政府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提供能力還不足。
解決措施:
一、高度關注,不忘初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改革發展為人民、靠人民,發展成果給人民,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的生計和生活當作國家大事,做到「民生問題無小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目前應突出解決就業難、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養老難等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解決民生痛點難點,做到人民滿意,群眾放心。
二、觀念引導,樹立信心。隨著時代進步,貧富差距的存在,部分群眾的觀念出現單一化和庸俗化,生出「要麼有權,要麼有錢」的想法。他們認為,沒錢沒權註定是底層,努力無用,只能等待國家的慰問和安撫。這樣的觀念最終產生強烈的「弱勢心態」和「被剝奪感」,心生不滿和怨懟。
黨和國家要解決民生問題,必須用正確價值觀引導群眾,凈化社會主流價值觀,全面提升素質教育。讓群眾知道:夢想要有,努力和奮斗也要有,精彩人生要靠汗水打拚而不是靠國家救濟。
(10)中國方案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其他措施
一、要完善保障,配置資源。解決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必須嚴格貫徹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穩」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公共服務,加強就業指導,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加大扶貧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生活日益舒適幸福。
同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適當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科學調整資源配置。
二、要持續改革,高效發展。改革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民生促發展,發展救民生。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持續做大「蛋糕」,優化經濟結構,樹立科學發展觀,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解放思想,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抓好人才培養計劃,提高經濟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