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嫦娥二號工程運載火箭總指揮是誰
現任「奔月」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的岑拯, 1964年12月出生於湖北省浠水縣,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學院空氣動力系。碩士畢業後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起初從事長征三號甲火箭的空氣動力和熱設計工作。2004年,岑拯出任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
2. 哪個航天大學最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於1952年,是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學校現隸屬於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工委),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的重點高校和國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共建學校。
北航現有本科專業48個,有11個國家重點學科,16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和6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製造、交通、儀器和管理等領域形成明顯的比較優勢。在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名列全國第一,力學、交通運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等名列全國前5名,11個一級學科進入國內前10名。
該校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於國內高校前列。研製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乃至參與「神舟」飛船研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3. 有哪些從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物
09年入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的航空老博士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說一個不是從北航走出來但是和北航淵源頗深的航空航天泰斗級人物吧。
"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先行者,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兩彈一星功勛」、「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他把人民的滿意作為最高獎賞,被譽為「人民科學家」;他是長期關注北航發展的老朋友,也是給予北航極大支持與指導的老師,他,就是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
4. 航空航天有哪些大學排名
航空航天大學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海軍航空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等。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Aviation University Air Force),副軍級建制,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培養飛行人才為主體,航空飛行指揮與航空工程技術專業兼容的綜合性軍事高等學府。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是海軍指揮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和航空航天領域科研中心之一,是一所以培養海軍航空兵和岸防兵初中級指揮軍官、飛行軍官、參謀軍官、空中戰勤軍官和航空航天工程技術軍官為主的高等軍事院校,是海軍航空兵、岸防兵戰鬥力建設的重要源頭。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簡稱北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簡稱南航(NUA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類為主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五、南昌航空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位於江西省會南昌,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具有航空、國防特色的高等學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教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5. 航天員有哪些名字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目前有十六名現役隊員,他們是楊利偉、聶海勝、翟志剛、費俊龍、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鄧清明、劉洋(女),王亞平(女),陳冬、蔡旭哲、葉光富、湯鴻波、張陸。其中鄧清明、蔡旭哲、葉光富、湯鴻波、張陸,沒有執行過載人航天任務。
蔡旭哲,中國第二批航天員,蔡旭哲,中國第二批航天員。曾經參加過歐航局組織在義大利舉辦的洞穴訓練。
湯鴻波,中國第二批航天員,湯鴻波,中國第二批航天員。
張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之一,張陸,男,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之一。陝西省西安市人,曾為空軍殲(強)擊機飛行員。2007年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張陸從空軍現役飛行員中脫穎而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016年6月28日下午7時許,從歐航局德國科隆分處的訓練支持管理員西蒙·馬羅基處確認,中國航天員首次參加歐航局組織在義大利舉辦的洞穴訓練。
中國航天事業
起始於1956年的航天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6. 請問中國有多少所航空航天大學最有名的是哪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原名北京航空學院,成立於1952年,由當時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等8所著名大學的航空院系合並而成,1988年更為現名,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
20世紀50年代,北航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5所重點大學之一;80年代中期,被列入國家「七五」 重點建設的15所高校行列,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90年代,被確定為國家「八五」 重點建設的14所高校之一,並成為國家批准立項進入「211工程」建設的前15所大學之一。世紀之交,被教育部納入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01年9月23日,國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重點共建北航協議,國防科工委、中國工程院簽署共建協議,聯手幫助北航發展騰飛。
2)中國多科性、開放式、研究型大學
北航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術優勢的多科性、開放式、研究型大學,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以及戰略高技術研究的歷史使命。作為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高校和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共建學校。
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4個,本科專業46個,涵蓋了理、工、文、法、經濟、管理、哲學、育教等多個學科門類。在02、03年育教 部組織的評估中,有4個一級學科排在全國前五名,有11個一級學科排在全國前十名,其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排名全國第一。
學校面向國家和國防戰略需求,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學術聲譽高,社會與經濟效益顯著。「十五」期間獲得國家級科技獎1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15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2006年又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7項,國防科技一等獎5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2007年,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4項,其中,「衛星新型姿控/儲能兩用飛輪技術」項目獲得當年全國唯一的一項國家發明一等獎。
學校以實施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研究生教育優秀工程為契機,全面推行高質量的素質教育,培養面向國民經濟和國防領域以及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具有領軍和領導潛質的優秀人才。本科教育,以「強化基儲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為培養方針,構建了以校、院(系)三級核心課程為主體的課程體系、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代表的實驗與實踐教學體系、以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為標志的科研實踐訓練體系等「三大體系」,創新了高等工程學院和中法工程師學院高素質人才選拔和培養新模式。2006年,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研究生教育,以「拓寬基儲瞄準前沿、構建團隊、自主創新」為培養方針,實施面向大型項目的梯隊式培養和具有學術帶頭人品質的素質培養,實現了研究生、本科生教學實驗平台一體化。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成績斐然。「十五」以來,全校教改項目共有541項,其中承擔國家級項目9項,省部級21項。2005年,在第五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7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9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獲得8門國家級精品課,27門北京市精品課,48項北京市精品教材。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0篇。學校建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國家級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基地,2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5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生生源質量穩步提升,近年來,理工科生源質量基本保持在全國前十名。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連續五年保持在98%以上,研究生接近100%。
北航即是高校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50年來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領域北航先後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高水平成果,累計有900多項重大成果獲部級嘉獎,研製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航空航天飛行器填補了國內空白。北航現有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為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十五」期間,高校承擔並參與了「973」項目9項、「863計劃」85項,國防預先研究及國防基礎科研項目150餘項,各類基金資助年均150多項。近年來,高校科研經費一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研究成果數量、科研經費總數和學術水平在全國高校中均位居前列。
3)承載航天航空夢想的大學
北航積極探索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培養新模式,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人才培養體系。建校以來,培養了近8萬名畢業生,他們之中涌現出一大批學術精英、興業之才。如發射澳星的捆綁式火箭總設計師王德臣,通信衛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總指揮袁家軍,科研試飛英雄王昂、國家發明一等獎獲得者高歌,以及一批當選為「兩院」院士的校友等都是北航學子的傑出代表;更有無數學子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培養與期望,肩負母校的希冀和重託,走進「三線」;、踏入戈壁。他們都是共和國航空航天事業和國防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見證人#面向未來世界,把握環境變化,適應工作轉移,具有創新品質,以研究、開發、設計為主的多層次、多規格的專門人才「是北航培養人才的總目標。
北航一向把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視為學校騰飛的雙翼。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領域,創造了30多項國內第一的高水平成果,為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累計有876項重大成果獲部級以上嘉獎(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獎6項,獲國家發明獎2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8項,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學校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7個,科研設備固定資產逾4.5億元。科研任務拓展到40多個部委和省市區,每年承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863「高技術課題和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近300項;科研經費一直保持20%的年增長速度,2000年科研經費達2.5億元,研究成果、經費總數、學術地位和學術成果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與此同時,學校積極吸納辦學合作夥伴,以聯合辦學、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品製造、人才培養為紐帶,通過抓省(地、校)校合作、抓大型工程、抓共建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或聯合實驗室,抓聯合辦學,抓校辦產業,努力推進產學研工程。
撫今追昔,千萬萬英雄的航空航天人承載著藍天的嚮往從這里起飛,雄鷹的志向、強國的夢想激勵著北航一代代莘莘學子努力學習、立業成才。」求真拓新,尚德務實「的辦學理念,」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校訓,」艱苦樸素,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勇於創新「的校風,北航將在這些光榮的傳統中繼往開來,團結拚搏,積極進取,向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闊步邁進。
4)世界知名高水平的中國大學
積極推進開放辦學戰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把與世界著名大學及跨國公司開展高水平、高質量的科技合作、人才培養等作為重點,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度的國際交流格局,促進學校向」國際知名「的目標邁進。先後與英、法、德、俄、美、日等近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40餘所著名大學、知名研究機構和世界級跨國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授予150餘名國際著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顧問教授,聘請長短期外國專家近千人,主辦了40餘次國際或雙邊學術會議。
傳承北航精神,永葆名校風采。為實現學校」十一五「規劃制定的奮斗目標,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北航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質量、突出創新、強化特色為主線,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和創造新知識、新技術成果為目標,緊緊抓住大力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全面振興國防科技工業的戰略機遇,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充滿活力的創新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學校管理,積極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營造和諧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大力提升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促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努力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7. 航天高健畢業於哪所大學
高健,男,河南洛陽人,1994年出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婡臫頭條工作人員。
2021年,高健因在神州十二號發射時,因口令清晰,臉龐帥氣,全程淡定而走紅網路。
曾多次婡參臫與國家級頭條別重大航天項目,在嫦娥五號、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等任務中承擔部分控制調度工作。
2021年,在神舟十二號任務中,他第一次擔任北京總調度,刷新載人航天任務中此崗位最年輕紀錄。
2021年10月14日,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河南小伙高健繼續擔任「北京明白」。
8. 中國航天員分別是幾幾年出生,哪裡人
中國首批宇航員有: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翟志剛、潘占春、劉旺、劉伯明、張曉光、景海鵬、趙傳東、陳全、鄧清明、
還有1996年曾經到俄羅斯接受培訓的兩位教練:李慶龍和吳傑。總計十四位。
李慶龍,安徽定遠人,1963年出生。他和河南航天員羅傑是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太空訓練的先驅。作為一名教練員,他幫助培訓了「神五」、「神六」飛天英雄。
李慶龍 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1996年,李慶龍放棄了晉升飛行副團長的機遇加入航天大隊,告別心愛的戰斗機投入飛船的懷抱並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1997年李慶龍在俄羅斯加加林宇航中心訓練,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兼教練員。
吳傑年齡:45歲籍貫:河南省開封市曾在俄羅斯訓練的航天員兼教練吳傑進入了「神六」太空人第三梯隊,1963年10月26日出生於武漢市,祖籍河南省滎陽市。吳傑父母都是在部隊里工作,吳傑在家裡是排行老大,有兩個弟弟,由於父母工作性質的原因,小學時學習調動頻繁:武昌市武珞路小學、湖北孝感鎮的「八一小學」、信陽市「九小」;初中就讀於信陽市四中,高中在信陽地區高中讀書。現在工作在北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妻子也是在部隊里工作,有一個可愛懂事的女兒。
1970年中國曙光計劃選拔和訓練的航天員名單(音譯):董小海、方國俊、魯祥孝、王志躍、余桂林。
14名航天員能上天的只有幾個,但每個航天員都沒放鬆訓練,時刻准備著。他們以國家大局為重,相互關心,相互交流,把自己的心得與其他航天員分享,從不藏著掖著。他們之間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成為可以託付生命,託付家人的朋友,兄弟。每一個航天員上天時,全體隊友都會對他說「家裡有我們,你們放心」。
我國首次「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楊利偉。
楊利偉,遼寧綏中縣人,身高1.68米,大學文化,
1983年6月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一級飛行員,中校軍銜。
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5年多訓練,他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並最終從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
楊利偉,男,漢族,遼寧綏中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
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遼寧綏中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
楊利偉1983年6月入伍,
1988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中校軍銜,
1992年、1994年兩次榮立三等功。
1987年畢業於空軍第八飛行學院,歷任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中隊長,曾飛過殲擊機、強擊機等機型,安全飛行1350小時,被評為一級飛行員。
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5年多的訓練,他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光榮地被選拔為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首飛梯隊成員。
楊利偉的心理素質佳,而且心理狀況一直很穩定。
中國載人航天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在這關鍵時刻向全體參戰官兵發出呼籲:「務請清醒、清醒、再清醒,精心、精心、再精心。」
楊、翟、聶三人能力突出、技術過硬,水準不差上下,心理素質也都很好。但最後的選拔將是優中選優,比試的科目不再是技術能力等,只剩一項就是心理素質。根據目前的情況看,38歲的楊立偉排名第一,最可能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
當時「神五」三名候選人:排第一名的是東北人楊利偉,第二名是翟志剛(音),第三名是聶海勝(音)。
另外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人們在記住楊利偉的同時,也記住了他的「替補」之一聶海勝
「神舟五號」的升空,實現中國首次載人航天。
在神舟飛船太空飛行中,我們的第一:
第一個嫦娥(女宇航員);
第一次太空行走;
第一次軌道機動飛行,空中會合、對接、分離;
第一次訪問國際空間站;
第一次三人乘務組飛行;
第一名醫生進入太空、第一名科學家進入太空、第一名教師進入太空……
第一個中國自己的太空站;
太空飛行時間達到一個月、半年、一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費俊龍:
1965年出生於江蘇崑山陽澄湖畔巴城鎮,
1982年,17歲的費俊龍在部隊招飛中脫穎而出,
1986年從長春航校畢業,
1991年與同為航校畢業的妻子喜結連理,此後先後被調往甘肅、首都等地。
1998年,費俊龍被選調到北京航天城,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集訓隊員。
航天員聶海勝
聶海勝是湖北棗陽人,
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
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他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他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員梯隊。聶海勝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已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候選宇航員吳傑
吳傑,男,漢族,河南鄭州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3年10月出生,
1980年9月入伍,
1985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訓練基地領航主任,飛過殲六等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6名航天員的組合已見分曉:第一梯隊是費俊龍、聶海勝;第二梯隊是劉伯明、景海鵬;第三梯隊是翟志剛、吳傑。在這3個梯隊中,年齡最小的是第二梯隊的劉伯明、景海鵬,兩人都是1966年出生,其中劉伯明是黑龍江人,景海鵬是山西人。第一梯隊的費俊龍也很年輕,於1964年出生。
巧合:聶海勝在太空度過他的41歲生日。
聶海勝:1964年農歷九月十一出生,若與公歷對照,2005年的農歷九月十一為10月13日。
費俊龍眼中的聶海勝,最大的特點就是:沉穩和扎實。無論是工作、辦事還是日常生活,都非常沉穩。他喜歡釣魚,在訓練比較繁忙的情況下,還能坐得下來、靜得下來,這足以體現出他做事的沉穩。另外,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對各種技術性東西的鑽研,一經考核,他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都相當扎實。他還有很多優點,比如真誠、淳樸、厚道、善解人意。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名單分別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航天員劉伯明
劉伯明,男,1966年9月出生,黑龍江省依安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
航天員景海鵬
景海鵬,男,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運城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飛行乘組。
航天員翟志剛
翟志剛,男,1966年10月出生,黑龍江省龍江人。雙學士
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3年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
9. 楊利偉和神舟五號 翟志剛和神州七號的資料
神舟5號資料
懸賞分:5 - 提問時間2009-11-4 19:22
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1個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這一刻,距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發射3年零329天,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僅11年零25天。在發射載人飛船之前,前蘇聯進行了5次不載人的飛船升空試驗,美國進行了8次不載人的飛船發射試驗。中國的神舟號飛船在進行了4次飛行試驗後,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
神舟五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著陸,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我們用了10年時間,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歷史任務,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國為和平利用空間作出的重大貢獻。」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說。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北航在讀研究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近些年來,「國產大飛機","殲十五艦載機」,「神州載人飛船」,「嫦娥登月」,「北斗導航系統」等航空航天熱門事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不僅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已越來越處於世界前列,同時也給百姓們帶來各種實際的便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提到航空航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所高校與航空航天有著不解淵源。北航自1952年建校起,就肩負振興國家的使命,為航空航天等各領域輸送了一大批人才。他們大多數默默無聞,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貢獻自己獨特的力量。人們或許不會記起,但祖國不會忘記!
首先我們看一下和北航淵源頗深的兩院院士名單:
北航歷經60多年風雨,始終向學生傳達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理念。無數學子畢業後,走向航空航天崗位,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或許很多人都默默無聞,但他們的工作,是祖國發展建設中的基礎,我們應該銘記那些著名的校友,也為那些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