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草綱目中有多少種葯物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我國植物學與葯物學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問世300多年的歷史時期里,始終放射著燦爛的光輝。至今仍不失為世界上極其珍貴的植物學與葯物學巨著。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約190萬字。分為16部62類,收錄葯物1892種,葯方11096條,附圖1092幅。全書僅收錄植物葯就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有名未用153種,總計1095種,占葯物總數和58%。囊括了植物界的所有門類:低等的藻菌植物、地衣植物和高等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時,還收錄了不少國外的植物葯材,稱得上是當時植物之大全。在書中,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及本部等5部,共30類,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濕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9類。李時珍的這種植物分類方法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它甚至比西方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提出的植物分類法還要早175年,而且內容也豐富得多。
《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為湖北蘄春人。他從青年時起就隨父從醫,具有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醫術高明,名聞遠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李時珍發現,過去的本草書錯誤不少,名目混亂,種類很不完善,於是他跋山涉水,苦心鑽研,花費了27年的時間,編寫成了這一部積歷代本草學之大成的世界巨著。在書中他增加了過去本草中所沒有的370多種新葯物,這些葯物後來被證明具有重大的醫療價值。如具有麻醉作用的曼陀羅花,現代醫學證明也是一種有效的麻醉劑,至今仍應用於臨床手術中。
《本草綱目》成稿於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但經過12年之後才刻印成書。而且其第一版(稱作金陵版)一直得不到當時朝廷的重視與推廣。然而,《本草綱目》卻很早就傳至國外。最早由波蘭的一位叫卜彌格節的傳教士譯為拉丁文,題目為《中國植物志》,於1656年在維也納出版。接著被兩次譯為法文,兩次譯為英文,同時傳入日本與朝鮮,後來陸續又被譯為俄文、德文和日文。它幾乎傳遍世界各地,對世界植物的研究起了很大和推動作用。國外把它稱為「中國的網路全書」。作者李時珍被贊譽為「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博物學家」。
❷ 《本草中國》中鐵棍山葯的功效是什麼
鐵棍山葯的功效與作用: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慾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症。
❸ 《本草》是我國古代專門講哪些葯物的書
《本草》是我國古代專門講葯物的書,所謂本草就是中葯材的代名詞。中葯材的種類極為繁多,鳥、獸、蟲、魚、金、石、草、木,很多都可以入葯,其中以草本類植物佔多數,所以稱中葯材為本草,將介紹中葯材的書稱為《本草》。我國流傳最早的葯書是漢代的《神農草本經》,它總結了秦漢以前我國古人研究葯物的成果,記載了365種葯物。從那以後到明代的一千多年裡,本草學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掌握的可以治病的葯物逐漸增多,分類也日趨嚴密。
❹ 《本草綱目》共有多少種葯材
本草綱目全書共收錄了中葯一千八百三十二種,共五十二卷,分為十六部(綱),六十二類(目)。卷一至四是全書的附錄,收入序言、凡例、目錄、附圖、引用書目、資料及一些醫葯基礎理論等等。卷五以後是全書的主體部分,李時珍把一千八百三十二種葯物分為十六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每一部又分若干類,共計六十二類。其中植物一千零九十五種,動物四百四十種,礦石三百五十七種。
在每一種葯物下,分別作了以下各種說明:
1.集解----說明這一種葯物的古今產地、演變、形態和採集的方法。
2.釋名----敘述每一種葯物古今各地的性種異名,並確定名稱。
3.正誤----糾正古人和一般人的錯誤。
4.修治----描述怎樣把它製成葯劑。
5.氣味----記錄這一種葯物的性質味道。
6.主治----說明這種葯物的效能及用途。
7.發明----闡述他自己觀察實驗的心得。
8.附方----集合古今醫葯家的臨床方劑。
中國的生葯,一向以草木為主。本草綱目所收的葯物將近二千種,除了草木以外,還有米穀、豆類、花果等植物,以及蟲、魚、鳥、獸、玉石等等的動物和礦石;用「本草」來概括它們作書名,大概和漢書藝文志上的「徑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等的話有關系。
因為這本書收集的葯物,數量多,分類繁,在這里不能一一詳述。我們只拿書中動物類的葯材來舉例,以見一斑。動物類的葯有四百四十種,除了最高等的人以外,李時珍還把它們分類為:蟲、鱗、介、禽、獸五部。大略的說:
1.蟲----大部分相當於現代生物學上的昆蟲(還包括一小部分兩棲類)
2.鱗----相當於魚類及爬蟲類。
3.介----相當於軟體動物的螺貝。
4.禽----鳥類。
5.獸----哺乳類。
同時,書中有歷代醫家臨床驗方一萬零九十六種,其中八千一百多個為新增。
自從萬曆二十四年(公元一五九六年),本草綱目第一次在金陵(今南京)出版以後,不但在國內是空前的成就,後來流傳於國外,連創立進化論的英國大科學家達爾文,也曾在著作里,一再提到這本書,並稱它為「出版於一五九六年的中國網路全書」。本草綱目自第一版的「金陵本」出版,除了原本大量的翻印,一版又一版的流傳以外,清代更有許多簡化,濃縮本書的《本草綱目必讀》《本草綱目摘要》,以及承製本書的《本草綱目拾遺》和《本草備要》出現。在國外,日本不但有各種翻印本,還有被再譯的全譯本《本草綱目》,此外,在東西各國,還有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拉丁文、韓文等十多種的翻譯本。
❺ 本草綱目主要講哪些葯材
第一類為植物類中葯:雷公藤、草烏、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蒼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牽牛子、金櫻根、土貝母、馬兒鈴、土荊芥、巴豆、蘆薈、鐵腳威靈仙、大楓子、山慈菇、曼陀羅花、鑽地風、夾竹桃、大青葉、澤瀉、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銘藤、補骨脂、白頭翁、矮地茶、苦參、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臘梅根等。 第二類為動物類中葯:魚膽、海馬、蜈蚣、蛇毒等。 第三類為礦物類中葯:含砷類(砒石、砒霜、雄黃、紅礬)、含汞類(硃砂、升汞、輕粉)、含鉛類(鉛丹)和其他礦物類(明礬)等。
麻煩採納,謝謝!
❻ 草本綱目記載多少種葯物
1892種葯物。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
卷5~52為各論,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
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葯「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葯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
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葯物出產、形態、採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葯物疑誤;
「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葯性理論,提示用葯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6)本草中國講了哪些葯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的影響:
除了在醫葯學領域的建樹,《本草綱目》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也頗令人矚目。李時珍將1892種葯物分入六十類,這是一項十分復雜而細致的工作。立部、立類,這在分類學上也是一個科學創舉,是前人葯物分類思想的巨大突破。
李時珍對所載葯物按照生物的進化順序進行了分類,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等到高等,將最高等的人也作為一個分類的部分放在最後,這其中也體現了進化論的思想。
《本草綱目》自問世以來,也受到了國外知名學者的高度肯定。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它為「中國古代網路全書」,在《進化論》的參考書目中亦有《本草綱目》的身影。
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葯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的《本草品匯精要》,一是世紀末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❼ 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葯物有多少種
神農本草經是中葯學書名,為秦漢時人託名「神農」所作。大約成於公元1世紀或2世紀。原書已佚,其內容由於歷代本草書籍的轉引,得以保存,為世界最早的葯典。現傳的《神農本草經》,的是明盧復和清過孟起、孫星衍、顧觀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的輯佚本。該書共記載葯物365種,其中植物葯252種,動物葯67種,礦物葯46種。到了公元657年,中國唐代醫官蘇敬等上書,建議重修《神農本草經》,後來朝廷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徵召20多人集體編寫,定名《新修本草》。全書增到54卷,記載葯物850種。
❽ 《本草綱目》記載了多少種葯物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撰寫於1578年,初刊於1593年。全書載葯1892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其餘為礦物及其他葯物,由李時珍新增入的葯物就有374種。書中附有葯物圖
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約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擬定的。每種葯物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特別是書中將動物葯按「從賤到貴」的順序排列,記載了動物對生活環境適應的重要資料,說明李時珍具備生物學進化思想。此書曾先後刻印數十次,在中國促進了本草學、生物學研究,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出現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的節譯本或全譯本。其中的一些資料,直接影響達爾文進化論的形成。
參考資料:中國醫生的命運誰定?
❾ 《本草綱目》一共收集了多少種葯物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葯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葯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葯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它的成就,首先在葯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葯物分礦物葯、植物葯、動物葯。又將礦物葯分為金、玉、石、鹵石四部。植物葯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谷、菜、果、木等5部;革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鱗、介、禽、獸、人等6部。還有服器部。《本草綱目》共分為16部62類。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葯物學的總結。這本葯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葯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錫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隻活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裡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於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葯物和制劑;其中採取《本草綱目》中的葯物和制劑就有100種以上。
《本草綱目》不僅在葯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葯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網路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本草綱目》編寫後,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於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於病例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藉助朝廷的力量傳布於世。可惜李時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這年(1593年),他剛滿76歲。
不久,明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後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後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了。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後來又先後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❿ 本草綱目有多少種葯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撰寫於1578年,初刊於1593年。全書載葯1892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其餘為礦物及其他葯物,由李時珍新增入的葯物就有374種。書中附有葯物圖
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約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擬定的。每種葯物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特別是書中將動物葯按「從賤到貴」的順序排列,記載了動物對生活環境適應的重要資料,說明李時珍具備生物學進化思想。此書曾先後刻印數十次,在中國促進了本草學、生物學研究,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出現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的節譯本或全譯本。其中的一些資料,直接影響達爾文進化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