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國家為什麼很少提「孝道」
有學者研究認為,對一個民族的發展來講,孝道閹割了下一代人的獨立性和創新性,因為它抹殺了人們自己的一定程度上的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別再談什麼激發人們的創新性了,上面說什麼,不讓你想對錯,就讓你照做,整個大環境都是這樣,你講道理根本行不通。但是,沒有創造性的民族是沒有什麼未來的!一個本身就不平等的孝道更無法創造出和諧的社會。
真正的孝道或者說和諧融洽的孝道,應該長輩和晚輩同樣應該受到尊重,且是互相尊重。長輩也應該有行為標準的,長輩也不能為所欲為。尊老愛幼本身沒有錯,但只論尊卑長幼,不論是非對錯的孝道,是文化的毒瘤,阻礙著國家民族前進的腳步。
⑵ 為什麼中國人講究孝道,而外國人卻把孝看
中國傳統:婚姻的主要產品是子女;子女是投資,子女不孝是投資失敗。
西方傳統:婚姻的主要產品是愛情;子女是副產品。
⑶ 西方人孝敬父母嗎
西方人的家庭觀念不比中國少。
第一,對於自己的家庭,西方人非常看重,結婚前,他們可能對男女朋友交往比較隨便,但是結婚後,他們會非常忠誠,戒指不離手,根本不像有的人形容的那樣,大家都找情人。
第二,對孩子,這是最大的不同點,父母對待孩子真的非常有耐心,而且非常平等,真的是像朋友一樣。他們永遠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中國的家長是「我說的你就照做,小孩子懂什麼??」另外,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愛自己的伴侶是肯定超出對孩子的愛的(中國相反,父母愛孩子勝於愛伴侶,而且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望那個非常強烈)。
第三,父親節,母親節都是西方人對父母情感表達的體現,國外的老人,由於社會保險比較好他們都是獨自居住,孩子時不時拜訪一下,一起做做飯。而沒有孩子的老人被政府照顧的非常好,住在干凈漂亮的公寓,滿陽台都是花草(我說的當然是相對富於的國家),但是他們思想上非常獨立,不願意依靠別人。
第四,在國外,親人之間都直呼名稱,大家聊天的時候天南地北,男人女人,愛,性,什麼都聊,在場的16、17歲的孩子也都很開心地各抒己見,跟他們吃飯的時候會覺得像是更加溫馨的朋友聚會。我真是非常羨慕這種平等但有有愛的家庭。
⑷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那國外的人孝順么
外國人有孝順的也有不孝順的,這與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沒有太大關系。
西方社會主要講獨立自主,孩子成年後,父母一般不怎麼管,也不負責養育,父母老了後,主要生活來源是退休金,也即由國家贍養。
⑸ 外國人是不是沒有孝順的概念
外國人並非是沒有孝順的概念,其實外國人對於自己的父母也是很孝順的,只不過和我們中國人相反的是外國人相對獨立意識更強一些,他們的對於父母的孝順表現的更含蓄一些,而不是像我們這那麼的直接,他們對於自己父母的孝順。往往更多的是一種人文關懷,而且他們對於自己父母的孝順,不像我們表現得更多的是一種物質上的付出,或者說是一種精力,時間的付出,他們表現的是對於自己父母人生觀價值觀的充分尊重,他們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而且他們愛自己父母的方式也要相對浪漫一些
⑹ 外國人有關於孝順的實例嗎
首先,你要理解什麼是孝順。 孝順在中國叫孝順,在西方之間就叫親情. 不管你怎麼稱呼,是人就一定會有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羈絆,不是說外國人就冷血無情,也不是說中國人就愚忠孝道。 這只是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 中國人打子女是愛,但外國人卻覺得是暴力。外國人18歲便放任子女是愛,但中國人卻覺得不負責任。 如果說中國人重孝道,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改革開放經濟文化飛速發展帶來的影響很深遠巨大,如今別說不贍養老人,就連父子反目的事也是經常能看到。
⑺ 西方國家有孝敬父母的文化嗎
西方人當然也是孝順父母的,他們同樣會給父母贍養費。只不過西方人和東方人區別在於。
西方人相對獨立。不僅孩子獨立老人也獨立。
所以一般孩子18歲以後就不會再用父母的錢了。而老人往往也不用孩子的錢。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不給父母贍養費。中西方孝敬父母之差異 一個天經地義一個可有可無
「孝」是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念。「孝敬父母」是指對父母的孝順和尊敬。「孝順」即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意志。
而英文中難以找到完全對應「孝」的詞彙。有人將《聖經》中的「honor」譯為「孝」,而「honor」的本意是「給予高度尊敬」,並沒有奉養和順從之意。
中西方在孝敬父母問題上差別甚大:前者認為是天經地義,後者卻認為可有可無。在西方,奉養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並不是子女必須履行的責任,大多數西方人腦子里不會經常考慮孝敬父母問題,於是設立父親節、母親節,提醒人們注意這件事。
家庭
我們習慣於幾代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即使子女婚後與父母分開居住,相互之間的聯系也很緊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須離家自食其力,結婚後一般與父母分開居住。即使兒女與父母同住,彼此之間關系平等,不依賴父母。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百事孝為先」,牛羊尚能跪乳,何況人乎?在生活上關照、侍奉父母是必須的。西方人雖然也熱愛、尊敬、關心父母,但是並不像我們那樣,過問父母的飲食起居。他們認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夠了,過多噓寒問暖,有干涉隱私之嫌。
在德國、瑞士等西方國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對此,我們中國人不能理解,認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我們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諱。在美國,老人搬家,請搬家公司,兒女不必一定前來幫忙;周末,兒女前來幫父母收拾庭院、修剪草坪,父母可能要付工錢。某西方外交官的父母來北京探望,全家老少到前門烤鴨店品嘗烤鴨,結賬時竟然實行AA制。
養老
近年來,我國實行醫保制度,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就醫問題,但由於國家還比較窮,無力拿出更多的錢為老年人免費養老。現在,老年人進養老院的很少,基本上還是居家養老,靠子女服侍、奉養,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
而西方老年人精神上強調獨立,不願意依靠子女,生病靠醫療保險和醫護人員,養老靠國家優厚的福利待遇,不需子女插手。老人和子女經濟上來往不多,父母不供養成年子女,反之子女也不需贍養老人。
西方老人一般住養老院或在家中養老,作為子女前去探望,大多數情況下,也僅限於節假日、生日等。
⑻ 美國人對於親情愛情重要的價值觀以及孝順的價值觀是不是正確的,為什麼貶低中國,我覺得老祖宗的東西也對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人思想前衛 西方哲學向來思考的是未來和當下事以促成科學的進步。
而中國人(我不知道你說美國變低中國是哪方面和具體的緣由)的哲學不如西方來說較為容易理解。文化底蘊太強,不是專業的一般是看不懂徹底的中國哲學的。
我們只能知道些中國的哲學名言道理,百善孝為先,人是鐵飯是鋼。在國外,沒有這樣的邏輯,或者說沒有專門對應的名言名句。
如果說比傳統的話,中國是比較保守型的,外圓內方。
美國是開放交流型的。
在武術上可以很好的體現,中國人不教外國人。外國人的武術誰都教。
中國是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的,美國見個面都可以抱一下,貼一下臉。
美國不局限於身體上面的接觸,他們的人體雕塑是做的最開放的,思想者 大衛雕塑等 講究裸體藝術。
而在中國,這是特別避諱的事情。
但無可否認的是美國隊思想先進
到了目前,酒吧等開放形式的平台和場所 在中國建立
酒吧要是以中國傳統思想來評價的話,就是可恥。女生進去就更可恥,不自愛,不要臉。是不對的。是非常抵觸的。
但再怎麼樣中國目前也接受了酒吧的存在。
酒吧是合法的。不限制男女。
但不可否認的是,某些地方,中國也在朝著美國的思想邁進。
⑼ 歐美國家有沒有孝道我們一定要孝順么
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回答:
首先,歐美西方國家有沒有自己的孝道呢?我想說的是:肯定是有的!
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孝道,西方歐美主義國家也不會例外,只不過他們的思想觀念跟我們有所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孝道也就隨之不一樣而已。
在西方歐美主義國家,他們的孝道更多的是表現在自己能夠獨立 的生活,不依賴年邁的父母,不給自己的父母添麻煩,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公民就是他們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
至於贍養父母的問題一般則是不需要他們關心的,因為在歐美這些腐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有著健全的養老制度。美國的老人們除了自身擁有退休金以外,政府還會補貼他們養老金,所以一般他們不會需要子女來盡孝,只要你不來拖後腿就萬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