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看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② 外國對中國的看法是什麼
首先,中國正在進行非常強有力的、積極的改革,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過程中,在由傳統的基於進口和投資的經濟增長方式向新常態的中國經濟轉變。
其次,中國在監管方面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商界對中國的看法。中國努力改進監管機構,使經濟更能夠專注於市場,通過反腐敗、反壟斷、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措施,在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領域積極執法。
第三,中國越來越願意表達自己,中國感到更自信。中國對於經濟的監管、投資和企業的監管,有更多的發言權。中國不需要復其制他的做法,有些時候具體的方式不是很開放,與國際的准則不太一致。
(2)外國人怎麼看待中國經驗擴展閱讀:
對於加強外國對中國的認識,提出以下建議:
1、善於借力國外媒體
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各外文網路媒體應著力提高在外國媒體上的「曝光率」、引用率和轉載率,並通過搜索引擎優化等措施提高網站被檢索機率,從而大力提高網站知名度和被國外用戶接觸的機會。
2、內容切合用戶興趣點
最受關注的並不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他們對留學信息、旅遊交通、翻譯學習類服務信息非常感興趣。還有受訪留學生建議中國外文媒體增加運動、時尚和中國文化習俗介紹等內容。內容有了吸引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影響力。
3、提高新聞製作水平
借鑒國外影響力較大的媒體在表現方式上的優點,外文網路媒體要更加註重版面設計和標題寫作,建議中國外文網路媒體可聘請更多的外國專家和公司參與版面設計和內容製作。中國外文媒體中的語法錯誤能少一些、表達能更加符合語言對象國習慣等等。
③ 外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 人家雖然不追著我們中國人看熱鬧,但是卻經常好奇地向中國人提一些問題,在此歸納為10條,以饗國內讀者。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④ 老外們訪問過中國之後,是怎樣評價中國的
老外們訪問過中國之後,是怎樣評價中國的?
文官 2017-12-16
這是真的。我簡直不敢相信。
當我打開手機,然後點擊...
Gmail應用程序——無法查看郵件!
谷歌翻譯——然而沒用!
環聊 應用程序——呼叫失效!
谷歌地圖——找不到回去的酒店
Uber優步——已經不可用
Google雲端硬碟、Chrome遠程桌面...
這讓一個習慣了西方人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 - 我討厭它。有時我會去香港過夜,所以我在大陸僅度過了一晚。
但有趣的是,大多數中國人並不介意這樣的防火牆。他們的所有App應用版本基本上都跟我們擁有一樣的版本 - 有時甚至更好。
以微信為例。它幾乎可以幫你做任何事情。聊天、購物、食物和更多。
他們有QQ和Google溝通,網路基本上都是Google做的。
10k次觀看· 158次評論
Torben Zenth丹麥歌手
中國在哪裡?
8.6k次觀看· 668次評論
(補充:The thing that struck me most was the unfettered capitalism. I』m old enough to remember things lik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f the 1960』s, and China was about as anti-capitalist as a country could be at that time. Now I see no signs of that. The country is developing faster than any other large country has ever done. The rate of change is breathtaking - it』s hard for those who haven』t been there to imagine.
最令我震驚的是中國是個完全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年紀很大,大到還可以清晰的記得上個世紀60年的文化大革命,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反資本主義的國家,但現在,我卻一點這樣的跡象都感受不到了。中國的發展速度比其他大國曾經發展的速度要快很多,發展的速度非常的驚人,是所有沒有到過中國的人所難以想像的。
China is incredible, one of amazingly enormous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eir culture is great, i enjoyed the historical places and buildings which are widely well-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hard to learn, is still learned by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from all the world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Asian itself. Their economical and instrial power is growing rapidly in this current time.
中國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令人驚訝的大國之一。我比較喜歡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跡,而他們的文化是偉大的。中國的語言非常難學,但還是有來自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學習,特別是亞洲人。他們的經濟和工業實力此刻還正在快速的增長。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the top three most visited tourist destination countries are France, the US and Spain. China is the fourth and it is going up rapidly and will take over Spain soon.It means there are a lot, a lot, a lot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go to China for fun every year , so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ssible for the media to tell lies about China. I guess 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the media has become somewhat more 「friendly 」towards China in recent years.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最受歡迎的旅遊國家前三名分別是法國、美國和西班牙。中國現在是第四名,並且很快就會取代西班牙變成第三名了。這意味著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歡去中國旅遊,所有現在媒體對於中國的現狀越來越不能造假了,我想這也是近年來媒體對中國「友好」的原因之一。)
⑤ 那些特別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都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他們越來越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就代表他們越來越喜歡中國了,因為如果不對中國感興趣的話,他們不會去了解中國的文化的,所以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會驚嘆的說,原來中國古大精深有這么多知識啊,真是長見識了呀。
特別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越來越喜歡我們國家,並想要留在這里。想要探索未知的事情。
⑥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泰國是一個充滿人妖的國度,白羅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羅斯人打架很厲害,美國的家庭主婦都養的膀大腰圓,而德國人則比較嚴謹冷漠。
這些都是我們對這些外國的印象,那麼老外們又是怎麼看我們中國的呢?以下分別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人給你答案。
土耳其,學生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終於終止了。我們國家充滿了謊言和空洞的承諾,我對此很無奈。
哥倫比亞某公司主管,曾經留學中國
中國給我的印象就是:愛心、和睦、想像力豐富、民族、有執行力,我非常喜歡中國。可以這么說,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如果我可以保持哥倫比亞國籍的話,我也想有一個中國國籍。
馬來西亞農場工人
中國人好像小強,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廳老闆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愛中國,我有許多中國朋友,他們對我好得很。我曾經和中國朋友相處的很好,我們都互稱「巴鐵」,代我向中國人民表示我的愛意!
萬那杜的司機
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給了我們國家很多幫助,在萬那杜有很多的援助項目,還幫我們建設公路,我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母親國。
墨西哥工程師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著最厲害的製造業。有時候我也會想,我也許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關於中國,我有三點最大的野心:第一,見到成龍;學中國功夫;第二,試一下中國的針灸;第三,我愛中國!
日本大學生
16歲的時候,我和一個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後來他回國了,我們就沒有再聯系過。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廳打工,攢了4年的錢,最後用這筆錢去了中國上海。我們又開始戀愛了,他把我帶到他的家裡,我對他父母說: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還跟我說:不喜歡日本人,沒有辦法,我們又分開了。我認為,我們中日年輕人要好好改善兩國的關系。
⑦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盛,許多國人都紛紛出國游。而我們中國這一個大群體,自然是帶動了不少國家的旅遊業發展。與此同時,國外的許多質疑聲也在這時候出現。部分中國人去到外國,不文明的現象也遭到外國人的排斥,以至於許多外國人一提及中國人,便紛紛表示不喜歡。
對此,你是怎麼看待這些外國網友對中國的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