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結婚的風俗
遼寧漢族結婚習俗
一.「喜車」出發
新郎由長輩、童男、童女等相關接親人員乘車出發,一般來說,去時人員是單數,回來則是雙數。
二.「喜車」到達新娘家
(1)敲頭道門;
(2)進門後,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帶胸花
(3)敲二道門,此時新娘的同學和朋友可「堵門」逗趣;
(4)進二道門後,向新娘獻手捧花(也可擺出單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帶胸花(一般雙方都將胸花佩帶至對方左側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條、兩雙筷子、兩個荷包蛋);
(7)新郎、新娘與女方父母及親屬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車」,在「喜車」上,新郎給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車」返回新房
(1)「喜車」在前,新娘的父母、親屬、賓客按順序坐隨後車,沿另一條行車路線開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車」後,燃放禮賓花、踩響球等;
(3)新郎母親將新娘手中的鮮花或「喜盆」接過(俗稱聚寶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帶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車」前與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車」前與雙方父母合影。
四.參觀新房
(1)進入新房後,新郎、新娘喝紅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稱「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請雙方親屬、朋友參觀新房,並與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車」抵達酒店
(1)新郎親朋在酒店門前迎候,再次放禮賓花、踩響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廳門前迎賓;
(3)主持人選擇吉時主持典禮。
六.拜席及四彩禮
(1)新郎、新娘,在「拜」席時按照先娘家席,後婆家席,先親屬,再領導、再同志、再鄰居,後同學、朋友之順序進行敬煙或獻花;
(2)敬娘家煙時,由新娘持煙,新郎點火,新娘要加以介紹。給婆家花敬煙時,新人角色互換;
(3)新郎父母或兄長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時間後,向客人敬酒,順序同上;
(4)宴席中,有客人離開時,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門口;
(5)男方父母適時給女方來賓中的小孩賞錢;
(6)如果酒店給老丈人桌加菜時,新娘父親要給廚師賞錢;
(7)新娘父母要離開時,新郎父母應為其送上四彩禮:離娘肉一塊(要帶皮、帶兩根肋骨);魚品一份;粉條一把;大蔥數棵,用紅絲線系活結。
七.團圓飯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並對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滿族
B. 中國古代傳統婚禮民俗禮儀
中國傳統結婚禮儀
中國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一、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服侍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二、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三、擇吉篇
結婚證辦好後,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然而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第一步。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的良辰吉日,並由媒人通知對方,准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一般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選擇辦理,也可以自己看《通書》(雅稱「歷書」、俗稱「家家歷」,傳統稱之為「皇歷」)擇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則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擇日完畢,雙方確定了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達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的請柬後,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應登門道賀。道賀前,先要准備好禮物。禮物的多少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蔬、交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現金、用紅紙打「包封」。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賀的話。
包封裡面裝著現金,鈔票要下面朝上,一張張疊好放齊。鈔票最下層用紅紙寫上「 XXX 賀」或「 XXX 、 XXX 同賀」等字樣,謂之「掛里」,便於賬房登記。
送給女方的禮物多是實物,但也有用紅包替代的,稱之為「助嫁」。家物多是箱、櫃、床、被、餐具、衣料之類。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聞訊即主動送去,並不等請貼來了再送。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
四、迎娶篇
佳期在即,男女兩家都要殺豬宰雞,准備喜宴,還要請好廚師、儐相、伴娘、轎夫、賬房、師爺及其他幫同辦事的勤雜人員。這些人應聘後,應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開始工作,作好迎親擺宴的准備工作。傳統婚禮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擺喜筵;如果是納婿(招郎——男到女家)則反之。
一切准備就序後,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媒人先導,接著是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禮盒隊。女家在花轎到來之前,要准備好喜筵。姑娘要由母親或姐姐梳好頭,用絲線絞去臉上的絨毛,化好妝,謂之「開臉」,然後飾上鳳冠霞帔,蒙上紅布蓋頭,等待迎親的花轎。
花轎一到,女家動樂鳴炮相迎。凶親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後,花轎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並呈上以其父名義寫好的大紅迎親簡貼。接著是女家動樂開筵。席間,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謹慎一些,因為中國民間有不少不成文的習俗,在新婚的三天里,親朋戚友中的平輩和晚輩青少年可以別出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編演幾出小小的喜劇,稱之為「洗媒」和「掛紅」(鄉下俗稱「賀新客」)。新娘的嫂子說不定會在盛給新郎的飯碗下層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的妹妹會在斟酒時特別給姐夫抹一把鍋底灰 .....對這些能增加歡樂氣氛的小鬧劇,媒人和新郎應該容讓——雖不妨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小地報復一下,但卻絕不能生氣、發火,甚至同主客吵鬧、扭打。
早宴之後,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行過禮之後,伴娘就可攙著新娘上花嬌了。上轎時,新娘不妨哭幾聲,以示對父母家人的依戀。
新娘上轎後,即奏樂鳴炮,啟轎發親。樂隊在前,樂隊後面是新郎(有條件的要騎馬),接著是花轎和其他送親的人員。新娘在啟轎時,往往要塞個紅包給轎夫,以免花轎搖擺得過於厲害。
接親的隊伍將要到達新郎家門口時,男家要鳴炮動樂相迎。花轎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門前,男家請的伴娘(一般是年輕貌美的女子)要上前掀起轎簾,將新娘攙下轎來,儐相上前贊禮,賓客向新郎、新娘身上散花(一般用紅、黃各色紙屑替代),將婚禮推向高潮。
五、拜堂篇
拜堂是婚禮的高潮階段。迎娶之日,男家發轎之後,儐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場所。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煙繚繞,紅燭高燒,親朋戚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贊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樂鳴炮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復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最後才「引進洞房」。拜堂儀式到此結束。
六、喜宴篇
在傳統婚禮進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經張燈結綵,其布置大略如下:
堂屋:
1、門前對聯一副,加橫批。
2、堂屋中間高懸一方形彩燈,彩燈四面分別繪上「鸞鳳和鳴」、「觀音送子」、「狀元及第」、「合家歡」圖案。
3、香案上一對碩大紅燭。
4、兩邊「對座」牆上貼「陪對」一幅。
5、後「金牆」上帖「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自上而下直寫。這六個字的寫法有講究:天要平,即「天」字的兩橫要寫平,不能彎曲;地要寬,即「地」字寫寬一些,不要過窄;君不開口,即「君」字要全封閉,不能留空隙;親不閉目,即寫繁體「 親 」 字,右邊的「 見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後一橫全部封住;師無別意:繁體的「 師 」字要少寫一撇,寫作「 師」 。
新房:
1、門框兩邊貼對聯一副,加橫批(橫批一般寫「鸞鳳和鳴」四字);
2、門上貼大紅雙喜字;
3、新房正中懸彩燈;
4、窗戶上貼剪紙的大紅雙喜字,四角貼剪紙的蝴蝶圖案;
5、窗戶兩邊貼對聯;
6、牆壁四周掛字畫。
廚房:正門對聯一副,加橫批,門上貼紅「喜」字。
其他:所有房間門上均貼「喜」字一個。
拜堂之後,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來。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賀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會見賓客並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座位,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餘按尊卑長幼對號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座位排定後,儐相宣布動樂鳴炮開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說幾句表示感謝的話祝酒,然後,廚房開上第一道菜來,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應該一個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的豬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時刻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後,「上親」先到退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套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去,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臨起時,男家要「打發」衣料、鞋襪之類,講究的還有紅包。「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到門口,還要鳴炮動樂,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至村口。
七、鬧房篇
中國有鬧洞房的風俗。在過去,由於很多新人們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識,新婚之夜要他們生活在同一空間,心理上可能會感不自在。鬧洞房,無疑可以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捅破羞怯的「窗戶紙」。而在今天,鬧洞房主要是向新人們表示祝福之意。
八、回門篇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天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鍾動身。新郎新娘應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結婚傳統禮儀程序的15個步驟:
1、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後, 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5、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才得進入。
6、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8、禮車:在新娘上禮車後,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後,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 之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
11、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 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12、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 檻,而應橫跨過去。
13、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家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15、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
C. 中國的婚姻習俗
迎親
迎親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緔頭」、沐浴齋戒。新娘的緔頭是開臉(用細繩絞去面上的汗毛)、梳妝、縛高髻;新郎只剪發、剃臉、戴禮帽,並在帽上扎一圈紅髻線,插上兩朵紅玫瑰花,身穿長衫馬褂。迎親的早上,男方用紅轎或花轎、彩旗,請十音八樂隊迎親。
拜堂
新娘轎到新郎家門首時,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員都要迴避,並熄滅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門無火氣,親人不犯轎頭沖」,以後全家就會和睦相處。新娘下轎後,由媒婆和兩個小孩引至廳堂拜堂。
出廳
拜堂後,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儐相)和媒婆引進洞房。新郎在媒婆的導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攪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並脫去外衣罩。接著梳妝,塗脂搽粉,圍上珠屏,插上金銀首飾和紅花。然後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廳堂,行「出廳禮」。禮畢,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見翁姑和前來賀喜的長輩親友。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紅土封,俗稱「壓拜」。壓拜後,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鬧洞房
花燭之夜,素與新郎相好的親友,~~~~~~~~~~這里省略5000字我就不說了.
換花
婚後第三天,女方備辦「換花盤」,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親人。
回車
俗稱「轉馬」。有名氣的人家,在結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樂彩旗鼓隊陪送,坐綠轎回娘家。至傍晚時,新婚夫婦需返回家中。
D. 中國人傳統的結婚習俗有哪些
我感覺中國的婚禮習俗特別多,而且還特別的講究,每個地方的習俗還都不一樣。
由於中西開始結合,現在的婚禮有很多流程和西方婚禮很相像,就比如說交換戒指。戒指和婚姻是永遠的結合,戒指代表著永恆的愛情,它應該是愛情的象徵,象徵著永恆,見證著美滿,一般當新人在酒店的舞台上進行婚禮的時候,有一個環節就是夫妻雙方交換戒指,這個時候婚禮就進入了一個小高潮。然後就是扔捧花,這一點應該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一般未婚的女孩都會蜂擁而至,到台前去接新娘扔下來的捧花。據說如果你是接到捧花的人那下一個遇見美滿愛情的就是你。
E. 中國古代關於結婚的習俗有很多,哪些習俗文化流傳至今呢
我國傳統文化中關於結婚的習俗非常多,很多習俗流傳至今在許多結婚流程和儀式上都可以看到。
一、婚前看親、說媒、過禮
傳統婚姻都是媒妁之言,挑一個好子日媒人帶著男方到女方家看親,給男女雙方一個見面的機會,然後就會合八字,下聘禮。現代社會大部分地區將這幾個流程合並到了一起也就是“訂婚”,不管是自由戀愛還是相親認識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都會先訂婚,找一個比較和藹、通情達理的人做媒人,寫婚書然後將聘禮、彩禮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交給女生,然後邀請雙方親朋好友慶祝,這是現在年輕人結婚前必須完成的習俗和流程。
F. 中國結婚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中國省市較多,每個地方的結婚風俗都不一樣,現在大多數的結婚流程都比較的固定。在古代,結婚要講究的風俗就會多了。
各地結婚風俗之北京:
男方送彩禮—然後女方送嫁妝—出嫁,婚車接新娘—婚禮婚宴—洞房—回門,這是目前大部分地區比較常見的婚禮風俗和流程了,南北方的不同可能在婚宴時間的不同。
各地結婚風俗之重慶
重慶只有4金,沒有彩禮一說,一般男方會給1-2萬給女方,少的幾千,不給也可以的,之後也不需要訂婚,直接就結婚了。另外結婚的新房是雙方出錢買的,如果男方沒有錢,女方多出一點也是無所謂。
重慶土家族結婚風俗: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各地結婚風俗之山東
新娘出門不回頭也不能哭,新娘新郎同一側下車,有身孕的不宜參加婚禮,在新娘家吃餃子時,碗內要留下雙數。
各地結婚風俗之上海
新娘出門前吃一碗蓮子、百合煮成的甜粥,寓意出嫁後能過甜蜜無憂生活。女家需要全福女性長輩或女司儀撐起紅傘伴著新娘走,保護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新娘出門前要多帶備一雙全新的綉花鞋,待新娘登上轎子後,便要立即更換新鞋,表示新娘離家嫁作人婦,便不會帶任何屬於女家的東西到夫家,寓意將以後的生活交託於丈夫手上。
各地結婚風俗之廣東
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
男方送聘禮叫「過大禮」,女方也需要「回禮」。其中一些重要的禮品,盡量要親自找來,比如:龍鳳餅一對、唐餅數個(約八個)、龍鳳燭一對、對聯一幅及生果等。
新娘梳妝打扮好之後,母親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雞,俗規雞頭、雞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頭好尾」。婚禮上父親為新人送上親手釀的女兒紅。
以上只是個別地區的結婚風俗,更多請參考:中國各地結婚風俗有哪些
G. 中國傳統結婚習俗
您好。
結婚風俗就是結婚的禮節。中國古代有「六禮」之說,現今部分地區也有這個習俗,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現今部分地區也有這個習俗,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實際上各地區民間約定成俗的婚禮習俗並不完全為這六禮所限,它將相親、訂婚階段的過程簡化,比如,將請期(商定迎娶日期)並於納吉(送禮訂婚)中。而親迎之後的合巹(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鬧洞房和婚後的「回門」等儀禮過程受到更加的重視。
在古代,男方下帖,下帖的基本步驟是:男家經媒人之手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後,放在家中一個具有占卜意味的場所,比如壓在香爐下或放在神像前等等,放三日,如果在這三天中家中的人都平安,就代表這姻緣取得了神的同意,占卜成功。如果這三日中發生意外,即便是打碎了一隻碗,就要把生辰八字退給女方,這婚姻不成。有的地方是拿到女方八字後,請卜卦者排比,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則議婚告成。現代人多用第二種,特別是父母為子女相親時。八字這一關過了,男方才下帖。帖子用紅紙把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八字並排寫好,送往女家。女家接下帖子,就表示答應這門婚事。取八字、下帖子目的在於「詢察天意」,這一婚俗行為表示「婚姻天定」的觀念。
在迎娶階段,女方准備的嫁妝多是成雙成套的被褥、衣服、櫥櫃等。新郎新娘在結婚當天,婚禮舉行前的清晨,在各自的家中都要「上頭」,即挑選有福氣的老者為之梳頭,同時說一些吉利的話。
新娘還要開臉即整眉光面。在惠安一帶,新郎上頭時,給他梳頭的老者要拉著一個下男孩的手,用梳子、虱篦分別在新郎頭上梳三下,口中念道:「三下木梳三下虱篦,生子孫一大陣」。
新房裡的便桶在婚禮那天要讓一男童溺尿。在新床上撒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吉祥果品,代表「早生貴子」的美好祝願。
當新郎領著花轎來到男方家門時,一些地方的習俗要婆婆拉著媳婦走過場院中麻袋鋪著的路,身後的麻袋要人不斷傳到前面待踩,這叫傳種(宗)接代。(待)。有的為了避邪氣,要跨火盆。
當夫妻拜堂時,主持人口中高聲念誦祝詞,有的地方要穿插吃子孫餑餑、喝和合湯等。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H. 中國結婚習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包括:三書六禮、安床、鬧洞房、嫁妝、上頭、撐紅傘。
三書六禮:三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 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六禮是指由求親到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所有手續。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六個步驟。
安床:即在婚禮前幾天,選一個良辰吉日,在新人的新床上鋪好被褥床單,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而做這些事的人必須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家庭和睦的好命人,因為這樣可以給新人帶來好運。
鬧洞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而且還認為鬧洞房可以驅邪避訊,婚後能夠如意吉祥。
嫁妝:嫁妝一般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的多少代表著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財富,一般除了衣服飾品,還有一些象徵衣衣比較好的東西,比如剪刀象徵蝴蝶雙飛,花瓶象徵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這些都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
上頭:婚前擇良辰吉日,男女雙方在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撐紅傘:迎親當天,新娘站在露天處,由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I. 中國人結婚,一般都會有什麼樣的習俗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不過大致都一樣。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人生大事就是結婚,結婚也是每個人的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當我們遇到結婚的時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習俗,結婚看起來很簡單,確實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尤其是結婚當天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而且,結婚也要挑選一個良辰吉日,一般的情況下結婚時間不能挑單,一定要是挑雙。
現在結婚,雖然我們年輕人不懂這些,但是,老一輩的人還是很注重這些,,我們也要聽從老年人的安排,去尊重這些習俗,聽從大家的安排,避免婚禮上出錯,這些習俗一直在流傳,我們也在順應時代。
J. 中國的婚禮習俗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傳統的婚禮習俗之三書六禮
傳統的結婚儀式中,主要包含了三書六禮的說法,三書主要指的是「聘書」、「禮書」、「迎書」,分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里的三書六禮其實指的就是整個婚禮過程中的大致環節,類似現在婚姻中,確定婚姻關系的證明、聘禮、儀式等等事宜,在古時候會分為幾個步驟,讓過程看起來更為嚴謹一些,顯得大家對婚姻的一種重視與虔誠
在婚禮前一天,我們還需要安排一位好命人為新人安床和鋪床,一邊叨念著一些吉祥如意的好話,一邊為新人鋪上嶄新的被褥、床單、換上新的鴛鴦枕、蓋上新的龍鳳被,然後准備一些乾果物品鋪在床上,主要是以「早生貴子」為主,就是紅棗、花生、桂圓、蓮子之類的乾果,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家庭圓滿,早點生個孩子,主人為了表示對好命人的感謝,也需要准備好一個紅包給人家,表示感激,當然這個好命人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需要家庭完整、幸福和睦、無病頑疾、精神良好、有兒有女的人才適合這樣的角色
在婚禮當日,儀式正式開啟之後,還有當天的一些婚禮習俗,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1、女方提前為女兒准備好陪嫁的嫁妝,在婚禮前一日送去男方家,一般會准備一個陪嫁箱,裡面放上一些雙數的吉利物品,生活用品,還有一些錢財,祝願女兒嫁過去會過上更好的日子
2、接親儀式,燃放炮竹,表示慶祝,男方攜帶親友團千萬女方家接親
3、敬茶儀式,表示對雙方父母的感恩,感謝養育之恩,表示成親之後會好好建立新家庭,並且孝順父母
4、甜湯儀式,主要是讓新人食用甜湯,表示婚後生活多子多福,甜甜蜜蜜
5、新娘出嫁要有姐妹團陪同,並且要為新娘打紅傘撒米,表示開枝散葉的好兆頭
6、正式結婚儀式,邀請賓客觀禮,拜天地,宣誓結婚諾言,交換戒指,這才是結婚禮成
7、敬酒儀式,兩位喜人表示對親友到來的感恩,夫妻攜手回饋大家的祝福
8、新婚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燭夜,以前有鬧洞房的儀式,主要圖個喜慶熱鬧
9、新人要為賓客准備好喜糖、喜餅表示對大家的感謝,也祝願大家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10、回門,三朝回門是指新婚夫婦婚後攜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備好禮品在上午抵達女方家中感謝女方的父母與長輩,與賓客一起用餐團聚